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68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总复习 卤族元素教学案.docx

高中化学总复习卤族元素教学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卤族元素

新课指南

1.解可逆反应的含义.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了解AgI的用途及碘与人类生存健康的关系.

3.通过对卤素原于结构及性质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重点:

卤素性质的比较.

本节难点:

卤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及其规律.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

1.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的逐渐增大,元素的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如:

碱金屑元素原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见下表).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元素符号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变化

核对电子引力变化

失去电子能力

金属性变化

单质密度

熔沸点变化

硬度变化

Li

Na

K

Rb

Cs

2.氯气的化学性质

Cu+Cl2

CuCl2

H2+Cl2

2HCl

Cl2+H2O=HCl+HClO

2NaOH+Cl2=NaClO+NaCl+H2O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卤族元素简介

Ⅰ卤族元素的概念

氟(F)、氯(Cl)、溴(Br)、碘(I)、砹(At)五种元素统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其中砹具有放射性,不稳定,中学化学不作要求).

Ⅱ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由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显著特点:

FClBrI

———————→

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电子数均为7

(2)卤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如图4-18所示:

由图4-18所示可知,卤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为:

FClBrI

———————→

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由于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卤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卤族元素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由于从氟到碘,卤素原子半径逐渐变大,所以卤素的性质按氟、氯、溴、碘的顺序也将逐渐变化,即具有递变性.同时,由于卤素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故其性质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知识点2卤紊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难点)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质

颜色

状态(常态)

密度

溶解度(100g水中)

毒性

F2

淡黄绿色

气体

1.69g/L

-219.6

-188.1

与水反应

剧毒

Cl2

黄绿色

气体

3.214g/L

-101

-34.6

226cm3

有毒

Br2

深红棕色

液体

3.119g/cm3

-7.2

58.78

4.16g

有毒

I2

紫黑色

固体

4.93g/cm3

113.5

184.4

0.029g

有毒

Ⅰ相似性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都不易溶于水(F2与水反应),都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Ⅱ递变性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见下表.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单质

颜色变化

密度变化

熔点变化

沸点变化

溶解度变化

F2

Cl2

Br2

I2

【注意】①在描述性质变化时,要注意程度副词:

渐深、渐浅、渐小、渐高、渐低的选择.即颜色用深、浅,密度用大、小,温度用高、低,性质用强、弱.

②对表中的内容要用心阅读、区别对待.如颜色、状态、毒性等要牢记,对有关数据作一般了解,不要死记.

Ⅲ特殊性

(1)单质颜色不同

在常见的气体中,大多数是无色的.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蒸气)红棕色、I2(蒸气)紫色是卤素单质气体的颜色特征.与Br2(蒸气)颜色相近的气体,在中学化学里还有NO2.固态I2的颜色为紫黑色,在中学化学里常见的化学试剂中,颜色为紫黑色的还有固态KMnO4.

卤素单质在各种不同的溶剂中,颜色各不相同(见下表):

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中

CCl4

汽油

C2H5OH

F2

强烈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Cl2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黄→橙

橙→橙红

橙→橙红

橙→橙红

I2

深黄→褐

紫→深紫

浅紫红→紫红

褐色

【注意】此表从左向右表示(浓度小的颜色)→(浓度大的颜色),只作一般了解,记住溴水一般为橙色,碘水一般为深黄色,在有机溶剂中,其颜色一般变深,接近单质颜色.

(2)溴的状态特殊

观察溴的颜色和状态,纯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如图4-19所示),加水

封,用玻璃塞(严禁用橡胶塞)塞紧瓶口,放置冷暗处.必要时可用石蜡封口.

[说明]①在常温下,非金属单质只有溴为液态,金属单质只有汞为液态.

②取用液溴时,可将胶头滴管伸入纯溴层中,再挤压胶头,将液溴吸出,不能用倾倒的办法,因为这样只能倒出溴水.

(3)碘的升华

实验4-7:

碘的升华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碘的升华现象.

实验原理:

I2(s)

I2(g).

实验用品:

如图4-20所示.

实验步骤:

按图4-20所示的方法。

小心地、微微地对封闭在玻璃管内的固态碘加热.

实验现象:

紫黑色的固体直接变成了紫红色的气体.气体在封闭玻璃管的上端受冷后又直接变成了固体.

实验结论:

单质碘的状态变化有如下特点:

I2(s)

I2(g)

像碘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说明]①升华是少数物质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②碘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科用碘的这种性质可将碘和某些物质进行分离.

③碘的蒸气遇冷时可直接凝聚成固体,这种现象叫做凝华.

例如:

怎样将NaI和I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答案:

将混合物加热,使生成的蒸气冷凝即得单质I2,剩余固体即为NaI.

又如:

欲将NaCl、沙子(SiO2)、I2:

三者的固体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操作顺序是()

A.溶解、过滤、萃取B.加热、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蒸馏D.分液、结晶、分液

答案:

B

思维拓展如何观察指纹印迹?

点拨用品:

试管、橡肢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步骤:

①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于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②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于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③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原理:

碘受热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于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知识点3关于萃取原理

Ⅰ萃取原理.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实验方法.

Ⅱ萃取过程可表示为:

其中溶剂B是萃取剂.

【注意】萃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作为萃取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与溶剂A互不相溶;b.溶质m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比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大得多;c.与溶质m不发生反应.

②使用较少量的萃取剂.

因溶质m更易溶于萃取剂,少量的萃取剂就可溶解大部分溶质m,溶液Ⅱ的体积比溶液皿的体积小许多.溶质m得到富集,有利于进一步提取溶质m.

③分次使用萃取剂

理论上说,一定量的萃取剂,分多次萃取后残留在溶液Ⅲ中的溶质m比一次萃取后残留在溶液Ⅲ中的溶质m要少,但萃取次数过多会使操作复杂,因此一般萃取只需2~3次即可.

④萃取后分液

萃取后经分液将溶液Ⅱ和溶液Ⅲ分开,溶液Ⅱ再经蒸馏即可得到溶质m和溶剂B(溶剂B可再用于萃取)

Ⅲ萃取常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分液是萃取操作中的一步,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

要立即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例如:

下列溶剂能溶解单质碘和溴.但不能把碘和溴从碘水和溴水中提取出来的是()

A.苯B.汽油C.酒精D.四氯化碳

〔分析〕碘和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但酒精不能作萃取剂把碘和溴从碘水和溴水中提取出来,因为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

答案:

C

又如:

向橙色的溴水中撒人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滤液呈_____色,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将滤液分盛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试管中加入氯水和苯充分振荡后静置,苯层呈现______色,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现象是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无;Mg+Br2=MgBr2;橙红;Cl2+MgBr2=MgCl2+Br2;产生浅黄色沉淀;Ag++Br-=AgBr↓

知识点4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

卤素原子的最外层都为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能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常显-1价,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这是由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上的相似性.又因为从氟到碘,原子半径逐渐变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作用逐渐减弱,元素的氧化性也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电子层数增加而决定的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同时,因为氟的原子半径最小,所以其性质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Ⅰ跟金属反应

2Fe+3Cl2

2FeCl3(常态下不生成FeCl2)

Fe+I2

Fel2(不能生成FeI3)[说明]氧化性为Cl2>I2.

[说明]氧化性为Cl2>I2.

Ⅱ跟非金属反应

卤素单质跟H2反应的情况见下表.

化学方程式

反应难易状况

F2+H2=2HF

F2跟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爆炸反应,生成的HF很稳定

Cl2+H2

2HCl

Cl2跟H2在光照或点燃时剧烈化合,生成的HCl稳定

Br2+H2

2HBr

Br2跟H2在500℃时,能较慢地进行反应,生成的HBr不如HCI稳定

H2+I2

2HI

I2跟H2很难化合,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缓慢地进行,生成的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即I2与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说明]①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通式为:

②各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关系是:

F2>Cl2>Br2>I2;各卤化氢的稳定性关系是:

HF>HCl>HBr>HI.这说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各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F2>Cl2>Br2>I2.

③H2跟I2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那么什么是可逆反应呢?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写可逆反应方程式时,要把“

=”改为“=”,故H2与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作

H2+I2

2HI

在可逆反应(=)里,通常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把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可逆反应可以认为是由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但又进行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构成的复合反应,各反应物、生成物共存.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已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有:

Cl2+H2O=HCl+HClO

Ⅲ跟水的反应

卤素单质跟水反应的情况见下表.

化学方程式

反应难易状况

2F2+2H2O=4HF+O2

常温下迅速反应

Cl2+H2O=HCl+HclO

可逆反应,常温下约有30%Cl2跟水反应

Br2+H2O=HBr+HbrO

可逆反应,比氯还弱一些

I2+H2O=HI+HIO

可逆反应,很微弱

[说明]①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分两种情况:

②各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关系说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各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是:

F2>Cl2>Br2>I2.

例如: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O2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2KClO3

2KCl+3O2↑

C.2F2+2H2O=4HF+O2

D.2H2O2

2H2O+O2↑

答案:

C

Ⅳ跟碱的反应

Cl2、Br2、I2跟碱反应的通式如下:

X2+2NaOH(冷、稀)=NaX+NaXO+H2O

3X2+6NaOH(热、浓)=5NaX+NaXO3+3H2O

[说明]①以上两种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电子转移情况可分析如下:

②F2跟NaOH溶液的反应有所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Ⅴ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4-8:

卤素间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卤素单质(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实验原理:

2Br-+Cl2=2Cl-+Br2

2I-+Cl2=2Cl-+I2

2I-+Br2=2Br-+I2

实验用品:

新制的饱和氯水、溴水、NaBr溶液、KI溶液、四氯化碳、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见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离子)方程式

氯置换溴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滴入试管内的NaBr溶液中,振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

2NaBr+Cl2=Br2+2NaCl

2Br-+Cl2=Br2+2Cl-

(2)再向试管内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试管、静置

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下层为橙红色

氯置换碘

(1)将少量氯水滴入试管内的KI溶液中,振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2KI+Cl2=I2+2KCl

2I-+Cl2=I2+2Cl-

(2)再向试管内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深紫色

溴置换碘

(1)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振荡

溶液由无色变成深黄色

2KI+Br2=I2+2KBr

2I-+Br2=I2+2Br-

(2)再向试管内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深紫色

实验结论

氯能把溴和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溴能把碘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即氯、溴、碘的氧化性的强弱关系为:

Cl2Br2I2

———————————→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说明]①在气态或固态时,上述置换反应也能发生,但速率较慢.

②F2的氧化性最强,它能从水中置换出氧,加之极难制取和保存,且有剧毒,所以中学化学不宜研究.

③由于I2能跟I结合生成I3,所以置换反应生成的I2,一般不形成沉淀.在配制碘水时,常加入少量KI,以增加I2的溶解量.

Ⅵ卤素化学性质的特殊性

(1)碘的特殊性

实验4-9:

碘的特殊性实验

实验目的:

①探究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②检验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

实验用品:

淀粉溶液、碘水(实际为碘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取少量淀粉溶液注入试管中,滴入几滴碘水.

实验现象:

溶液显特殊的蓝色.

实验结论:

碘单质遇淀粉可显特殊的蓝色,这一特性可用于检验I2的存在.

[说明]①其他卤素单质和I、IO-3等遇淀粉无此现象.

②在KI的淀粉溶液(无色)中,滴加氯水或溴水时,由于Cl2、Br2能将I2置换出来,所以溶液也能显特殊的蓝色.实验室中常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Br2等强氧化性气体.

③淀粉碘化钾试纸.

a.组成及颜色:

纸上附有淀粉和碘化钾的混合物,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通常呈白色.

b.用途与原理:

淀粉碘化钾试纸主要用于检验Cl2、Br2等氧化剂的存在.主要化学原理是:

在溶液里,氧化剂将KI氧化为I2,I2与淀粉反应显示出特殊的蓝色.其他凡是能将I-氧化为I2的物质都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使用方法:

将被检溶液蘸取少量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观察现象,或将淀粉碘化钾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以后,用玻璃棒将试纸送到被检气体环境之中,观察现象.

例如:

在化学试剂:

①干燥的氯气;②碘化钾溶液;③用稀硫酸酸化了的碘酸钾(KIO3)溶液中,有一种能使干燥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该化学试剂是_____(填序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碘单质的化学原理:

_______.

答案:

③;IO-3+5I-+6H+=3I2+3H2O

(2)氟的特殊性

①F2为最强的氧化剂.氟元素无正化合价.

②F2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F和O2,所以F2不能从NaCI溶液中置换出Cl2.

③F2和H2在冷暗处即可剧烈反应而爆炸.

④HF为弱酸,而其他HX为强酸,且酸性HF

⑤AgF可溶于水而其他AgX难溶于水.

⑥CaF2难溶于水,而其他CaX2都易溶于水[CaF2]是萤石(或夜明珠)的主要成分].

⑦F2可跟稀有气体(如Xe)反应生成XeF2、XeF4、XeF6等.

例如:

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试通过推测判断砹及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HAt很不稳定B.砹是白色固体

C.AgAt不溶于水D.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答案:

B

同类变式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F2、Cl2、B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D.HF、HCl、HBr、HI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还原性逐渐增强D.HF、HCl、HBr、HI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

D

同类变式2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②用浓盐酸清洗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③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该学生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

D

知识点5含卤化合物

Ⅰ卤化银

实验4-10:

卤化银的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X-(X-:

Cl-、Br-、I-)的检验方法.

实验原理:

X-+Ag+=AgX↓

实验用品:

AgNO3溶液、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稀HNO3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见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离子)方程式

Cl-的检验

(1)将少量AgNO3溶液滴入盛有

NaCl溶液的试管内

产生白色沉淀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2)再向试管内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

白色沉淀不溶解

Br-的检验

(1)将少量AgNO3溶液滴入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内

产生淡黄色沉淀

NaBr+AgNO3=AgBr↓+NaNO3

Br-+Ag+=AgBr↓

(2)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

淡黄色沉淀不溶解

I-的检验

(1)将少量AgNO3溶液滴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内

产生黄色沉淀

KI+AgNO3=AgI↓+KNO3

I-+Ag+=AgI↓

(2)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

黄色沉淀不溶解

实验结论

AgCl、AgBr、AgI通常分别为白色、淡黄色、黄色固体,它们都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HNO3溶液.在实验室里,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检验溶液中Cl-、Br-、I-的存在

[说明]①Ag2SO4是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Ag2C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Ag3PO4是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但这些固体都溶于稀HNO3溶液.因此,在检验溶液中的Cl-、Br-、I-的存在时,必须加稀HNO3溶液排除干扰.

②AgF通常为黄色易溶于水的固体,这是由氟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

③卤化银都有感光性,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2AgX

2Ag+X2

AgX分解生成的Ag通常为黑色,而不是银白色.

卤化银的这种感光性质,常被用于感光材料.有感光性的化学药品在包装和存放时,都要采取有效的避光措施.如将药品盛在有色玻璃瓶中、用黑色纸包裹药品瓶等,都是较好的避光措施.

Ⅱ卤化氢(HX)

(1)相似性:

HF、MCl、HBr、HI都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都显酸性,称为氢卤酸.

(2)递变性:

(见下表)

 

HX

稳定性变化

酸性变化

还原性变化

HF

HCl

HBr

HI

[说明]①由于HF很稳定,在水溶液中较难电离,所以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其他HX的水溶液都显强酸性,且HI的水溶液酸性最强.

②HX的还原性实际是X-的还原性,即F-

Ⅲ碘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常见的碘的化合物有KI、KIO3、AgI等.

(2)碘的生理作用.

①人体内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由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它具有促进人体内物质的能量代谢、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

②人体内每次摄入0.1mg~0.2mg的碘就可以满足需要.但当人体缺碘时,会给人的智力以及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缺碘的妇女,容易生出患有克汀病和智力低下的婴儿.

③向人体内补充碘的措施有:

食用含碘食盐、食用含碘食品、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等.我国政府是采用向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的方法,确保人体对碘的摄入量.要注意,摄入过量的碘也是有害的.

例如:

下列向人体内补充碘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加碘食盐B.多食用海带

C.饮用适量碘酒D.饮用适量碘水

答案:

CD

又如:

碘缺乏症是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甲状腺病人发病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A.食盐加碘(盐)B.面粉加碘(盐)

C.大量食用海带D.注射含碘药剂

答案:

A

思维拓展如何检验含碘食盐中的碘?

点拨目的: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KIO3.

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含碘食盐溶液、不加碘食盐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试液.

步骤:

①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和不加碘食盐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稀硫酸,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KI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

③将第3支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前两支试管里,混合均匀,观察现象.

原理:

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试液变蓝;而不加碘的食盐则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3)碘化银与人工降雨

大家知道,有雨必先有云,但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过冷云降雨(或雪)是由于云中除小水滴外,还有足够的冰晶——饱和水汽或过冷水滴在冰核(不溶于水的尘粒)作用下凝华或冻结而形成的冰相胚胎.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会不断蒸发并凝华到冰晶上,冰晶不断长大以致下落为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它们就会融化成雨.如果自然界这种云雾中缺少足够的冰晶,因云中水滴十分细小,只能长期在空气中悬浮而降不下来,于是就只有云而无雨.这时候如果向这种云雾中播撒碘化银微粒,则能产生很多冰晶,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经蒸发、凝华迅速转化到这些人工冰晶上,使冰晶增大而产生降雪或降雨,这就是人工降水.

在人工降雨中极多极细的碘化银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