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233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这些课文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和细节的描写中突出来人物的品质,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课内理解

1、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难以解答。

“常常”说明什么?

答:

伽利略善于研究、常向老师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

2、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答:

从“反复、的确”看出伽利略在研究科学时的态度非常严谨认真。

3、“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答:

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误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重量没有关系。

从中我们懂得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不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

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伽利略是一个执著、求实,追求真理的人。

(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2)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

(3)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

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词语的理解

信奉:

信仰敬奉。

文中指当时研究科学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

固执: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文中指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可能有错,而伽利略的执著却是固执己见的表现。

胆大妄为:

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激起了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

在他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是权威,是真理,而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教授竟提出反对,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

磅:

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

第二十六课《全神贯注》

一、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二、课内理解

1、“我”是指茨威格。

2、“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了做事要全神贯注。

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3、《全神贯注》一课中表现罗丹执著追求艺术和全神贯注工作的精神。

4、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帝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里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答:

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

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

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

第二十七课《鱼游到了纸上》

一、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目标应定位在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残志不残。

二、课内理解

1、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这2个词语突出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精神。

2、说“特别”是因为他是个聋哑人,他专心致志在作画,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是一个执著、勤奋的人。

3、“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

“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青年用心去观察、认真画鱼。

游是记住、进入的意思。

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它的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

两者是因果关系,因为鱼先游到青年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二)答疑解难:

1.问: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赞扬了什么?

   答:

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

借此,赞扬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2.问: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分为几部分?

   答: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写“我”看青年画金鱼。

第四部分(第9—14自然段)写“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天都来看鱼、画鱼。

3.问:

课文写聋哑青年“举止特别”都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从中可以体会到青年具有的什么品质?

   答:

文章写聋哑青年“举止特别”,表现在“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观察金鱼入神,着迷,如“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画鱼认真细致,如“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不理睬别人围观,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如,“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4.问:

课文“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

鱼“游到了心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答:

“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夸赞青年的话,是说青年画鱼技艺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

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地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

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

鱼“游到纸上”是鱼“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鱼“游到纸上”的原因。

鱼先“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是长期认真看鱼、刻苦练习画鱼的结果。

5.如何理解下面两句话?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答:

这是围观者中的一个小女孩对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发出内心的赞叹和惊讶。

因为金鱼被他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在纸上游动,说明这位青年绘画功底之深,画金鱼时是多么的专注和纯熟。

“他接过笔在纸上加了一句: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这是聋哑青年用笔和“我”交谈时写出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聋哑青年用“先游到了我心里”来回答“鱼游到了纸上”,一个“先”字点明了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正因为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清晰、生动、准确的形象,所以才能把鱼画得像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

这不是一日之功,可见这位聋哑青年是何等勤奋、专注,他一丝不苟的态度已经达到了“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了。

第二十八课《父亲的菜园》

一、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二、课内理解

1、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

答:

“难为”、“拼了命”说明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的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

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答:

通过这句话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执著、勤劳的父亲。

3、复习引号的用法:

1)表示特定称谓;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否定或讽刺;4)表示引语;5)表示强调说明

l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

l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

l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l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

l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飞上了天空。

(1)

l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5)

l海伦学会民用手指“说话”。

(2)

l你这个“聪明人”所作的事情,还需要我给你出主意吗?

(3)

l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4)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

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

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

语文园地七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雄心壮志)。

因为我们只有明确目标,才会努力去做。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坚不摧)。

有些同学在学习中(一曝十寒),做事(有始无终),最终他的一生一定是(碌碌无为)。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每课一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读一读,写一写。

   xuānbù    biànlùn   wéibèi    gùzhí

  (      )(      )(      )(      )

二、我能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三、我知道该怎么填。

  不容(      )改   此起(      )落  (      )然自得

  胆大(      )为   热泪(      )眶  (      )然挺立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

寻常——违背——固执——

五、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

2、有的说: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竞想找亚里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