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490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题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F-19Cl-35.5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答案】D

【解析】A、117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VIIA族,故A说法正确;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不同原子,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Ts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说法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Ts在同主族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说法正确;D、左上角为质量数,应为293,故D说法错误。

2.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A.AB.BC.CD.D

【答案】C

【解析】SO2通入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中,Fe3+将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根离子与Ba2+生成难溶性的BaSO4白色沉淀,说明SO2有还原性,A错误;SO2通入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的硫磺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SO2+2H2S=3S↓+2H2O,说明SO2有氧化性,B错误;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溶液褪色,酸性KMnO4被二氧化硫还原为Mn2+,说明SO2有还原性,C错误;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胶状沉淀(H2SiO3),因为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D正确。

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

B.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

C.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A.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选项A错误;B.HNO3能与

发主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C.碳酸氢钙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

,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Na+2H2O===Na+ +2OH- +H2↑

B.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Cl2 +2OH- ===Cl- +ClO-+H2O

C.将NaHCO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D.将醋酸溶液滴到大理石上有气泡产生:

2H+ +CaCO3 ===CO2↑+Ca2+ +H2O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将NaHCO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C错误;D、醋酸是弱电解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5.关于0.1mol·L-1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水解反应:

HCO3- +H2O

H3O++CO32-

B.离子浓度关系:

c(Na+)+c(H+)=c(OH-)+c(HCO3-)+c(CO32-)

C.微粒浓度关系:

c(Na+)>c(HCO3-)>c(H2CO3)>c(CO32-)

D.微粒浓度关系:

c(Na+)=2[c(H2CO3)+c(HCO3-)+c(CO3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溶质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HCO3-+H2O

H2CO3+OH-,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浓度关系:

c(Na+)+c(H+)=c(OH-)+c(HCO3-)+2c(CO32-),B错误;C.由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则微粒浓度关系为c(Na+)>c(HCO3-)>c(H2CO3)>c(CO32-),C正确;D.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微粒浓度关系:

c(Na+)=c(H2CO3)+c(HCO3-)+c(CO32-),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碳酸钠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判断

6.N2(g)+3H2(g)

2NH3(g)△H<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N2的浓度④加压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①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膨胀,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③增加N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④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7.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可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

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加热,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反应

D.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解在苯,达不到除杂的目的,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被还原,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正确;C、淀粉水解需要硫酸作催化剂,因此再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否则葡萄糖与氢氧化铜不反应,C错误;D、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需要先加入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否则不能检验溴离子,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8.有机物X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元素组成分析发现,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0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33%,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明显的吸收峰。

下列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C、H、O三种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分子组成为C3H8OD.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C与H的质量分数之和不是100%,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推断该有机物中含有O,A正确;B、C:

H:

0=60.00%÷12:

13.33%÷1:

(100−60.00−13.33)%÷16=3:

8:

1,故其实验室可以判断为:

(C3H8O)n,由于H为8,C为3,满足3×2+2=8,故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故相对分子质量为:

60,B正确;C、依据B的分析可知C正确;D、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明显的吸收峰,分子式为C3H8O,故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OH,D错误,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的有关计算

9.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A.装置①中盐桥内的K+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D.若装置②用于电解精炼铜,溶液中的Cu2+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Zn比铜活泼为负极,Cu为正极,K+移向CuSO4溶液,故A正确;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用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铜棒,故C错误;D.电解精炼铜时溶液中的Cu2+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原电池和电解的相关原理。

10.室温下,下列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pH

12

12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两溶液中c(OH-)相等

B.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C.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①>②

D.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

①>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PH相同,①②两溶液中c(OH-)都等于

,故A正确;氨水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1,故B错误;PH=12的氨水溶液加水稀释10倍,12>PH>11,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10倍,PH=11,稀释后溶液的pH:

①>②,故C正确;PH相同,①②两溶液的浓度①>②,所以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

①>②,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

11.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

C.当1molCN-参与反应时,转移3mole-

D.处理含0.1mol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5.6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无毒气体应该是氮气和C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O+5Cl2+2CN-=N2+2CO2+8H++10Cl-。

则A.CN-中氮元素是—3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B正确;C.根据方程式可知只有氯气是氧化剂,当1molCN-参与反应时,转移5mole-,C错误;D.处理含0.1mol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12.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实验

目的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分离乙酸和水

验证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乙烯

收集乙烯并验证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右端导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错误;B、乙酸可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先将混合气体通过水除去乙醇蒸气,然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乙烯,正确;D、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有机物的性质。

13.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

CO(g)+2H2(g)

CH3OH(g)。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

温度/℃

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加压、增大H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C.工业上采用5×103 kPa和250℃的条件,其原因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

D.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CO和0.2molH2,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依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A错误;B、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增大氢气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B错误;C、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此条件是催化剂活性最大,不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C错误;D、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则

CO(g)+2H2(g)

CH3OH(g)

起始浓度(mol/L)0.10.20

变化浓度(mol/L)0.1×50%0.10.05

平衡浓度(mol/L)0.050.10.05

平衡常数K=

=100,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常数概念的计算应用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滴加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溶液来检验Fe2+的存在

B.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

C.硫酸亚铁铵晶体要用无水酒精洗涤,而阿斯匹林过滤后则须用冷水洗涤

D.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久置后会变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

【答案】A

【解析】A.铁氰化钾溶液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铁氰化亚铁沉淀,这是检验亚铁离子的一种方法,选项A不正确;B.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含有需要的溶质,为防止浪费资源,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选项B正确;C.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温度越低,阿司匹林的溶解度越小,为了降低硫酸亚铁和阿司匹林的溶解性,硫酸亚铁铵晶体要用无水酒精洗涤,而阿斯匹林过滤后则须用冷水洗涤,选项C正确;D.碘化银和某些强氧化剂性质都不稳定,易产生爆炸,所以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久置后会变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安全、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点,明确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高考的热点,易错点为选项C.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温度越低,阿司匹林的溶解度越小。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

B.青蒿素

是抗恶性疟疾特效药,其分子式为C15H20O5

C.CH3CH=CH-CH=CH2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生成3种产物

D.H2Se比H2O的沸点高,是因为前者分子间作用力大

【答案】A

【解析】A.

中最长键链有8个碳,2、2、7位上有三个甲基和6位上有一个乙基,按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选项A正确;B.青蒿素

是抗恶性疟疾特效药,其分子式为C15H22O5,选项B错误;C.CH3CH=CH-CH=CH2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若反应物按1:

1反应可生成3种产物,若按1:

2可造成一种产物,最多可生成4种产物,选项C错误;D.H2Se比H2O的沸点低,因为H2O分子中存在氢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X、Y、Z、W、M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其中X和W同主族,W原子的电子数等于Y和Z的最外电子数之和,Z2-和M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X和Z、M和Y、Z和W均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

C.Y、Z、W、M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Z>W>M

D.W与Cl形成化合物的熔点高于M与Cl形成化合物的熔点

【答案】B

【解析】X、Y、Z、W、M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Z2-和M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Z应该是氧元素,M应该是铝元素,W原子的电子数等于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原子的电子数在9与12之间,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更小但比X大,综合可知Y应该为氮元素,则W为钠元素,X和W同主族,X为氢元素或锂元素。

A.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NO3,选项A正确;B.若X为氢元素,则X和Z形成H2O或H2O2均为共价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C.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Y、Z、W、M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Z>W>M,选项C正确;D.W与Cl形成化合物NaCl为离子化合物,其熔点高于M与Cl形成的分子化合物AlCl3的熔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7.如图,C、D、E、F、X、Y都是惰性电极。

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乙烷、空气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质为KOH溶液,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2H6-14e-+18OH-=2CO32-+12H2O

B.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选是AgNO3溶液

C.(丁)装置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

D.C、D、

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且其物质的量比为1:

2:

2:

2

【答案】D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氢氟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时,c(F-)/c(H+)增大

B.25℃时,0.0100mol·L-1CH3COOH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CH3COOH)和c(CH3COO-)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A、B、C三点中B对应的溶液抗外界酸、碱的能力最强

C.将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一定存在2c(H+)+3c(H2CO3)+c(HCO3-)=c(CO32-)+2c(OH-)

D.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与CaBr2溶液混合,若CaBr2溶液的浓度为5.6×10-5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Na2CO3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10-5mol·L-1

【答案】B

【解析】A.因稀释时一段时间电离产生等量的H+和F-,溶液的体积相同,则两种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不变,但随着稀释的不断进行,c(H+)不会超过10-7mol/L,c(F-)不断减小,则比值变小,选项A错误;B.A和C点都不是缓冲溶液,向A和C点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时,溶液的pH变化幅度较大,B点是缓冲溶液,加入少量酸或碱时,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能大大降低pH变动幅度,选项B正确;C.Na2CO3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得c(OH-)=c(HCO3-)+2c(H2CO3)+c(H+),NaHCO3溶液存在物料守恒得c(Na+)=c(HCO3-)+c(H2CO3)+c(CO32-),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CO3-)+c(OH-)+2c(CO32-),所以得c(CO32-)+c(OH-)=c(H+)+c(H2CO3),因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体积未知,则两种物质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所以混合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量数不一定是2,选项C错误;D.等体积混合时,溴化钙的浓度是用来的一半,即2.8×10-5mol/L,Na2CO3溶液的最小浓度=

mol/L=1×10-4mol/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9.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AlO2-、SO32-、SO42-、C1-、NO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均为0.2mol·L-1,现取该溶液加入稀硫酸后得强酸性X溶液,过程中无明显现象,取X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X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至过量会产生白色沉淀A、无色气体A,A遇空气变成棕色;过滤,获得溶液A

②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体、沉淀B,过滤获得溶液B

③在溶液B中通入适量CO2气体有沉淀C产生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A13+

C.溶液A中存在的阳离子有Ba2+、Fe2+、NH4+、H+

D.原溶液中存在Fe2+、NH4+、Cl-、SO4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在该溶液加入稀硫酸后得强酸性X溶液,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这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AlO2-、SO32-。

X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至过量会产生白色沉淀A、无色气体A,A遇空气变成棕色,这说明白色沉淀A一定是硫酸钡,气体A是NO,即溶液中含有SO42-。

同时还含有还原性离子Fe2+。

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体、沉淀B,过滤获得溶液B。

因此沉淀B一定含有氢氧化铁,气体B一定是氨气,所以溶液中含有NH4+。

在溶液B中通入适量CO2气体有沉淀C产生,沉淀C可能是氢氧化铝,也可能是碳酸钡,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A13+。

由于溶液是电中性的,则根据离子的浓度均是0.2mol/L,所以溶液中一定还含有氯离子,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以及离子检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

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该题的难点是氯离子的判断,需要结合定量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0.向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

得到固体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向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bL。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刚好沉淀完全,Mg(OH)2和Al(OH)3为ng:

Mg2++2OH-=Mg(OH)2

,Al3++3OH-=Al(OH)3

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MgO和Al2O3为pg。

A、由第一步反应知道,生成H2为bL,即

mol,即H元素化合价降低

=

,则金属化合价升高共

,即OH-的量,得到关系

=

,即,c=

,选项A正确;B、KOH中的OH-完全进入沉淀,所以,沉淀Mg(OH)2和Al(OH)3质量=Mg和Al的质量+OH-的质量,即n=m+

,选项B错误;C、最后的氧化物质量=金属质量+O元素质量,O元素是-2价,所以物质的量=

=

,即p=m+

,代入b与c的关系,即A的式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