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977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内文言文测试.docx

课内文言文测试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

  

(一)1.详细 类 整齐的样子 邀请 竟然 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等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1.托物言志2.⑴出名⑵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3.B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5.C

    (三)1.⑴多  ⑵美丽而不端重  ⑶更加   ⑷亲近而不庄重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    4.言之成理即可。

5.略

(四)1.⑴雕刻⑵是⑶零数⑷左右

    2.

(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大苏泛赤壁

    5.构思的巧妙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五)1.⑴以……为亲⑵职业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与,通“举”。

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1.⑴飞奔的马 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例:

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

庭中月色(或:

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八)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略4.略

    (九)1.⑴当……时⑵年⑶烧⑷堵塞2.C3.C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十)1.⑴完了,结束⑵撑,划⑶穿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  3.D  4.B  5.⑴痴  ⑵由面到点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附参考答案(八下)

一1、详尽到达迫近或许2、略3、或以物喜,或以己悲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5、这两句是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6、悲去国怀乡,喜心旷神怡;悲淫雨霏霏,喜春和景明

7、领起下文,由景入情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10、要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1、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

二1、茂盛的样子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昏暗枝叶繁茂靠近腰背弯曲捕钓摆开尽兴地喝酒酒杯下棋遮盖不久2、翻译(略)3、衬托,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与民同乐,醉心山水。

4、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5、设问,总收全文,与前文照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6、山山泉泉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晦明野芳佳木风霜水石8、可以介绍“醉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菀”“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图”等,内容可根据课文自由发挥。

三1、略2、略3、四个方面: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5、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適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8、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象和气氛,反映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情。

四1、若脱笼之鹄2、BBC3、①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②若脱笼之鹄③麦田浅鬣才许4、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

五1、左右凭借,争相超过争高,向远处延伸全看到,同“返”,返回2、略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这样写使景物的特征更全面、形象的展示出来,产生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指部分的地域的情形。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来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8、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与官场的人

六1、领会书中的要旨往,去什么地方喝酒2、略3、好读书,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直放达的五柳先生;著文章,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形象。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1、靠近极像满挑选2、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同;可是计算他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3、峨冠而多髯;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4、相同。

两文的结尾都用列数字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高超。

5、文言文往往采用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

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的后面。

现代问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课内精彩片断阅读

(一)阅读课文《三峡》片段。

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的特点。

2.文中运用比喻来表现三峡水的特点的是哪个句子?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夏:

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照应前文,渲染巫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氛围,突出秋峡凄凉哀婉的特点。

(二)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片段。

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层意。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找出文中描写早晚变化之美的句子。

4.找出能点明本文中心的一个字。

答案:

1.……古来共谈。

||……沉鳞竞跃。

||……奇者。

第一层:

总领下文。

第二层:

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第三层:

感慨总结上文。

2.

(1)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

(2)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山川之美”的“美”字。

(三)阅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片段,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寝(3)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

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请写出类似的诗句。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4.从“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等句中,可以揣测作者当时足怎样的心情和胸怀?

答案1.略2.“烟笼寒水月笼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等3.空明澄澈,月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美丽的日色一洗遭贬的忧伤,从郁闷中解脱出来,沉静中有喜色。

可见作者心情旷达,襟怀宽广。

(四)阅读课文《观潮》片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际天而来     

(2)吞天沃日        (3)海涌银为郭        (4)天下之伟观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文:

3.选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4.选文中引用杨诚斋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答案:

1.①接天;②用水淋洗太阳;③外城;④壮丽的景象。

2.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3.作者正面描写潮水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4.恰到好处地补证了文章的描述,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能给读者留下美好的退想余地。

(五)阅读课文《湖心亭看雪》片段。

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挐一小船   

(2)上下一白   (3)是金陵人,客此   (4)惟长堤一痕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3.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4.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否矛盾?

答案1.

(1)撑,划;

(2)全白;(3)在此地客居;(4)一道痕迹。

2.

(1)在湖中想不到还会碰上(您)这样(有高雅情致)的人呢!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4.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在,反映出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⒈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

A.奔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穷蝉则千转不穷 复前行,欲穷其林

C.甚急湍甚箭 君美甚D.指 争高直指  皆指目陈胜

2.文中概括景色总的特征的句子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5.揣摩全文,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每有会意()⑵亲旧知其如此()

⑶衔觞赋诗()⑷晏如也()

⒉与“或置酒而招之”中的“或”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异二者之为。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王命急宣。

⒊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⒋分别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的句子。

性格:

生活:

志趣:

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不以千里称也(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⑶才美不外见(    ) ⑷策之不以其道(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食之不能尽其材。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四)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3)寓逆旅()(4)皆被绮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为坛而盟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五)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作者________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____,本文是其中的_________篇。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蒙络摇缀(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⑶斗折蛇行( )⑷悄怆幽邃(  )⑸佁然不动( )⑹俶尔远逝( )⑺悄怆幽邃(  )⑻以其境过清(    )3.翻译句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⒋请用第4段中的两个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5.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六)[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重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亲贤臣,远小人B.然则何时而乐耶山水之乐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宴酣之乐,非丝非竹D.或异二者之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⒉甲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

乙文第①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

⒊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为主。

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⒋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那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答:

(七)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⑤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⑥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

⑦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⑧凡曝沙之鸟,呷浪这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⒈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B.花朝节/后  C.柳条/将舒未舒   D.每/冒风/驰行

⒉下列“之”字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郊田之外         城居者未之知也  C.脱笼之鹄        呷浪之鳞       

D.倩女之靧面    髻鬟之始掠

⒊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⑵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文中加着重号的词“泉、茗、罍、蹇”用法有什么变化?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

(一)1.A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这些树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略5.略

(二)⒈⑴领会文章意旨⑵亲戚朋友⑶酒杯⑷安然自若的样子

⒉D⒊⑴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凭借这个过完自己的一生。

⑵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⒋性格:

闲静少言。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⒌这种读书方法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地下功夫,只求把握文章的意旨。

大概意思对即可。

(三)1.⑴称呼 ⑵喂养 ⑶表现 ⑷鞭策2.B 3.⑴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⑵饲养他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4.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四)1.

(1)跑

(2)等待(或:

等到)(3)寄居(或:

居住、住在) (4)通“披”

2.B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或:

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4.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五)1.柳宗元永州八记第四

2.

(1)缠绕

(2)左右约(3)像蛇一样(4)深(5)呆呆的样子(6)忽然(7)忧伤的样子(8)因为  3.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⑵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略

(六)⒈C⒉在天下人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