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797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单元综合测评2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

(二) 第二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0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导学号:

14522064】

A.守拙归园田  拙:

愚拙的本性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

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

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

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

C [C项,“可怜”应为“可爱”之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 [A项,至于,古义:

一直到;今义:

另提一事。

B项,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统称。

C项,穷困,古义:

走投无路;今义:

经济困难。

D项,否泰,古今义相同,坏运气和好运气。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导学号:

14522065】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步余马于兰皋兮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 [A项,代词,他的/代词,你;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动词,做/介词,替;D项,介词,用/助词,无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自名秦罗敷     B.鸷鸟之不群兮

C.岂不日戒,

狁孔棘D.交广市鲑珍

C [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分)

【导学号:

14522066】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3)《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3)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

14522067】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铺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下列关于“汉羲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古诗不仅抒写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因此,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经过不断变化和拓展后的唐人古诗更具艺术性。

B [A项,“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推论错误。

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是错误的。

D项,“更具艺术性”文中无据。

]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中,作者从诗歌的表现范围和音节两方面比较了汉魏和唐人的古诗,认同了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的观点。

B.对“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一分论点,作者主要是引用杜甫的五言、七言古体诗为例来进行证明的。

C.本文第3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D.第2段后半部分引述李攀龙、王士禛等人的言论观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

8.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表现范围有较大的开拓,这就促使古诗体的特长得到发挥。

B.古体诗的形式上有四言、五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但与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有别。

C.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经与以往古体有所不同。

C [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

14522068】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

肇在职,多所厘正。

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

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元祐初,为中书舍人。

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

肇言:

“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

”不草制。

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

肇同彭汝砺上疏曰:

“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

”翼日,有旨罢宴。

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

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

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

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

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

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肇言:

“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

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

”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

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

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

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

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

肇请对言: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

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

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

更十一州,类多善政。

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 ①暬(xiè)御:

左右亲近的小臣。

②投匦(guǐ):

臣民向皇帝上书。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或衰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此”指代前面所说的几种导致灾异发生的朝政弊端,应该放在“宜痛自克责”之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排除D项。

故选C项。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

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朔,农历每月初一。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

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

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一些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

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

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C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罢黜韩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可知,太皇太后让韩维出京任邓州知州,并没有免除他的官职。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

肇在职,多所厘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

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

(2)皇帝(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参考译文】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升任崇文院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

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

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

他的兄长曾布因为议论市易法被责罚,曾肇所任的主判官也被撤销。

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旨意、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没有怨怒。

元祐初年,担任中书舍人。

门下侍郎韩维弹劾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让韩出京任邓州知州。

曾肇说:

“韩维替朝廷辨别坏人,以正是非,不能凭主观想象认为他错了就赶走他。

”拒绝替皇帝起草命令。

元祐四年,发生春旱,官府仍讲究春天饮宴。

曾肇同彭汝砺一起上书说:

“他们在一块儿大吃大喝,歌舞升平,恐怕无法消除天灾了。

”第二天,皇上就下令停止宴请。

蔡确被贬斥到新州,曾肇事先同汝砺约好一起为蔡确竭力辩护。

恰好碰上曾肇改任给事中,汝砺只好独自上书,一些人认为曾肇出卖了朋友,曾肇也全然不为自己辩解。

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

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卫以前的主张。

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于是曾肇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侍郎。

他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知徐州,又调任江宁府。

皇帝(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曾肇说:

“应该在此时精心选拔忠诚、端正、善良之士,放在身边,以便参与讨论政事,以备咨询。

这比深处禁宫、亲近左右小臣,所得的好处要强万万倍。

”皇上身边的近侍贵宠们讨厌他的这番话,调他任瀛州知州。

徽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

四月初一发生日食,皇帝应当下诏广泛征求意见。

曾肇将皇帝的旨意全面地写入了他起草的诏令中,诏令下达后,意见书络绎不绝。

章惇很反感,想找点理由除掉曾肇,徽宗不听。

曾布升任宰相时,恰好碰上该曾肇起草委任状。

宋朝的学士中弟弟替哥哥起草委任状的,只有韩维、曾肇两人,士子们都引以为荣。

建中靖国元年,太史上奏书,说四月又有日食。

曾肇奏说:

“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

陛下简朴、清净的教化是否不如先前?

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

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百姓的冤屈失察,忧愁无处申诉。

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

”说完泪如雨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崇宁初,被削职,贬任和州知州。

四年,回到润州而死,死时六十一岁。

曾肇天性仁厚,容貌端庄严肃。

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圆润而有章法。

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

绍兴初年,谥号文昭。

(三)古代诗歌鉴赏(24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3~14题。

(8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A [A项,“萧瑟凄凉”错。

]

14.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悲秋之情:

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

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

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③为生计而愁:

岁末为温饱奔波。

④感慨年华老去:

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8分)

【导学号:

14522069】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A [A项,“以声写静”分析不当。

]

16.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②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8分)

悲 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 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②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

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C [C项,对“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理解错误。

]

18.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抒胸臆、用典抒情。

(2)①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

②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

③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

④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

三、语言运用(12分)

19.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4分)

【导学号:

145220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定题、分组和调研工作,最后和教师一起进行合作评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

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

因此,①________________。

在各省市,有发布地震预报权限的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权限的是国务院。

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②_______________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

因此,可以这样问答:

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段的中心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①前面是因此,由此看出是一个表结果的总结句,后面有分别解释了省市和北京的“权限”,因此此处填写的应是强调“地震预报的权限”的句子;②后面是“既然有规律”可知此处强调的应该是“地震的规律”;③前面的句子强调有规律,但目前不能整体预测,后面的总结句应进一步强调“地震的可预测性但目前不能整体预测”。

【答案】 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21.(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给出的是某校一则启事片段,应为书面语体。

“下水道时常堵住”“管子陈旧”“需要换掉”等几处语言表达口语化,应将“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答案】 ①“堵住”改为“堵塞”;

②“管子”改为“管道”;

③“换掉”改为“更换”;

④“打算”改为“计划”;

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

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

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

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