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87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docx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2031996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201-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

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

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

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

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2.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

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

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

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

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3.2  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

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  灰土拌合:

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

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

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3.4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工地检验方法是:

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5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

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6  分层铺灰土:

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选用。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2-1

项次夯具的种类重量 (kg)虚铺厚度 (mm)备    注

1木  夯40~80200~250 人力打夯,落高400~500mm,一夯压半夯

2轻型夯实工具?

200~250 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

3压路机机重6~10t200~300 双    轮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3.7  夯打密实:

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

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3.8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3.9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

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y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2-2的规定执行。

                               灰土质量密度标准                      表2-2

项次土料种类灰土最小质量密度 (g/cm3)

1 2 3轻亚粘土 亚 粘 土 粘    土1.55 1.50 1.45

    3.10  找平与验收: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

    3.11.2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

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3.11.3  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

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

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

并且要有冬施方案。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l  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

    4.2.2  留槎和接槎。

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

                               灰土地基允许偏差                      表2-3

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

1 2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15 15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

    5.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5.3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5.4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

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

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

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留、接槎不符合规定:

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

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6.3  生石灰块熟化不良:

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

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6.4  灰土配合比不准确:

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

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5  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

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6.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

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灰土的试验报告。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5-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

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

    2.1.5  垫块:

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2.1.6  火烧丝:

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2.1.7  外加剂:

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8  主要机具:

    2.1.8.1  螺旋钻孔机:

常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7。

                         常用螺旋钻孔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2-7

 电机功率 (kW)回转速度 (r/min)回转扭矩 (N·m)钻进下压力 (N)钻进速度 (m/min)外形尺寸 长×宽×高 (m)

履带式LZ型30813400280028.0×3.21×21.78

汽车式QZ~4型171201400?

17.3×2.65

    2.1.8.2  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

    2.1.8.3  长、短棒式振捣器。

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1.8.4  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  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

    2.2.5  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2.2.6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成孔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检查质量→孔底清理→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  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

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 (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

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3.4  检查成孔质量:

    3.4.1  钻深测定。

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

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

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

    3.4.2  孔径控制。

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3.5  孔底土清理。

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

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3.6  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

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

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

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3.7  浇筑混凝土:

    3.7.1  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

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7.2  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

    3.7.3  放溜筒浇筑混凝土。

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

一般不得大于1.5m。

    3.7.4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7.5  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

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

    3.7.6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

    3.7.7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

    3.8  冬、雨期施工:

    3.8.1  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

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

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8.2  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

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

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1.3  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1.4  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8。

成品保护

    5.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

或垫管和垫板。

    5.2  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5.3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螺旋钻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表2-8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 (mm)检验方法

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

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

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

4钢筋笼长度±100尺量检查

1~2根桩

垂直于桩基中心线单  排  桩d/6且不大于200拉线和尺量检查

5桩的位置偏差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6垂  直  度H/100吊线和尺量检查

    注:

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4  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5.5  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5.6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7  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孔底虚土过多:

钻孔完毕,应及时盖好孔口,并防止在盖板上过车和行走。

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

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

    6.2  塌孔缩孔:

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3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有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的规定执行。

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浇筑 。

    6.4  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

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质量措施。

    6.5  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

    6.6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

    6.7  钻孔进入砂层遇到地下水时,钻孔深度应不超过初见水位,以防塌孔。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  灌注桩施工记录。

    7.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  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施工艺标准(204-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

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

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

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粘土:

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2.1.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2.1.7  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8  主要机具有:

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  制作好钢筋笼。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2.2.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及注泥浆:

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4  厂套管(护筒):

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3.4.1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3.4.2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3.4.3  套管埋设深度:

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5  继续钻孔:

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  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

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3.6.2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3.6.3  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

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3.8  浇筑混凝土:

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3.8.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8.2  混凝土的配制:

    3.8.2.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3.8.2.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3.8.2.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16cm。

    3.8.2.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

    3.8.2.5  砂率一般为45%~50%。

    3.9  拔出导管: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

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10  插桩顶钢筋:

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

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

    3.12  冬  雨期施工:

    3.12.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3.12.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

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