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情感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05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情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诗情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诗情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诗情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诗情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情感分析.docx

《古诗情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情感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情感分析.docx

古诗情感分析

“古诗词把握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可以这样分类。

  一:

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

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

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

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

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轼)》、《行路难》、《破阵子·为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

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

  《如梦令》、《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泊淮》、《望洞庭湖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长歌行》、《长相思》、《约客》、《回乡偶书》、《虞美人》。

  在做这类题目时,注意以下技巧:

  1、审视题目。

考生通过审视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送”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送别诗。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

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

如商隐的《夜雨寄北》题目中的“寄”及诗中“共剪”。

可以看出作者对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

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

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

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近年来,诗词赏析题已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

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涵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现把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

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商隐诗清丽俊逸,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轼词雄健豪放,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

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

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

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涵。

  5、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

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笔者参加了几年本地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

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

其实,这类题有很多规律可循,赏析古诗词一般要从字词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分析。

  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

《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象征等手法。

描写方式则有:

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抒情方式有:

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

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

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第五,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

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愈定为“敲字佳”。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

“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那他在晚上去找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

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

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

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

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

(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第六,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如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晓畅、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清照婉约凄清、陆游雄浑悲壮等。

  总之,赏析古诗词时,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题,又要关照形式;既要掌握诗,又要了解诗外。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

 

品味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指诗歌中的精彩语言,包括对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的咀嚼、对脍炙人口的名句的赏析、对用典妙句的探究、对修辞效果的体会等几个方面。

  在这类试题的编撰中,具体的题型主要有:

①这个字妙在何处或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③请你赏析这句话的精当之处。

④这一句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说说好在哪里。

⑤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炼字。

“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很好,请试作分析。

答案:

一个“深”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丛生,郁郁苍苍)的荒芜衰败景象,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又如,2012年中考题目: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入”和“生”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

“入”和“生”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即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因而对此类品味诗歌语言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答。

  一、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往往是很重要的。

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

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名句是该词的主旨和情感的核心,因此答题步骤是:

1、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具体表现力的词语等。

2、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3、最后指出蕴涵的哲理,或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如,这样的一道题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和夸的修辞手法,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二、用典妙句语言的赏析。

  对于这样的句子,考生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意,发掘典故及诗词中的妙用。

答题步骤:

1、指出用典或化用。

2、指出来源和含意。

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意或表达的情感。

如,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再如,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到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

  三、对修辞手法及表达式效果的赏析方法。

  首先要看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如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中“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分析。

答:

“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运,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

  四、炼字类的赏析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具体步骤:

1、这个字词什么意思,或兼顾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

2、这个字(词)反映的事物情况(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的品味就要抓住该句运用了夸的手法,同时扣住诗句中“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再如,赏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淮近酒家。

”时要紧紧扣住其中的动词“笼”和形容词“寒”。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寒”不但让人想到时值可能是深秋或是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歌的语言经典含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时常言有尽而意无穷,真正要品味到诗歌语言的奥妙,光靠这些解题策略是不够的,关键还是多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领略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宋代画家郭熙说: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

  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

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忱的《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

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

“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

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已报生擒吐谷浑。

”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心复杂的情怀。

例如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

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

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古诗词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有规律可循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5中考语文备考: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希望对大家的中考语文复习有帮助。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之思乡怀人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3、边关思乡

  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离别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白《乐府》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之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轼《赤壁怀古》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