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127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心理:

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客体:

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公共关系主体:

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

公共关系过程:

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

心理特征:

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

公众:

指的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它既可能是现实的,又可能是潜在的

个性心理特征:

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

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它是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气质:

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性格:

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互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群体:

一般指的是实际群体,实际群体又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群体领袖:

包括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

兴趣:

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

需要:

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价值:

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价值观:

人对事物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物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

价值评价体系:

指的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价值取向类型:

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自我:

又称自我意识、它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自我境界:

自我的不同水平层次称为自我境界

自我倾向:

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

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活动

微观的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它的特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

宏观心理定势:

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积淀深厚的、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是它的基本特点

流行的心理定势:

这类心理定势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指向上具有的可变性,往往一哄而起、风靡一时或轰动一时,但有很快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首次效应:

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的一种心理定势

经验效应:

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范畴

移情效应:

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称为“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现象:

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现象

地域文化心理:

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反映在人们心理活动中,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

斯大林所讲的“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时尚: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反常规的特点,往往以“新“和“奇”吸引公众,所以又叫时兴

流言:

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骚乱:

是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组织内部公众:

是组织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力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社区公众:

指的是所在地生活的居民,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种群体中的人

媒介公众:

包括新闻媒介公众,但不仅仅择时新闻媒介公众

政府公众:

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监护者

购买公众:

也即一般称为“消费公众”的那一类公众

压抑作用:

是在无意识中把危险的记忆、观念、知觉等驱逐出无意识领域,并严禁它唤起任何自觉的外显的举动

投射作用:

把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其它人或周围的事物,以此来逃避良心的指责、求得心理平衡

反向作用:

是用相反的方式反映不愿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的举动,因为渴望表现得特别淡漠,因为喜欢面表现得特别厌恶都是反作用的类型

文饰作用:

是用错误的推理,制造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辨解,从而达到自我蒙骗的心理机制

转移作用:

是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改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心理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

信息:

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能够感知到未曾知道的东西

信息沟通:

信息的交流和贯通

链形沟通:

是最原始的一种沟通形式,是其它三种形式的雏形

根形沟通:

是在环形沟通和星形沟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沟通方式

星形沟通:

是一种集权式的沟通,它常常反映在一些灸手可热的权力部门

轮形沟通:

在四种信息沟通网络中的民主性是最突出和最显见的。

集体办公、碰头会、交流会等都是轮形沟通的方式

意见沟通:

远比信息沟通困难,因此需要把意见沟通从宽泛的信息沟通中分离出来,把信息沟通界定为消息和情况的沟通,把意见沟通界定为主观看法方面的沟通

情绪:

一般由具体的原因引起,具有情境性、外在性、短暂性、强度较大

情感:

则是积淀于人脑的习惯性体验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含蓄性、比较深沉

情绪:

是情感外在表现,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种情感

情感:

是情绪的内在依据,不同的情绪都可以找到情感方面的原因

感情:

人人都有感情上的需要。

正常的,正当的感情应该给以尊重,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满足

品质不良者:

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不惜以牺牲社会、集体和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指那些缺乏道德的人

挫折:

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努力,遇到障碍、干扰或打击,而无法接近和实现预期的目标称为挫折

性骚扰:

又称性诱惑,是指和性感觉有关的一方骚扰、诱惑,一方抵制骚扰、诱惑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关系

流泻式劝导:

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形式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精确的效果、预测的普及性的劝导方法

冲击式:

是一种以说服为主要形式的专门怀的劝导方法

逆行式劝导:

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或下级对上级进行劝导的方法,是和浸润式劝导相对立的一种劝导方法

浸润式劝导:

是以周围舆论影响公众的劝导方法

暗示:

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广义信息,使公众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公众的心理方法

感染:

以一定的方式引起人们和自己相同的或相似的艳情共鸣称为感染

间接感染:

是指通过报告、讲演、报道、影视、戏剧、小说、曲艺、故事、音乐、诗歌等形式产生的感染

直接感染:

是指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直接呈示自己当时情绪和情感,使之在无强加条件下影响周围公众的感染

诱引:

是指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向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

组织形象:

是对组织性状的抽象,是对组织特征和状况的抽象化反映,是一种和评价相联敏捷观念状态

印象:

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印象有深与不深,好与不好之分

公众印象:

组织形象的社会形象也就是公众对组织的印象,简而言之,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形象

态度:

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向,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舆论:

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

公众舆论:

简而言之,就是多数人的意见

集体:

它是这样一种群体:

它以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为指导,以所属成员组织上和心理上的同一性为合力,以满足所属所属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形式满足所属成员的个别利益,为所属成员提供培养和发展才能的条件的——这样一种群体

集体意识:

指的是对集体的正确态度,好就是要正确反映集体主义的精神

公共关系行为:

是指组织团体为争取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和树立组织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提高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而开展的调查分析、预测、传播、报警、解疑等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的总称

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动物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的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私底下的交往

公共关系与心理学联系

普通心理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学科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就其性质来看,它具有心理学应用学科和公共关系学科分支学科的双重属性。

它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心理特征

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

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

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

公共关系的学习内容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

提高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公共关系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一个过程的开始,公共关系的全过程是无始无终的

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

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可资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共关系心理学体系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提供了活水绵绵的源头

公众性别的特征

女子心理的特征

胆怯2、温柔3、狭窄4、爱听5、善记6、心细7、固执8、感情丰富9、自制力弱10、主意变化快

男子的心理特征

独立2、开朗3、刚强4、粗率5、合群6、随便7、务实8、坚定9、好表现10、善于推理

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

青年人朝气蓬勃,自尊、好强、敏感、偏激、易变、充满幻想

壮年人老练、持重、自爱、沉着、坚毅、中庸、求实

老年人关注年龄、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怀旧的心理

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

军人的心理特征:

1、整肃性2、奉献性3、坚毅性

工人的心理特征:

1、群体性2、娱乐性3、外露性

农民的心理特征:

1、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

2、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

3、求实用、讲实惠

四、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

1、善于观察人2、反应灵敏3、自尊和自卑交织

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1、认同意识2、归属意识3、整体意识4、排外意识

研究公众角色心理特征的意义:

第一要注意公众角色的复合性、角色心理特征的综合性,反对以偏概全

第二要注意这种复合性综合性,反对含糊笼统

第三要注意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反对机械割裂

第四要注意特定情境对角色心理特征的影响,反对照本宣科

只有对公众角色心理特征进行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分析,才能够对这种研究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兴趣的个别差异:

1、兴趣指向上的差异2、兴趣范围上的差异3、兴趣主导上的差异4、兴趣程度上的差异5、兴趣迁移上的差异

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公众的兴趣对公共关系目标发挥导向作用

公众的兴趣对公共关系过程发挥能动作用

公众兴趣对公共关系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作用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广泛性2、需要的关联性3、需要的反复性4、需要的竞争性5、需要的发展性6、需要的差异性

需要有类别

按作用分:

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按性质分: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按范围分:

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

按时间分:

眼前需要和精神需要

按强度分:

刚性需要和弹性需要

按可能分:

能满足的需要和不能满足的需要

格雷斯夫的价值取向类型理论

反应型2、依赖型3、自私型4、固执型5、权术型6、社交型7、现实型

将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取向相联系划分价值取向类型

功名型2、安稳型3、享乐型4、储蓄型5、事业型6、模糊型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中哪些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角度来考察

知识价值2、金钱价值3、生命价值4、爱情价值5、政治价值6、道德价值

自我的构成要素:

1、生理的自我2、社会的自我3、精神的自我

自我的四种境界:

1、生理自我的境界2、社会自我的境界3、精神自我的境界4、和谐自我的境界

心理定势的特点:

1、潜在性2、固着性3、综合性

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的心理定势2、宏观的心理定势3、流行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在于

心理特征:

是通过行为反应出来的心理特点,是对个体或群体心理方向的最基础的概括

心理倾向:

是人的行为——为或不为的两种行为相联系的兴趣、需要、价值观、自我意识等心理范畴,是对人的行为心理进行抽象概括

心理定势:

是影响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前心理活动”,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前后连续性、导向性分析

联系在于

具体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必然表现为具体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定势恰好潜藏在心理活动中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心理定势的研究是建立在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基础上的,它是对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研究的补充

微观心理定势的主要表现形式:

1、首次效应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

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是以乡土观念(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一种是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亲缘心理,在中国人得最充分

社会刻板印象对于公共工作的启示

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籍贯扩大一些就是国籍,所以对不同国籍的人也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还会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社会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公众个体心理认知的主要媒介与方法

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

公众的特征指的是公众的相貌,发型、体型、肤色、服饰等外观上的差别,它既包括总体形象,也包括局部牲

从语言、动作了解公众的心理特征

公众的语言一般以三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1、直陈式2、婉言式3、反话式

对不同群体的公众心理的认知各有什么要求

对社区公众的心理认知

对媒介公众的心理认知

对政府公众心理的认知

对购买公众的心理认知

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

政府公众工作具有比较明显的三个特点

是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上的社会性

是和被管理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关系

是工作的绩效难了准确评估

购买公众具有的三种权利:

1、知晓权2、选择权3、要求公平权力

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因素:

1、宏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2、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

3、舆论导向引起的心理变化

4、思想教育引起的心理变化

5、主体行为引起的心理变化

影响对公众心理认知的对象因素:

1、影响认知的对象因素

2、影响认知的情景因素

3、影响认知的主观因素

如何克服对公众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加强对认知公众心理的意义的认识,提高主动认知的自觉性

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和研究公众心理的习惯,注意在动态中把握公众心理的变化

要有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努力赢得公众的信任

善于创设认知公众心理的情境,让公众有充分发表意见和显示自己才华的自由

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辨别公众心理的能力

经常性地自我反省,努力克服自已个性方面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弱点

做好经验的归类,总结工作,在认知公众心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

信息沟通的模式:

1、编码2、选择通道3、译码

信息沟通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信息发出者的影响力

信息对接收者吸引力

编码的技术性

信道传递的速度

干扰“噪音”的强弱

信息接收的状态和能力

选择与公众沟通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1、有用原则2、新颖原则3、健康原则4、真实原则

意见沟通的类别

一、对人的意见和对事的意见这是以意见的指向来划分的

二、指示性意见和垂询性意见这是从意见公众的态度来划分的

三、正确的意见和不正确的意见这是从意见内容的一种性质分的

四、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这是从意见内容的又一种性质分的

五、口头意见和书面意见这是从意见表达的形式来划分的

意见沟通的功能

从公共关系的目标、职能来看,建立主客体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是最主要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团体期望公众的意见和了的意见一致

从公共关系的过程手段、来看,双向传播是最主要的内容,而双向传播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性问题是建立组织团体和公众的良好关系。

因此,双向传播主要是双向意见的传播

从公共关系的作用、效果来看,只有组织团体和组织公众意见交流保持畅通,并且比较一致,才能说公共关系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意见的畅通和趋向于一致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标志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意见沟通的意义和功能就其根本上来说是由公共关系的目标决定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实践公共关系目标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

意见沟通的过程:

1、从意见不通到意见互通

2、从意见互通到意见分岐

3、从意见分岐到意见冲突

4、从意见冲突到意见调停

其中,从意见不通到意见分岐是一个矛盾转化过程,从意见冲突到意见调停又是一个矛盾转化过程

如何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

1、“诚”,就是要有诚意

2、“勤”,就是要勤快

3、“广”,就是意见沟通范围要广

4、“谦”,就是要谦虚

5、“和”就是要和气、和睦

体察公众的心境,及时进行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自身心境良好,公众似乎好心境良好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直接的沟通

在自身心境不良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消除不良心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公众心境不良的时候进行直接的沟通,要有“引火烧身”的心理准备

体察公众激情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是当公众处于愤怒、发泄的激情中的时候,千万人保持头脑冷静,以静制动,以真诚的态度说理,以理解的态度劝服

是当主体的代表者与公众发生尖锐的矛盾,不利于进一步沟通的时候,应当考虑由其它主体代表代替,主体代表一般以三个人左右为宜

公众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

1、公众有自尊的需要

2、公众有友爱的需要

3、公众有理解的需要

4、公众有表现的需要

与身心异常者沟通的原则:

1、首先是忍让为怀2、其次是调整环境3、再次是经常关心

与品质不良者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对品质不良的程度进行具体分析

要对品质不良的比重进行具体分析

要对品质不良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要对不良品质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与“受挫者”的沟通可能遇到哪些障碍:

1、知觉上的障碍

2、感情上的障碍

3、愿望上的障碍

4、理智上的障碍

5、境遇上的障碍

和受挫者的成功沟通一般需要如下条件

有着经常接触、沟通的基础

受到受挫者的尊敬和信任

个体对个体,没有其他人参与

善于发问和能够认真倾听

有被挫折者认为深刻的见解

有足够畅谈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

与性骚扰者沟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和性骚扰者沟通应当遵循三个步骤

有礼貌、有分寸地作出友好的表示,检点自己言行中有否过于亲昵造成对方误解的地方,适当拉开两者的距离

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不回避对方正面提出的话题,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同时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对方骚扰自己有事实根据,并且还有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如实向组织领导汇报争取组织上暗中的帮助

在进行以上三个步骤的行动时,还必须注意分清几种情况

其一、同性和异性和区别

其二、已婚和未婚的区别

其三、感觉和事实的区别

其四、真情和假意的区别

暗示的类型:

1、暗示的性质: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2、暗示的来源:

外界暗示和自我暗示

3、暗示的方式:

言语暗示和非言语暗示

4、暗示的对象:

个别暗示和普遍暗示

5、暗示的结果:

有效暗示和无效暗示

暗示在影响公众方面的功效:

1、启迪思考的功效

2、批评教育的功效

3、缓解气氛的功效:

1、让步暗示2、威胁暗示3、转换暗示

4、调节情绪的功效

5、治疗疾病的功效

暗示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是暗示的信息含义尤其是表面含义要有被对象所理解

是暗示信息的含义要和暗示对象的心理相容

有效暗示应遵循哪些感知规律:

1、遵循感知的强度规律

2、遵循感知的对比规律

3、遵循感知的协同规律

4、遵循感知的滞后规律

5、遵行感知的情急规律

感染的三个特征:

1、感染以传递感情信息为特征

2、感染以引起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为特征

3、感染以作为者的无强加性和介入者的自愿性为特征

感染的作用机制

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为什么为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即为什么会有感染之“源”

人为什么受情绪和情感的传染,也即为什么会有感染之“果”

如何增强感染力

感染的力量称为感染力,增强感染的力量也就是增强感染力

首先是感染者方面的问题

感染者本身的素质对感染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感染者和被感染者的关系包括地位关系,空间关系、感情关系

再次是被感染者方面的问题

被感染者方面影响感染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个体心理特征

2、角色心理特征

3、群体心理特征

4、心理倾向的差异

5、心理定势的作用

诱引的特点

是一种主动行为,它以有意识地影响公众为根本特点

是建立在准确认知公众心理基础上的行为,是针对性地进行

具有特定的目标,以影响公众的特定心理心理为特点

本身的正确性决定方向的正确性,这是正确导向的前提

的方法一般不带有强制性,但不排斥一定的压力

的过程中有外部环境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外部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作用]

诱引最终是通过公众内部矛盾运动发生的作用的,外因要促成内因的转变

如何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使用兴趣方面的诱引

凡是正当的兴趣,都应给以关心和支持

凡是有意义的工作,都应从兴趣方面诱引

凡是兴趣方面的诱引,都要在刺激媒介上下功夫兴趣中常见的诱引有如下几种

其一,以利益为媒介的诱引]

其二,以竞赛为媒介的诱引

其三,以专家指导为媒介的诱引

其四,以新奇为媒介的诱引

需要方面诱引应注意的问题

应该满足公众哪些需要:

1、反复出现的一直给以满足的需要

2、相互比较中出现的合理需要

3、必须给以满足的刚性需要

4、能够给以满足的特殊需要

二、应当激发公众哪些需要:

1、积极参加组织中各种活动的需要

2、主动关心组织发展前途的需要

3、显示自己才干、能力的需要

4、和组织共同获得利益的需要

三、怎样激发公众的需要:

激发公众需要建立在三个条件基础上:

第一,给以公众信任感

第二,给以公众公平感

第三,给以公众安全感

运用奖惩激发公众需要就注意的问题

就激发公众的需要本身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奖励和惩罚

奖励不能滥用的,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奖励是公众某种需要的肯定和勉励,是一种下面的强化,因此,为什么而奖励应当让被奖励者知晓,否则对被奖励者,对其他人没有促进作用

奖励要奖得合理,确立应奖励的才奖励,不能搞凑数,不能搞平均主义,否则奖励就不成其为奖励而是一种福利

奖励是对公同要的某种满足,奖励的方式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要能满足不同公众的不同需要,否则“有奖无励”,被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