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259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docx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以及对历史上各种货币体系的回顾,来试图寻找和建立一种既能够维持各国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又能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减轻美元单一作为国际货币的压力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这种新的体系中,黄金将重新发挥重要的作用——货币与黄金挂钩。

世界货币不单单是美元,还应有欧元、日元、人民币,形成四方货币联盟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本位四方货币联盟

 

Abstract

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throughtheproblemsanddeficienciesaswellashistoricalreviewofthevariousmonetarysystem,totrytofindandestablishavaluebothtomaintainnationalstability,exchangeratestability,butalsoweakentheU.S.dollar'sdominance,reducingU.S.dollarsthesinglecurrencyasaninternationalpressureonthenew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Inthisnewsystem,goldwillbere-playanimportantrole-thecurrencywaspeggedtogold.Aworldcurrencyisnotonlyindollars,thereshouldbetheeuro,yen,yuan,theformationoftheQuartetmonetaryuniondiversified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

Keywords:

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Reform

GoldstandardTheQuartetMonetaryUnion

引言·······························································1

1.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2

2.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5

3.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意见·····································10

4.结论···························································13

参考文献··························································15

引言

由美国的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和固有的缺陷。

然而当前的国际美元本位体系其缺陷早自汇率浮动以来就已暴露无遗:

重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的波动和美元不稳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足以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

国际货币关系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突出反映了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关系到各国的利害关系和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历来是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研究课题。

这是因为如同一国国内的经济一样,世界经贸往来自从以货币为媒介之时起,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就与货币问题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它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

它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它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交易运作的环境,是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环节,是国际货币关系稳定的基础。

国际货币体系迄今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的产生是由于随着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国际货币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有一种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单位,需要在各国货币之间建立确定的兑换关系,需要有某种方式调节国际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的不平衡。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各国之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以往形成的规则也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于是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起的牙买加体系。

虽然牙买加体系建立近三十年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牙买加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使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当前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际间缺乏一个统一、稳定的货币体系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及未来的趋势,对于把握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动态,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充分论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同时结合当代金融环境的新变化,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议。

一、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机构,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

通常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近百年来的演进过程,一般习惯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体系,目前在欧盟区还出现了单一的欧元货币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与崩溃

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黄金作为国际购买手段、国际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经常地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金本位制正是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早在1816年,英国政府就颁布铸币条例,允许发行金币。

1819年英国政府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融化和金条出口的限制,因此,英国是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

到19世纪后期,金本位制已普遍被美、俄、德、日等国家采用。

这种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突出地位,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的产生对抑制通货膨胀、维持汇价相对稳定、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统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破坏金本位制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多。

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剧增,大量发行的银行券使黄金的自由兑换越来越困难。

经济危机时期,为了防止黄金大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的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1922年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建议采用金汇兑制或准金本位制,这是一种间接使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本位制。

在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新型的金本位制以英镑、美元和法郎等货币作为黄金的补充,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然而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英镑、美元或法郎,一旦这些国家的经济发生危机,本国的货币也会跟着发生动摇。

1929年10月的美国证券市场危机拉开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序幕。

生产初级产品的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首先受到严重打击,出口剧减,黄金大量外流,于是这些国家不得不先后放弃金本位制。

随后大危机的风暴席卷了欧洲大陆,1931年5月,中欧两大银行倒闭,各国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

抢购黄金的浪潮使伦敦市场受到很大压力,英国被迫于同年9月停止实行金本位制。

1933年3月,美国再次掀起货币信用危机的浪潮,大批银行倒闭,大量黄金外流,迫使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银行券兑现,禁止黄金输出,把黄金集中于国库,以美元纸币进行流通,到1936年,金本位制就在世界范围内彻底崩溃了。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二次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国在战争期间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之相反,美国却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43年4月,美、英两国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发表了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建议采取存款原则,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

“凯恩斯计划”则主张采用透支原则,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联盟。

这一方案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强调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承担调节的责任。

1943年9月至1944年4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悬殊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对比,使英国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而美国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双方达成最后协议,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四十四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议》。

这一体系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基础,以美元为黄金的补充,并使其与黄金直接挂钩,从而使美元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国际金融和外汇交易的秩序,对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国际贸易,方便会员国之间融通资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十年代后半期,世界各国开始出现美元过剩的情况。

美元黄金大量外流,美元信用发生动摇。

196$年,美国爆发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抢购黄金的风暴极为猛烈,美国在“黄金总库”无力维持市场金价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同年3月改为“黄金双轨制”,即官方与普通两个黄金市场实行两种不同价格的制度。

然而官价与市价相差甚远,美元实际上己经贬值。

1971年两次美元危机,使美国黄金储备降至最低点。

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各国货币普遍对美元浮动。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三)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之后,世界一时处于一种无体系的状态,于是讨论并建立一种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中心课题。

197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专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1976年I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会议讨论修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

各国经过几次协商,达成了所谓的“牙买加协定”。

之后,执行董事会着手进行第二次修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活动。

《第二次修正案》于1976年4月底通过,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于是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

《第二次修正案》对有关黄金、特别提款权和汇率的条款都进行了修改,对货币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

它建立了一个合法机构促进货币体系的改进,如各国广泛的汇率安排;它为会员国确定一些目标,有助于决定将来变化的方向,如把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作为稳定汇率体系的手段:

它确定一个机构对付国际货币体系种种问题,如监督各国的外汇政策;它要求把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等等。

但现在一般认为,设计图式的解决办法并不切合实际,现实情况需要一种以某种原则为依据比较实用主义的分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只是将近年来实际发生的深刻变化部分予以合法化。

第二次修正案为国际货币关系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弹性,它没有建立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没有制定硬性的规则或自动的制裁办法,

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和责任来履行它们的义务。

鉴于这种情形,理论界普遍认为现在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并不是一种“货币秩序”,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只是一种没有制度的制度。

(四)欧元货币体系

欧元作为一种独立的超国家性质的法定货币于1999年1月1日在其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启用。

它的诞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金融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的启用无疑对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国货币对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尤为深远。

随着欧元这一单一货币的完全流通,统一的欧洲大市场和统一的欧洲货币已经开始形成。

欧元是第二大国际货币,已经显示出国际货币的些许实力,正在由弱变强,它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国际事务、全球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起码在中期内欧元只能弱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欧元与美元平分秋色还需较长时间,更不用说取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缺陷是汇率的不稳定和国际支付体系的脆弱性。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也使得金融危机呈周期性爆发。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可以自由地选择其汇率制度。

这种汇率制度安排从形式上看是十分自由的,但实质上仍存在着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与其他国家被动选择汇率制度的矛盾。

发达国家尤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大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政策,反噬了非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金融发展的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钉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钉住汇率制。

在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汇率波动的情况下,选择钉住汇率制使这些国家必然承受巨大的汇率风险,为了自身的利益就经常干预外汇市场,竞争性贬值的现象时有发生。

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为了争夺国际货币所带来的利益又出现了竞争性升值的现象。

从而致使汇率制度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汇率的急剧变动也在所难免。

目前,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0%以上,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占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中占近50%。

国际社会期望1999年1月1日启动的欧元能与美元抗衡,但几年来,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最惨时由启动的1欧元兑1美元跌到1欧元兑0.85美元,只是近来美国不断出现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的财务丑闻,欧元才有所回升。

日元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强劲繁荣时达1美元兑80日元后大幅贬值。

这三大国际储备货币间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了他们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关系,而且他们的竞争性升值现象使那些钉住美元的国家深受其害。

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争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所进行的竞争性升值还将继续,各国汇率制度的无序状态和汇率的急剧变动还将持续。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这三个目标不可兼得的,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三角”。

如上所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许多国家所不愿放弃的,这样以来汇率稳定的目标自然就成为牺牲品。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货币体系、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近来的阿根廷金融危机都印证了这一结论。

更严重的是,在现实中这些国家钉住汇率制度的放弃不是则是的主动退出,而是在巨额国际投机资本的立体货币攻击下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以后以货币危机的方式惨败地放弃的,其连带的结果是可能引发这些国家的信用危机,直接危害到国际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

这不仅牺牲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会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大多数国家视固定汇率为万恶之源,坚信浮动汇率是最好的汇率制度,认为浮动汇率不仅让国内有主动决定货币政策的自由,而且通过汇率的灵活变化可以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但自1975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各国很快就开始厌倦了汇率的变幻无常,欧洲国家开始尝试内部间汇率的稳定措施,汇率联动机制向货币联盟迈进,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钉住汇率制,绝少任由汇率自由浮动。

有些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是“对浮动的恐惧”。

经济史学家指出了最令人吃惊的结果: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时期是与浮动汇率相结合的。

稳定的汇率为国际贸易和国家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再次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愿望。

然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并没有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对稳定汇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仍然相信浮动汇率可以有效协调世界经济运转。

受美国控制的IMF原来是坚决维持固定汇率体制的,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开始逐渐赞赏浮动汇率。

IMF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让汇率浮动。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只要美国和IMF没有维持汇率稳定的愿望,汇率的稳定就永远提不上议事日程,汇率动荡就仍然无法避免。

(二)现行的国际支付体系十分脆弱

一个健全的支付体系需要一个最终贷款者最终发挥稳定性用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究其来由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个大国在各自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之间斗争的结果,存在天然的缺陷--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和扮演国际最后贷款者。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残存的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痼疾,仍然缺乏一种像国内中央银行那样的国际最终贷款者角色的国际最终贷款者,使成员国在发生货币危机时得到解决危机的贷款。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金流动和信用关系已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将主要目标放在已经是不可逆趋势的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化上,而对日益变得重要的抑制投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这样,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方面缺乏危机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又缺少缓解危机所必需的最终贷款者,从而会导致一旦发生危机,就会出现危机大面积蔓延的现象。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国际资本大量流动的形式下,各国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已经越来越依赖国际资本的流动。

某一国家因经济的衰退、过度的借债或者意外的冲击所造成的流动性危机,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信用危机。

1982年爆发的全球债务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在这一危机后引起重视的并不是国际最终贷款者的缺位,而是如何保护债权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利益,从而错失了改革的时机。

在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国际上其他多变性国际援助资金,其援助的目的是让受援助国维持清偿能力,使其不致破产和避免国际债务链断裂,于是这类资金援助的最大收益者实际上并不是受危机冲击国本身,而是相关债权国。

因为这种资金援助保障了他们可以收回债权。

不仅如此,这类资金援助还会引发“道德风险”,即发达国家的债权人有意放松或疏忽对其信贷风险的控制,大胆地追求高额回报。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债务国发生危机,国际金融机构会提供资金来保护他们的利益。

IMF不但没有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反而因其在金融危机中开出一些不适当的“药方"而备受世人的非议。

在金融危机中,接受IMF的资金援助的东南亚各国都被迫按其所开的“药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这些“药方”都是:

要求危机国采取财政紧缩和货币紧缩政策,加速资本流动自由化,其目的仍然是保护债权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利益。

IMF对这些面临危机的国家采取强制措施,不但无法恢复投资人的信心,反而加剧了资本的外逃,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供应缺乏约束,国际收支的调节不平衡,并使国际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经过短暂几年的动荡期,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仍是围绕美元展开的:

真正对美元浮动的只有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发展中国家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是低频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纷纷重新将其货币钉住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围绕美元展开,这被学者称之为“东亚美元本位制”和“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与旧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在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本位货币依然是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依然以美国为中心,所不同的是旧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使美国也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责任,因此美国发行美元的数量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但现行的货币体系下,浮动汇率制的实行使美国仅有维持美元对内价值稳定而无维持其对外价值稳定的硬性义务,因此美元的发行在现行货币体系下是处于软约束的。

同时,美联储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中央银行的角色,其货币政策具有国际主导权,拥有向世界输出货币的特权,并可以把汇率和经济调整的责任转移到别的国家。

在该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是:

通过贸易逆差输出国际本位货币美元——贸易逆差积累到一定程度美元不得不对其他货币贬值——贬值以后的一段时间贸易账户走向平衡——再次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每次周期所不同的只是出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各有不同。

此轮周期中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成为贸易顺差的焦点。

美国用美元向东亚国家购入廉价的稀缺资源发展本国的经济,支持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的这一“慷慨”消费行为,形成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通过贸易逆差大量地对外供给美元,作为顺差国的东亚国家的美元储备也就越多。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东亚国家大多把外汇储备用于投资到美国金融市场上,购买美国金融资产,从而实现了美元的回流,美国又将回流的美元对外进行投资,又进一步增加美元供给和促进东亚国家美元储备增长,从而不断地进行“空手套白狼”,攫取大量的铸币税。

东亚国家将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金融资产上,直接促进美国金融市场快速扩张,使其在经济金融化浪潮中占得先机,取得金融霸权地位,反过来对美元霸权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也会促进美国资产价格上升、抑制美国利率上升,从而美国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美国低利率,再加上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居民的高消费、低储蓄,形成美国持续大量的贸易逆差局面。

大量的美元通过美国贸易逆差输出,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预期(参见下图所示)。

图1

由于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汇率不会及时自动调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可以达到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水平:

一是因为没有能和美元相抗衡的国际货币全面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品,且美国常常通过经济、政治甚至是军事手段,向对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构成竞争压力的对手施加压力,这也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元资产的实际价值提供了额外的信用保障;二是在当前各国主要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现状下,外汇储备国为避免遭受巨大的价值损失,不会轻易抛售美元引起美元汇率下跌,而是继续将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上。

这样在贸易不平衡格局长期化的环境下,其他非储备货币国家,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大量顺差产生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无法及时消除,而且对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将持续一段时间,外汇储备也将被动增长。

除了缺少全球记账单位、中立国的价值锚和清算手段以外,目前国际储备制度的主要缺陷以及对世界经济繁荣的主要威胁是,重要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和美元不稳定的风险。

自汇率开始浮动以来,世界经济的特征是美元明显的周期性。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元的大幅波动反映了实际汇率的变化。

作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生产率相对变化所作所为的不可避免的反应,实际汇率的变化有时是有必要的。

在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内,这些变化是由相对价格的调整来应付的。

但是不反映经济结构基本变化的实际汇率变化可以被看作是扭曲的。

当浮动开始时,大多数提倡者认为,名义汇率的变化会反映通胀率的差异,而通胀率本身并非实际汇率的扰动根源。

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有了实际汇率的扭曲,实际利率、投资和金融资产市场也会有相应的扭曲,这些扭曲牵涉到金融财富的大量而任意的转移。

与美元周期和其他波动有关的汇率波动对国际货币体系而言代价是很高的。

20世纪80年代初的债务危机主要是由美元引起的:

20世纪70年代末的负利率导致了大量和不谨慎的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