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65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实常规求质量 推进课改促发展.docx

抓实常规求质量推进课改促发展

抓实常规求质量推进课改促发展

——关于荔城区小学课改实验工作评估及教学常规督查情况的通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上级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精神,全面了解我区各中心小学、城区各小学近五年来课改实验工作及教学常规的组织与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调整和推进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促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2008年1月2日至1月9日,区教育局组织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督导室等部分人员分四个检查小组对我区15所中心小学和四所城区小学和四所城区小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检查评估。

各组通过听取单位领导汇报、查看有关材料、课堂观察以及师生访谈等方式,详细检查了我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及教学常规管理情况。

从评估检查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我区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扎实、有成效,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秩序,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有序推进课改工作,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提高认识为先行,重领导、抓规划,提供了课改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扎实有序顺利进行,各中心小学城区各小学领导都比较重视,组织与管理工作也比较到位。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各学校在各阶段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是课改实验第一责任人地位,校长站在了课程改革最前沿。

同时,各学校还成立了工作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负责课改实验工作的具体实施任务。

2、提前规划,制度完善。

落实课改实验举措,关键要靠制度来保障。

为了使实验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各学校均提前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课改实验工作制度,如教师培训与奖励制度、教研与科研制度等等,比较完整地建构了新课程实验的制度框架,为实验工作的规范、科学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西天尾中心小学、北高中心小学、埕头中心小学等一些学校在实验过程中,还特地制定了如教师个人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一些更为具体实用的制度。

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3、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各校都将课改宣传工作的作为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课改氛围。

首先,各中心小学坚持每月定期编写课改简讯,北高中心小学还做到校校月月编写的校刊简讯,增强社会和校际间对课改进展情况的了解,以便工作中相互配合,并起到宣传指导的作用;其次,学校利用家访、家长会、公开信及联系卡等一些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宣传课改的重要性,让家长们关注课改进展,参与课改活动。

另外,一些中心小学还创新宣传形式,如八一希望中心小学、西洙中心小学利用家长学校的讲座的向家长介绍课改工作,岱峰中心小学发放“调查表”了解家长对课改的了解和认可程度,江东中心小学、善乡中心小学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扩大课改影响。

这些具体措施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来重视课改、关注课改、支持课改的良好局面。

(二).以观念更新为先导,重培养、抓培训,提供了课改工作的师资保障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

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年来各校都将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对待,创新了多种经验和模式。

1、更新教师观念,狠抓校本培训。

在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以后,各校逐步确立了以“校本培训”为主,“研训结合”,“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培训模式,并建立了“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的实验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加强校本培训:

一是校长教导、业务骨干承担主讲任务,针对某一个专题,给全校教师进行培训。

二是请专家作课改专题报告。

如埕头中心小学、新度中心小学聘请国家级骨干教师宋慧红进校园作讲座,反响很大;三是兄弟学校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如麟峰小学与新溪小学、梅峰小学与畅林小学、私立实小与东甲中心小学结对帮扶,通力协作,共同提高,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是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让学校教师亲历教育科学的探究,大家相互学习、吸收,在反思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

如麟峰小学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自主研修、同伴团结协作、学校管理者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模式,颇具特色。

这些培训措施的落实,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成效明显,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2、搭建学习平台,强化教师培养。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几年来,各校采用以老带新、学徒拜师、进城挂教、结对帮扶、骨干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优秀教师,成为了课改的“实践和探索者”。

如麟峰小学培养出刘朝明、陈媛媛老师在省级教学观摩赛中均获一等奖,郑坂中心和黄石中心培养出的黄华蓉和林之晖老师也荣获市赛课一等奖,其他中心校也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区级教坛新秀,他们都已经成为我区课改的领头雁。

(三)、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重投入、抓设施,提供了课改实验的物质保障

各学校加大了经费投入,制定了激励机制,保障课改实验的推进。

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学校能想方设法首先保证课改实验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新课程的物质环境,加大远程教育网、各实验室、综合实践基地等一些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重校情、抓特色,进行了地区课程资源的挖掘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按照省颁课程计划设置课程,认真实施。

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

1.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颇具特色。

一是注重母语文化的传承,如梅峰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讲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依托这个主题,开设“朗读与演讲”课程;二是重视挖掘地区课程资源,以校为本。

如新度中心小学编写的《本土风情》,从当地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编写了10课,体现了地区人文教育的特色。

拱辰中心小学编写的《莆田地方小吃》则是利用学校所在乡镇周边的特色小吃及饮食文化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有利条件,开发校本课程。

黄石中心小学编写的《校本课程开发风采》和《歌谣集锦》,同样是充分利用黄石镇丰富的德育、人文和自然资源,并以其为背景构建其黄石中心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弘扬学校德育传统的综合性课程;三是重视地区人文历史的学习,以史料为依据融知识性与教育性为一体,如江东中心小学以唐朝的江采苹(即江梅妃)的一些故事为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四是重视科技活动的开展,以体验性学习为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如西天尾中心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则是把活动地点放在校内的植物园中,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植物的生长特性、病害虫防治”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认知和自主探究的品质,所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操作性;五是重视立足学校内部资源的开掘,进行艺术类学科整合,开设了艺术类校本课程,它打破了班级和课堂局限,专业性和趣味性有效结合,有一定的吸引力。

如新溪小学以绘画、书法、乐器、舞蹈等为学习内容编排了25个选修项目,善乡中心小学以葫芦丝、演讲、绘画等为选修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

2.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探索已初具成效。

如梅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原则,他们引导学生从学校学习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紧扣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要素进行开发和实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参与热情高,在活动中体验实践,积累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东甲中心小学围绕“环境污染的了解与整治”主题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富有特色,受到了市有关专家的肯定。

  

(五)、以教研活动为手段,重合作、抓研讨,构建了教师协作交流的平台

各校能坚持走一线教研之路,建立一线教研的校本教研机制,加强了对新课改的研究。

1.建立起开放的学习教研机制。

学校提倡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主要举措是:

重视自主学习。

如后卓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看录像、学材料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了解最新教改动态,以更新教改理念。

重视合作研讨。

如梅峰小学、黄石中心小学、东甲中心小学等学校要求教师采取“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编写教案的方法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依靠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理清知识脉络,正确处理教材等。

重视考察学习。

麟峰小学、梅峰小学、私立实小、新度中心小学和拱辰中心小学等一些学校不惜财力、物力积极组织领导、教师到市内外等地考察学习,增长见识,扩大视野。

重视相互帮教。

许多学校采取“以老带新,以师带徒”法,帮教走进学校的新教师和刚从外校调入的教师,使他们在课改中能迅速成长。

重视学术沙龙。

麟峰小学以教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举行各学科学术论坛,展开学术探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开拓教师的课改视野。

重视经验交流。

各学校均能定期召开教改分析会,集体交流教改经验,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推广优秀做法,积累成功经验。

2.构建开放的专题研究体系。

学校能引领教师把教学工作自觉纳入教研轨道,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以名家的研究态度、研究习惯、研究方法,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课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探索课改规律。

主要举措是:

开展每周一教研活动。

各学校均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兴教研之风,搭建交流研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课例引路研讨活动。

沙堤中心小学定期举行新课改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用课例引路,把教研做实、做细;后卓中心小学根据片区校情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联校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麟峰小学要求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开一节研讨课,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和36-45周岁的教师每学年开一节课堂教学研讨课,炼就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黄石中心小学、拱辰中心小学、沙堤中心小学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为教师们提供互相观摩、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通过听课、评课探讨出适应新课程的教法、学法等,实现教研过程的最优化。

开展素质教育开放日活动。

几年来,麟峰小学、梅峰小学、私立实小和黄石中心小学等一些学校多次举行了教学开放日,展示了教师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为基层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推进了课改的不断深入。

(六)、以课堂教学为根本,重改革、抓反思,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研是手段,课堂教学才是根本。

几年来,各校始终重视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把好备课关:

大部分学校都按照“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主备整理——教前修改”等程序加强备课,既立足学生实际、立足教材实际,又关注新课标、关注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精心准备教具学具,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

2.把好上课关:

老师们基本上能按新的理念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优质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3.把好作业关:

教师作业布置能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讲求趣味性和生活性,提倡开放性与实践性。

作业批改要求及时认真规范,基本上能摒弃量化评定,并改为了提倡质性评价,同时又做到反馈及时。

4.把好辅导关:

通过几年来的课改实验,广大教师们努力做到了心中有学困生,眼中有学困生,口中无差生。

能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给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5.把好反思关:

教师们能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善于发现教学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努力向“研究型”转化:

如善乡中心小学开展教学叙事研究,它是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联系自身实践的过程性反思;西洙中心小学开展教学思考的收集,利用课后记、月反思、学期反思等形式形成了成功经验交流的有效机制,增强了反思的针对性;后卓中心小学加大了反思的时空性,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阶段进行反思;梅峰小学的反思要求老师们从“整体与专题”、“个人与集体”不同的角度着手,具有系统性。

各个学校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成效也很明显。

五年来,教师角色地位有了明显的转变,大部分教师从行动上接受了课改新理念,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努力由传授者、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

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七)、以师生发展为核心,重过程、抓激励,积极开展了评价方式的改革

几年来,各校努力探索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

1.积极探索新的教师评价方式。

西天尾中心小学、埕头中心小学、江东中心小学、东甲中心小学等学校改变了以往只看教师教学成绩,不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做法,注重了对教师的多元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学校评价及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教师成长。

2.大胆创新学生的评价方式。

许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麟峰小学、梅峰小学等学校克服班额大、教师工作任务重等困难,充分发挥合作教育的优势,采取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个人自评,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提高;他们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随时记录下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新度中心小学、东甲中心小学等学校积极探索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出台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新的教学观、学习观和课程观融入其中,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一定导向作用。

黄石中心小学根据课改要求出台了《知识能力跟踪评价表》、《行为习惯发展性评价》,从自评、组评、师评几方面综合评价。

梅峰小学实施了“星级评价制度”,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星级评价。

3.深化考试制度的改革。

许多学校坚持学业考试命题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大命题考试的力度。

语文科采用笔试和口试,数学科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

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八)、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重课题、抓群体,引领了实验教师专业的成长

为了提升课改质量,各校坚持把课改实验建立在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课题研究深化课改,以课改促进课题研究”的口号,他们根据课改中的关键点、困惑点,确立了很多研究课题,并积极向区教研室申报。

目前,有12所学校参加语文科省级立项课题“关于小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有14所学校参加了数学科省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学习考试评价’”、有3所学校参加省普教室课题“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有8所学校参加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新溪小学、沙堤中心小学等一些农村学校还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立课题进行研究;全区各个学校基本上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形成了一个浓厚的研究氛围。

同时,各学校还要求参加研究的教师发现和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尝试、积累、总结、改进、提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九)、以经验总结为根植,重特色、抓典型,促进了课改实验成效的提升

总结是课改的重要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

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五年来,许多学校都注重走课改特色之路,创品牌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典型:

如岱峰中心小学根据校情,着力于“关爱留守孩子”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经验,2007年12月召开了全省“关爱留守孩子”现场会;江东中心小学、北高中心小学长期致力于校园建设与学校管理,成效明显,也分别举行了我区“小学教育管理现场会”;麟峰小学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有声有色,其经验在省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梅峰小学是省级课改基地校,该校的研究性学习经验受到了市有关专家的赞赏;黄石中心小学被评为“市新童谣创作推广示范校”,埕头中心小学、八一希望中心小学的集资办学和信息化进程经验丰富,也召开了区级现场会;西洙中心小学开展的“孝亲敬老”及“普法教育”系列活动颇得人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十)、以材料积累为佐证,重规范、抓归档,记录了课改实验进程的轨迹

许多学校通过设置“课改大事记”、“学校荣誉册”、“艺术节专辑”、“校运会掠影”及相册图片等多种形式来记录课程改革的进程,反映课改发展的轨迹,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各校都比较重视课改资料的收集与建档工作。

从实验计划、实验过程、成果总结等方面进行资料搜集、筛选、分类、归档,使新课改逐步迈入规范化的道路。

二、不断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秩序。

大部分学校按照新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开齐科目,开足课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能根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要求,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常规检查和各部门巡查制度,严肃检查的过程、结果及归档制度,强化督查评估力度,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顺利运行。

同时,大部分学校能按局精神订购教科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注重质量监测,提高教学效益。

各校在教导处指导下,认真组织进行形成性测试和学科单项测试的实施和反馈研究,及时了解各科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特殊学生、学困生的质量状况,制定了培优辅差方案。

重视优等生的开发培养,开展各种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发展空间;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制订转化方案,提出转变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特别重视对思想上后进的学生的法制教育,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质量监控工作,确保整体质量优化,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三)、注重档案管理,严肃学籍制度。

 各校能根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的原则对学生档案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一是重视“控流保学”制度的建设。

二是遵循档案管理的原则,对档案资料及时收集,对各种表册及时建立、及时填写、整理、分类,编写归档。

三是做好学籍变动的工作,严格转学、休学、退学的办理制度;四是加强特教工作。

三、工作中尚存许多不足与困惑

(一)、课程改革方面

1.校本教研文化建设薄弱。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

目前,“校本”、“师本”、“生本”的研究中教师主动的、大众参与的研究氛围不浓,针对实际、密切联系实际的研究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2.一些在任或退居二线的学校领导只担任部分技能科的教学,造成教师负担过重,再加上许多教师没有处理好培训、学习、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教学效果。

3、个别学校领导对课改实验工作重视不够,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也较少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

4、评价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新课程的推进。

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跟不上,新课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之间存在矛盾,不少教师心存顾虑。

只有尽快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并体现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使考核全面化、过程化和科学化,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5、经费仍须投入,一些学校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及教学参考资料不齐全,影响着课改进程。

另外,个别学校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而没有专用实验室或者尚未配齐配足其器材。

6、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同龄教师之间、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间发展不平衡。

以青年教师为例:

有些教师出类拔萃,在教学方面有相当的影响,但还有一些教师成长缓慢,如何更好地将这个距离缩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7、农村学生受所处环境、家庭条件等限制,在课外阅读、社会阅历、网络资源享用等方面相对较滞后,对外界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社会活动的薄弱使得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受到束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8.一部分学校的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认真地搞好教育科研。

9.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开发等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比较薄弱。

尽管许多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以及受教师素质的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仍处于起始阶段。

(二)、常规管理方面

1.部分教师对学籍或素质报告单的填写不规范,许多栏目留着空白,如“兴趣、特长”、“入学时间”、“奖惩情况”等,有的学校甚至用铅笔填写年报表。

2.个别学校的课程表中的学科名称不规范。

3.一些学校的学生学科成绩及格率偏低,未能达到规定要求。

4.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备课,教案编写得不科学、不规范。

5.作业批改时鼓励性的评语略少,甚至个别教师评定时还出现“差”的等级。

(三)、材料整理方面

1.一些学校课改过程性的材料收集不全面。

2.个别学校材料的分类和整理不科学,有点混乱,没能进行系统整理。

3.有些材料缺乏规范,如未注明时间、没有封面等。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区教研室方面

1.加强校本教研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改制度。

遵循新课程理念,建立一些片区教研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长久效应。

2.以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

要用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课程改革,以科研来推动课改。

要切合教学实际,为基层学校争取申报更多的课题,并随时进行跟踪指导,确保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与实用性。

3.特别关注农村学校的课改实验推进,促进均衡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加强档案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以服务课改。

3.加强校本研训,通过校内各种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讲座等,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让更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

4、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在政策上逐渐拉大不同贡献教师之间的奖惩、晋级、评选的距离,有所倾向。

5.学校要对课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开齐上足课程,并正确把握校本课程的内涵,拓宽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加强师资力量,真正使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需要。

6.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督查。

(三)、教师方面

  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撰写教学案例与反思活动,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师专栏,并根据老师年龄层次,提出相应的要求与任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以实际行动来迎合新教育实验。

   (四)、学生方面

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学校艺术节、读书节、剪纸特色活动、英语节、运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树立信心,努力培养合格 + 特长的优秀学生。

    (五)、家长方面

 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分发家庭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实施。

   更逐东风吹号角,潜心课改绘蓝图。

我们相信,各个学校及广大教师必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深化课程改革,铸就教育辉煌,坚持教学创新,再续学校华章,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课程改革更加灿烂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