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8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docx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

教学博苑

2012-04-050949

依纲据本 科学备考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提要

源自 赛红杨博客

 

关于2011年高考

1、试题整体评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Ⅱ)的命制依然遵循着“稳中求新、新中求异、略有调整”的原则。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进,高考逐渐由“老高考”向“新高考”变,从试题构成来看,不论是试卷结构、题目数量还是题型样式,均与往年保持了一致,这充分显示了新、老高考过渡的平稳性,更体现了全国卷试题惯有的平实、平和的特点。

试题仍然由Ⅰ卷客观题与II卷主观题构成,共七道大题,21道小题。

七道大题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及应用(12分)、科普文阅读(9分)、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19分)、诗歌鉴赏(8分)及名篇名句默写填空(5分)、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语言运用及表达(15分)、作文(60分)。

作文继续采用从2006年开始的新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只是在“要求”上略有调整。

整套试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区分度适宜,且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具有较强的甄别性。

试题的命制符合《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对于学生能力要求的基本思想。

试题的导向性明显,导向作用突出。

这样稳妥的命题有利于中学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考生应考心态的平稳,也有利于向新课程改革的平稳过渡,同时,它也可以有效避免高中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让高中的语文教学始终关注基础,关注能力提高,使高中的语文教学真正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方向迈进。

2、答卷突出问题

(1)基础知识不过关

第一大题的四个小题,只有第一小题语音题的平均分超过了2分,其余三个小题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第二小题成语使用题,准确率很低,平均分不到1分。

(2)阅读理解有欠缺

体现在两个现代文阅读上。

第二大题为科学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语句、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文章选自叶朗的《说意镜》,因命题的需要,原文略有删改。

本文段知识性强,行文流畅,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分析。

第五大题为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作品《针挑土》始见于2011年2月23日的《新民晚报》,,芳菲。

本题分4道小题。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能力。

从文、理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第二大题的三个小题平均分数均未达到1分。

而主观表述题的第五大题的得分情况也不理想。

(3)语言表述欠规范

从考生的试卷来看,得分意识不强,得分策略欠缺,尤其是第二卷主观表述题,不少考生脱离阅读文本,想当然地答题,答案缺乏专业术语,缺乏规范的语言表述,缺乏明晰的得分点,从而导致大量失分。

(4)作文内容欠充实

出现了大量的“秋雨体”文章,大部分学生既没有很大的文化视野,也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文字功底也不够深,只是一味的模仿余秋雨的散文方式,架势拉的很大,但没有充实的内容。

许多考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学过的诗词集中到一起,把古代名人邀请来,文章变成了写作素材博览会和诗词集会,完全没有真情实感,尤其将古代名人的故事、诗词牵强附会的运用到文章中,包括优秀作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此外,学生们不注重文体的运用,出现的作文经常是“四不像”,既不像散文,也不像议论文,这样就很难拿到高分。

卷面不整齐也是作文失分的一个因素。

关于2012年备考

第一基础知识

专题一字音

命题风向

“只考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

重点考查声母、韵母的误读。

要注意统读字和异读字在试题中的考查。

同音字辨读、形声字误读、多音多义字的认读考查主要类型。

方法点拨

1.多音字复习注意把读音与字义结合。

如“屏”作“抑止(呼吸)、排除”之意时读bǐnɡ,作“屏风、遮挡”之意时读pínɡ,用于文言书面语“屏营”(惶恐的样子)时读bīnɡ。

又如“丧”当作“跟死了人有关的”讲时读sānɡ,作“丧失”之意时读sànɡ。

2.形近字复习运用“联想法”组合记忆。

如采纳(nà)—呐(nà)喊—千补百衲(nà)—方枘(ruì)圆凿—口讷(nè),如掎(jǐ)角之势—犄(jī)角—畸(jī)形—崎(qí)岖—骑(qí)马。

3.根据已知词语读音“推断”联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并列结构的词组。

如“鲜有”的“鲜”(少)读xiǎn,据此可推断“寡廉鲜耻”的“鲜”也读xiǎn,因为“廉”对“耻”,“寡”对“鲜”。

又如“模子”“模样”的“模”读mú,由“模样”可推知,“装模作样”“一模一样”的“模”读mú,而由“楷模”“模范”中的“模”读mó,可推知“模仿”“模拟”中的“模”也该读mó。

4.善用“淘汰法”,不断缩小复习范围。

语音专题的复习资料相当庞杂,但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同学们熟悉的。

因此,在复习时,不妨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复习内容进行标记,剔除那些烂熟于心的内容,如此层层缩减,就会越复习越轻松。

专题二字形

命题风向

因形近而错。

因意思相似而错。

因同音形似而误。

吻(刎)颈之交;偿(尝)试

因同音而错。

如改弦更章(张)。

方法点拨

1.音辨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如①辍学将“辍”(音chuò)错写成“缀”(音zhuì)。

②作祟将“祟”(音suì)错写成“崇”(音chóng)。

③渎职将“渎”(音dú)错写成“赎”(音shú)。

④气概将“概”(音gài)错写成“慨”(音kǎi)等。

一读拼音便能发现错误。

2.形辨法

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做到据形析字,依字析词,即根据字的形旁、形状来辨析字的意义,根据字的意义来辨析词的意义,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

如眼花缭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故应为“丝”旁,形旁不同决定了其义的不同,不可错写成“潦”。

插科打诨“打诨”指开玩笑,跟言语有关,“诨”应为“言”旁,不能错写成“浑”。

3.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不能写成“默守成规”。

“再接再厉”是说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在石头上磨一下嘴,“厉”在古代写作“砺”,磨刀石的意思,不能写成“励”。

“认罪伏法”中的“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不是服从法律,不能写成“服”。

“各行其是”的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正确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其中“是”字意为“正确”,不能写成“事情”的“事”。

4.结构法

汉语构词有一个规律,一个词(特别是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如“名门望族”中的“名”、“望”相对应,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

“貌合神离”中的“合”、“离”相对应,不能写成“貌和神离”。

“惹是生非”中的“是”、“非”相对应,不能写成“惹事生非”。

“沽名钓誉”中的“名”、“誉”相对应,不能写成“沽明钓誉”。

“山清水秀”中的“清”、“秀”相对应,不能写成“山青水秀”。

专题三病句

命题风向

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方法点拨

1.看两面词  

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

例如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分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

去掉“与否”。

  

2.看否定词

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例如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3.看修饰词 

句中有复杂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

例如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4.看关联词  

一个句子出现了关联词,可能出现六类语病搭配不当、位置不当、词语误用、重复赘余、语序不当、强加关系。

  

5.看代词  

代词使用不当,则会使文意变得模糊,让读者无法理解或引起读者的误解。

例如  

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诉起自己的遭遇来。

   

造成例句表意不明的原因是句中的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她”是指“三妹”,还是指“葛姐”,还是另外的人?

若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6.看虚词  

在句子中一般造成语病的虚词主要是介词、连词或副词。

介词或连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

连词主要有“和”“与”“同”等。

例如  

(1)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分析]介词“由于”掩盖主语。

去掉“由于”。

  

(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分析]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3)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误用连词“和”字。

因为“无论”属表示排除一切条件的关联词,它后面所连接的内容应是不确指的,故应将“和”字改为“或”。

7.看固定短语  

在病句题中常出现的不规范的短语有以下几种  

①“目的是为了”  

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用语重复。

  

②“大多以……为主”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语上的重复。

③“减少了……倍”  

现代汉语里,“减少”不能用“倍”表示。

此外还应注意“提高了几倍”“提高到几倍”等说法的不同意思。

  

④“约……左右”“接近……左右”  

“约”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这些词语混用就造成语意的矛盾。

专题四熟语

命题风向

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用错对象、轻重不当。

方法点拨

一、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容写文章写得很快。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感情色彩

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

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

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注意对象范围

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有运用的对象,如“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罄竹难书”只形容罪恶,“不瘟不火”只形容戏剧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言谈举止,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巧夺天工”、“青梅竹马”等。

四、避免重复矛盾

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中“隐”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重复;如“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

”“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

五、区分同义成语

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

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等。

六、用于否定句式

一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如“不容置疑”只用于肯定句,例“这个观点不容置疑。

”“望其项背”只用于否定句,例“他的雄厚实力令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专题五标点

命题风向

1)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

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方法点拨

标点使用十大误区(略)

第二阅读理解

专题一文言文

1、     实词

命题风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方法点拨

(一)代入法。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所给的义项带入到句子中,如果解释合理,否则不正确。

   

(二)词性法。

实词所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活用及意义。

如2007年全国卷中的第8题的C项“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祠”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前有副词“共”,后接宾语“之”,符合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释为“祭祀”是正确的。

 (三)语境法。

实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语境进行推断。

如2011年全国二卷中第8小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其中C项是“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根据后文“奇其才,荐之”的叙述来看,此处应该解释为“招请、邀请”才对,由此得出这个选项是错误项。

(四)结构法。

排比、对偶、并列等类句式,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往往使用意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词。

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由已知推知未知。

如2011年湖北卷文言文第1小题A项“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这是一个对句,意为外受项籍之灾祸,内受牧竖之灾祸,前一个句子中的“被”是“遭受”的意思,由此可以推知相同位置上的“离”也是遭受的意思。

(五)迁移法。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

根据我们熟知的内容推知实词在陌生语境中的意义。

如2011年重庆卷文言文第1小题A选项,“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这个词的解释对不对,只要我们联想到鸿门宴中的“封府库,籍吏民”,就可推知这个词在这里也是名词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    翻译

命题风向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总共两个句子,每句5分。

评分标准是每句译出大意给2分,然后各有三个关键词,每个1分。

方法点拨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    理解

命题风向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在文中的态度”两个考点,都侧重对考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它们密不可分,在试卷中常常放在一起加以考查。

方法点拨

一、熟悉传记文。

阅读方式是,一边阅读,一边理清重要信息一是主要人物,了解人物关系;二是重要事件,弄清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件事,事件的时间顺序;三是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四是的倾向性,是赞成,还是反对,还是客观叙述。

二、熟悉出题陷阱。

1、曲解词义。

如2011年湖北卷文言文第3小题A选项“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的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

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 其中“被人觊觎”就属于对原文“使其中有可欲”中“欲”词义的曲解。

这里,“欲”是“想要”“值得要”的意思,并非觊觎之意,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2、张冠李戴。

全国卷I第10题D项“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原文“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意思是说苛察之人自身可能廉洁守法,却也“巧黠刻削”、毒害百姓,而非“那些狡诈刻毒的人”。

3、颠倒事实。

如2010年辽宁卷文言选择题的第三小题D项“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

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其中“让士兵逃生”就是颠倒事实。

4、无中生有。

如2010年全国一卷第10小题C选项“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其中“奉命讲授国史”就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

专题二诗词鉴赏

命题风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方法点拨

分析意境型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专题三科技文

命题风向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重要概念、含义特殊或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主要信息解释说明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体现观点、表现作品主旨的信息。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根据原阅读材料合理的推断和想象新知识,推断看法,推断结果。

方法点拨

科技文阅读解题步骤顺口溜

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

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

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专题四现代文

命题风向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方法点拨

预测2012年语文高考,散文文体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要多阅读一些带有哲理性的美文,关注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尤其是对生活思考敏锐、表达技巧娴熟的散文;关注文学作品考查的重点,如文章组织和结构、艺术手法、重要词句(理解含义,赏析意蕴)等。

第三语言运用(略)

第四作文写作

命题风向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解读】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没有规定不能写,考生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故事、小小说甚至诗歌等文学体裁,也是可以的。

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社会意义,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解读】《考试大纲》分别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提出了标准。

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写作能力。

这两个层级都属于应用层级,而且是属于语文应用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

方法点拨

培养八种意识投好意识,规范意识,亮点意识,汇报意识,文体意识,禁忌意识,审题意识,补救意识。

练习四种结构并列组合结构,由事说理结构,由物及人结构,日记撰写结构。

预测三种话题孝顺,尊严,幸福。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