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陆维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8424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家陆维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家陆维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家陆维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家陆维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家陆维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家陆维钊.docx

《大家陆维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家陆维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家陆维钊.docx

大家陆维钊

大家陆维钊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

浙江平湖人。

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毕业。

曾在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院、杭州大学任教。

精书法,擅山水、花卉、治印,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陆维钊晚岁书法,溶篆、隶、草于一炉,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所创结体人称“陆氏蜾扁”,在书坛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

著有《中国书法》、《全清词钞》、《书法述要》、《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

陆维钊于1899年3月3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农历己亥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浙江平湖新仓镇。

平湖坐落在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东部,东邻上海金山县,南濒杭州湾。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物产丰富,素有“金平湖”之美称。

平湖城东十余公里是新仓镇,有条盐船河贯穿其中,水网交织,是江南水乡的富庶之地。

新仓是平湖的直属镇,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宋朝,官府曾在新仓设置盐仓,“新仓者,贮盐之所也”。

到清朝康熙年间,这里又设芦沥盐场课大使,故新仓又名“芦川”。

陆维钊的祖父陆少云,二十二岁中秀才,后被补为廪贡生。

他一生教书,曾在县城执教十三年,其余是在家乡镇上租赁房子,设馆训蒙童。

乡里仰慕少云先生学问渊博,训导有方,都愿把子弟送来。

陆少云爱读《陆宣公集》,陆宣公被罢相贬忠州为地驾时,曾广泛抄撮方书,他说:

“士不能为国尽力,亦应为医救人”。

陆少云受此影响,除攻读儒家之书外,兼攻中医,于素问、灵枢有校勘,于东垣、灵胎、景岳、修园诸书有案识。

平湖地处滨海,医生很缺,陆少云便兼着行医,济世救人。

陆少云还喜爱书画,擅长工笔山水,他不宗法一家,爱用淡墨不设色;书法始学李北海,后参隶魏。

晚年书画造诣很深,声名远播,不乏慕名前来求画者。

陆维钊的父亲陆承基,中学毕业后回新仓教小学,二十一岁时娶徐兰宝为妻,一家人生活过得和和美美。

谁知婚后的第三年,即1898年10月,正值秋收时节,他患了伤寒症,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陆少云中年丧子,精神上深受打击,从此对功名更加淡泊,一心教书,终老山林。

自号爱山居士,名其室为爱山草庐。

陆维钊是遗腹子。

陆承基去世四个月后,陆维钊诞生,取名子平。

孩子的降生,冲散了阴霾,驱走了悲哀,带来了新生的欢乐,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899年(1岁)

三月三日,即己亥年正月二十二日,陆维钊先生生于浙江平湖新仓镇,原名子平,字东武,后改名维钊,字微昭。

晚年喜署劭翁。

青年时斋名陆逊庐,后改称庄徽室,亦称圆赏楼。

祖父陆勋,字少云。

二十二岁应试入庠,后补为廪贡生。

曾执教私塾二十余年,善诗、书、画,亦曾悬壶济世。

父亲陆壬林,字承基,少读书,为邑庠生。

一八九八年十月患伤寒病故,时年二十三岁。

逝世四月后,陆维钊先生诞生。

1906年(8岁)入新仓镇芦川小学读书。

邻居潘锦甫先生常指导他写字,成为其书法启蒙老师。

1907年(9岁)祖母黎氏病故。

1909年(11岁)芦川小学初小肄业,转入祖父执教的私塾读四书五经。

究先生一生,重道德学问而淡泊名利,诗书画三绝,此时的熏陶甚为关键。

1913年(15岁)复进芦川小学,插班高小二年级读书。

师从崇明陆柏筠先生学篆隶。

1914年(16岁)毕业于芦川小学,考入嘉兴秀州书院(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之前身)。

受业于嘉善张天方、乍浦锺子勋、江山刘子庚、海宁朱蓬仙诸先生,学做诗词,常与同学胡士莹、徐震堮唱和,被誉为“嘉兴三才子”。

1916年(18岁)初学钟鼎,临《杜白作宝盨》条幅。

1918年(20岁)毕业于秀州书院,考入私立之江大学。

冬大病,辍学回家,此后开始研读医古文。

1919年(21岁)任新仓镇竞存小学教师。

1920年(22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师从竺可桢先生攻读气象地理。

1921年(23岁)因足患“流火”,不宜野外实习,改学文史,为此学习期限延长一年。

受业于柳翼谋、吴瞿庵、王伯沆诸名师,在文学和书学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25岁)担任《史地学报》主编,历时二年。

1925年(27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由吴瞿庵先生推荐,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

1926年(28岁)一月,祖父病重,请假南归,助教职务请同学赵万里暂代。

三月,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九月,任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国文教员。

1927年(29岁)二月,任嘉兴秀州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之前身)国文教员。

九月,任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国文教员。

1928年(30岁)五月,母亲病故,终年五十三岁。

1933年(35岁)三月,与松江李吉蓉结婚。

与王季思、徐震堮、施蛰存、朱雯合编《当代国文》十二册,由上海中学生书局出版,供江苏省中学作教材用。

1934年(36岁)长女出生,取名多多。

为松江女中新建教学楼题“树人院”匾额,并重写校牌,作校歌歌词。

书《旌表贞孝钱孝女淑贞墓碣》并篆碑额。

1936年(38岁)代业师王哲安作《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所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选》,由正中书局出版。

1937年(39岁)春,妻吉蓉患病。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

十一月五日,日寇金山卫登陆,先生携病妻幼女举家逃亡,颠沛流离。

家藏的珍贵字画、善本书籍和碑帖,为日寇所劫,丧失殆尽。

1938年(40岁)一月,吉蓉病故。

借贷入殓,葬于奉贤庄行。

八月,松江女中迁上海法租界福煦路(即今延安中路铜仁路口),遂返校复课。

浙大来聘,因“负责綦重,任教多年,不忍遽离,”婉言辞谢。

1940年(42岁)四月,与金山李怀恭结婚。

1941年(43岁)六月,多多病殁。

十一月,长子开济(后改名昭徽)出生。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法租界,松江女中被迫停办。

1942年(44岁)迫于生计,鬻字卖画。

经常与樊少云、吴湖帆先生交往,切磋书画艺术。

二月,任上海育英中学国文教员。

八月,受聘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

协助叶恭绰先生编纂《全清词钞》。

1943年(45岁)因《全清词钞》卷帙浩繁,另为索引,编撰《全清词目》。

1944年(46岁)六月,女儿昭蓉出生。

1945年(47岁)八月,抗战胜利。

应浙江大学之聘,任文学院副教授,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报到。

1946年(48岁)清明前,回故乡扫墓,为新仓镇国药店题《韩康遗法》匾。

接平湖县政府通知,已被圈定为临时县参议员,坚辞不就。

七月,次子昭怀出生。

1947年(49岁)浙大自遵义、浙大分校自龙泉相继迁回杭州,奉命协助接收罗苑分部。

中秋后三日,用耕烟、麓台两家笔意作山水一帧,贺学友胡宛春乔迁新居。

题曰:

“乱世年荒,安得如此溪山可以避秦耶”。

1948年(50岁)

所著《中国书法》一书,由华夏图书公司出版。

1949年(51岁)二月,小女昭菊出生。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杭州分会。

1950年(52岁)奉调去苏州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历时半年。

1951年(53岁)革大学习结束,仍回浙大中文系任教。

黄炎培先生偕夫人姚维钧到杭造访。

1952年(54岁)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大文学院、之江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为浙江师范学院。

任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1957年(59岁)二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列席政协浙江省第二届第三次会议。

夏天,去莫干山休养,作山水条幅,瀑布写生。

1958年(60岁)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一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

秋,黄炎培夫妇第二次到杭造访。

1959年(61岁)浙江师范学院改名为杭州大学,任杭大中文系副教授。

写篆隶条幅:

“心画”。

临窗写生,画设色山水《宝石山全景》。

秋,分别应浙江美术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的邀请,在两校讲授古典文学课。

1960年(62岁)应潘天寿院长之请,由杭大调入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

合编《中国文学史(古代部分)》,由杭大出版。

十月,参加以潘天寿为首的中国画讲师团。

撰《姚耕云康藏纪游册》序。

1961年(63岁)一月,由杭大河南宿舍迁居韶华巷59号,取斋名“圆赏楼”。

就查考《梦奠帖》中模糊之字,给马一浮丈复信。

题《陆俨少为韩天衡画〈黄山烟云长卷〉》。

秋,参加浙江省政协组织的各界知名人士参观团,赴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参观访问,后又到福建厦门前线,慰问人民解放军将士。

车过连城金鸡岭有感,归来用宾鸿草堂写生法作设色山水一幅。

1962年(64岁)三月,作为特邀人士,赴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三届三次会议,并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三次会议。

在潘天寿院长的积极创导下,经文化部批准,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

学院决定在中国画系筹组书法篆刻科,筹备组由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刘江等组成,陆维钊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刘江协助。

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二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

集殷契文书甲骨文联:

物多车马鸡豚西子宾来尊酒飨,农有桑禾渔牧东野人归乐事同。

1963年(65岁)浙江美院书法篆刻科正式开学,任科主任。

首期学生两名:

金鉴才、李文采。

参加西冷印社。

为西泠印社书行草条幅《清平乐·六盘山》。

集《毛公鼎》篆书联:

庶事在乎勤造我邦家巩兹大政,宏猷无不吉率我文武扬厥朱旗。

书篆隶条幅《菩萨蛮·大柏地》。

1964年(66岁)任政协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招收第二届书法篆刻科学生三名:

朱关田、蒋北耿、杨永龙。

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三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

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写行书《满江红》四首。

为贺西冷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撰隶书联:

印学庆重光推陈出新佐我党宣传莫以雕虫轻小技,艺林尊首创承先启后作亚东倡导不将宗派限人才。

书隶书联:

抽宝剑,缚苍龙。

书篆隶联:

同心干,放眼量。

1965年(67岁)三月,参观四明湖水库,归来喜作山水条幅《记参观四明湖水库》。

作墨竹条幅,题:

直节虚心。

七月,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四次访华来杭,再次参加接待工作。

1966年(68岁)“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1968年(70岁)八月,被关进“牛棚”,接受“审查”。

1969年(71岁)四月,允许回家住宿,继续接受“审查”。

1970年(72岁)九月,因前列腺肿大引起急性尿闭,住院治疗,准备开刀,后因故未成。

1971年(73岁)二月,跋《上海博物馆鲜于枢行书诗赞>》。

随美院师生赴桐庐梅蓉参加双抢劳动,后又赴分水开门办学,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临虞本《兰亭序》第八十八通。

书横幅:

可临诸碑名。

1972年(74岁)为迎接尼克松访华,杭州重修凤凰寺,题《凤凰寺》匾。

用汉竹简法书条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句。

1973年(75岁)在西冷印社接见日本友人香川峰云。

书篆隶条幅:

鲁迅先生送日本作家增田涉君归国诗。

1974年(76岁)前列腺肿大症复发,再次住入浙江医大附属一院,五月二十五日作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发现已有癌变,决定保守治疗。

六月中旬出院,回家休养。

1975年(77岁)三十二年前协助叶恭绰先生编纂的《全清词钞》共十二卷,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正式出版。

悼丰子恺逝世,为其遗像题签。

以行书为沙孟海夫人包稚颐题册页,新录五十年前旧作:

《渡江云·陪业师陈佩忍、吴瞿庵两先生虎丘冷香阁夜饮归作》、《八声甘州·镇江客感》和《浣溪沙》等。

十一月,浙江美院通知退休,并代办退休手续。

1976年(78岁)病后试步,由学生陪同登城隍山。

写行书七绝三首:

题诸乐三先生《长江记游卷》。

书篆隶联:

齐踊跃,肯登攀。

写楷书横幅:

人贵有自知之明。

书篆隶条幅,节录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句,送日本展出。

1977年(79岁)写楷书条幅:

著名战争印章集,为纪念建军五十周年作。

并篆刻印章“沈阳”一枚。

自署篆隶手卷:

临黄大痴《富春山居图》。

为增强体力,饱览湖山景色,曾四登玉皇山,归来喜作登山图,沙孟海、王焕镳两先生题跋,诸乐三先生署签:

“登览”。

画山水横幅:

霜红簃填词图。

画竹石条幅,题:

虚心是师。

十二月,任政协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78年(80岁)为岳飞墓书篆隶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书行草联:

天地乘龙卧,关山跃马过。

书篆隶横幅:

三阙、石门铭、天发神谶、石门颂。

题曰:

余书自以为得力於此四碑。

书篆隶联:

冲霄汉,起宏图。

写隶书联:

同心干,放眼量。

绘花卉条幅,题:

岁朝,戊午元旦,是日观寿者画,怅然,乃记于黄垆居。

画山水条幅,题:

昔年余与黄宾虹丈论画湖上,丈喜言徽派诸公,此帧余偶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