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人教版生物全册教案.docx
《八下人教版生物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人教版生物全册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人教版生物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1.1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了解多样化的生殖方式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尝试植物的扦插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
学生:
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
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
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帮助指导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质疑:
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见综合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以及课件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活动与探究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一些植物,了解其生殖方式。
活动要求:
写出调查报告。
参考资料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
“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
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
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
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引导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家蚕的资料。
放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录象片。
出示家蚕生活史贴图,,请同学把家蚕的一生发育的顺序用图和箭头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引导学生填表:
比较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为了加深学生对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结合李商隐《无题》中的诗篇,让学生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播放蝗灾资料片。
引导学生谈论蝗虫,并提出有关问题。
举例说出有哪些昆虫的发育和蝗虫的一样。
引导学生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的异同。
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
”提得较好。
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
练习设计
见综合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以及课件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例如:
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参考资料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课题
1.3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
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通过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启发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找不见妈妈。
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
学生分析的信息资料除了教材提供的之外,教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
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或网上查询来收集资料,探讨两栖动物在发展史上的兴衰过程,两栖动物的兴衰与生活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练习设计
见综合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以及课件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方式:
体外(水中)受精――-有性生殖
发育:
幼体在水中发育,幼体发育为成体要经过变态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参考资料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
教师
刘壮
授课
时间
课题
1.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训练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镊子、培养皿等实验材料;
(2)有关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鸡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播放音诗画《钱塘湖春行》
2.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谁的妙笔吗?
这首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呢?
3.了解“知晓与困惑”
关于鸟的生殖和发育,你一定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也可能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困惑,能把你已知晓的和你还困惑的说给大家听听吗?
4.揭示学习主题
一番交流、解疑之后,及时肯定同学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求知热情,同时引领学生带着"模糊与未知"再一次走进鸟的世界,一起去探讨鸟的生殖和发育问题。
1.提出要求
请根据即将播放的画面内容,以4人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录像中涉及到的有关鸟类的繁殖行为,进而总结归纳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2.播放影像资料
主题:
鸟的生殖和发育
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悠扬婉转的鸟鸣声中,一幅幅精美的自然画卷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生机勃勃的早春季节,绿孔雀闪亮开屏;梁上双燕不辞劳苦地衔泥筑巢,三五雏燕在巢中嗷嗷待哺,母燕在晨曦中精心哺育雏燕;织布鸟精心筑巢;雌雄翠鸟缠缠绵绵;母鸽尽心孵卵;橘燕妈妈舔犊情深……
3.指导学习
走到学生中间,协助他们结合录像内容,调动知识储备,作出贴切、合理的分析。
4.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鼓励同学间的相互评价。
对正确合理的分析给予及时的肯定,不科学的描述则给予适时的点拨。
(1)出示目标
观察鸡卵,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加了对陆地环境适应性”的概念。
(2)提出要求
学习方式:
教师指导下的实验观察法。
参阅教师出示的“观察与思考”提纲,展开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过程中观察务必细致,思考务必深入。
(3)指导探究
出示观察提纲(略),特别提醒:
注意比较1号(未受精卵)与2号(受精卵)鸡卵的胚盘:
仔细观察打开的3号鸡蛋(发育16~17天的鸡卵)。
(4)组织交流
练习设计
见综合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以及课件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观察鸡卵的结构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参考资料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
(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文件。
(2)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
什么地方不像妈妈?
学生:
回答问题
教师:
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板书,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
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板书,第一节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状)(将“基因控制”四个字的位置先空出来不写)
教师: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性状?
学生:
观察性状调查表,回答问题。
教师:
(老师出示投影片,是与学生一样的调查表)通过你的调查表,看看你都是在哪些性状上像爸爸或妈妈?
我们简单地来统计一下,只要你像任何一个家长的就可以举手。
眼皮像爸爸或妈妈的举手,耳垂像的举手…学生:
根据老师的问题举手。
教师:
(老师把统计的人次写在投影片上)从这些数据中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像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是普遍的。
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现象?
学生:
有,比如说狗的后代还是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都是遗传。
教师:
说得很好,生物都具有遗传的特性。
亲子代之间相似主要就是性状上相似,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状。
书第25页。
学生:
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的性状。
教师:
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
到底什么叫性状?
(板书,一、生物的性状)
教师:
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
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状。
教师: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差异?
(出示姚明和他的教练的照片)请同学们找找姚明和他的教练长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
认真观察,找出两人的差异。
如高矮、胖瘦、黑白等。
教师:
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
(板书:
相对性状)
展示:
几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
学生:
做练习。
教师: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教师:
同学们对性状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
为什么父母的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
父母是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了孩子,还是把别的什么东西传了下来?
学生:
学生作出各种猜测。
教师:
教师可以先不评价学生的猜想,引导大家看投影片“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
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
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
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
教师:
这个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学生:
鼠的体量
教师:
后代中只有转基因鼠的体量变大了,说明了什么?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学生: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师:
很好。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
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
是基因。
(板书,二、基因控制性状 并把第一节的题目中空出来的“基因控制”四个字补充完整。
)
教师: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展示:
各种转基因物品的图片
学生:
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
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你有没有怀疑过?
教师与学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引起的社会争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
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练习设计
见综合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以及课件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
(1)性状的概念
(2)相对性状
2. 基因控制性状
参考资料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
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学生:
看着像教师:
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
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教师:
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传下去的是什么?
学生:
不是。
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师:
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
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如基因在什么地方?
是怎样传的?
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
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教师:
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
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教师:
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学生:
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教师:
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学生:
生殖细胞。
教师:
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
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
蛋白质和DNA
教师:
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学生:
没有。
教师:
那基因在哪儿呢?
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学生:
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教师:
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
动手画出来。
教师:
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学生:
是的。
教师:
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学生:
认真观察、思考。
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教师:
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学生:
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教师:
(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
46条23对。
教师:
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学生:
也应该成对。
教师:
(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学生:
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
教师: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
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
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
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
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
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
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
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
教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
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教师:
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
(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
刚才是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其实人的染色体有很多,研究起来不方便,谁知道哪一种小动物经常被用来研究遗传的问题?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
别看它个小,它在遗传学的研究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蝇而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