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941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docx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一、写文章为什么要安排详略呢?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艺术家巴尔扎克的艺术雕像,奇怪的是:

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

原来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那么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反复地把雕像看了个够,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扎克的那双手重叠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不禁连声地说:

“好极了,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那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启示:

雕像是这样,而作文也是这样,只要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中心才能明确、突出。

二、什么是详写、略写

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略写是指对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简略描述。

三、为什么要详略得当?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四、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详写和略写是红花和绿叶关系。

详写和略写是相对而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详在必要之处,略得恰到好处。

正如一幅好的山水画,绝不是整个画面都满满的,而往往留下一定的空白,有近景也有远景,笔画有疏有密,用墨着色有浓有淡。

一篇好的文章,同样要求有详有略,相互配合,详略得当,各尽其能,各显其妙。

五、安排详略的原则

详略安排的总原则是:

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详略。

确定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六、安排详略的技巧

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五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写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

(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如《挤车》中,作者写胖大嫂的吃力的挤车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挤的状态,这就是详写。

挤车

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

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

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

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

”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

(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如春姑娘来了,小草像是听到了呼唤,一夜之间把大地染成了绿色。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

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理发

今天,妈妈又逼我去理发了,我使劲拽着门把手不丢,死皮赖脸的就是不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从小到大就怕去理发店。

那阵势真像坚强英勇的革命战士奔赴“刑场”一样。

站在理发店门口,看着那红黑相间的转筒转了好一会儿才磨磨蹭蹭的进门。

店里的摆设还算整齐,只是墙上贴的那些发型海报可是够吓人的,那些弯弯曲曲的头发,让我想起了方便面,嘿嘿,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东西?

(铺垫)

椅子坐着一位漂亮的阿姨,她的头发很长,她看到我站到那儿,将我按在了理发椅上,从镜子里我看见理发表情严肃的阿姨看着我的头,手里的剪刀“噌噌”地叫着,麻利的在我的头上搜寻着食物,看到不顺眼的就“满门抄斩”,我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不自在的动了一下头,我一动,她就扯我的头发,她越扯,我就越动。

我可爱的头发在我的呲牙咧嘴中落得满地都是,我心里偷偷的祈求着:

“快点,快点,快点吧!

“好了,起来吧!

天呐,这句话为什么这么动听,我好像得到特赦一样跳了起来,放下钱,顾不上再洗洗头就逃也似的跑了!

走出理发店,一阵微风吹来。

哇!

好凉爽啊!

我的心情也变得好多了。

回家看到镜子里的我,短短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原来我也很帅,我笑了。

……(牛新霞)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如《最后一课》一文,作者在课前内容表达上,从平日上课气氛、老师、学生上课状态、教室后排板凳变化等四个方面方面进行对比,虽然文字不多,却渲染了最后一课异乎寻常的气氛。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别样的考试

走到初二,我也算是经历过大大小小考试的人了。

今天,我们大家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有了一次特别的考试。

这次的考试将在操场上完成,我们带着满心的好奇、激动与紧张,兴冲冲地带着草稿本、笔还有凳子来到了操场上。

老师迅速安排好位置,开始考试。

同学和同学之间有着大约两米的距离,仅靠一张凳子来完成这次的考试。

同学们坐着、趴着、蹲着、跪着、翘着二郎腿……什么样的动作都有,开始抓紧时间奋笔疾书,这时也免不了周围其他年级同学的围观。

云渐渐密了起来,天渐渐黑了起来,就连风都不争气的刮了起来,吹得我们的卷子嘎啦嘎啦只响,吹得我们的头发前前后后飘荡,有点冷。

(衬托)

同学们的动作保持不了多久,时不时的换一下,确实有点累。

不过令人愉快的是,在这次考试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虽然有不会的,但全是自己的功劳,这全要感谢这次新颖的考试。

风越刮越大,深深留在大家的心里的,是这个特殊的时刻。

(郭文祺)

(四)看“表达方法”:

描写、叙述,要详写。

抒情、议论,要略写。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

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坍塌

安详地端坐在桌前,脑中只余下那繁多的计算,无尽的抱怨只化为一句哀叹。

继续埋头苦算,一道道题目被我攻克,眼见最后一题也只剩几步就完成了。

突然,一个巨大的响声炸开了,将我从苦思中唤醒,那声响如巨雷降临,如洪水爆发,如野兽咆哮,如炸弹引爆。

不假思索地探出窗外,左顾右盼。

啊!

看到了,看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啊。

一块块砖散落在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

是的,就是一片废墟,一座刚建到一半的楼房轰然倒塌。

砖块,石头,各种建筑材料将那里掩埋,以及无辜的行人,心中升起一丝丝情绪,有一丝同情,有一丝恨意。

这种场景在电视上常见,可并没有感到什么,如今,第一次亲眼目睹,却感到了恐惧,惧怕自己有同样的经历,被困其中。

同情那些遇难者,希望早日被救,恨那些为了利益,盖建没有安全保障的人。

(议论)

一切都在数秒之间,人群围拢,遮住了现场,缩回头来,继续陷入一阵沉思,沉思却与之前不同......(贺昆)

(五)看“文题”: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

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七、详略安排总结

(一)、哪些地方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的材料,要详写;

2、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主要片段(能突出事件的意义),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二)、哪些地方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如《信客》中对老信客的略写就是为了衬托继任者。

(二)作文中存在问题:

(1)一律略写。

《我的一家》:

“我的一家是个幸福的家庭。

爸爸在炼钢厂工作,他是个先进生产者,每天早出晚归。

妈妈是中山小学的老师,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备课到深夜。

我奶奶年纪大了,但还是抢着帮家里做事。

我是家中大家最宝贝的,只管读书。

家里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做我家第一个大学生。

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多快活,我希望大家都有我一样的家庭。

(2)一律详写。

《记一次参观活动》:

“元宵节那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豫园。

豫园门口面临湖心亭和九曲桥,临湖种着一排垂杨,鸟在树上叫,垂杨拂着水面,水中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着。

豫园的大门黑漆漆的,看上去又厚又沉,门上有两只张着大嘴的狰狞兽环,门框上首有砖雕的各种小人儿,古色古香的。

进门是个院子,种着几棵古树,干干净净,中间立着张豫园情况介绍牌,工笔书写的字又扼要又全面地介绍了豫园情况,使人一进门就对豫园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院子的北端有座三穗堂。

三穗堂高好几丈,真是宽敞,厅堂中有一个天坛灯,也高好几丈.灯座会转动,一些仙女随着转盘转好像在翩翩起舞。

三穗堂后是仰山堂。

仰山堂不大,梁是用彩色描的。

有一块匾额写着:

‘此地有崇山峻岭。

’堂前有一个靠水的栏杆,可以坐在栏杆边欣赏眼前的一片绿水。

这里还有荷花灯,叶子青青,红色的荷花绽开来了。

仰山堂上面是卷雨楼。

登上楼去看山,楼对面的大假山都在眼前了。

那山美极了,黄石堆得重重叠叠。

山上有个亭,叫‘望江亭’,据说以前站在那里能看到黄浦江。

大假山一侧可以看到围墙,围墙上盘着一条龙,龙瞪着眼,张着嘴,须子在舞动,像要飞起来。

围墙刷得雪白,和上面黑色的瓦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起来格外叫人舒服。

(3)主次颠倒。

《记一次球赛》:

“今天我们班的‘小火车头’队和六年级(3)班的‘冲冲冲’队比篮球。

比赛前,我们真忙透了。

张华准备毛巾、茶水。

他可真道地,毛巾上还洒了点花露水,他说这样可以刺激头脑,清凉清凉。

李平心负责战情分析,随时注意队员的打法有什么毛病,以便及时向领队报告,供他参考。

张茜负责啦啦队,她带着班级中嗓音最响的六个女同学站在场地两边,她说左右一起喝彩,效果最好。

我呢,打杂差,水不够去打水,衣服没人管看衣服,毛巾来不及送送毛巾,别人喝彩嗓子哑了,我顶着…… ——,随着叫子声,比赛开始了。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搏。

我队的小虎可真是只小老虎,他一下子带球插到对方篮下,一投就中了。

‘投进啦,投进啦!

加油,加油!

’啦啦队叫得响极了。

随着啦啦队不断的喝彩声,我们队接连又投进好几个球。

但‘冲冲冲’队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急起直追,场上的分数交替上升,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

但由于我们队顽强拼搏,终于以42∶40胜了他们。

 ——比赛结束了,我们欢腾跳跃,庆祝胜利。

‘冲冲冲’队这次失败可能是他们太大意,他们以为是六年级冠军,就不把我们八年级小弟弟放在眼里。

俗话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这次比赛虽然胜利了,但要吸取更大教训,争取更大进步。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

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

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四是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不详写;“面”上的材料不略写。

八、安排详略“四法”

除了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安排详略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来安排详写和略写。

(一)、人详事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是重点材料,应当详写;

涉及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适合概括叙述,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当略写。

如:

朱自清的《背影》中,对车站送别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叙写,尤其是对父亲的“背影”的细腻刻画,表达出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至于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等事,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方面来看,这是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的,所以不必详写,又不能不写,只能概括略写。

(二)、事详人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事是重点,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

(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一件事,悟出一条人生道理。

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文章重点对三路大军的战况(事件)进行了详细叙写,而对解放军将士(人物)如何英勇杀敌没有进行详细叙写,只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概括叙述。

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报道战况,突出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报道具体人物。

(三)、记详议略法

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往往结合抒情议论来点明主题目,记叙描写是基础,应详写;抒情议论是为了深化中心,凸现人物品格,宜画龙点睛式地略写。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叙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长妈妈;特别是通过详写阿长为“我”购买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而这种感情是通过文中简短的几句议论表达出来的: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下面文段详写运用了什么方法?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中的片段)

(四)、特写镜头法

特写是一种影视艺术手法,它通过拍摄局部,如物品、动作、肖像、表情、细节等,从而造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作文中也可借用此法,以期达到凸现事物特征,渲染场面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效果。

例如《老王》中对病入膏肓的老王的描写: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本段运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对瘦弱不堪、行动困难却坚持来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作了细致的描写,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还有《芦花荡》中的描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五)慢镜头展示法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讨论交流:

圈画出文章中的动词,“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词既流露出孩子们心情的愉悦,又表现出他们的能干。

这种动作的细致描写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它称为慢镜头展示法。

(六)、蛛网式布局。

请一位同学读这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妈妈的味道》,同学们找出详写的语段,说一说详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妈妈的味道

妈妈常说,煲得久、熬的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不管有多疲劳,只要喝一碗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能得到弥补,身体的五脏六腑也都能得到滋养。

只见妈妈将菜和佐料小心翼翼的放进瓦锅,然后如守护神一般,凝视着水中的精华,守护着它的变化,过了一会儿,我轻轻走过去,只见妈妈揭开了锅盖,用勺子搅动了一圈,那些点缀在莲藕间的花生,红艳艳的,像晶莹剔透的宝石,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

我回到书房写作业,厨房里不时传来熟悉的声音,有时飘扬着清越悠扬的笛声,有时流淌着叮叮咚咚的山泉,有时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则如锣鼓般激越雄壮。

无色无味的水,煮成汤之后,便有了美丽的灵魂。

汤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

(详写了妈妈煲汤的过程,在文中的第2、3段)

详写煲汤的过程,就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主题,即妈妈的爱,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从妈妈的动作“放”、“守护”、“揭”、“搅动”和妈妈的神态“小心翼翼”、“凝视”中可以看出来,从妈妈精心煲汤的过程中表现了她对我的爱)

你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直接发现的,这也可以说是正面描写。

如果从“汤”的角度进行描写,那就是对妈妈的爱的侧面描写。

(板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汤”展开描写的呢?

(“红艳艳的晶莹剔透的宝石”,写出了汤的形态和颜色。

用“笛声”、“山泉声”、“珠玉声”、“锣鼓声”作比喻写出了汤的声音)

这是调动了视觉和听觉,这美妙的汤里融进了妈妈的爱。

(板书:

调动感官)

同学们再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写出层次美的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第2段着重写汤的色泽与形态,突出了静态之美,第3段着重写汤的变化着的声音,突出了动态之美,具有层次美。

(板书:

动态静态)

(先写近处的,在写远处的,也具有层次美)(板书:

由近及远)

(第3段运用比喻,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写的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板书:

由小到大)

这些声音是作者的联想所产生的,并没有这些真实的声音,是作者的感受,我们也可以说是虚写,前面对汤进行了实写,这样的文章便有了立体之美。

(板书:

实写虚写)

综合同学们的发现,所有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母爱”这一主题的。

作者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层次进行详写。

这些“正面侧面”、“调动感官”、“静态动态”、“远近层次”、“实写虚写”等等描写,似乎形成了一个网络,集中的表现母爱的主题,我们把这种详写的方法称为“蛛网式布局”。

什么是蛛网式布局呢?

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描写,可以更细致、更深刻、更新颖的表现文章主题的详写方法,从而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说得通俗一点,就如同蜘蛛织网,先结出网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环环紧扣的方法。

课件出示:

详写的方法2

蛛网式布局:

围绕一点,纵横交织。

3、活学活用,课堂练笔。

那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讲文章的详写部分在写详细些呢?

(嗅觉、味觉)

好,请同学们运用“慢镜头展示”、“蛛网式布局”的方法写一段,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写作后交流。

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溢出来的,开始如远处荷塘的一股清香,飘渺悠远,渐渐地,如微风拂过栀子花,浓郁稠厚,一直沁到我的心里,让我的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

妈妈端来一碗汤,白色的蒸气,热情万分的扑了过来,我捧着碗,轻轻地吹了一下,抿了一小口,舔舔嘴唇,如甘泉,如春风,如琼浆,如汁液,畅快了我的全身。

清新的莲藕香,浓郁的花生香,包裹着整个房间,清新诱人。

我走出房间,妈妈已经为我盛了一碗汤,我捧着碗,轻轻呷了一口,慢慢一抿,那种香甜的味道便从舌尖弥漫开来,丝丝缕缕渗入心脾,咬不断的莲藕丝,织成细细密密的网,将我紧紧包围。

那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就像夏天里的清风,吹走了我的疲劳,就像冬天里的阳光,带给我无限的温暖,我吹开浮在表面的绿色的葱花,水面荡起一圈涟漪,如妈妈幸福的笑脸,我贪婪的吮吸着汤的滋味,调皮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孔,流进我的心田,漫延我的全身。

4、学习略写的方法:

简单交代、一笔带过、浓缩概括。

详写可以看出你的写作功底,略写更能表现你的匠心所在。

接下来让我们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请三个同学分别说一说。

课件出示:

(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3)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句是郑振铎《猫》的开头,引出下文。

作者开头便设置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下文内容自然而出。

(2)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中间部分,起过渡作用。

作者从满怀对百草园的眷念过渡转入记叙后文的学习生活。

第(3)句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点名文章的主题。

对于这些比较简洁的内容,是否可以不写呢?

不行,如果不写的话就会使文章不完整或者不连贯。

这些略写也是为文章的中信服务的。

看来这些不必多写又不能不写的内容,我们就采用略写,请大家做笔记。

课件出示:

略写的方法

简单交代、一笔带过、浓缩概括。

小结:

同学们掌握了详写略写的方法,就如同拿到了金鈅匙,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安排详略,具有了选择材料的自主权。

九、要注意的事项:

详略三病:

(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

(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

(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

口诀

选择材料抓重点,无关主题快删去。

次要部分捎带过,重点部分必详写。

疏密有致巧安排,淡妆浓墨总相宜。

十、小练习

(一)、小练习:

由略变详

下面是文章《夜访同学家》中的一段:

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

可是我想到自己对同学作的保证,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同学家。

请你根据你的想象和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段进行拓展,进行详写。

根据中心的不同举例三点:

1.到底怎样的黑?

黑到怎样的程度?

具体情况是什么?

天阴沉沉的,到处漆黑一团,伸受不见五指。

我便像瞎子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2.到底是怎样的害怕?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叽叽喳喳”的鸟叫,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可是一不留神,被砖块绊了一跤,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3.当时自己又是怎样想的?

我想退缩了,可转念一想,难道我能说话不算数吗?

能让同学说我是胆小鬼吗?

我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

想到这里,我不那么害怕了,勇敢地向同学家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唱电视。

练习二:

由略变详

《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的文章:

“我先是取菜,又是找火柴,火又烧不着,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出了不少洋相,但最后还是把饭菜煮熟了。

答:

把省略的补完整,不具体的写具体。

即分别回答下列问题即可。

从哪儿取菜?

怎么取?

“烧不着”的火是怎样的?

“这头”、“那头”具体指什么?

出“洋相”的细节又是怎样的?

这些都得详写。

具体方法是: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尽量使过程具体化、细致化;运用修辞格,增强生动性。

拓展后:

我先从自家菜地里挖来一棵大白菜,去跟去黄叶,冲洗干净,然后准备点火,可连续下了几天雨,仅有的一盒火柴全潮了,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