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48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x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080113011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

黄佳清班级:

机械1301学号:

0801130117

实验日期:

2015年10月18日指导教师:

成绩:

1.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

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

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

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max一x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

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通常取4或5件。

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式中

——第i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个样组第j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

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

和极差R为纵坐标,画出

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

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6.加工误差综合分析

通过对分布图和

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误差的性质。

进而结合具体加工条件,分析影响加工误差的的各种因素,必要时,可对工艺系统的误差环节进行测量和实验。

3.实验环境

量仪:

0~25mm数显千分尺一把

试件:

φ24(±0.01)×32的45钢(淬火)100件

4.实验过程与分析

表1-3实验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序号

记录数据

1

26

51

76

2

27

52

77

3

28

53

78

4

29

54

79

5

30

55

80

6

31

56

81

7

32

57

82

8

33

58

83

9

34

59

84

10

35

60

85

11

36

61

86

12

37

62

87

13

38

63

88

14

39

64

89

15

40

65

90

16

41

66

91

17

42

67

92

18

43

68

93

19

44

69

94

20

45

70

95

21

46

71

96

22

47

72

97

23

48

73

98

24

49

74

99

25

50

75

100

 

组界

中心值

xi

频数

mi

频率

fi

xi-

(xi-

)2

(xi-

)2m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1-4实际分布曲线图(直方图)

表1-5

-R控制图数据

样组号

平均值

极差

R

样组号

平均值

极差

R

样组号

平均值

极差

R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7

16

25

8

17

9

18

组序

R

-R控制图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本工序的实验分布曲线图是否接近正态分布曲线?

为什么?

 

2.根据工序能力系数Cp,本工序属哪一级?

如果出现了废品,试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

 

3.从

图看,本工序的工艺过程稳定吗?

如果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姓名:

黄佳清班级:

机械1301学号:

0801130117

实验日期:

2015年10月28日指导教师:

成绩:

1.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夹具的特点和设计装配方法,具有按加工要求组装组合夹具并进行检测的能力。

(2)了解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与功用。

(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4)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5)掌握定位方法,调整定位尺寸、消除形位误差、夹紧力的分析等。

(6)熟悉铣、钻、镗等机床夹具的特点。

2.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设计(2人一组):

(1)根据工件工序要求及结构特点,确定定位方案,画出定位简图;

(2)自行设计夹具组装方案:

构思整个夹具的总体结构,确定夹具中的基础件、支承件、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及导向元件;(3)确定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及定位关系。

(4)分析定位误差的构成,计算确定夹具定位元件间允许的位置公差值。

2.试装:

根据夹具总装方案,在夹具标准件库中,找出所需元件,进行试装配,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装配:

利用工具,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按正确的装配顺序,把各元件装配好,了解装配方法。

4.调整:

调整好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

3.实验环境

1.组合夹具元件一套。

2.零件实物一件。

3.活动扳手、铜锤、起子等工具。

4.实验过程与分析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组合夹具与专用夹具有何不同?

 

2.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限制了几个自由度?

 

3.你所组装的夹具有何可改进的地方?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