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632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docx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及实践活动

五届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第五届)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编

2006年11月

绪言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概述

第一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

第二部分“全国教育科技发明创新作品展评”活动

第三部分2007“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应用论坛”

第四部分2007“中国国际IT产业与教育互动成果”博览会

第五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活动决赛工作安排

第二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活动参赛规则

第二部分活动安排程序

第三部分活动参赛指引

第三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管理条例

第一部分组织委员会章程

第二部分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工作职责

第三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活动各省(市)承办办法

第四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相关文件

第一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裁判长守则

第二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裁判员守则

第三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赛选手守则

第四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赛约定声明书

第五部分致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未成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

第六部分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未成年学生家长同意书

第七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赛作品授权书

第五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委会通告

第一部分组委会办公室关于维护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声明书

第二部分组委会办公室关于受理申请“参赛证明”的公告

第三部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受理参赛证明实施办法

第四部分关于编辑出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作品集锦说明

第六章附件

附件一网络征文竞赛

附件二“全国教育科技发明创新作品展评”活动实施办法

附件三2007“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应用论坛”会议安排

附件四2007“中国IT产业与教育互动成果”博览会实施方案

绪言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概述

(NETWORKORIGINALITYCOMPETITION一NOC)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贯彻《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集中展示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成果的平台,也是面向国际的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的交流盛会。

“NOC活动”始终是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关怀指导下,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举办的。

活动的开展,对普及“知识产权”意识,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领科技与精神文明交融的发展方向,培养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少年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NOC活动”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自主创新”活动,自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四届,吸引了全国800多万名师生直接参加活动,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3000万,是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最具活力、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每届活动都有部分获奖项目选手,代表中国师生去国外参加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交流活动。

“NOC活动”是一项公益性活动,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贯彻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把“NOC活动”办成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成长的国际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交流活动。

 

第一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

一、学生应用能力竞赛

学生应用能力竞赛分为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和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两个阶段。

要求活动参赛选手在取得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后,才可取得参加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资格。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必选)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由各地(市)组委会自行命题。

命题时可按照教育部基教[2000]35号文件中不同学段的模块设置,命题可结合各地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适当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知识。

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作用,积极推进无纸化考试。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合格者由主办和支持单位授权全国组委会颁发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合格证书,作为逐步推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依据。

申请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合格证书,由各地组委会在上报第一阶段数据时,向全国组委会申请颁发。

持有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合格证书的学生方可报名参加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

采用全国组委会指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系统的地区,全国组委会负责系统维护,各地组委会自行组织考试,并将参加人员信息及成绩等数据上报全国组委会备案,即可向全国组委会申请颁发证书,收费标准另行通知。

已经实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或中考、会考等评价体系的地区,可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与当地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无须再单独进行,只要向全国组委会上报相关数据(试题内容、参加人员信息及成绩)备案,即可向全国组委会申请颁发证书,收费标准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自选)

(一)网络中文竞赛

网络中文竞赛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的有关能力与知识应用的竞赛活动,旨在检验学生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竞赛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建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竞赛内容:

网络中文竞赛分为网络征文竞赛、应用能力测评(探究性学习)和交流能力测评三部分。

参赛范围:

竞赛分为小学组(四年级至六年级)、初中组和高中组。

网络征文竞赛

征文内容:

1.主题作文。

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文学作品,征文的主题为“我和……有个约会”。

作品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体裁。

2.看图作文。

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的图片编写故事,题目为“校园轶事”。

作品的体裁为小小说,参赛选手自行设计故事情节,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本次征文所用图片为NOC活动卡通形象。

 

3.小学组和中学组的选手均可从主题作文和看图作文中任选一项内容,作为网络征文的题目。

4.字数要求:

小学组选手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中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选手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注:

网络征文竞赛详细内容请见附件一,详细参赛办法请登录活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应用能力测评

小学组

1.竞赛内容

(1)中文知识网上行

中文知识网上行即利用网络学习中文,包括中文知识和课文中的百科知识。

中文知识,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完形填空,故事题目和人物匹配等;课文中的百科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和专业术语的解释等。

(2)网络资源巧利用

网络资源巧利用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作文或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性测试项目。

参赛选手需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读梗概写故事或读故事写梗概的题目,或根据组委会提供的一些现象、事实、资料及数据,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并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文档。

如作旅行计划,按照制定的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线路,利用网络资源写旅行计划。

①读梗概写故事

读梗概写故事即阅读一位著名人物的故事梗概,按照一定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故事写具体。

②读故事写梗概

读故事写梗概即在网上搜索一篇文章或一本读物,快速阅读后写出故事梗概。

以上每种类型的题目组委会将会在每届竞赛中任选一个。

2.竞赛方式

(1)上机操作。

参赛选手使用由全国组委会提供的“网络中文竞赛系统”完成全部内容。

中文知识网上行的内容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题型涉及填空、选择,分数由系统自动评出。

网络资源巧利用的内容需使用office软件完成,并根据组委会的要求,对文章的格式和版面进行调整,并上传到指定目录,分数由裁判评出。

(2)决赛所用计算机由组委会提供,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与目前国内普通中小学所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相同。

计算机安装的系统、软件和输入法将于决赛前在全国组委会的网站上公布()。

(3)中文知识网上行的总分为20分;网络资源巧利用的总分为100分。

两部分成绩相加得出的成绩为选手的总成绩。

(4)中文知识网上行和网络资源巧利用的时间共60分钟,由竞赛系统自动计时。

(5)参赛选手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包括引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

竞赛完全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参赛选手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作文后注明出处(网址),或者在文章中加入体现文章主题的图片等等,使文章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行文连贯,将自己的想象力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初中组

1.竞赛内容

(1)中文知识网上行

中文知识网上行即利用网络学习中文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和阅读理解。

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匹配、古诗词填空等;阅读理解,如利用网络解决短文阅读中的问题等。

(2)网络资源巧利用

网络资源巧利用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作文或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性测试项目。

参赛选手需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推介短文或话题作文的题目,或根据组委会提供的一些现象、事实、资料及数据,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并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文档。

如编辑整理一周要闻;如做活动计划或社会研究活动。

要确定主题,制订研究方案,明确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形成研究成果报告。

①推介短文

推介短文即参赛选手利用网上资料,把指定的产品或景点推介给一定的对象。

②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即参赛选手利用网上资料,针对某一话题进行作文。

以上每种类型的题目组委会将会在每届竞赛中任选一个。

2.竞赛方式

(1)上机操作。

参赛选手使用由全国组委会提供的“网络中文竞赛系统”完成全部内容。

中文知识网上行的内容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题型涉及填空、选择,分数由系统自动评出。

网络资源巧利用的内容需使用office软件完成,并根据组委会的要求,对文章的格式和版面进行调整,并上传到指定目录,分数由裁判评出。

(2)决赛所用计算机由组委会提供,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与目前国内普通中小学所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相同。

计算机安装的系统、软件和输入法将于决赛前在全国组委会的网站上公布()。

(3)中文知识网上行的总分为20分;网络资源巧利用的总分为100分。

两部分成绩相加得出的成绩为选手的总成绩。

(4)中文知识网上行和网络资源巧利用的时间共60分钟,由竞赛系统自动计时。

(5)参赛选手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包括引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

竞赛完全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参赛选手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作文后注明出处(网址),或者在文章中加入体现文章主题的图片等等,使文章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行文连贯,将自己的想象力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高中组

1.竞赛内容

(1)中文知识网上行

中文知识网上行即利用网络学习中文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和快速阅读。

文学知识,如作家作品常识、古诗词填空等;快速阅读,如利用网络快速查找有关作品,快速浏览后完成有关练习等。

(2)网络资源巧利用

网络资源巧利用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作文或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性测试项目。

参赛选手需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新闻点评或给材料作文的题目,或根据组委会提供的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会等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描述一些现象或事实,提供一些资料或数据,要求参赛选手据此选择(或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