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南翼进风巷东段作业规程15.docx
《42南翼进风巷东段作业规程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南翼进风巷东段作业规程15.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南翼进风巷东段作业规程15
准格尔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
YZJJ-2017-01
工作面名称: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
及4209主回撤通道
施工负责人:
王富宽
编制人:
王雁峰
施工单位:
掘进三队
编制日期:
2017年1月1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4
第一节概述4
第二节编写依据5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6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6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6
第三节地质构造7
第四节水文地质8
第三章巷道布置、支护说明8
第一节巷道布置8
第二节矿压观测8
第三节支护设计10
第四节支护工艺15
第五节混凝土喷浆施工技术要求19
第六节混凝土地坪施工技术要求23
第七节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25
第四章施工工艺28
第一节施工方法28
第二节装载与运输29
第三节管线敷设29
第四节设备及工具配备31
第五章生产系统32
第一节通风32
第二节压风自救及供水施救系统34
第三节瓦斯防治35
第四节综合防尘37
第五节防灭火41
第六节安全监控42
第七节供电43
第八节供排水43
第九节运输44
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44
第十一节防治水44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6
第一节劳动组织46
第二节作业循环47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8
第四节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48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49
第一节施工准备49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49
第三节顶板管理51
第四节防治水管理53
第五节机电管理54
第六节运输管理58
第八节针对性安全措施63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70
附图(表)72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工程概况: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4209主回撤通道及附属工程设计总工程量为968.1m,南翼进风巷493.5m,联络巷208m,4209主回撤247.6m,4209辅运顺槽19m,半煤岩巷道。
巷道均采用矩形断面,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设计掘进断面宽5000mm,高3300mm,掘进断面面积16.5m2,净断面宽4800mm,高2900mm,净断面面积13.92m2;联络巷设计掘进断面宽4700mm,高3100mm,掘进断面面积14.57m2,净断面宽4500mm,高2800mm,净断面面积12.6m2;4209辅运顺槽设计掘进断面宽4500mm,高2800mm,掘进断面面积12.6m2,净断面宽4500mm,高2600mm,净断面面积11.7m2。
煤岩分掘分运;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及联络巷采用锚网(索)喷射混凝土支护,喷浆混凝土强度为C25,喷射厚度均为100mm。
4209辅运顺槽及4209主回撤通道均采用锚网(索)支护。
地坪硬化使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铺设混凝土强度为C20,南翼进风巷硬化厚度为300mm,其它巷道硬化厚度均为200mm。
从4-2煤南翼进风巷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开始掘进,按矩形断面,以3°6′方位角沿煤层倾角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贯通形成运输系统,再从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以方位角183°6′掘进19m至B点,由B点以方位角90°掘进247.6m至D点,由D点以方位角3°6′掘进65m与4-2煤回风大巷贯通,再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F点贯通,然后再由C点以方位角3°6′掘进65m与4-2煤回风大巷贯通,再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E点贯通,退出机组再由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以90°方位角沿煤层顶板掘进至189.4m位置,再以下山6°坡掘进30.36m,再平掘30.72m,再以上山6°坡掘进直至见煤层顶板后沿煤层顶板掘进至G点(493.5m位置)。
二、掘进方式:
巷道掘进采用EBZ132型悬臂式掘进机,分二次成巷。
三班作业:
两班掘进,半班起底,半班检修。
三、巷道掘进的目的和用途: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为4-2煤南翼永久进风巷道,满足4-2煤南翼(东段)工作面掘进、回采时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需要。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根据永智煤矿的采掘计划:
本掘进工作面自2017年1月10日开工,预计2017年8月1日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
1、《安全生产法》;
2、《煤矿安全规程》;
3、《矿山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213→90);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5、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
6、《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施工通知单》,批准时间为2016年12月;
7、《4-2煤南翼进风巷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4年7月;
8、《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超前钻探设计方案》,批准时间为2017年1月。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工作面概况表表1
概
况
煤层名称
4-2号煤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4-2煤采区
工作面
名称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
地面标高(m)
1388-1413
工作面
标高(m)
1285-1293
地面位置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地表为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基岩沿沟谷两侧出露,采区内多为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地面无重大构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西部以井田西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北部为4-2煤回风大巷;南部为4-2煤南翼采区(未布置);东部为二区段采区(未布置)。
走向
90°
倾向
NW
长度
968.1m
附图: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情况:
4-2中煤层:
赋存于延安组中部二岩段(J1-2y2)的下部。
自然厚度1.16~3.02m,平均2.46m,利用厚度0.39~3.02m,平均2.30m,为中厚煤层,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一般不含或局部含1层夹矸。
对比可靠,全区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
附煤层特征明细表(表2)。
煤层特征明细表表2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含煤地层
J1-2y2
正常涌水量(m3/h)
3.0
煤层编号
4-2
地温(0C)
正常地区
煤层平均厚度(m)
2.30
煤层结构
结构单一
煤层倾角(°)
1-3
煤层稳定程度
较稳定
夹矸层数
无
变异系数
46.2%
夹矸厚度(m)
无
普氏系数(f)
煤f=2岩f=4-6
瓦斯绝对涌出(m3/min)
1.36
容重(t/m3)
1.25
瓦斯相对涌出量(m3/t)
0.59
自然发火期(月)
1-3
二氧化碳含量(m3/min)
3.78
煤尘爆炸指数
有
最大涌水量(m3/h)
5.0
可采指数
100%
二、顶、底板岩性特征
4-2煤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煤层埋藏深度106-140米,与上部的3-1中煤层间距25.98-37.61米,平均32.32米;与下部的5-1煤层间距24.52-39.15米,平均31.95米。
4-2煤层煤的硬度系数f=2,顶底板岩石硬度系数f=4-6,煤层容重1.25T/m³,顶底板岩石容重2.12T/m³。
附图:
工作面综合地质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4-2煤南翼进风巷地质构造与全井田一致,为单斜构造,东北部煤层底板略高,西南煤层底板较低,工作面中部沿走向或倾向有比较微弱的波状起伏。
4-2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断层和陷落柱不发育,无岩浆岩活动,仅发育一些宽缓的褶曲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3°。
根据大巷掘进揭露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工作面可能存在个别小型断裂构造,落差一般不超过4m,对采掘作业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水文地质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所在4-2煤之上有Ⅱ、Ⅲ两个含水层和一个隔水层,但由于均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且掘进期间对煤层顶板的破坏影响较小,故该区域掘进期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且隔水层为泥质砂岩,隔水性能较好,因此对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掘进安全生产影响不大。
另外,掘进期间由于没有其它的充水来源,预计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掘进期间涌水量在3-5m³/h左右。
第三章巷道布置、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从4-2煤南翼进风巷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开始掘进,按矩形断面,以3°6′方位角沿煤层倾角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贯通形成运输系统,再从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以方位角183°6′掘进19m至B点,由B点以方位角90°掘进247.6m至D点,由D点以方位角3°6′掘进65m与4-2煤回风大巷贯通,再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F点贯通,然后再由C点以方位角3°6′掘进65m与4-2煤回风大巷贯通,再掘进26m与4-2煤胶带大巷E点贯通,退出机组再由A点X=4395170.750,Y=431170.291以90°方位角沿煤层顶板掘进至189.4m位置,再以下山6°坡掘进30.36m,再平掘30.72m,再以上山6°坡掘进直至见煤层顶板后沿煤层顶板掘进至G点(493.5m位置)。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西部为4-2煤南翼进风巷(西段);北部为4-2煤回风大巷;南部为4-2煤南翼采区(未布置);东部为二区段采区(未布置)。
掘进巷道标高+1285m~+1293m,掘进范围内地表为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地形为梁峁沟谷,区内无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地表标高+1388m~+1413m。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
二、观测内容:
巷道顶板离层量、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三、观测方法:
(一)顶板离层仪的观测:
1、顶板离层检测仪的布置: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每40m在巷道顶板正中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
巷道交岔点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下一个离层仪安装位置从交岔点算起。
离层仪为T型,两端加30mm垫木,严禁离层仪横杆与顶网接触,最后一个离层仪距迎头不得超过60m。
2、顶板离层检测仪的安装:
(1)用直径40mm的钻头在顶板上打7000mm深的眼。
(2)用锚索钻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7000mm眼底,轻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
(3)用锚索钻杆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顶板以上3000mm位置处,轻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
(4)将套管组件插入钻孔口,确保2个刻度尺移动顺畅,不受任何卡阻。
(5)将刻度尺用与其相连的钢丝绳固定好,截去多余的钢丝绳,确认刻度尺不受卡阻。
(6)记录下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初始数据。
(二)、顶板离层仪观测要求:
施工过程中利用顶板离层仪进行矿压观测,密切注意顶板压力状况。
距工作面迎头100m范围内或安装7日内的顶板离层仪,每日观测一次并填写记录牌板;距工作面迎头100m范围外或安装超过7日内的顶板离层仪,未发现有顶板离层现象的,每周观测一次并填写记录牌板;有离层达到3mm及以上的,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并每日观测,填写记录牌板,直至顶板稳定7日后,改为每周观测一次并填写记录牌板。
(三)支护质量的动态监测:
巷道每掘进30~50m或巷道内每施工300根(含300根以下)支护锚杆抽样检测1组,每组锚杆不得少于9根。
每80~100m由矿安全、技术主管部门组织集中检测一次,锚杆抗拔力不得小于70KN,锚杆螺母扭矩不小于100N•m。
锚杆预紧力检测抽样率不低于5%,每300根锚杆抽样一组(共15根)进行检测。
不足300根时,按300根进行。
施工时每根锚索必须进行自检张拉检测,每100m由矿安全、技术主管部门集中复查,每根锚索张拉检测一次,抗拉强度不得低于200KN,预应力必须达到100KN以上。
发现不合格锚杆、锚索,必须在其周围200mm的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锚索。
(四)观测需用仪器仪表:
顶板离层仪、锚杆拉力计、锚索涨拉仪、扭矩扳手,钢卷尺。
四、数据处理:
通过观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把结果应用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并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第3节支护设计
一、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支护设计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为锚网(索)喷支护,锚杆采用Φ18mm×1800mm的螺纹钢锚杆,配套钢板托盘120mm×120mm×10mm,顶部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每排7根,两帮最外侧的锚杆距巷帮100mm;帮部锚杆间排距为1000mm×800mm,两帮各打设3根,两帮最上部的锚杆距巷顶板500mm,每眼2卷CK23mm×500mm树脂锚固剂。
锚索采用Φ15.24*7000mm钢铰线配套使用300*300*12mm钢板托盘,排距为3000mm,每排一根,沿巷道中心线打设,每眼4卷CK23*500mm树脂锚固剂。
网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网,网片搭接宽度为100mm,用14#铁丝每100mm双股双扣进行扭结,链网后强度不低于网片本身抗拉强度。
二、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联络巷支护设计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联络巷支护设计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联络巷顶板采用锚网(索)喷支护:
锚杆采用Φ18mm×1800mm的螺纹钢锚杆,配套钢板托盘120mm×120mm×1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每排6根,两帮最外侧的锚杆距巷帮350mm,帮部锚杆间排距为1000mm×800mm,两帮各打设2根,两帮最上部的锚杆距巷顶板500mm,每眼2卷CK23mm×500mm树脂锚固剂。
锚索采用Φ15.24*7000mm钢铰线配套使用300*300*12mm钢板托盘,排距为3000mm,每排一根,沿巷道中心线打设,每眼4卷CK23*500mm树脂锚固剂。
网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网,网片搭接宽度为100mm,用14#铁丝每100mm双股双扣进行扭结,链网后强度不低于网片本身抗拉强度。
三、4209辅运顺槽支护设计
4209辅运顺槽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
锚杆采用Φ18mm×1800mm的螺纹钢锚杆,配套钢板托盘120mm×120mm×1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每排6根,两帮最外侧的锚杆距巷帮250mm,每眼2卷CK23mm×500mm树脂锚固剂。
锚索采用Φ15.24*7000mm钢铰线配套使用300*300*16mm钢板托盘,排距为3000mm,每排一根,沿巷道中心线打设,每眼4卷CK23*500mm树脂锚固剂。
网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网,网片搭接宽度为100mm,用14#铁丝每100mm双股双扣进行扭结,链网后强度不低于网片本身抗拉强度。
四、4209主回撤通道Ⅰ段支护设计
4209主回撤通道Ⅰ段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锚杆采用Φ18mm×1800mm的螺纹钢锚杆,配套钢板托盘120mm×120mm×1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每排5根,两帮最外侧的锚杆距巷帮400mm,帮部锚杆间排距为1000mm×800mm,煤柱帮打设3根,最上部的锚杆距巷顶板200mm,每眼2卷CK23mm×500mm树脂锚固剂;锚索采用Φ15.24*7000mm钢铰线配套使用300*300*12mm钢板托盘,间排距为2000*3000mm,每排2根,沿巷道中心线各左各右一米打设,每眼4卷CK23*500mm树脂锚固剂。
网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网,网片搭接宽度为100mm,用14#铁丝每100mm双股双扣进行扭结,链网后强度不低于网片本身抗拉强度。
四、4209主回撤通道Ⅱ段支护设计
4209主回撤通道Ⅱ段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锚杆采用Φ18mm×1800mm的螺纹钢锚杆,配套钢板托盘120mm×120mm×1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每排5根,两帮最外侧的锚杆距巷帮400mm,每眼2卷CK23mm×500mm树脂锚固剂;锚索采用Φ15.24*7000mm钢铰线配套使用300*300*12mm钢板托盘,排距为3000mm,每排1根,沿巷道中心线打设,每眼4卷CK23*500mm树脂锚固剂。
网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网,网片搭接宽度为100mm,用14#铁丝每100mm双股双扣进行扭结,链网后强度不低于网片本身抗拉强度。
3、锚杆布置方式、三径、锚固力等参数依据掘进工作面的设计执行,具体原则如下:
(1)锚杆布置方式及间排距:
巷道内锚杆采用距形布置;巷道维修、锚杆超距补打可采用五花形布置,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改变巷道支护方式。
(2)“三径”匹配:
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应合理匹配。
根据《煤矿锚杆支护技术规范》(MT/T1104—2009)要求:
“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应合理匹配,钻孔直径和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6mm~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应为4mm~8mm。
”根据实测,我矿目前使用的用于打锚杆眼孔的钻头直径26mm,锚杆钻孔直径不超过28mm,树脂锚固剂直径为23mm。
所使用的左旋无纵筋螺纹杆锚杆杆体直径均为18mm,“三径”符合规定。
(3)锚固力及其它参数:
锚杆采用加长锚固,锚固长度1000mm;杆锚固力70KN,锚杆螺母扭矩力不小于100N·m。
锚杆间排距误差±100mm,锚杆露出螺母长度10~40mm,锚杆与巷道轮廓线的夹角不小于75°,巷道顶角处的锚杆角度与巷道顶板法线夹角不小于20°。
(4)联网参数:
采用14#铁丝联网,网片拉直张紧,每米绑扣点不得少于10扣,联网铁丝扭结不得少于三圈,保证网片连接扎实有效。
4、锚索布置方式、间排距、三径、锚固力等参数依据掘进工作面的设计执行,具体原则如下:
(1)布置方式及间排距:
锚索一般布置在巷道中部,间排距为2×3m,巷道维修、锚索超距补打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5、锚固力及其它参数:
锚索采用端头锚固,锚固长度不小于1800mm;锚固力200KN,预应力100KN。
间排距误差±100mm,锚索外露长度150-250mm,锚索与巷道轮廓线的夹角不小于75°。
6、钻眼机具
锚杆、锚索均采用液压或风动锚杆钻机打孔。
1、锚杆眼角度与设计不得超过5°,采用直径为26mm的钻头打孔,经测定,该钻头所打的锚杆孔直径不超过28mm,符合规定。
为防止钻孔超深,打锚杆所用的钻杆有效长度不得超过1800mm(含钻头),锚杆孔深1770mm,误差范围0mm~+30mm,最深不超过1800mm。
2、锚索眼角度与设计不得超过5°,采用直径为26mm的钻头打孔,经测定,该钻头所打的锚索孔直径不超过28mm。
为防止钻孔超深,打锚索所用的钻杆有效长度不得超过6800mm(含钻头),锚索孔深6800mm,误差范围0mm—+50mm,最深不超过6850mm。
附图:
工作面巷道断面平面示意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临时支护设计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及其他附属工程掘进巷道采用锚杆吊挂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设计采用2寸的钢管3根,每根长度均不少于4000mm,用锚杆和吊环固定。
4-2煤南翼进风巷(东段)前探梁间距为800mm、1600mm;;联络巷、4209辅运顺槽前探梁间距为1600mm、800mm;4209主回撤通道前探梁间距为800mm、800mm;吊环用3寸的钢管切割成50mm段,上焊长φ18mm×100mm的钢筋和螺帽,与顶板打注好的锚杆配套使用,每根前探梁准备三个吊环,用两个吊环固定,一个吊环作为往前倒前探梁时使用,吊环间距1600mm,吊环螺丝拧入锚杆长度30mm。
安装吊环的锚杆采用φ18mm×18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每根锚杆均用2根Z2350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锚固力不小于70KN/根。
掘进机截割完毕,做好临时支护后,再进行永久支护。
2、割煤后距迎头的最大控顶距离不得超过3500mm,一个掘进循环割煤后,操作人员站在支护好的前探梁下,使用撑杆将网片向前撑起,绷紧;再将吊挂前探梁的锚杆打好,上好吊环后,及时将前探梁向前伸穿过吊环,两个吊环间距1600mm,直至伸到迎头,前探梁前移时,板梁同时前移(板梁规格3000-4000mm×200mm×30mm,使用12-15块,总宽度2400-3000mm),前探梁支护好后,在板梁缝隙间打注其余锚杆,逐排支护完锚杆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二、永久支护
1、机掘巷道割煤前永久支护到工作面的最小控顶距不得大于800mm,不得小于200mm。
每一个循环割煤后距迎头的最大控顶距离不得超过3500mm。
2、操作人员始终站在支护完好的顶板下,逐排进行打注锚杆。
操作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进入空顶区。
3、永久支护工艺及要求
(1)巷顶支护工艺流程:
机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前探梁往前延伸)→连接顶金属网并伸展网片→钻顶板中部锚杆孔→清孔及找平→用锚杆杆体将锚固剂送入孔底→用锚杆机搅拌树脂药卷20~35秒→停止搅拌15分钟后拧紧锚杆螺母→安装其它顶锚杆。
(2)顶部支护锚杆应紧跟掘进迎头,应由外向掘进工作面逐排顺序施工,每排锚杆孔由中间向两帮顺序施工。
距离迎头的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3500mm,每循环支护工作完成后,紧靠迎头的一排顶部锚杆,距迎头的最小控顶距离不得大于800mm,不得小于200mm。
当顶板比较破碎或遇地质构造带时,每割800mm必须进行永久支护。
(3)锚杆孔采用液压或风动锚杆钻机完成,锚杆孔深1770mm,误差范围0mm~+30mm,最深不超过1800mm,并保证锚杆眼角度与设计不超过5°,锚杆眼施工完成,清理干净孔内的岩粉,锚杆托板处及周围50mm范围内的浮煤(矸)必须清除、找平,使托板应紧贴网片或巷道围岩表面。
(4)装树脂锚固剂:
锚杆杆体套上托板并带上螺母,杆尾通过安装搅拌器与锚杆机机头连接,杆端插入已装好树脂锚固剂的钻孔中,升起锚杆机,将树脂锚固剂用锚杆送至孔底后边搅拌边推进。
(5)利用锚杆机搅拌树脂锚固剂,搅拌时间按厂家要求严格控制。
同时要求搅拌过程要连续进行,中途不得间断,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0~35秒。
卸下搅拌器后不要晃动或移动锚杆杆体,等待锚固剂固化,15分钟后用加力杆紧固螺母,40分钟后可达到锚固力,才可进行拉拔测试。
要求锚杆托板部位必须紧贴煤体,要求锚杆露出螺母长度在10~40mm之间。
锚杆与巷道轮廓线的夹角不小于75°,巷道顶角处的锚杆角度与巷道顶板法线夹角不小于20°。
(6)利用锚杆机拧紧螺母,使螺母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二次用加力杆紧固螺母,使顶锚杆锚固力70KN,锚杆螺母扭矩不小于100N.m的设计要求。
安装锚杆间排距误差不得大于±100mm。
(7)支护网片均采用8#铁丝网制作,网目50×50mm菱形。
搭接长度为100mm,采用14#铁丝联网,网片拉直张紧,每米绑扣点不得少于10扣,联网铁丝扭结不得少于三圈,保证网片连接扎实有效。
4、锚索支护工艺及要求
(1)锚索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在巷道交岔点和遇顶板破碎带,及时采取锚索加强支护。
(2)采用风动锚杆钻机钻打锚索孔安装锚索,孔深要求控制在6850mm以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