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880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

摘要:

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

伍的意义,并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实践性培训,通过“名师”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激励,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关键词:

技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青年教师的比例增大,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的教师。

很显然,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

养目标的人才。

因此,我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

教师数量和质量在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目前师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对我校现有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首要途径。

其中,培训包括两种类型,即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校本培训I

(1)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名优教师和专业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导,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2)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训课时间下车间与学生一起接受技能培训。

例如,我校钳工专业技能教学就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钳工,由其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同时,配备一名年轻专业教师跟班学习,既辅助其进行教学,又能向其学习操作技能。

经过两年的实践,这位年轻专业教师的钳工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着眼点,也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而要创造条件,就

要加大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

为提高操作技能,加大实践环节,我校对机电、烹饪专业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钳工操作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车工实训室、烹饪操作室、烹饪操作准备间、观摩室、维修电工操作室、模拟机床排故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

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

校外培训1

(1)建立实习基地。

如选派教师到实习工厂培训。

这样可使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性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目前,学校有环保热电厂、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光明汽修厂、盛大空分设备厂、春城大酒店等实习基地。

(2)选派教师到校外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挂职期间,要参与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等,在知识应用领域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课堂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

学校制订了培训办法,使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形成制度。

从2004~2008年,共有25名专业教师分别到富春江冶炼厂、富阳市容大承装公司、日月电器有限公司、三方集团等企业挂职培训。

通过培训I,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3)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

学校每年都要选送一批青年教师进相关院校进行培训I,同时,也不定期地请专家来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I,从2004^2006年,学校共派出20多名教师参加省劳动厅、

省教委举办的各类培训。

2007年上半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新教材编纂培训I;暑期还安排8名专业教师赴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高技能师资培训I,2008年的暑期有12名教师参加了高技能培训I,共有20名教师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引进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要实施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但可以优势互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效益,而且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途径的一种良好补充。

聘请任职于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自2000年以来,学校从自来水厂、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通集团、富阳动力机厂、方圆塑机等单位引进兼职教师6名。

这些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了技校,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技校的办学质量。

(三)建立教师技能竞赛奖励措施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

通过参加竞赛,加强了校际交流,找出了差距,锻炼了教师。

2007、2008年派教师参加杭州市中职教师数控车床、工具钳工等比赛,还参加了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主要成效2008年8月,我校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核查,有25名教师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见表1。

表1通过2004年与2008年我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情况的对照,说明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有20人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统计显示,在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维修电工、汽车修理、钳工、烹饪等专业等级考核中,合格率达到95%,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在技能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2007年和2008年,我校参加我市组织的数控、烹饪、电工、钳工等专业技术比武中,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

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教师。

在外延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具备相应行业职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在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

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

从能力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具体说来应具备: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素养等。

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以在职实践性培训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外,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修,符合国情、校情、师情,即教师的培养以业余为主。

“在实践中成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要从整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骨干专业的需要,综合考虑现有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师的人品等,按照专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有利于学校有序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学校可以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从事相近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培养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

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对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上好课,如何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校内选定师德水

准、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

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胜任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技能教学;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

在教师自身努力下,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

“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是能

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是指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

使其真

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建立激励“双师型”教师自身提高的机制“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高度专业化的体现,是两种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是教师学习倾向内在动机。

对已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进修制度,保证其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晋升职务、进修

等给予倾斜,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三是教师本人应本着“终生教育”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自我提高,最终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2]王文龙,张磊,徐文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

(1).

[3]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

[4]朱江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和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作者简介:

王洪昌(1968—),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富阳市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校师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