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498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 陈友毅 修改稿 55.docx

城口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城口陈友毅修改稿55

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

养老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它是从第一、二、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的特殊产业,养老产业包括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产业链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口县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品牌、大力开发养老产品、着力延伸多元养老产业链,推进养老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化发展,从而促进养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养老养老产业SWOT分析

目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1

1.2研究意义2

1.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

1.3.1西方国家三种养老模式2

1.3.2美英日三国养老模式2

1.3.3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3

1.4主要思路及方法3

1.4.1研究的基本思路3

1.4.2研究方法4

2.养老产业相关概述4

2.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概述4

2.1.1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的凸显4

2.1.2中国养老产业的含义及主要内容5

2.1.3中国养老保障制度5

2.1.4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现状及特殊性分析6

2.1.5中国传统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8

2.1.6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机遇9

2.2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9

2.2.1市场需求现状分析9

2.2.2市场供给现状分析13

3.城口养老产业发展分析15

3.1城口养老产业发展市场分析15

3.1.1城口概况15

3.1.2城口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分析16

3.2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SWOT分析18

3.2.1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禀赋优势18

3.2.2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19

3.2.3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20

3.2.4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3

4城口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4

4.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24

4.2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5

4.3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27

4.4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28

4.5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8

4.6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29

4.6.1加强以县城为主、乡镇场镇为辅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9

4.6.2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功能30

4.6.3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30

4.7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30

4.7.1加强城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30

4.7.2提档升级中心敬老院,辐射周边农村养老服务31

4.7.3完善基层乡镇敬老院建设,发挥农村养老基础保障作用31

4.8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31

4.8.1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1

4.8.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联营32

4.8.3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33

4.8.4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养老地产33

4.8.5大力开发老年消费产品33

4.9培育养老服务文化氛围34

4.9.1加强涉老公共服务设施改建力度,方便老年人出行34

4.9.2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便于照顾居家老人34

4.9.3加强老年大学和老年协会建设,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34

4.9.4探索建立老年志愿服务机制,促进老年人互助养老34

4.10发展老年金融服务业35

4.11加强区域协作与养老产业的资源整合35

参考文献36

致谢37

1绪论

1.1选题背景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国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上次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上次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9.4%,已达到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而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直到今天,日本养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且形成较为成熟的养老产业链,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产业结构共同发展。

预计2025年我国将达到3亿人,2035年将达到4亿人,2050年前后,将占总人口的1/3,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

人口老龄化必然催生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精神追求越来越重要,单纯的社会福利和家庭赡养已经满足不了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国家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养老按揭贷款等多种形式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养老正在突破原有的传统家庭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向家庭、社会、市场化养老方向发展,出现了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生态养老的新模式,养老产业正在向市场化、国际化接轨。

1.2研究意义

养老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它是从第一、二、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的特殊产业,养老产业包括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产业链三个部分。

其中养老服务是养老产业的核心内容。

养老产业具有涉及领域广、产业链条长、综合配套多的特点,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养老产业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模式较为成熟,而我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许多资源尚待开发,养老服务需求市场巨大,市场商机无限。

2012年底,国家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我国养老模式,尤其是重点界定了社会服务的责任,且“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五年养老事业发展目标,中国养老事业所带动的养老产业是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旺盛等新一轮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为此,对养老产业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1西方国家三种养老模式

西方国家主要有三种养老模式:

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

由于各国在养老保险制度的体制上、理论依据上、资金筹集上的差异,因此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各有不同,各有特点和利弊。

1.3.2美英日三国养老模式

美国养老金以四种形式出现:

政府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福利养老金、储蓄养老金。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他对老年人采取的是社区照顾的模式(以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公寓、托老所为主的生活照料服务,物质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等形式),这种模式的运行效果不错,对许多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养老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如老年日托服务中心、老年养护之家、老年居家服务等,目前主要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的养老方式。

1.3.3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一是家庭养老。

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习惯在家庭中养老,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这种养老模式,社会成本很低。

二是机构养老。

主要是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民办养老机构等。

这种养老模式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

三是居家养老。

是指我国老年人按照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居住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

主要运行方式是:

组建互助小组,组织社区内老年开展互助活动;建立社区福利网络建设,如民政部实施的“星光计划”。

1.4主要思路及方法

1.4.1研究的基本思路

养老产业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研究和探索养老产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解决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笔者研究养老产业的相关问题,从分析我国、我市及我县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我国养老产业进行特殊性分析,并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预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建议,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从面到点、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侧其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1.4.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运用关联法进行研究。

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研究关联的养老产业。

二是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以国外、国内、市内外养老产业发展的所面对社会制度、政策背景、经济形势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城口县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

三是运用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列举出人口老龄化的占比情况等,体现相关因素的数据比例关系,增强直观性。

2.养老产业相关概述

2.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概述

2.1.1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的凸显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4.32%,65岁以上老年人后占比为9.39%,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本世纪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出现“421”家庭结构,养老压力巨大,解决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总人口1/3比重的人群和谐稳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了全社会的稳定问题。

养老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国外经验,初步估算,2020年和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4000万人和7800万人,提高就业率约2%以上,如果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3:

1的比例进行配备,可增加就业1000万人次,因此,养老产业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就业水平。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关系到公平与稳定问题,若不立即着手解决,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开篇就指出养老问题,继而强调以基本养老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了要加强老龄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预测在2030年我国将进入高峰期,这个时候国家就高度重视养老问题。

2006年,我国老龄委等十部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对养老产业发展的给予了重视程度,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2013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

新一届政府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1.2中国养老产业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养老产业是在社会总需求中,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和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

业内称为“银发产业”或“银色产业”。

养老产业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根据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深层次需求,可以分成三个维度的产业:

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

按照养老产业的内容可以分为:

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产业链。

其中养老服务是最核心的内容。

2.1.3中国养老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制度。

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基本上达到社会保障全覆盖,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障的一种商业补充制度正在逐步发挥作用。

2.1.4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现状及特殊性分析

一是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4.32%,65岁以上老年人后占比为9.39%,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本世纪开始就进入了老年化时代。

二是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0-14岁为儿童期,15-59岁为青壮年期,60岁以后为老年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出现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次是建国后,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人口增长率接近300%;第二次是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后,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人口出生率3%-4%之间,平均达到3.3%,十年内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这两波婴儿潮出生的人已经或即将进入老年人群。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增速远高于人口平均增速,保持3%以上的增速,2012年60岁以上人口增速为4.97%,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3.47%,远高于1-14岁人口增速0.55%及15-64岁人口增速0.12%。

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中国老龄化问题将逐渐加剧,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

在此阶段,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而根据现有数据,2005-2012年间,平均每年增加710万老年人口,其老龄化速度比预测的更快速;②加速老龄化阶段(2020年-2050年):

随中国第二波婴儿潮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口增长率或将在零增长,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达到4.87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③稳定的高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2100年):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而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家,且2012年老年人口已达1.94。

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重庆、四川、江苏、辽宁、安徽、上海等省市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而部分省份的人均GDP却处于较低水平,出现了严重的“未富先老”的现象,如四川、安徽、湖南等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

三是中国的养老压力巨大。

而目前从我国的现状看,一线城市的养老现状中,中国养老表现出明显的“9073”特征:

90%的老人是在家养老;7%的有特别贡献和特别困难老人由政府托底养老;3%的就是企业经营的老年公寓、家庭健康服务公司等。

但是在90年代后,我国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弱化,当前“421”的父辈与子辈倒三角的家庭人口结构,使得家庭养老的基础在逐渐丧失。

而政府对养老的资助十分有限,2013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和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总额为176.85亿元,相对社会养老机构建设高昂的支出,杯水车薪,因此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严重不足。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9月,我国城乡养老机构有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每百名老人的养老床位拥有数是1.97张,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平均水平,亦低于发展中国家2%-3%。

四是中国的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五是中国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六是中国呈现“未富先老”现象。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

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七是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人口流动已经填补了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

中国乡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使得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水平,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2.1.5中国传统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是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增加。

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

据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即421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

据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调查显示,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3位老人。

二是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寿命延长。

1999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岁,正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一般为74岁)迈进。

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

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三是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

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

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部分城市甚至达到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四是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

忠孝两难全,由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

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

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总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与社会养老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2.1.6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机遇

21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

然而这对企业来说,却意味着一个藏金蕴银的大市场,这个市场被称为“银发市场”,养老产业正成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

在一些发达国家,围绕老年人消费市场应运而生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商品和服务的产业延伸链,在老年餐饮、保健、文化娱乐、康复保健、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等产业方面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其中,在银发产业中,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是养老机构。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

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服务业收入占GDP总值的60%以上,而我国仅占GDP的40%左右,发展相对缓慢、潜力最大的恰恰就是养老服务业。

2.2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2.2.1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1.重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重庆是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的省市之一,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2013年末,全市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352.84万,占总人口的11.88%,2014年末,重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大12.03%。

按户籍人口标准统计,2013年末,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25.32万,占总人口比重达18.62%。

预计到2020年,全市人口老龄化率将超过21%,即每5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

一是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从1994年起我市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先于全国6年。

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比如,2010年比2009年增加25.09万人,老龄人口增长率高达4.8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71.1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17%。

其中,“空巢老人”已超过老年人口的50%,有些区县已经达到70%以上。

三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比例高,老龄化程度列全国第5位。

截止2014年底,60岁及以上老人达624.52万人,占总人口的18.61%。

近十年来,重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见表2-1和图2-1。

表2-1:

2004-2014年重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指标

年份

年末常住总人口(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人口

人口数(万人)

占比(%)

人口数(万人)

占比(%)

人口数(万人)

占比(%)

2004

2793.32

592.19

21.2

1896.66

67.9

304.47

10.9

2005

2798

576.39

20.6

1913.83

68.4

307.78

11

2006

2808

561.60

20

1934.71

68.9

311.69

11.1

2007

2816

543.49

19.3

1957.12

69.5

315.39

11.2

2008

2839

546.22

19.24

1973.39

69.51

319.39

11.25

2009

2859

544.93

19.06

1988.72

69.56

325.35

11.38

2010

2884.62

489.8

16.98

2061.41

71.46

333.41

11.56

2011

2919

493.02

16.89

2088.25

71.54

337.73

11.57

2012

2945

490.93

16.67

2113.04

71.75

341.03

11.58

2013

2970

487.08

16.4

2130.08

71.72

352.84

11.88

2014

2991.4

491.99

16.4

2140.64

71.6

359.27

12.0

注:

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1:

2004-2014年重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由表2-1、图2-1可以看出,2004—2014年11年间重庆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10.9%上升到12%,上升了1个百分点。

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2003年的13.53%上升至2013年18.96%,增加了5.43%,年均增长0.49%,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照此增长速度推测,未来十年重庆市老龄人口的需求市场将十分强大,在未来的几年中,重庆“银发时代”的繁荣将会到来。

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表2-2:

2006-2013年重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变动

指标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2006

11569.74

2873.83

36.3

52.2

2007

12590.78

3509.29

37.2

54.5

2008

14367.55

4126.21

39.6

53.3

2009

15748.67

4478.35

37.7

49.1

2010

17532.43

5246.66

37.6

48.3

2011

20249.7

6480.41

39.1

46.8

2012

22968.14

7383.27

41.5

44.2

2013

25216.13

8331.97

40.7

43.8

2014

25747

9490

-

-

注:

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2:

2006-2014年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

图2-3:

2006-201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

由图2-2、2-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6年到2013年变动幅度不大,处于相对富裕的状态,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6年的52.2%降低到2013年的43.8%,减少了将近10%,表明重庆市农村居民正逐步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总的来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