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67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docx

刘炎统计学大作业

 

关于大学生QQ使用情况的调查

 

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

1.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通讯工具不断涌现。

过去靠写信来联络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电话、手机等第二代通讯工具。

但这种格局没有维持多久,便被另一股势力所打破——腾讯即时通信(TencentInstantMessenger,简称TIM或腾讯QQ)。

自从1999年2月腾讯公司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以来,它就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并处于稳健、高速向前发展的状态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并在推出的8年内迅速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令人乍舌,而带动这股潮流的中坚力量便是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QQ及其增值服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情况及其中内在联系,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2005级与2006级的在校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

由于人手有限,本次调查采用概率抽样中的整群抽样法,以北京理工大学2005级与2006级的部分本科生为对象。

调查单位:

抽取的每一个人。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表现为调查问卷,见附录二)

4.其他内容

(1)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通过抽样的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随机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中抽取55人为调查对象,2005级22人,2006级33人得出样本数据。

其中

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为: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采用的具体抽样方法为:

整群抽样

(2)调查时间

数据所属时间:

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

调查工作期限:

2007年11月8日到2007年11月10日完成调查报告

其中

调查时间:

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

数据处理时间:

2007年11月8日到2007年11月9日

数据分析和完成报告时间:

2007年11月9日到2007年11月12日

(3)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本次调查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主题的确定与调查方案的设计,这一部分主要由谢锟、刘炎、张帆与刘源同学负责,前后经历一周时间(2007年11月1日到2007年11月8日);第二部分为问卷的发放回收及录入,其中发放回收由全体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录入部分由刘源同学完成(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第三部分为数据分析处理及调查报告的完成,主要由小组8位成员分别负责对各方面数据的独立分析,最后汇总,并编撰调查报告,前后共历11月8日到11月12日4天的时间。

本次共发放60张问卷,回收55张,其中问卷46张有效(统计表请见附录)

参与本次调查人员:

董旌瑞、刘炎、刘洋、刘源、谢锟、张帆、张杰、周杨

调查开支预算:

项目

花费

明细

打印调查问卷

6元

60张*0.1元/张

总计

6元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一、QQ使用率与性别、年级的关系分析

首先,我们就QQ使用率与性别、年级的关系做出以下分析:

QQ使用情况的原始数据

2005级

2006级

总计

使用过QQ

18

26

18

26

44

没使用过QQ

1

1

1

1

2

(一).为了更加直接明了的观察QQ的使用情况,请先看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没使用过QQ的仅占4.34%,使用过QQ的占95.66%。

这说明在调查的样本中,绝大多数人使用过QQ,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也是后面数据分析的基础。

(二).对两个年级QQ使用率的比较分析:

首先看一下两个年级QQ使用状况的比较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年级QQ使用状况的差异:

06级使用过QQ的比05级高出了1.6个百分点.

(三).对男女QQ使用情况的分析:

首先看男女QQ使用情况的分析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男女使用QQ的众数都出现在“使用过QQ”中,而且女生使用过QQ的比率比男生高了1.6个百分点。

 

二、上线时间与性别、年级的关系分析

随着QQ的日益普及,大学生使用QQ的机会越来越多,虽然其一周使用时间从10几到30几小时不等,但其占用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事实却不容忽视,我们在这部分中将对上线时间在不同性别与年级分布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周使用QQ时间

人数

百分比%

向上累计频率%

<10

28

63.6

63.6

10<=x<20

12

27.4

91

20<=x<30

2

4.5

95.5

>30

2

4.5

100

1.对QQ使用时间的描述统计分析。

.从整体人数上对QQ使用时间状况分析

样本总量为44。

其中QQ使用时间小于10小时的人数为28,占总体比率63.6%;使用时间介于10小时与20小时之间的人数为12,占总体比率27.4%;使用时间介于20小时与30小时之间的人数为2,占总体比率4.5%;使用时间大于30小时的人数为2,占总体比率4.5%。

 

由上表与上图可见,主要群体使用QQ的时间主要集中在0到20小时时间,累计频率达到90%以上。

.对男女生使用QQ时间的比较分析

周使用QQ时间

<10

7

21

10<=x<20

9

3

20<=x<30

1

1

>30

1

1

从图表与图像不难看出,当QQ使用时间小于10小时的情况下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而当QQ使用时间大于10小时小于20小时的情况下男生人数十女生的3倍,而当QQ大于20小时无论男女生人数相对于整体都比较小,可看作特殊情况引起的概率事件。

如是,不难得出结论:

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使用QQ较为节制,而男生使用QQ的时间就明显较长,是不是也可以看作男生较为放纵自己在QQ上的投入。

但究竟QQ使用时间对性别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将在接下来进行研究。

.对不同年级使用QQ时间的比较分析

周使用QQ时间

2005级

2006级

<10

9

19

10<=x<20

6

6

20<=x<30

1

1

>30

2

0

从图表与图像不难看出,当QQ使用时间大于10小时小于30的情况下2个年级使用QQ时间基本一致,在此不作讨论,而当QQ使用时间小于10小时2006级人数是2005级人数的2倍多,而当QQ使用时间大于30小时(相对一周的平均课余时间来说占相当大的比重)是2005人数远多于2006级人数。

如是,不难得出结论:

2006级相对于2005级来讲使用QQ较为节制,而2005使用QQ的时间就明显较长,是不是也可以看作2005较为放纵自己在QQ上的投入。

但究竟QQ使用时间对年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将在接下来进行研究。

2.对QQ使用时间的推断统计分析。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从这一样本数据可以推断出哪些总体特征: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由于在调查中我们在QQ使用时间问题上给出的四个选项是:

小于10小时,介于10小时与20小时之间,介于20小时与30小时之间,大于30小时,所以对单个样本的的取值,我们用组中值为代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周使用QQ时间

人数

百分比%

向上累计频率%

5

28

63.6

63.6

15

12

27.4

91

25

2

4.5

95.5

35

2

4.5

100

设随机变量X为学生一周使用QQ的时间,总体的分布未知但由于样本个数n=44>30,为大样本,所以可以近似的认为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即

对上述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可得

关于QQ使用时间的描述统计表

平均

10

标准误差

1.194597

中位数

5

众数

5

标准差

7.924058

方差

62.7907

峰度

2.933626

偏度

1.762765

区域

30

最小值

5

最大值

35

求和

440

观测数

44

最大

(1)

35

最小

(1)

5

在显著性水平

下,置信区间为(

计算可得区间为(7.659,12.341),即周平均使用时间在7.659小时与12.341小时之间,概率程度保证为95%

方差分析

对年级和性别是否会对QQ使用时间之中的小于10小时产生影响进行无重复的双因素分析

性别

年级

05级

2

7

06级

5

14

假设:

对因素“年级”,

H0:

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H1:

年级之间有差异

对因素“性别”

H0:

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H1:

性别之间有差异

Excel输出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行1

2

9

4.5

12.5

行2

2

19

9.5

40.5

列1

2

7

3.5

4.5

列2

2

21

10.5

24.5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crit

25

1

25

6.25

0.242238

161.4476

49

1

49

12.25

0.177171

161.4476

对于因素“年级”,P=0.242238>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年级在“使用QQ时间小于1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因素“性别”P=0.177171>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性别在“QQ使用时间小于1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年级和性别是否会对QQ使用时间之中的大于10小时小于20小时产生影响进行无重复的双因素分析

性别

年级

05级

4

2

06级

5

1

假设:

对因素“年级”,

H0:

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H1:

年级之间有差异

对因素“性别”

H0:

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H1:

性别之间有差异

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行1

2

6

3

2

行2

2

6

3

8

列1

2

9

4.5

0.5

列2

2

3

1.5

0.5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crit

0

1

0

0

1

161.4476

9

1

9

9

0.204833

161.4476

对于因素“年级”,P=1>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年级在“使用QQ时间大于10小时小于2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因素“性别”P=0.204833>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性别在“QQ使用时间大于10小时小于2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年级和性别是否会对QQ使用时间之中的大于10小时小于20小时产生影响进行无重复的双因素分析

性别

年级

05级

0

1

06级

1

0

假设:

对因素“年级”,

H0:

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H1:

年级之间有差异

对因素“性别”

H0:

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H1:

性别之间有差异

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行1

2

1

0.5

0.5

行2

2

1

0.5

0.5

列1

2

1

0.5

0.5

列2

2

1

0.5

0.5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crit

0

1

0

0

1

161.4476

0

1

0

0

1

161.4476

对于因素“年级”,P=1>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年级在“使用QQ时间大于20小时小于3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因素“性别”P=1>0.05,故接受H0,说明不同性别在“QQ使用时间大于20小时小于30小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年级和性别是否会对QQ使用时间之中的大于30小时产生影响进行无重复的双因素分析

性别

年级

05级

1

1

06级

0

0

假设:

对因素“年级”,

H0:

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H1:

年级之间有差异

对因素“性别”

H0:

性别之间没有差异

H1:

性别之间有差异

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行1

2

2

1

0

行2

2

0

0

0

列1

2

1

0.5

0.5

列2

2

1

0.5

0.5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crit

1

1

1

65535

#NUM!

161.4476

0

1

0

65535

#NUM!

161.4476

对于因素“年级”,F=655351>Fcrit故拒绝H0,说明不同年级在“QQ使用时间30小时”上有显著差异。

对于因素“性别”F=655351>Fcrit,故拒绝H0,说明不同性别在“QQ使用时间大于30小时”上有显著差异,但由于此次没有进行具体时间的调查,数据不完整,故无法作进一步相关分析。

因此,通过方差分析,结论是:

不同的年级在使用QQ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性别在使用QQ时间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看来,对于使用QQ这一问题,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因年级、性别的不同而不同,说明QQ已经在大学生之中得到普及。

三、QQ功能与年级、性别的关系分析

如今QQ不仅可以聊天,还可以玩游戏、养宠物、听音乐…那么对于这些新鲜的功能大学本科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们从性别与年级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表一受调查者使用QQ性别对比表

性别

18

26

比例(%)

40.91

50.09

 

图一受调查者使用QQ年级对比表

 

表二受调查者使用QQ年级对比表

年级

2005

2006

18

26

比例(%)

40.91

59.09

 

QQ功能使用率的统计

主要使用qq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调查人数

44

29

5

18

5

2

4

25

所占比例(%)

100

65.91

11.36

40.91

11.36

0

4.55

9.09

56.82

 

其中字母表示的意义

聊天

QQ空间

QQ宠物

交友

QQmail

股市行情

QQlive

QQ音乐

QQ游戏

对战平台

A

B

C

D

E

F

G

H

I

J

从统计表和折线图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使用QQ的情况集中在聊天、QQ空间和Q游戏以及交友等几个主要方面,相对来讲一些QQ宠物QQ音乐以及对战平台占的比重较小。

(1)参加的人的QQ使用率在年级的分布表

表三受调查者QQ功能使用率年级对比表

主要使用qq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年级1

18

18

7

4

10

1

0

0

2

13

年级2

26

26

22

1

8

4

0

2

2

12

其中年年级一是2005级,年级2是2006级。

其中字母代表的意义如下

聊天

QQ空间

QQ宠物

交友

QQmail

股市行情

QQlive

QQ音乐

QQ游戏

对战平台

A

B

C

D

E

F

G

H

I

J

 

图四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的年级分布直方图

 

 

通过统计表和直方图我们不难看出样本中不同年级的人参与程度不同,随着年级差异而变化,2006级的人对QQ的兴趣大于2005级,而且使用功能方面相对来说广泛一些。

表四受调查者QQ功能使用率性别对比表

 

主要使用qq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性别1

18

18

14

4

6

4

0

0

1

10

性别2

26

26

15

1

12

1

0

2

3

15

 

其中字母代表的意义如下

聊天

QQ空间

QQ宠物

交友

QQmail

股市行情

QQlive

QQ音乐

QQ游戏

对战平台

A

B

C

D

E

F

G

H

I

J

图五受调查者QQ功能使用率性别对比表

 

通过统计表和直方图可以发现性别因素对也是影响大学生是使用QQ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电脑的普及,和QQ相关程序的推出,男生对它的兴许大于女生,除了大部分的聊天空间外还增加了QQ游戏等方面,而且女生主要比较集简单,主要是聊天和QQ空间。

四、Q币消费与性别、年级的关系分析

在研究完以上三方面与年级和性别的关系后,我们考虑到Q币的消费是否也与年级、性别有关呢?

于是我们对掌握的数据做了整理与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Q币的使用与年级的关系

(1)我们调查了44位使用QQ的同学其中18名05级的26名06级。

05级中有3位使用Q币,15位不使用;06级中有8位使用Q币,18名不使用的。

如下图:

(2)由于两个年级的调查人数不一样,下面用平均数来计算:

2005级使用QQ的同学中平均使用Q币的人数3/18=17%说明有17%的05级同学使用Q币,有83%的同学不使用Q币。

2006级使用QQ的同学中平均使用Q币的人数8/26=31%说明有31%的06级同学使用Q币,有69%的同学不是用Q币。

由上可以简单得出结论低年级的同学比高年级的同学更倾向与使用QQ币。

2、Q币的使用与性别的关系

(1)我们调查了44位使用Q的同学其中男18人有7人使用Q币,11人不使用;女26人有3人使用,23人不使用。

如下图:

(2)由于男女调查的人数不一样下面我们用平均数来说明。

男生使用QQ人数中平均使用Q币的有7/18=39%说明有39%的男生使用Q币,有61%的不使用。

女生使用QQ人数中平均使用Q币的有3/26=12%说明有32%的女生使用Q币,有68%的不使用。

五、Q币与QQ功能使用关系的分析与预测

腾讯公司在QQ聊天软件后又相继推出QQ空间、QQ游戏等多款衍生产品,而这些无不牵涉到Q币的使用,我们现在就对Q币与QQ的不同功能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统计,共有46人接受调查,其中44人使用QQ

a)是否使用Q币,11人使用,33人不使用

 

b)使用QQ功能。

个人使用频率42人选择聊天,1人选择QQ空间,1人选择QQE-mail

 

个人使用频率第二高的用途

1人选择聊天,20人选择QQ空间,1人选择QQ宠物,10人选择交友,1人选择QQE-mail,

3人选择QQ音乐,8人选择QQ游戏。

个人使用频率第三高的用途

1人选择聊天,8人选择QQ空间,4人选择QQ宠物,8人选择交友,3人选择QQE-mail,

2人选择QQLIVE,1人选择QQ音乐,17人选择QQ游戏。

c)不使用Q币的人中,使用QQ功能

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用途

31人选择聊天,1人选择QQ空间,1人选择QQE-mail

个人使用频率第二高的用途

1人选择聊天,15人选择QQ空间,1人选择QQ宠物,7人选择交友,1人选择QQE-mail,

2人选择QQ音乐,6人选择QQ游戏。

个人使用频率第三高的用途

1人选择聊天,6人选择QQ空间,2人选择QQ宠物,7人选择交友,2人选择QQE-mail,

1人选择QQLIVE,1人选择QQ音乐,13人选择QQ游戏。

 

从以上统计数据和图表可知:

1,使用Q币的在所有使用QQ的人中只占一小部分。

2,在大多数使用QQ的人当中,QQ还是主要被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来用。

3,QQ中除聊天以外绝大多数服务都被使用QQ的人知道,并在其中有选择的对某几项服务,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通过QQ官网了解到,Q币本身是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在QQ的每一项服务中基本都可以使用Q币,那为什么会产生1的答案呢?

在此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讨论一下了。

什么是Q币?

Q币的功能是什么?

腾讯Q币是一种可以在腾讯网站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Q币面值分别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

用户使用拨打声讯电话申请方式得到的Q币,1元面值Q币表现形式是一个12位的数字串,2元、5元、10元、20元Q币表现形式分别是2、5、1、8开头的14位的数字串。

申请到的Q币可以在腾讯网站购买一系列相关服务,购买时根据相应的提示投入相应的Q币数额。

Q币卡目前暂时可以用来申请QQ行号码、购买QQ靓号、QQ会员服务、QQ交友、QQ贺卡等服务,腾讯稍后还将推出一系列精彩个性化增值服务。

通过以44人(使用Q币和未使用Q币的)为样本的图表与33人(未使用Q币的)为样本的图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有较高的相似性,即未使用Q币的人在QQ功能的选择上和所有使用QQ的人在功能选择上是一致的,因此得出结论:

QQ功能的选择与Q币的使用无关

那通过官网的信息我们还了解到,使用Q币可以得到的是一系列精彩个性化增值服务,那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那为什么使用Q币的人还是很少呢?

在此仅以个人见解,现在之所以Q币使用人数较少,是因为它的性价比不高。

六、Q币与上线时间关系的分析与预测

在QQ迅速普及的同时,慢慢的Q币的使用人群变的越来越广,使用人数也快速增加,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一系列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们大学生又有何启迪呢?

于是我们就上线时间与Q币使用做如下的分析与预测:

图一

 

图二

图三

 

上线时间

使用Q币人数

上线时间

1

使用Q币人数

0.9559

1

图四

SUMMARY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R

0.95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