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庆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
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
“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
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
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
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
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
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
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
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
(二)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7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11分)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
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2)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氓》
(3)《离骚》中写屈原嫉恶如仇,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
“屋老。
一树梅花小。
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
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
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
“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
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
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
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
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
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
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
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
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
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
林语堂说:
“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张爱玲说: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
赵朴初评他是: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
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
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
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
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C.“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
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
”作者认为,“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分)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
(6分)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
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课内知识及语言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选择)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凌驾,超越)
③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④进不入以离尤兮(遭受)
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错误)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
⑦籍吏民,封府库(组织)⑧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快乐)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赂)
A.①③④⑨⑩B.①②⑤⑦⑩C.②⑤⑥⑦⑧D.③④⑥⑧⑨
1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夕阳西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B.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C.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D.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回顾巴金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是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的一个缩影。
对于中国文坛而言,他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C.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D,奥斯维辛集中营濒临坍塌,波兰向多国求援,各国对整修奥斯维辛捐款反应冷淡,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该款项应由德国主要承担造成的。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战国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C、《战国策》,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
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权论辨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它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
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②,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③,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17.余光中先生说: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是: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墨:
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
尘:
舒:
答: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大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答案,
1.D(因果关系不成立。
从原文看,“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结果是“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而不是“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C(“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错,曲解文意,应是这个观点的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3.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于文无据)
4.【答案】C【解析】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
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答案】A【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6.【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7.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采分点:
弃反、捐、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采分点:
中国、王、使、遽各1分,句意1分)
8、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
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
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任答3点即可)
9、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出三点5分)
10。
略
11,
(1)(5分)C(3分)E(2分)A(1分)(A“高傲的张爱玲”不确切;B“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错误;D“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错误。
)
(2)(6分)“快乐”指不再关注世事、生死和贫富,了却世俗,心游宇内;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带来的自由;“痛苦”是指忍受毁家弃业、抛别妻儿的悲伤;(4分)
二者的关系是:
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大道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尘世间的繁华和情欲,忍受孤独和寂寞。
(2分)
(3)(6分)①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②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
③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每点2分)
(4)(8分)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2分)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人生的很高精神境界;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
(2分)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
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
(2分)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
(2分)李叔同以一钵了却浮生,粗钵里盛满自由,通过宗教生活找到了他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宿。
(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
12,D(②侵犯,欺侮⑤责备,批评⑦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