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62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审核人:

一、《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内积累(28分)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两句诗,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两个动作,使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一览无余。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3.《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二)文化文学常识填空(4分)

4.韦庄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同为“”(词派)代表作家,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5.南朝刘义庆的《》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笔记小说的先驱。

6.杜甫的诗“善陈时事”,特别是他的“三吏”、“三别”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唐代安史之乱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因而杜诗被称为“”,杜甫也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7.中国传统文化中,太牢是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前者,诸侯祭祀用后者。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8.请归取其孥

10.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9.今日罹此果报

11.后五年,吾妻来归

(四)完成下列选择题(8分)

1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乃,于是)始速祸焉(速:

迅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大概)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原因,因为)

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不久)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断定)摄乎大国之间(夹杂)

吾与点也(赞同)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最终)

13.下列画线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一夫夜呼  ③函梁君臣之首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强者夭而病者全乎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逸豫可以亡身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③⑦/④/⑤⑥⑨/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⑧/⑤⑨/⑥ D.①③④/⑦/⑤⑨/②⑥⑧

14.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函谷举②不吾知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其又何尤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惟兄嫂是依⑦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③/②⑥/④⑤⑦

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③⑤/④⑥/②⑦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B.吞声踯躅不敢言

C.不抑耗其实而已D.思厥先祖父

(五)翻译下列句子:

(6分,每句3分)

1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7.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二、课内外诗歌鉴赏(16分)

(一)课内古诗阅读(5分)

新城道中(其一)

[宋]苏东坡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8.本诗描绘了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请结合这一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2分)

19.元代方回和清代纪昀曾批评该诗的颔联比喻“颇拙”“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对此加以分析。

(3分)

(二)课外古诗阅读(11分)

幽居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

笨拙。

2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无眠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错过雨后春草萌生的景象,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表现诗人幽居的自得。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21.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6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

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

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

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

高祖谓韶日:

“彼众我寡,其若之何?

”答曰:

“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遂与兆战,兆军溃。

以军功封下洛县男。

武定四年,从征玉壁。

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

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

“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

”金等曰:

“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

”即令韶镇邺。

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

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

诸将成欲逆击之。

韶曰:

“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彼劳我逸,破之必矣。

”既而交战,大破之。

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

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

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

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

“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

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韶疾甚,先军还。

竟以疾薨,谥曰忠武。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

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

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

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

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天子死为“崩”,庶人(平民)死曰“卒”;“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

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

高祖征讨玉壁,因为高祖在战略上犹豫不决,攻城久不下,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攻打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

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

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们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中/华-资*源%库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5分)

(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5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粟与稻。

戴蒙德说,中国人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是黍与稻,这是错将“粟”说成“黍”。

混淆粟黍,由来已久,波及中外。

粟与黍是不同属的植物,亲缘甚远。

虽植物形态各异,但种子酷肖,故“小米”的称呼一般来说是兼括二者的。

且二者地理分布与栽培条件极其相似。

乃至不仅国人常常混淆二者,在外国的产地和中外学术界都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我们的先祖最早驯化出的,且养育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是稷。

古人说稷为“百谷之长”,稷就是粟。

但恰恰在这里发生了分歧。

从明代李时珍到当代何炳棣,这派观点认为稷是黍。

笔者简述“粟”派学者对此的匡正。

自《孟子》以来,古籍中便出现“五谷”一词。

五谷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稻、黍、稷、麦、菽,其二是麻、黍、稷、麦、菽。

两说法中均有黍与稷,故二者不该是一物。

那么“百谷之长”的稷是何物呢?

先看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

游修龄在其著作中列出了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黍与粟的情况。

其中黍8处,粟36处,其中有两个出土地是黍粟共存。

以上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的压倒优势。

并且,“粟不但在人类居住址的窖穴中出现,而且出现在随葬品中。

这对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是一个极有启示的证据。

……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出自随葬品的作物。

”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于省吾指出,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

原因何在?

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

张光直说,远古人以为酒能通神。

而甲骨是用于占卜的。

早期作物中,能酿酒者当为尤物,黍屡见于占卜文字似合乎情理。

黍若毫无地位,在后人眼中也不会与粟混淆。

黍是黄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仅次于粟的作物。

中/华-资*源%库

关于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

黄其煦的研究表明,埃及之说无考古证据,而印度发现的是龙爪稷,与粟根本不是同一种属。

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遗址有过粟的发现,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玉米出现后粟被放弃。

中欧的湖居文化中也发现过粟,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

西亚只有黍,没有过粟的发现。

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

黍的起源有几家意见。

德堪多认为,原产于埃及—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再传至中国。

赫尔拜克则认为,源于埃塞俄比亚。

野生黍的存在是判断的关键——考古遗址发现早期作物,若该地区没有其野生物种,则前者系传入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存在野生黍。

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已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

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游修龄还指出,稷黍同物一派的成员主要是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而稷粟同物一派的成员多为农学家,如贾思勰等人,后者更内行。

中/华-资*源%库

(摘编自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2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粟与黍虽然植物形态不一样,但是种子类似,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它们又都称作小米。

B.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仍然存在争议。

李时珍和何炳棣认为稷是黍,本文作者认为稷为粟。

C.在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黍出现8处,,粟出现36处。

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具有压倒优势。

D.粟出现在随葬品中,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

2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是黍在商代特殊地位的反映。

B.商代黍地位的提升,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

黍能酿酒,因而成为尤物。

C.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但经过黄其煦的研究,这个观点被否认了。

D.与粟类似,目前学界对黍种植的起源也有多种意见,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2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在于最早驯化了粟与稻,而不是戴蒙德所说的黍与稻。

B.在粟与黍的分辩讨论中,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普遍认为稷为黍,农学家普遍认为稷为粟。

农学家更内行,因而他们的观点也更可靠。

C.判断黍起源的关键是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黍。

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还没有被证实。

D.“五谷”一词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

所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1题。

曾雪梅

任晓雯

曾雪梅七岁时,喜欢趴在窗台上,仰面数飞机。

飞机跟小鸟似的,翅膀不动地滑过去。

时或起一记嘘声,仿佛有人吹口哨。

地平线轰然颤动,团起阵阵乌云。

曾雪梅觉得像是过年放鞭炮,便拍手欢呼。

母亲兜头一掌道:

“看啥西洋镜,东洋鬼子投炸弹呢。

回头捉牢你这种不听话的小囡①,扯成两片,蘸蘸腐乳吃掉。

是年,曾雪梅已开始念书。

读至十三岁,校舍被日本人炸坏。

曾家弃了房产,逃到法租界,在寺庙院子里搭个滚地龙。

曾雪梅又断续上了四年夜校后辍学,由邻居引荐,到日本人的福助洋行做工。

曾雪梅定在门口,不肯进去。

邻居反复诘问,她才憋红脸道:

“日本人,会吃小囡吗?

曾雪梅因为识字多,被派作车间记录员。

每月工资三十多元,外加大米、菜油、黄豆各十斤。

逾数月,养得颊圆颐润。

工头二本松是日本人,夫人千代子,也在车间工作。

一次,千代子邀了几个中国女工去她家吃饭。

曾雪梅走过南京路时,浑身觳觫,谎称不舒服,让同事们先行,自己坐到街沿上,掏出用来送礼的苹果,边啃边想心事。

食罢,核子一扔,返身往回走。

旬余,有个机修工来车间做工,嘴巴不清爽。

曾雪梅道:

“钟阿宝,我又不上车子,机器坏了关我啥事。

你再说话不二不三,我就骂你八格牙鲁②了。

”钟阿宝不怒反笑,问:

“你觉得中国人好,还是日本人好?

”曾雪梅睃一眼围观的同事,道:

“我才不上你的老当。

”钟阿宝跌足道:

“大家都是中国人,说话做啥这么难听。

等着,有你后悔的。

曾雪梅回得家来,说与母亲。

母亲道:

“当然中国人好,有啥不敢讲的。

”曾雪梅道:

“我也不晓得。

听说中国工头都打人的。

日本大班来视察时,还给每人发十块洋钿奖金。

”母亲嘴唇一抖道:

“小恩小惠的,就把你收买了。

若不是鬼子杀人放火,我们家就不会穷,你就会一直念书。

”曾雪梅默然一晌,问:

“那为啥让我去日本工厂做事?

”“嘁,赚鬼子的钞票,也是爱国啊。

到月头,发了工资,曾雪梅背回大米和黄豆。

母亲借了一座台秤过磅,忽道:

“好像少脱了。

”曾雪梅听得口齿有异,抬眼见她嘴巴歪斜,唇角拖下一径涎沫来。

“妈,怎么了。

”母亲想伸手去擦,感觉天花板一动,面孔已然贴倒在地。

一日工间休息,千代子问曾雪梅是不是有心事。

曾雪梅犹豫了一下,说:

“我妈跌了跤,半边身子僵掉了。

找过郎中,不见好。

现在她不肯吃饭,说要早点死掉,帮我们节省钞票。

”千代子取了六十块钱,让她给母亲找西医,补营养。

曾雪梅推却着,收下,回去说与家人。

母亲回光返照似的,嗓门铿铿响道:

“我是个强硬的人,不讨日本人便宜。

”一口气接不上,眼乌珠翻了白。

曾雪梅扑过去,见一滴浊黄的泪水滑过母亲的太阳穴,在鬓边略作停滞,吧嗒滴落于枕上。

曾雪梅把钱还给千代子,自此避开她和二本松。

一年后,曾雪梅结婚。

婚后,丈夫建议曾雪梅辞工。

犹豫间,日本投降,福助洋行解散。

曾雪梅归得家来,专心养胎。

忽一日,那位老邻居捎来二本松的信,她才晓得,厂里的日本人,都被关到了提篮桥。

她瞒着丈夫,买了六包稻香村鸭肫肝,学千代子的做派,将点心盒子包起来,去提篮桥探监。

登记、盘问、等待。

听到喊她名字,已是入暮时分。

晃眼见一个灰发女人,穿着空阔的囚服,挪着碎步出来,深鞠一躬,泪水甩在点心盒上。

是日临别,千代子送了她一包童装,都是亲手缝制的。

千代子本来以为,自己会在中国生孩子。

曾雪梅怕丈夫见怪,留了一件电机纱短褂,其余的送去了典当铺。

三个月后,曾雪梅开始做母亲。

她将电机纱短褂给大儿穿,很快短小了,便收起来,转与二儿穿。

怀第三胎时,解放军来了。

派出所唤了她去,“日本人撤离前,把工厂机器运到吴淞口,扔进海里了。

你晓不晓得这件事?

”她一怔,说不晓得。

派出所道:

“听说你跟日本人关系好,会得讲日本话,经常骂中国人八格牙鲁。

”曾雪梅道:

“胡说八道!

我顶顶恨东洋鬼子了,我妈就是给他们气死的。

不信把钟阿宝叫来,当面问问。

最讨厌男人家背地嚼舌头。

”派出所道:

“不是钟阿宝讲的,是人民群众普遍反映。

”又盘问几句,才放她走。

曾雪梅把在弄堂里玩耍的二儿揪回家,闭紧房门,剥了他身上的电机纱短褂,剪成一条条,混着废报纸烧掉。

二儿号啕不已,被她甩了一巴掌:

“日本鬼子良心忒坏,啥人稀罕他们的破烂衣裳。

”二儿道:

“你说千代子阿姨蛮好的。

”“呸呸,什么千代子万代子,乱话三千。

当心日本鬼子把你撕成两片,蘸蘸腐乳吃掉。

”二儿嘶了一声,不再说话。

(选自2017年3月第5期《读者·文苑·浮生》,有删改)

【注】①小囡:

方言,小孩儿。

②八格牙鲁:

日语音译,骂人的话。

2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母亲的语言和结尾曾雪梅的语言内容和风格大致相似,这使得文章首尾照应,既表现了母亲对曾雪梅的深刻影响,也表现了曾雪梅在现实面前变得清醒。

B.曾雪梅的母亲睿智、刚强,能够透彻看出日本人的本质,她不断教育曾雪梅要爱国、要看清日本人的实质,不能被日本人施加的小恩惠迷惑。

C.曾雪梅的老邻居是推动整篇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开始是这位邻居把她推荐到福助洋行,后来又捎来二本松的信,引出后文曾雪梅探监之事。

D.千代子善于伪装,用邀请女工到家里吃饭、送钱给曾雪梅让她给母亲看病、在曾雪梅探监时送给她手工缝制的童装等方法来博得中国人的认可和同情,从而掩盖日本人的侵略本质。

E.曾雪梅因为受到恩惠而亲近千代子,却厌恶嘴巴上不清爽的钟阿宝,她不认为日本人全是坏人。

小说的结尾剥电机纱短卦和打二儿的举动是因为她害怕被派出所发现她亲近日本人。

30.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分)

曾雪梅扑过去,见一滴浊黄的泪水滑过母亲的太阳穴,在鬓边略作停滞,吧嗒滴落于枕上。

31.曾雪梅对日本人态度的前后变化是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的关键。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曾雪梅对待日本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六、语言运用题(7分)

3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李局长爱读书,读到会心处往往会拍案而起,有心领神会之感,感觉到很多心里没来得及说的话,都被作者用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

②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③然后你从叶卡捷琳娜时代的古籍转到浪漫主义时代,转到文选,转到那些感伤主义的、夸张的、汗牛充栋的长篇小说……

④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⑥领导说:

“B组在本次招标活动中,虽然开始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迎头赶上,还是不错的!

”面对没想到的不虞之誉,B组成员终于放下包袱。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发言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调查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但不会限制客机或者机组人员返回中国。

B.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C.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也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D.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他们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

3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存在不健康的睡眠习惯,再加上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因此,①。

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有的是睡眠维持困难,②。

情绪问题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例如过度焦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③,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

七、作文(60分)

3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社会存在“文化缺失”现象。

哪些因素对当下社会的“文化缺失”影响比较大?

有人认为房子、车子、票子让人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生活”;有人认为“文化”都被“娱乐化”了;也有人认为家庭、学校教育过于功利……

关于“文化缺失”,你有哪些思考?

请依据上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检(语文)

参考答案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花间派5.世说新语6.诗史7.少牢

8.妻子儿女的统称9.遭受10.等待11.女子出嫁

12.D解析:

A速:

招致;B一概、全都;C乃:

13.A解析:

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动词⑤使动用法⑥使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名词作状语⑨使动用法

14.A解析:

①被动句②宾语前置③被动句④宾语前置⑤状语后置⑥宾语前置⑦状语后置

15.B解析:

A不去;C它的果实;D泛指祖辈、父辈

16.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并且有智与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17.我们小百姓停下吃饭来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18.诗人“山行”之际,雨过天晴,旭日东升,白色的雾霭笼罩山顶,一路春光明媚。

桃花鲜艳,竹篱低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春耕的农民正在田地里劳作。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春景图,表现了他轻松愉悦、热爱自然的情趣。

(对诗中图景的描绘1分,感情定位1分)

19.不同意。

颔联以“絮帽”比喻笼罩山顶的“晴云”,以“铜钲”比喻刚刚升起的太阳,形象贴切。

况且这两个事物都是农家日常生活常见之物,用在诗人全诗描绘的春耕图景中,能以俗见雅,拙中见趣。

因此此句不失为佳句。

(观点1分,解读比喻内容1分,对比喻效果的分析到位1分)

20.D项3分,B项2分(B“诗人亲见”“细节描写”错,不知春草生是指不知不觉春草已生;D“鄙薄厌倦”错)

21.①诗歌开篇以世人为生活奔走经营,反衬自己不为名利所扰,悠然自得的情怀。

②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微雨来过,青山迎来曙色,鸟雀绕舍啼叫的美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③诗人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随行,写出了自己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往。

同时,交往的人物身份是“道人”“樵者”,体现了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悠闲。

(每点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