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715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

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与消费习惯不同的为,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为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为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为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

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

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

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

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为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为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

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

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

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

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为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

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

(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3分)

A.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双方各有优劣。

B.在消费习惯上,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

C.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因而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为很难改变的。

D.中西方在消费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为不对等的,大致说来,西方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开头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指出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存在不同,但不分优劣。

B.在第二段里,作者通过详细举例进行对比论证,分析准确深刻,说明了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C.第三段论述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涉及文化传播、精神思想、消费观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现状。

D.全文主要采取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从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自然明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

B.消费方式为多方面的,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要具有理性认识,不应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

C.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D.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想避免西方不正确的消费理念,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

我想,应该为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

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

有个调皮的学生却说:

“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

“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

”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

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

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为“蹒跚”的“生动解释”。

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

跛哥说:

“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

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

”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为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

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跛哥想开了,跛就为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为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

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

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

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

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

跛哥却说:

“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

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

”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

跛哥很为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

他告诉跛哥,他为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

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

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

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

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

“这为你的工钱。

你也该回家了。

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

”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为那孩子,另一位为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

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

跛哥听了问:

“你不为说梦话吧?

”孩子说:

“不为,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

”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为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

但跛哥想:

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

跛哥想好了,就说:

“我怕委屈了你姐。

”……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

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

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

跛哥总为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

“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为(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为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跛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为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

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

怎么比?

谁来比?

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的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

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

”这为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为看到希望才坚持,为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

“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颜芳感觉到,诗词就为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

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

怎么比?

谁来比?

”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为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

”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

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

除了在央视网播出外,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

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微信等平台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

”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摘编自2017年4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

“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为很好的选择。

这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为一个很重要的时尚。

“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

这种时尚为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

”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为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为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

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为,我们渴望诗意——这就为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

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为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

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为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摘编自2017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为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为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为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

“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2017年4月26日《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为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在不同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能使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D.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修辞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9.古诗词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19分)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

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

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

“昔孙卿有言:

‘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

“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太祖改容谢之。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

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

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惟琰露板答曰:

“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

翳,华盖。

褶:

骑服。

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3分)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

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干”和“戈”都为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

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

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

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

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

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

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5分)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9分)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

道路。

②岑:

小而高的山。

③堰:

拦河蓄水的土坝。

④砧:

捣衣石。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

A.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B.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C.第一联为写近景,第二联为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15.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以“    ”描写出朦胧梦幻的夜色,又以“     ”委婉点出了官僚贵族们腐朽空虚的灵魂。

(2)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强调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不因别人的赞赏或非议随意改变自己。

(3)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在《行路难(其一)》中写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为其饯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

江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游赏西方园林,你为“客”;游赏江南园林,你为“主”。

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驻足观赏。

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

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为多么美,令人。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3分)

A.浩如烟海源源不断耳濡目染心心相印

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心旷神怡

C.博大精深源源不断潜移默化心心相印

D.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耳濡目染心旷神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3分)

A.你可以放肆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

B.你可以放肆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

C.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

D.你可以随意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3分)

A.江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B.江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C.江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D.江南园林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20.下面为湄潭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欣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尊敬的王老:

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贵社顾问。

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非常感激。

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刘欣顿首

2018年12月1日

(1)

(2)

(3)(4)

(5)

21.下面为我校高二(29)班考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日行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陈女士带着在婴儿车中熟睡的一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女士将婴儿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一元的行李货品票。

陈女士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一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

为了这一元钱,陈女士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女士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女士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就陈女士、李师傅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湄江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4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语文)

1.D(3分)(A项,原文为“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B项,根据第2段最后一句“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可知,“很难改变”这一观点不正确;C项,这为两种不同方面的消费习惯,“外在气质”为从“服饰消费习惯方面”讲的,“宁静与优雅”为从“饮食环境方面”讲的。

2.B(3分)(第2段的论证,不够详细,也不够深刻,还少了“某些场合”的限定,对比也并非为为了证明“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3.C(3分)(前后句逻辑混乱,不存在因果关系。

4.C(3分)

5.(6分)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

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

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

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

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每点给1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6分)看法一:

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

理由:

①跛哥为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

“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为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

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

理由:

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为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