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技巧doc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4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技巧doc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鉴赏技巧doc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鉴赏技巧doc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鉴赏技巧doc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鉴赏技巧doc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技巧doc2.docx

《鉴赏技巧doc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技巧doc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技巧doc2.docx

鉴赏技巧doc2

鉴赏技巧2015-12-12俄秀珍

直抒胸臆A借景抒情

抒情手法B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间接抒情C托物寓理,

A衬托D.以景结情

描写手法B联想和想像

C对比。

D白描

(1)比兴

(2)比喻

修辞手法(3)比拟

(4)夸张

(5)双关

(6)用典

⑺借代

⑻顶真

           ⑼对偶

           ⑽排比

           ⑾设问

           ⑿反问、

           ⒀重章叠句

 ⒁叠词

⒂互文

 ⒃象征

 一、抒情手法有和两种。

①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间接抒情又分

A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

如《墨梅》;作者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如:

《石灰吟》朝代:

明代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如:

《画眉鸟》欧阳修(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

不及人间自在啼。

首托物言志诗。

抒发了本性被拘羁、束缚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自适生活的向往。

C托物寓理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④活水来。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人是希望他虽经历磨难却能像梅一样坚贞不屈,像玉一样保持高洁人格。

原来诗人惆怅并非为自己,而是为朋友;诗人“杖藜行绕去还来”原来是在为朋友忧虑担心。

D.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

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

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披文握武,建中兴宙宇,载清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简析结尾“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三句的含义和特色。

钱塘路上,风雨凄凄,满含愁怨,洒落在西子湖上。

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以青天风雨为岳飞泣作结,把人们对英雄的悼念之情表达得更为绵邈悠长。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

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反衬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衬托

⑴有色彩相衬: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

⑵有景物衬情:

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

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⑶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

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⑷、有人物相衬:

如“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极言罗敷之美;

⑸、有动静相衬: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2、烘托:

是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

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就是先从侧面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事物环境、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烘托——正衬

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

注意:

①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②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渲染:

前两联描写环境,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

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

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4、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野花留宝靥,

碧草见罗裙”。

①“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②“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

“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是丰富大胆的想象”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5、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使人心灵产生震憾: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一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⑴今昔对比

越中览古李白(唐)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⑵、贫富对比

陶者梅尧臣(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⑶、场面对比

观祈雨李约(唐)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通过大旱之日两种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社会不公

《水浒》中“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⑷自由与不自由对比

画眉鸟欧阳修(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首托物言志诗。

抒发了本性被拘羁、束缚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自适生活的向往。

  ⑸、虚实对比

  

A忆江南怀旧李煜(南唐)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对已逝的美景良辰的怀想,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

作者在对比时只写了梦中游苑一方面,当前的情况却只字未提,可这自有引起读者对比的作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是一种较高的对比方式。

以虚比实

B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用“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

②“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对比,

三组以虚实对比,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的物是人非的独特感受。

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伤痛。

如:

高适的《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②对比常用于论述,

衬托常用于描写。

6、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如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如苏轼的《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三、修辞手法

(1)比兴。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氓》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2)比喻。

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如:

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

如: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

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如:

《长亭送别》中“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3)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

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如: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长亭送别》: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如:

《扬州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如:

刘颁《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如:

(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如:

《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等。

(5)双关。

修辞格之一。

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①.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

《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②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③语意双关。

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如: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七律?

送瘟神》)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5)用典。

什么是用典”。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

 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

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②、借典言志,表明心迹。

如: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如: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京口:

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

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②京口。

寄奴:

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

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③“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

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④封狼居胥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

“四十三年”句:

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⑤佛狸祠:

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

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

祭祀时的鼓声。

⑥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

这首词用了六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

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

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如: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①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③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④。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

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

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⑺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诗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抒写抽象的意境。

形象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想象、共鸣,增强诗的魅力。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①(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氓》诗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

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

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

③《采薇》诗人用“杨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

⑻顶真修辞: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

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

”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

⑼.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如: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如: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何做答:

①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2从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3从主旨效果看: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⑽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比修辞简洁而富有节奏,整齐统一的语句格式,读起来既构成了一种和谐的整齐美,又增强了语势的作用。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

《木兰诗》中的四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如:

《哀江南》: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⑾.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⑿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⒀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⒁.叠词。

 

如: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

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⒂.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

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

如:

“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