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04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docx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

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xx月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2017年纳入分会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40303台(含出口),较去年同期上升99.5%。

2018年1-6月,挖掘机销量为120123台,同比涨幅69.6%,在2017年高基数条件下,仍实现快速增长,超过部分年度的全年销量;若2018下半年保持上半年的增速,2018年全年销量将有望创历史新高。

按机型分类,2018年上半年国内大型挖掘机、中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销量分别为16281、29619和65276台,市场份额分别为15%、26%和59%;而小型挖掘机中,小于6t的销量为20271台,6-13t的销量为35942台,13-20t的销量为9063台。

对比2017年上半年,从不同规格产品销量变化看,大型挖掘机、中型挖掘机和小型挖掘机销量同比增加6865、13227和20263台,涨幅分别为72.9%、80.7%和45.0%。

从近3年产品结构变化看,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大挖、中挖复苏显著,大型挖掘机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上半年的13%增至15%,中型从23%增至26%;小挖市场份额稍有下滑,从64%降至59%。

从品牌来看,2017年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销量分别为65585、28028、22082和14864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0.2%、21.5%、16.9%和11.4%。

2018年1-6月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销量分别为59728、19126、17463和14859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3.7%、17.2%、15.7%和13.4%。

综上,国内挖掘机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近几年国产品牌销量占据约50%市场份额。

从区域销售市场来看,2018年上半年西部地区销量大幅领先东部、中部,但涨幅略低于中东部;西部地区挖掘机械销量为40827台,同比增长48.6%。

从不同地区看,华东、西南和华中地区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占比分别为31.7%,20.1%和16.8%;华北、东北地区复苏明显,受钢铁、煤矿等行业的复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深化、天津全运会基础建设施工和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逐步落地等利好,市场增长明显。

国内挖掘机械行业正逐步转入高市场集中度行业。

2017年国内市场集中度CR4为52.1%,CR8为76.1%。

2018年1-6月国内挖掘机械市场集中度CR4为53.9%,CR8为77.7%,集中度逐步提高

2018年上半年,大型、中型、小型挖掘机CR4市场集中度分别为57.2%、52.3%和54.6%,CR8市场集中度分别为81.6%、78.1%和78.1%。

从不同机型市场看,大型挖掘机由于技术门槛、市场准入壁垒高,市场更多被欧美、日系和国内龙头企业占据,造成国内大型挖掘机市场集中度高于中型、小型挖掘机市场。

中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市场集中度接近总体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相对更为激烈。

从出口销量来看,我国挖掘机出口市场坚挺,2017年出口挖掘机9627台;其中以中小型挖掘机为主,中型挖掘机占比45.93%,小型挖掘机占比42.42%。

2018年上半年累计出口各类挖掘机8895台,同比增长110.5%;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出口市场实现翻番式增长。

中国挖掘机市场超预期增长原因概况为以下四点:

一带一路的强大推力、智能化的应用、企业并购资源整合、环保升级刺激需求。

2017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不断深入,重大项目陆续落地,是工程机械行业复苏之路的强大推动力。

企业纷纷紧抓机遇,加速布局,收获硕果累累。

2017年上半年,三一重工海外市场销售额中有70%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17年,柳工巴西工厂投入量产,“一带一路”收入增长35%;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工厂正式开工,印度、巴基斯坦等区域本地化服务也不断强化。

随着环保政策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标准愈发严格,2017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环保战也是愈演愈烈。

近来,全国多地开展了对高污染排放的挖掘机、装载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工作,纷纷划定禁止使用此类机械的区域。

有些地方对违规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公司进行罚款处罚,使用排放不达标的工程机械,将直接罚款5000元。

据了解,北京地区已开出多张罚单。

近日,山东地区也率先展开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及污染排放检测登记工作。

另一方面,划定高排放设备禁行区域,将加快这些地区高排放设备的淘汰,从而提升更新需求水平。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指导思路

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章指导原则

1、宣传推广,公众参与。

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3、组织引导,市场推动。

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章产业环境分析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年四季度回暖以来,行业“晴雨表”挖掘机月销量屡超预期。

工程机械行业上一轮高增长可以追溯至2008年政府四万亿的投资刺激,以挖掘机为例,国内挖掘机年销量一度攀升至逾19万台。

2012年,行业需求急速下滑,并随之进入连续5年的深度调整期,至2015年挖掘机全年销量跌至6.05万台,仅为高峰期约30%。

2016年四季度以来,行业筑底回暖趋势确定,挖掘机月销量屡超预期。

分析需求高增长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行业历经5年深度调整期,期间被抑制的需求在基建投资增速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采矿业景气度回升等多因素影响下正得到逐步释放。

其次,从更新需求的角度考虑,截止至2016年年末,国内挖掘机保有量已达到150万台左右,加之2016年4月正式实施的《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排放要求不达标的产品将面临强制淘汰,从而刺激了更替需求。

同时,供给侧改革影响下采矿业景气度有效提升,大挖需求量获得提振。

截止至2017年10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供应商累计实现挖掘机销量11.25万台,同比增长98.2%;其中,10月实现挖掘机销量10,54台,同比增长81.2%,在上年同期持基数较高基础上仍保持80%以上高增长。

挖掘机开机小时数方面,根据统计,9月工程机械开工小时数为137.1小时,环比上升3.3个小时,同比上升3.1个小时。

“挖掘机指数”通过监测国内20%以上挖掘机数据得出统计结果,从大挖历年6月统计数据来看,历经行业低谷期后其2017年同期开机小时数已上升至113.35小时,同比增长28%,呈现U型反转趋势。

根据施工顺序,混凝土机械、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有望呈现与挖机相仿的复苏景气度。

一般而言,起重机、混凝土机械作为后周期产品,滞后挖掘机约3个月~6个月。

从目前的销量数据看,起重机、混凝土机械有望延续挖掘机强劲的复苏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至2017年9月,轮式起重机累计销量达到14,661台,同比增长120.47%,2011年行业景气高点年销量在3.5万台左右。

混凝土泵车方面,三一重工2017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66.09亿元,同比增长32%,2013年~2016年同期增速分别为-39.60%、-8.73%、-32.60%以及-27.00%;中联重科2017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36.26亿元,同比增长71.58%,2013年~2016年同期增速分别为-47.19%、-32.47%、-52.96%以及-25.50%。

基建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速,交通运输、民航、农田水利等领域为重要构成。

2017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整体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6万亿元。

2016年全年,国家发改委累计审核批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为227个,投资总规模17,044亿元。

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将包括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重大交通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工程或支柱性产业。

2017年1月~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99,6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其中,公路建设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375亿元,同比增长23.9%;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455亿元,同比增长0.6%;民航建设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70万元,同比增长16.3%。

根据《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三年间我国重点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数量达到303个,总投资规模约4.7万亿元,其中,铁路、城轨占比居前。

2017年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新开工重大工程15项,在建投资规超模超9,000亿元。

2016年,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额6,099.6亿元,同比增长11.87%。

其中,大中型项目1,080亿元,同比增长25.58%;小型及其他项目5,019.6亿元,同比增长9.31%。

同时,我国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自2013年以来逐年稳步攀升,2016年计划额大幅增长至2,233亿元,同比增长32.52%。

截止至2017年10月,我国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已达到2,545.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58.6亿元,占比61.22%。

受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矿业盈利改善拉动大型挖掘机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6月,国内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已完成全年1.5亿吨目标的7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行业盈利能力大幅向好,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7.2倍。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活跃的基建投资需求,其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重点开拓的目标市场,相关企业产业链布局已取得相当成效。

2017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出口额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0%。

具体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2016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模达到87.3亿美元,同比增长2.8%,占当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额51.47%。

包括三一重工等在内的国内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巨头纷纷加速对于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布局。

主机制造商领域,以三一重工为例,其海外收入于2015年首次突破百亿元规模,根据“11123”五年经营规划,至2022年,海外销售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占比60%;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领域,以恒立液压为例,未来海外业务收入预计将从目前的约30%%提升至50%。

第四章区位环境分析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增长xx%,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xx、较上年前进xx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

建议xx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xx%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目标。

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准确把握有利条件、顺势而为,又要直面风险挑战、趋利避害。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先进机器人、3D打印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北亚地区等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特征明显,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新引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将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创造新的制度红利。

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引领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1、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良好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完善创新要素供给,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进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提升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效益。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着眼巩固现有基础、提升支撑能力,打造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

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种质、遗传资源库,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争取建设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完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鼓励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建立技术交易市场等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与企业有效对接。

注重引进和联合开发,推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地。

积极利用域外创新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机构。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发挥创新基础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瞄准有重大应用前景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基础研究环节取得重大进展。

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和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卫星数据应用、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4、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发展分享经济,加快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

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信息惠民、高效物流、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能源、环保等新兴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进产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业态、新经济高效有序发展。

5、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进一步放开市场、规范市场、营造市场,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努力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实施“互联网+”创新创业,积极培育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打造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创新创业平台。

推进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

第五章目标

区域规模以上企业现行产值达到xx亿元,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实现利税xx万元。

第六章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分层次产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产业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形成闭合的监管体系,为产业监管提供法制保障。

科学制定每年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并加大考核力度,使产业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二)培育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鼓励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适度进行境外投资,逐步建立境外基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联盟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并购,加快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市场竞争力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努力打造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

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四)构建创新产业链条

探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区域“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

建立各种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研究实体。

第七章保障方案

(一)开展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产业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广泛宣传产业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产业推广应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编制新型产业应用技术标准、为新型产业的广泛应用提供支撑。

(三)体制机制统筹协调

明确个部门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指导区域产业发展管理工作。

强化各成员单位在协调衔接跨行业规划、推动产业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市场监管执法、完善重大产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产业宣传推广协调、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产业集散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产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体系等方面的职责。

(四)落实政策支持

完善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措施,结合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加大重点项目发展在有关产业发展、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行业监管等支持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五)严格行业准入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及相关政策法规,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新增扩能项目坚持减量置换落后产能,适度有序发展新型产品,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六)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产业资金规模,设立产业工作专项资金。

加大产业战略实施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实施转化、构建支撑体系、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

引导企业增加产业投入。

大力发展产业质押融资、产业保险等金融创新,形成多渠道的产业投入体系。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

(七)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八)扶持产业中小企业

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减免或取消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采购预算中面向小微企业的份额。

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特色融资超市建设。

(九)严格目标考核

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期限,加强指导和协调落实,并开展监督检查和政策效果后期评价工作。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八章重点应用项目

——重点应用项目:

xxx有限责任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

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

“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二、项目背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国家政策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将进;步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激发新的市场活力,对于推进供给创新、培育新兴消费、弥补发展短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加快创新驱动、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发展条件。

正是这些机遇和优势,使得经济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和短板。

发展质量方面,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提高效益的任务很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发展方面,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工业经济发展不足,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很重。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深刻认识发展中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短板、回应群众期盼,切实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断开拓转型发展新境界。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紧紧围绕知识产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四大抓手”,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进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

(二)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创新创业。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将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式”大发展。

(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参与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的建设,融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建成区域创新重要节点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