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779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2.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⑨    C.①③    D.②④

4.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6.据《礼记.月令》载: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管理           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手工业产生的规模无法扩大

7.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8.“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岐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9.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0.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2.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1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4.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15.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

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B.变革法律,实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

  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1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17.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18.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19.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20.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1.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

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

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

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

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22.“(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23.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力量增强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⑤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4.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从上至下的“?

”处应填 (     )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1937年

1945年

1960年

1972年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74.6

31.2

日本

6.1

————

3.2

西欧各国

———

————

26.5

A.45.1    2.1     24.6         B.45.1   12.3     24.6

C.7.6   12.3     29.6          D.7.6     2.1     29.6

25.近来钓鱼岛争端风云又起,日本媒体除公布日本自卫队关于钓鱼岛的“夺岛”计划外,还详细列出自卫队的弱点:

没有能力从北海及九州岛迅速向冲绳大规模运送兵力,以满足登陆作战需要。

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最好地解释了日本这种违反常理的做法?

A.日本公布“夺岛”计划意在试探中国的反应:

如果中国反应不大,日本将在钓鱼岛及周边岛屿驻军。

B.目前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对峙,日本公布“夺4岛”计划是为了拉拢菲律宾,联手牵制中国。

C.日本自曝弱点是为建造运输能力强大的两栖战舰在国内造舆论:

两栖战舰属于进攻力量,而日本的“和平宪法”不允许自卫队发展进攻力量。

D.许多日本人希望美国从日本撤军,日本自曝自卫队的弱点旨在告诉国民:

日本在军事上还需要美国的保护。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14分,第27题9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计50分

26. (14分)统计数字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6分)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性经济

71.8%

7.1%

 

(2)读材料二  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4分)

 

 

 

 

材料三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3)材料三中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

经济成分有何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7.(9分)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3分)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2分)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

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

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

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各国纷纷加强干预。

按照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保证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

(12分)

(要求:

表述明确、完整,史论结合,述评结合。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

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费正清《东亚:

近代的变化》

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

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

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

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

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

(10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DDBBCBDB        11-20:

DDDD ‘BDBDDD     21-25:

BBACC

二、非选择题:

26.(14分)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

(3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分)

(2)主要原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标志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3)外资或中外合资。

(1分)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

)(1分)

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分)

27.(9分)

(1)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措施:

加强了社会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

(2分)

(2)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2分)

(3)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

(2分)

28. (12分)评分标准

第一等:

10—12。

标准:

叙述正确、全面,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对有利因素进行评价;文字顺畅,逻辑严密。

第二等:

5-9分。

标准:

叙述正确、全面,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

0-4分。

标准:

叙述不准确、不全面。

叙述要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新模式)的确立;世界性经济组织的确立;联合国的成立。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价: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劳动效率;国家干预经济体制(新模式)的确立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生产关系得到调整或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稳定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推动了现代化的稳定发展。

29、(15分) 

(1)材料二:

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

(6分)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采纳)。

(4分)

     

(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

(5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