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127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历史课后的调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课后的调侃: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小贩

欧洲的君主专制和为君权辩护(第1、2课):

1在公元1500年资本主义文明前(即轴心时代和帝国时代),亚欧大陆主要有三大古典文明,一是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欧洲文明。

二是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印度文明。

三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文明。

三大文明通过两条闻名的陆水“丝绸之路”,以及游牧文明的长驱直入、南征北战、大规模民族迁徙,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各擅其美中交融共进。

从宏观角度看,三大文明在经济上都是以农本经济作为他们的共同特色,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生存和满足自我消费。

在思想上较多体现为封闭保守和固步自封,缺乏大踏步前进的动力。

在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成为时代的选择,这就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2我们学习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和第2课为君权辩护,有一条核心的逻辑线索:

多位思想家都对国王权力来源这一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

教皇—阿圭娜—詹姆士一世—马基雅弗利—霍布斯—启蒙思想家。

教皇认为:

教权高于王权,王权来自教皇,教会是精神和政治主宰,教皇没有把王权神圣化,卡诺沙事件就是典型的证明。

而阿奎娜的主张大部分与前者相同,也认为教权高于王权;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宇宙由上帝统治,国家由君主统治,国王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其主张与前者最大的不同是他把王权神圣化了,主张“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主张“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直接由上帝授予,国家高于教权。

国王高于教皇,教皇没有代表上帝授予国王权力,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要对上帝负责,不必要对教皇负责;他不仅是君权神授的理论创立者,也是一个王权加强的实践者,如不把教会议会放在眼里、横征暴敛、宗教迫害等。

马基雅弗利则认为:

国王的权利既不是来自上帝,也非教皇授予,反对君权神授,也像阿圭娜一样主张君权至上,但不是神学意义上的神圣,而是从世俗和近代科学的角度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反对君主世袭制。

霍布斯则进一步提出国王的权力是由社会契约授予,是人民授予的,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

后来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认为:

上帝教皇人民都没有把权力授予国王,否定了国王的权力,上帝把人的基本权利授予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他们主张“天赋人权”。

3公元十二世纪以前,西方封建社会是一个教权社会,教会势力遍及欧洲各地,他们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王权受制于教权,教权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反对,谁是反教权运动的领导者,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只能是国王。

为什么呢?

因为:

一是十二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十四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迫切需要消除封建分裂状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来满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这是其根本原因。

二是广大基层老百姓在历史任何一次进步运动中都无法成为领导者,他们的愿望可以构筑成巨大的历史潮流,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他们不是三个代表,他们的愿景只能由先进的代言人来带领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是十二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在萌芽与发展时期,力量不够强大,还是个过六一儿童节的的小朋友,暂时没有能力领导这么一场大的社会运动,他们只有通过支持王权来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如开拓市场和重商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坚决支持王权的“回报”。

四是王权不甘心屈从于教权,但单枪匹马去反教权,力量还远远不够。

于是,王权就在反教权运动中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广大人民和资产阶级共同反封建教会,并且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带头大哥”。

4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有许多可以PK的地方:

一是咱中国的封建制度是落地生大根,从一开始就实行皇帝个人专制统治,是在封建社会青少年时代就养成的“良好”品质习惯,而且咱们专制的历史延续时间攸长久远,是世界罕见的长寿老人。

西欧封建专制与咱一比,简直是小乌见大乌,西欧封建专制制度的形成是在封建社会的老年时期,即使是加强了,杀伤力已打了好多折扣,远不及中国的雄厚内功,顶多也只能算个老来俏。

二是咱中国专制程度高,权力基本无限制,可以为所欲为,好不容易有丞相一职可以象征性牵制一下,结果被朱和尚给废了。

而西欧专制王权受到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制约,不但受制于大封建主的势力,也受制于议会,让王权一直郁闷。

三是影响有些相同,但大小不一样。

中国封建制度政治模式历史攸久,体制完备,形态成熟,专制程度高,如果要把中国传统社会推向现代社会,内部是不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只有借助外力的冲击才能达到目的,外科医生不可能给自己做手术。

而西欧封建专制存在的历史不长,专制政治体制尚未完善和成熟,而且国王在与教会和封建贵族斗争中,新兴的城市市民阶级是西欧君主专制政治的阶级基础,并不是地主阶级,城市的发展同样需要王权的支持,这种相互需要与共同要求,使强大起来的王权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让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和市民社会在王权的保护下成长起来,早期的市民阶级不仅是专制的基础,成长壮大后也是推翻专制王权的主要力量,它如同韩信一生“生死一知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第3课):

1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转型,有三种人一定不能少,他们就象一台汽车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一是思想家,他是整个社会运转的“火花塞”,不断给社会以火花,以启动整个社会机器不停地运转。

二是科学家,他们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发动机,给社会前进以强劲的动力。

三是政治家,他们时刻把握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何时打转方向,何时加油,何时踩刹,全靠他们去判断和操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好握手中的方向盘,让社会平稳向未来开去。

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这四大思想家就是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四只“火花塞”,他们以自己深邃的思想启动着新型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根源的理解,可以从新旧两个方面进行。

从新的方面来看,它有一个逻辑关系,即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与壮大,力量的壮大又必然促使他们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要为资本主义发展鸣锣开道;然后在政治上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有活力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从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君主的个人独裁,他们为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必然会对新的经济因素和新阶级力量施以高压,最终成为新事物成长的严重障碍。

当新旧不可避免地产生尖锐矛盾和斗争时,反映在思想领域的就是反对旧势力和民主思想的产生;反映在政治上的就是腐朽专制统治成为新思想批判和斗争的对象。

3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大民主思想家的观点时。

关键要抓住他们的主要观点:

斯宾诺莎“民主政体最优”,以《神学政治论》和《伦理学》为其代表作,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克“天赋人权”,以《政府论》为其代表作,成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对十八世纪的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以《论法的精神》为其代表作,他的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依据。

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他的人民主权思想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以上四大思想家的几大主张中,“天赋人权”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的核心观点,把天赋人权放在一个具有历史逻辑关系中去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天主教认为上帝通过教皇把权力赐给了国王,国王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给予的,所以,他们主张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必须服从教权。

后来,国王认为自己的权力不是教皇给的,而是上帝直接给的,所以,他们主张专制色彩较浓的“君权神授”,是上帝在人间的区域总代理或代言人。

再后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们认为:

上帝没有把权力给教皇和君主,而是直接把权力给了资产阶级和普罗大众,所以,他们主张“天赋人权”。

4历史上有思想的人多不胜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有斯宾诺莎一样思想主张的人也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他的思想和主张流芳后世,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后人尊称为思想巨匠。

这其中有三点值得我们反思:

一是有的思想家为了金钱名誉地位,放弃自己的思想与主张,与辉煌后世的机会擦肩而过;二是屈从于权贵,放弃对自己思想与主张的坚守,在后人叹息中湮灭了自己的历史轨迹;三是象斯宾诺莎一样,宁愿以以研磨镜片为生,过着清苦而狐独的生活,有人愿意每年给他一千弗罗林(佛罗伦萨共和国金币),要求他放弃对神的怀疑,他断然拒绝;要知道,当时一千弗罗林相当于近千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也有人对他横加诽谤,甚至还有人图谋杀害他,他始终不为所动,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思想。

他不为金钱所动,不怕生命的威胁,把自己的思想无偿捐献给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当然人类社会也给了他巨大的回馈,让他和他的思想永远辉映在历史的星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4课):

1已故史学大师刘宗绪先生认为:

社会转型和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革命,二是改革或改良。

各国可以依据自己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或改良的道路,这两种方式或手段无高低之分和优劣之别,适合才是最好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反复试错而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改良之路的过程。

暴力革命并没有在英国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转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相反,却让改良在革命中尽显风光,最终确定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二十世纪前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改良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40-1660年,这个阶段以暴力革命手段为主要手段,也是一个不断探索革命之路和反复试错的过程,重要史实有两次内战、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建立和克伦威尔独裁等。

第二个阶段是从1660-1689年,这个阶段以相互妥协形式的和平改良手段为社会转型的主要手段,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社会转型道路,重要史实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等。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看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暴力革命和改良的这两种手段呢?

就暴力革命而言,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别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的主要历史使命就是运用非常规的手段给落后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击,为英国改良道路扫清障碍,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的基本原则就OK了。

正因为它不是常规动作,所以它不能延续太久,不能经常使用(慎而用之),就象医生治疗癌症用化疗手段一样,是在迫不得已和救命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极其有限的次数。

因为建立全面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绝不是一两次暴力革命的化疗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其次是暴力革命的措施和手段都不能实施过度治疗,只能完成历史赋予你的任务,不能有超越历史要求的“超前消费”,如没有必要去把满足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革命的目标来实现,我们今天更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评判它是否彻底。

就改良而言,它首先具有平稳、和谐、很少大动荡的特点,社会相对稳定,破坏性小,能够保持生产力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社会对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少的,能一如既往保护生产力的正常发展。

二是推行改良者往往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自上而下,长袖善舞,虽然时间可能长一点,阻力也相对大一些,封建残余也会多一些,甚至还会时断时续或出现倒退现象,这些都可以原谅和忽略,因为它比起一次大的暴力革命对社会所造成的破坏性要少得多。

因此,我们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中要具有两个观点:

一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尽可能选用改良或改革的方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应尽量慎用暴力革命方式,当然在必要时,也不是完全不用。

二是一个国家是走改革之路,还是走革命之路,又或者是两者兼而用之,哪一种手段多一点或少一点,全由各国具体的国情决定,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或标准去要求和衡量,甚至褒贬。

3为什么1660以前的暴力革命手段没有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走向成功;相反,两次妥协与和平的“光荣革命”手段却让英国成功实现了社会转型?

总的说来是由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即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上:

英国有议会传统,是有限君主制。

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下议院是由城市市民和中、小骑士代表组成,他们多半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

而议会在英国具有较大权力,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实现利益的场所,它完全有能力对国王所决定的政策进行合法否决和修改,可以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况且,革命前的英国封建专制体制下的社会政治体系与结构已经是相当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相当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被资本主义化了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即现实社会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已基本上资本主义化了,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对原有的社会政治体系和结构进行根本性调整与改造,完全可以用温和的手段来实现上层政权性质的转变。

因为它早已具备了资产阶级改良的条件和基础,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这种改良的条件和基础正在变成了一种全社会的需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是在经济上: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整个社会形态和经济已基本上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走改良与和平的道路创造了条件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

此时,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完成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式上变化,而不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经济上的根本性改造,因此,它不需要太多的暴力形式,只要有温和改良方式就完全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要求。

因为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就已经将革命后要建立制度和思想建立起来了,当然这要归功于英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是在思想文化上:

革命前,封建专制思想已经遭到了否定和抨击,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思想,通过暴力手段来重构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历史任务在革命前就已基本完成;革命过程中,只需要用改良的手段就可以继续对现有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维系与调整就可以了。

四是在宗教信仰上也已资产阶级化。

在欧洲,天主教是封建专制的精神堡垒,要反对封建专制就必须反对天主教,早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英国继宗教改革后又出现了清教运动。

清教徒大多数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他们反对繁琐的天主教仪式和豪华的生活,要求按加尔文教的教义进行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贯彻一般信徒与教牧人员平等的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精神与要求。

宗教信仰上的资产阶级化也不需要社会以暴力的手段去进行大规模的荡涤。

五是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贵族们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希望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损害他们的利益。

新贵族是由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享受了不少的封建特权,他们害怕在革命形势继续高涨和发展的情况之下,新贵族会惧怕革命的继续发展会威胁到自身享受的封建特权和自身利益,所以并不想将革命进行得很彻底。

正是基于经上五个方面的原因,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在几经波折以后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停滞了下来。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在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中完成了暴力革命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4妥协有时也是一种政治智慧,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旧制度的回归和重现,从实质上来说,它与光荣革命一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影响,让人痛惜的是,它远没有光荣革命那样成功,资产阶级请回来的国王最后葬送自己和资产阶级的有益尝试。

请人这种方式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第一次请错人了,第二次请对人了。

复辟是资产阶级请回来的“复辟”,复辟是双方妥协的产物,复辟王朝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变通形式。

因为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高级军官争权夺势,无法建立稳定的新政权。

资产阶级基于当时没有像克伦威尔这样的强权人物以及君权主义传统的影响,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由斯图亚特王朝重建政权。

这里的“复辟”仅指政权重新回到原来的统治者手中,并不表明整个社会经济又退回到封建制度之下。

更重要的是复辟后王权的来源已发生了改变。

过去以君权神授作为王权合法性、权威性的最基本根据,现在国王是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议会还有权决定王位继承人。

也正是因为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对请他们回来的议会不够意思,大大伤害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才有1688年资产阶级又去请了国王的女婿,发动光荣革命,让国王从此变成了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

连续两次的妥协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成为各个集团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和妥协平台,及时化解社会积怨与仇恨,有效避免了内战与革命对国家秩序的威胁。

美国独立战争(第5课):

1把美国独立战争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

儿子大了闹着要分家。

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严重违反计划生育,自己生的,从外面抢的,或是拐骗来的,林林总总,弄了好大一家子,家庭成员遍布世界各地,太阳永远不落地照在他儿女们的身上。

原先北美这个小姑娘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乖乖女,学习成绩好,经济又发达,是个让家长十分满意而且放心的孩子。

可是自从她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开始与英国这个家长搞逆反对着干了,家长也从比较宽松的管理到比较集权的控制,乖乖女好不容易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点零花钱,可家长却变着法子征收,张嘴就要钱,今天是糖税、印花税,明天又是茶税,严重影响了她打工的积极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召开家庭会议又没有让她派代表参加,原以为家长会对北美一视同仁,却压根没把她当根葱。

所以,乖乖女就喊出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家长情绪在精英上层和地方民众中迅速蔓诞开来。

2波士顿倾茶事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时美国民族主义者的反倾销事件,而且与咱中国也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倒入海里的茶叶就是中国的五夷茶。

茶原产于咱中国,是茶的故乡,质量上乘,价格便宜,而北美洲自产的茶叶,质量差,而且价格贵。

北美大陆希望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打破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的特权,并进而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历史真是捉弄人啊,古老中国的茶叶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而且还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主角之一。

3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由亚当斯、杰佛逊、佛兰克林、谢尔曼、利文斯顿等五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说起《独立宣言》的起草与通过,还有几条花边新闻不妨让同学们开心开心:

一是独立宣言主要执笔人当时年仅三十二岁的律师杰佛逊多才多艺却沉默寡言,与他一起用自己生命在追求美国独立的热血同事都几乎没有听到他讲过三句整话。

就是这样一头闷驴,却让独立宣言开头的前五十多个字充满了魔力: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不但成为响彻了美国,而且也影响了世界。

二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么一份伟大的文件,于当时却意味着可能要遭到叛国罪的处决。

但辩论结束后,到了代表们最后签字时,没有人打退膛鼓,大会主席汉考克第一个签字,他故意把名字写得大大的,说:

“让乔治三世老儿看得清楚点。

”从此,他的名字在美式英语里变成了签字的代名词。

直到现在,美国人在需要签名时还会常常说:

请问,可以要你的汉考克吗?

第三,还是那头闷驴杰佛逊,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测量记录天气温度,根据他的测量,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这一天,气温华氏73。

5度,即摄氏25度。

四是当独立宣言从费城一家小小的印刷所里印出来后,当时没有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火车、汽车、飞机,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人骑马散发到各地村镇。

当宣言传到南北卡洛来纳交界的一个小镇时,小镇上没有多少人识字。

九岁的杰克逊,用他稚气的声音站在聚集起来的人群前宣读,这位稚气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第七届总统和美国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4伟哉!

华盛顿,他以自己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让美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成功选择了一条民主的康庄大道,成就了美国两百多年的辉煌。

据史书记载: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没过一天好日子的美国大陆军听说战后财政危机,担心部队解散后拿不到退伍金,生活无着落;于是号召开会讨论采取军事行动,接掌权力,要求华帅建立大独裁政权,眼看就要演一出北美版的陈桥兵变,华帅坚辞不受,掏出他写给大陆会议的信念给大家听:

“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任务,将从伟大的舞台上谢幕退场。

我向长期以来、一贯遵命效力的大陆会议诚挚告别,辞去一切公职”。

群龙无首,军人执政的计划流产,并在事实上确定两条铁的原则:

一是在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军事胜利者都可能成为国家统治者的年代,五十一岁的华帅清泪纵横与部下军官握手告别,一言未发,悄然离营而去。

二是军队必须永远服从平民权力,新生的美利坚必须是被法律统治而不是枪杆子统治的国家

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法国大革命(第6课):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两强相遇,必有一番恶斗。

其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均是同时代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其中的一强是是法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它主要体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国是十八世纪欧洲大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当然不是占绝对优势);二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了充分的准备,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另外一强是封建专制势力也十分强大,它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国内部的君主统治者大力强化中央集权,绝对王权根深蒂固,势力强大,整个社会被严格区分为三个等级,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阶级矛盾对抗激烈;二是当时法国还处在欧洲大陆封建制度的包围之中,法国革命必然遭到来自外国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

正因为敌我双方力量都比较强大,双方才会有了近一个世纪的拉锯战,这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法国革命为什么日益激进的主要原因。

2目前史学界绝大部分学者把1799年的雾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果以这个观点为标准的话,法国大革命则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督政府统治时期。

这四个统治时期可以概括为对应的四句话:

立宪派——建立有术、巩固无术;吉伦特派——巩固有术、稳定无术;雅各宾派——稳定有术、恐怖无术;督政府——反恐有术、安邦无术。

立宪派——建立有术、巩固无术。

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在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他们在反封建方面消灭了等级制度,废除了封建特权,改造了教权,通过《八月法令》成功地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成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出色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在这里特别说明:

我们不能以是否分配土地给农民作为评价革命是否彻底的标准,那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让封建制度从此失去了合法的身份。

其次,他们在建立政权方面也是大有成效,通过《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明确了立国原则,有些原则如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保障人权等都成为了人类文明共有的宝贵遗产。

上述的一破一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国社会的性质,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

应该说君主立宪派领导的立宪会议基本上实现预定的革命目标,以宪政和法律的手段对法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社会改造,为法国从封建制度迈向资本主义制度立下了不朽功勋。

同时,立宪派也用他们的行动和影响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和对革命之路的探索是比较符合法国国情的,很少有过激或超前的做法,法国后来保留下来的革命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在他们统治时期所取得的。

当然,立宪派最大不足就是面对迭起的内讧和外国的武装干涉,他们巩固乏术,缺失与时俱进的得力措施,不能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稳固统治的需要,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逐渐由稳健走向保守,变得不合时宜,最后难逃跨台的命运。

吉伦特派——巩固有术、稳定无术。

君主立宪派基本完全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巩固已取得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吉伦特派在巩固成果这个环节上做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如反封建和对封建土所有制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