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docx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四篇
【篇一】
一、研究背景
在以校本研训和案例引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下,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二期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往往只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展,更谈不上学生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实现,造成了化学学科意识难以养成,探究是科学的本质意识在教学中难以实践和落实。
探讨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我们常说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欲望,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问题,探究内在规律。
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议定了探究课题“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后考虑到用“探究”两字对学生来讲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或影响,课堂教学也不够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探究课题改为了“生活中水和蜡烛的再认识”。
探究什么?
怎样准备?
达到哪三维目标?
开课的意图是什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的教学目标?
我们打算边讨论边准备边设计教案。
二、探究课题内容、要求和目标的议定
【设计意图】
本届学生学习化学刚刚结束了一个重要的入门阶段(指至2006年10月12日止),这一阶段里学生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和水的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习了简单的化学符号。
带着对新科目的新鲜感,有一少部分的同学可正确入门而且兴趣正浓。
但还有一大部分的同学由于基础的原因并没入门,而且随之而来的是第二阶段化学符号记忆的枯燥,最终会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由高向低发展,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充分体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提出了学习探究身边的物质这一拓展课题。
在学生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这些基本常识后,让学生运用初步构建的概念和实验技能,对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水和蜡烛进行探究,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引导他们将学得的知识运用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中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可以展示学生自己的丰采。
为了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和已经积累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分为“情境——活动——问题”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如此的教学设计也是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基本概念。
(2)巩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及flash动画播放和展示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矿泉水或纯净水进行探究,学会知识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蜡烛中组成元素的探究,让学生思考、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实践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多媒体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的情感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以及诚信教育。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方式和过程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完成蜡烛中元素组成的探究,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案例设计的完善
1、自设拓展课题
“生活中水和蜡烛的再认识”,使探究课题和内容更加明确,学习探究的任务更加具体,学生用到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更有应激准备,教学目标的拟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2、学习内容从“动手探究”的单一化,到添进“实验报告”,使学生能体验更完整的探究过程并留下更深刻的感受。
3、具体教学手段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探究活动的情景和实验操作引领与指导,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
四、教学案例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源泉。
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大都是海水,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1%还不到,随着人口的增多,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而且有的谈水还在受到污染。
请看有关的资料。
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同学们都知道天然水中因含有其他的物质,所以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净物。
那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呢?
(学生具体回答)我们又是如何鉴别天然水和蒸馏水的呢?
(学生具体回答)
(二)拓展部分
1、前一时间,老师要求大家回家做个小实验,想办法收集一点雨水和锅盖上的冷凝水,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动了脑筋想了办法,收集到了雨水和锅盖上的冷凝水交给了实验室,老师好感动,谢谢同学们的主动参与。
现老师把同学们收集到的雨水和锅盖上的冷凝水放到了两个细口瓶内,可老师一不留意忘了哪一瓶是雨水,哪一瓶是冷凝水了,只好编了A、B号码,老师想请每一组的同学们先讨论一下设计一个鉴别的具体方案来,然后动手把它们鉴别开来。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归纳物质鉴别的思路与步骤(并板书):
取样→加试剂→现象和结论,学生动手实验鉴别。
2、现在一方面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水污染的加剧,人们已经习惯了饮用矿泉水或纯净水。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商品的品种包括矿泉水或纯净水在内是琳琅满目,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生活。
但现社会上也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暴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不顾,制造了大量劣质矿泉水或纯净水流入市场。
请看有关资料。
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又如何来知道从市场购买的矿泉水或纯净水是否纯净呢?
(学生回答),请各小组对我们带来的水进行实验探究,请注意鉴别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实验鉴别各自带来的矿泉水或纯净水。
同学们都很认真,很投入,实验都取得了成功,实验操作也规范了许多,希望大家要坚持。
今天的实验鉴别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因贪一点小便宜而去购买一些“三无”或冒牌产品,同时也告戒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三)探究部分
1、我们在学习水的知识时,已经得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也就证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这是我们研究物质元素组成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就告诉我们,在化学反应中组成原来物质的元素不会在反应后消失,而是要进行重新组合变成了新的物质。
今天就让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来学习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比如蜡烛的元素组成。
2、蜡烛,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很少用于照明,但有一种场合却离不了它,什么场合呢?
(生日),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庆祝了我们伟大祖国57周年的生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感受生日的气氛,关注蜡烛的燃烧。
3、蜡烛的燃烧,我们早在第一单元时就已经观察和研究过,它燃烧以后生成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照刚才我们讨论的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组成原来物质的元素不会在反应后消失,而是要进行重新组合变成了新的物质”,大家推断一下蜡烛组成元素有哪些?
(分组讨论,学生回答)(碳、氢或碳、氢、氧)
4、如果我们能测出蜡烛燃烧以后确实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那么也就证明了蜡烛的组成中至少含有碳、氢元素。
那么人们又是如何来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的呢?
请看前人研究的过程。
5、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蜡烛,按照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先想一想,应该先证明什么?
实验时要进行分工,注意操作的规范,更要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
6、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进行了反复实验探究,基本上能得出正确结论。
但老师也从同学们的脸上看出了大家的困惑,大家说说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我们今天利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了矿泉水或纯净水纯度的鉴别,感受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性。
我们又利用书本上学到的原理进行了蜡烛组成元素的探究,更加激发了同学们探知未知世界的兴趣。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有足够的本领去研究,去探究。
现在老师有两个小小要求,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查阅资料或去实验室动手实验,探究一下刚才实验中碰到的两个问题,一是有的组石灰水没有变白,是什么原因?
二是有的组实验时出现了大量的黑烟,是什么原因,这黑烟是什么物质?
它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老师希望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发扬合作精神,去探索,碰到困难及时与我们联系。
【篇二】
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又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同学们对此即好奇又恐惧,那么如何学好初三化学呢?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
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
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
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例如:
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
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
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灵活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
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
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
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
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
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
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
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
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
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
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联系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
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
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
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
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
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局限于课文中)。
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
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
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
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篇三】
摘要:
初三化学是学生的化学学科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学科之一。
初三化学教学肩负双重任务,我校初三化学常规教学中四大环节—集体备课、加强实验教学、测试与讲评。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集体备课、实验教学、测试与讲评
初三化学是学生的化学学科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学科之一。
初三化学教学从启蒙教学到中考复习的较大跨越,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中考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平常教学工作既要做好启蒙教学,又要做好中考复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本人谈谈我校初三化学常规教学中四大环节,请同行们给予指正。
一、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集体备课前先指定一位教师负责某一章节主要备课教师,该教师认真准备,广泛地查找资料,备好详细教案,包括教案和练习等。
每位参加备课的成员必须写好备课提纲,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活动时主要备课教师以“说课”的形式讲述详细教案,每位参加备课的成员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后形成充实、完整的教案。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是我校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首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本人体会至少的以下功能:
1、用集全体教师智慧设计出教案进行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与课堂教学具有互补性,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知识错误。
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对教材的把握更到位,可以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通过备课中讨论教材和教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成长。
3、根据各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学思路,切合学生发展需求,真正把教师从机械的、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辛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4、每位教师都发言,促进备课组的教研氛围。
集体备课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
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
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二、挖掘学科优质资源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从实验入手来研究的。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中学化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及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演示实验我们一定要做,简单实验可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
学生分组实验时选做一些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篇四】
摘要: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倡在化学实验当中进行科学的学习与探究,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也曾明确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课本知识自身技能以及学生能力的关系。
积极主动的认真培养和综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学校应该积极倡导班级开展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多种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思维意识,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一、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首先老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同时自主形成实验思维最后掌握观察方法。
初中实验对于初三学生来讲稍显困难,初三学生往往不能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独立明确实验的观察要领和重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老师来讲述实验观察要点,不如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让学生不要带有盲目性,逐渐形成在观察中就有目的、有想法。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所以往往被一些反应中的新奇的现象吸引,而忘了自己的目的所在。
如最简单的实验镁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带燃烧的区别,学生对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耀眼的强光所吸引,忽略了燃烧后的产物。
针对这些类似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培养实验思维,首先让学生想到要努力去捕捉观察的对象。
这方面的提高,可以通过老师的课堂互动来完成,老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首先在演示之前要向学生讲清实验内容,先明确学生的观察目标再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结束之后,邀请同学回答实验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再比如将通人盛有的试管中,并且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学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由表面现象而进入深入的思考并且分析最后得到的物质试什么,红棕色的被还原为黑色的Fe粉,所以这时就知道此过程应该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我们一般提到的逻辑思维应该是一种抽象思维,同时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往往是有序性的,可推理的,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式来提高和培养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
一般我们的教材实验都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提纲,并且根据实验时发生的实验现象,观察记录。
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完成这些工作,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按照步骤操作的逻辑思维。
同属老师应该检查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学生记录中出现的片面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验重点以及实验中容易忽视的一些现象进行提问。
例如,刚刚所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老师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出以下问题:
(l)实验前需要进行什么操作?
(2)氧化铁粉末应该放在直玻璃管的什么部位,如何放置氧化铁粉末?
(3)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直玻璃管?
先通一氧化碳的作用是什么?
(4)在试验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通一氧化碳的导管,还是先熄灭酒精灯?
(5)实验过程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没有什么危害,我们如何处理?
通过这些问题在观察实验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有些同学往往注重一些可以看见的表面现象,例如色、嗅、态、声、光、热,所以忽视具体的操作程序,但是这些实际的操作程序恰恰是实验安全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时教师应该一一指出学生在操作中不足的地方。
同时应该在总结时指出并强调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使他们在以后的实验中注意类似的问题。
例如关于如何利用性质来指导物质的制法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材中有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老师应该引导同学们讨论、思考实验室制氢气原理。
为什么是用“锌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而不用其他的酸,例如:
浓硫酸、浓盐酸、硝酸。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讨论,并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所提及的几种常见的酸性质。
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归纳得出结论。
知道为什么要使用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浓硫酸和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使制得的氢气氧化成水”。
同理可以考虑另一个反应物是锌粒,而不是铜或金属钠,同学们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铜的金属活动性没有氢强,所以铜不能和稀硫酸起反应也就是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而金属钠活动性太强,导致钠不宜控制,所以如果利用金属纳与水和稀硫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有发生爆炸危险。
通过对实验所用物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学生从现象看本质,更能深刻的了解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民,征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136.
[2]吴江华.在化学实验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6.
(论文素材和资料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