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PICC穿刺.docx
《婴儿PICC穿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PICC穿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儿PICC穿刺
PICC在新生儿的应用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吴旭红
热2言必成2009-10-3020:
32
写在课前的话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操作、固定和护理都较容易,具有合并症少、可长期保留、能输注较高浓度葡萄糖液的优点,为抢救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开放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路。
因此学习和掌握PICC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静脉输液是NICU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以往常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也容易维护,但是难以长久保留,所输液体的渗透压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经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做中心静脉穿刺,在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和固定均较困难,而且护理难度大,也容易发生合并症。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早产儿的图片,孩子非常非常的小,它只有900多克,在这样小的孩子身上,如果说做普通的外周穿刺是很困难的,因为早产儿他的体表面积非常有限,这样的孩子为了给他一条持续有效的静脉通路,我们就应该给他做一条PICC。
儿童医院NICU病房,自1995年10月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以来,由于方法操作简便、固定和护理都比较容易,而且具有合并症少、可长期保留、能输注较高浓度葡萄糖液的优点,从而为抢救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开放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路。
这两图片就是早产儿在应用PICC的过程中的一些照片,这是一个早产儿的小胳膊,非常非常得细,几乎就和成人的手指一样粗,所以,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做外周穿刺是很困难的。
一、PICC的产生和优势
1、外周静脉输液
我们现在来做一下对比,外周静脉输液有什么特点?
外周静脉输液操作简单,因为可以看到血管;
比较容易维护;
通常难以久留,一般来说3天之后我们就应该拔掉留置针。
因为,留的时间过长,会造成静脉炎。
外周静脉所输液体的渗透压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葡萄糖浓度也只能够耐受到12.5%。
所以,这也限制了很多液体的输注。
2、中心静脉输液(锁骨下静脉、颈静脉)
中心静脉输液有哪些特点?
中心静脉主要是指锁骨下静脉和颈静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VC导管。
一般有这样四个特点:
操作通常比较复杂。
一般是由医生来做,因为它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血管不太容易在体表看到,所以,需要很高的技术。
中心静脉穿刺容易发生合并症,比如说在穿刺过程中造成气胸、神经损伤等等。
护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不容易固定。
3、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经外周轴心静脉导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ICC,它是由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这里主要是指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最长留置时间可达1年。
相比于外周静脉输液和中心静脉输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有哪些有点?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操作简便,穿刺危险性小,因为外周静脉是可以看得见的血管,所以在穿刺的时候,很容易看见这根血管;
不容易引起其他的合并症;
比较容易护理,导管是由特殊的材质做成,没有什么刺激性,可以长期保留,最长保留时间可达1年;
能够耐受的葡萄糖浓度是25%。
PICC导管的尖端是定位于中心大血管,由于中心大血管具有静脉的管壁比较厚,而且血流的速度比较快,药液进入到血管以后,很容易被稀释掉。
所以一般不会造成外渗,它能够耐受的葡萄糖浓度,可以达到25%。
二、PICC血管选择
PICC导管的血管选择如何进行?
一般来说在肘部进行血管选择的时候,有3条血管可供选择,但是这3条血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贵要静脉
首先贵要静脉贵要静脉位于肘部的侧,这根血管,就是基本上是PICC插管的首选,90%的PICC都放置在这根血管上。
因为血管具有直、粗、静脉瓣少的这种优点。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的时候,它是一条最直接的通路,它可以经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直达上腔静脉。
2、肘正中静脉
PICC的血管的第二选择一般是肘正中静脉。
肘正中静脉具有比较粗、比较直的特点,但是它的个体差异比较大,静脉瓣比较多,所以在穿刺的时候,应该确定好它的位置。
而且肘正中静脉,通常会有两个分支,一支是通向贵要静脉,另外一个分支是通向头静脉。
在理想的情况下,通常应该选择静脉,加入到贵要静脉的这一端,也就是说,可以形成一个最直接的静脉通路,经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从而直达上腔静脉。
3、头静脉
头静脉位于肘部的外侧,它是PICC的第三选择。
这根血管的特点是前粗后细,而且高低起伏。
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
在进入腋静脉的地方,有一个较大的角度,这时候可能有一个分支与颈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相连,从而容易引起推进导管的困难。
如果我们使病人的手臂和躯干垂直,这样将有助于导管的推入。
如果在头静脉进针,导管比较容易反折进入腋静脉或者颈静脉。
所以头静脉作为第三选择。
上图就是一静脉解剖的图。
由于新生儿的图比较小,所以这里准备了一成人的图。
这样,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这三根血管。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看,在肘部区域有三条血管:
位于侧的这根血管,也就是说齿侧的这根,就是贵要静脉;位于中间的这根,就是肘正中静脉,它具有两个分支,一支是通向贵要静脉,另一支是通向头静脉;外侧就是桡侧,这这根血管就是头静脉。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第一选择是贵要静脉,如果从贵要静脉进针,导管非常直接的就经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然后进入到上腔静脉。
最后定位于上腔。
这样就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通路。
如果走头静脉,在头静脉一端有一个角度,导管在进入肩部的时候非常容易反折进入腋静脉。
如果是从头静脉进针的时候,它在颈部区域,也非常容易就进入到颈静脉,所以我们在进针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两个角度。
三、PICC导管的特点
PICC导管,它的材质是硅胶制成的,比较柔软、弹性比较好;
它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也就是说导管植入之后,可以通过X光片,能够看到它的导管尖端位于什么位置;
导管可以根据个体及治疗的需要,预先进行裁减;
在导管上,也有以每个厘米做的刻度,使得修减导管时既容易又准确,从而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导管的裁减。
四、PICC的适应证
通常需要植入PICC的病人是这样的:
需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
过去一般来说,需要输一个月或者是两周以上才认为是长期静脉输液。
现在只要持续24小时输液一周以上,我们都可以做PICC。
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体重低于1500克的孩子。
一般只要家里同意,而且病人的情况允许,我们都可以做一个PICC。
胃肠外营养的病人。
也就是说部分胃肠外营养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病人。
需要输注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的病人。
比如说在新生儿,通常是有持续输入钙的这项的孩子,或者就是低血糖持续输入高糖的这样的孩子,都可以选择一个PICC。
由于各种因素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病人。
如下图,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做一个PICC。
大家看到,病人的PICC并没有从肘部进,因为只要一攥肘部,孩子身上的皮肤表面就容易产生剥脱,所以在肘部看到血管的情况并不好,所以,给病人在做PICC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手背的静脉。
可以看到,皮肤上起了很多的小泡,皮肤还在继续的进行剥脱。
就可以看一看,缺乏外周静脉通注的病人,在出生以后他是由于先天的一些疾病,所以造成先天性的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
可以看看这是孩子的腿和脚,摸他的任何部位都很容易造成皮肤的剥脱。
另外,还有这样一些病人非常得胖,比如早产儿,新生儿他很胖。
这样的孩子在选择外周静脉通注的时候,通常比较困难。
尤其孩子,他的病情非常重,所以他需要持续走很多的液体,而且这些液体中,也有许多是刺激性比较强的液。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做治疗的时候,就选择给他做了一根PICC,也是在手背,选择的手背,因为他的肘部血管,条件也非常差,根本就看不清楚,所以这样的孩子也可以给他选择做一个PICC。
五、PICC禁忌证
一般来说,只要有血管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是可以做PICC的,但是如果肘部静脉血管条件比较差,这时候我们就不应该选择肘部了。
还有,穿刺部位有感染或者损伤的孩子,我们做PICC选择血管的部位是肘部,因为距离上腔静脉比较近。
但是如果病人条件比如说血管条件比较差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可以选择手背的静脉进行穿刺的。
我们在选择血管的时候,首选右臂,因为右臂它离上腔静脉比较近,但是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最好不要做首选。
比如说右侧的这边,已经做过静脉穿刺了,锁骨下静脉穿刺或者在右侧这端,已经手臂有受伤、有臂冲神经麻痹或者有锁骨骨折这样的病人,一般不要选择右侧,可以选择左侧。
进行穿刺。
导管尖端的位置,是上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在新生儿及早产儿,PICC导管,一般是选择1.9F的。
讲过了这么多PICC的有点,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操作过程?
它的这些优势又是怎么样通过技术步骤体现出来的呢?
六、PICC操作的技术步骤
首先,在准备做PICC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有医生的医嘱。
第二,要有患儿家长签署的同意书。
在同意书中要写上置入导管的原因、目的、并发症及费用等。
第三,准备物品,一般包括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皮尺以及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
这就是我们要准备的这些物品。
现在可以先认识一下导管。
它的全长是50公分,一般来说新生儿的导管,通常是没有导丝的,所以与成人的导管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有带导丝的,这是由于各个厂家不同,所以制作的规格也不一样。
我们此处讲的导管就是没有带导丝的导管。
在PICC穿刺包中,有如下的物品。
首先消毒,铺无菌区,需要准备的无菌巾,消毒使用的棉棒,导入鞘、导管,送导管使用的小镊子,修剪导管使用的小剪子。
另外,里边还有一个尺子、注射器,包括固定导管使用的贴膜,还有一些敷料。
现在这种包可能已经不太多见了,一般来说现在的PICC导管和导入鞘是分开放置的。
操作方法,通常需要两人配合完成。
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通常在人员准备上,除了要戴帽子口罩,我们还要做到无菌屏障的最大化,最好要穿上手术衣。
首先,我们来测量一下送管的长度。
长度是这样测量的:
让病人的手臂与躯体呈90度,从穿刺点量起,一直量到右侧胸索关节,向下到第三肋,将这两个长度相加。
就是我们所要进行送管的长度。
测量好导管以后,建立无菌区进行消毒,在消毒时候,要戴上手套。
不但新生儿要把整个手臂进行消毒,小手也要进行消毒,包括他的指节、手指还有甲缝都要进行一个彻底的消毒。
新生儿的消毒,跟成人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成人手臂比较大,新生儿的手臂比较小。
所以我们通常是消毒整个手臂,这样把它放在无菌区。
这样使孩子整个的小胳膊,就完全放入到无菌区。
然后抽稀释的盐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抽错。
修剪导管:
测量好之后,用剪子可以把导管剪断,剪成你需要的长度就可以了。
现在导管又做了一个新的改动,就是在修剪导管的时候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损伤,比如说被扎伤等情况的发生,已经不用小剪子而改用切割器了。
然后预冲导管,使用生理盐水预冲,一定要把它冲满。
然后准备穿刺。
也就是说将需要的导入鞘、镊子,导管还有敷料都放在这边准备好。
首先,是检查导入鞘,松动一下导入鞘看它是否有问题。
然后准备穿刺。
穿刺的角度一般来说要根据病人的血管来定,如果说孩子它的血管比较表浅,穿刺的时候角度可以稍微小一些,如果孩子比较胖,血管比较深,我们穿刺的时候角度可以稍微大一些。
当穿刺看到回血以后,将外套管向里稍微送入,然后撤针芯。
从撤针芯处开始送入导管,要一公分一公分的慢慢送入,助手要边推生理盐水,这边边送入。
推生理盐水它的作用是为了使送管更加顺畅。
注意推注时,速度不要过快。
当导管送达预定的位置的时候要做一个检查,也就说助手要回抽一下。
回抽一下如果回血非常通畅,说明我们送导管应该是到达了预定的位置,如果说回抽时没有回血,我们应该给他做一个调整。
要看一下,回撤一下导管,在回血好的地方再重新进入。
这样,就是为了保证导管,不进入到侧支。
还有一点要做说明,当导管在送达到肩部的时候,为了防止导管进入到颈静脉,我们一般会把一个特殊的体位也就是说,使病人的头转向穿刺侧,下颌抵肩,这样,使颈静脉暂时夹壁,使导管能够很顺畅地进入到上腔静脉。
以防,它进入到颈静脉。
然后,退出导引套。
然后就是把外套管劈开。
这时候要注意止血。
然后,封管。
接上肝素帽,或者是接一个正压接头,都可以。
穿刺点局部,要做一个清洁,在清洁的时候注意不要用酒精擦穿刺点,如果使用酒精的话,病人穿刺点就非常容易出血,所以我们在清洁的时候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就可以了,把它擦干净,然后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导管进的非常顺利,即零点的位置,就是说预测的长度。
当穿刺点没有出血而且清理干净以后,可以把导管给它做一个盘旋。
这是下面一个图。
就是说为了防止导管不会被一下子抻出,比如说遭受外力的时候不会一下脱出,所以我们这边,给他在穿检这儿做一个小的盘旋,或者是呈一个S型,这样是均可以的。
然后上方,敷一个小的纱布。
不论你当时做的多好,当时是否有出血,过后穿刺点是一定会出血的。
所以纱布,在这儿是起一个吸血的作用。
然后周围涂上皮肤保护剂,因为早产儿的皮肤非常得娇嫩,皮肤保护剂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在换敷料的时候不会直接撕到病人的皮肤。
然后贴上敷料,进行固定导管。
在固定导管的时候,我们通常是选用比较大的敷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无菌区放大,我们在下次更换贴膜的时候,操作就比较方便。
然后贴上穿刺的时间。
呈一个S型,在贴敷料的时候,首先把它圆盘地方进行固定,给他拿一条胶带进行固定,然后贴上小的敷料,做一个交叉。
最后在进行另外一条胶带的固定。
当敷料贴好以后,就是使它外周,用一个纱布给它进行加压止血。
然后外边,用一个自拈绷带给孩子裹上。
一定要注意,要看看末梢的循环是否好,加压止血一般时间是半小时到1小时,然后当1小时之后,我们可以打开敷料看一看,如果没有继续出血就可以松开敷料。
这样,做完操作就是整理用物。
以上讲的是PICC的一个操作,但是,如果当孩子穿刺很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可能也是许多新生儿的护士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新生儿跟成人不太一样,它的血管具有比较深、比较细而且孩子比较胖的特点。
那么这种情况下究竟该怎么办呢?
所以有的时候在穿刺时可能会碰到一些穿刺困难,比如说扎不进去点滴,但是有的孩子又确实需要我们进行穿刺,怎么办?
我们知道导入鞘,它的价钱比较昂贵,这时可以用20G的针来代替导入鞘,然后进行试穿。
如果试穿成功,那我们可以把导管打开然后进行送导管,如果穿刺不成功,也没有很大的浪费。
下图是20G的留置针,基本上它的经是和1.9F导管的是很接近的。
当我们穿刺成功之后,在穿刺之前一定要按照PICC消毒的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消毒,穿刺的时候用留置针穿刺而不用导入鞘,在确保穿刺成功之后,做这样的处理。
首先拔针芯,然后把导管在露出皮肤外的一端,留大概是0.3到0.5公分,要留的很少一点给它做一个剪断。
然后再把修剪之后的PICC导管,从残端穿入到残留的导管里边。
这样,就是继续把导管送到预定的位置,这就是用留置针代替PICC导入鞘的方式。
在所有的孩子拍过X光片以后,如果我们进入过深或者位置不合适,一般来说,是可以做调整。
如果位置过浅怎么办?
一般来说位置过浅通常我们是不能够再往里送入的,这样非常危险,容易发生感染。
在PICC穿刺成功之后一定要拍一个X光片来确定导管的位置,所有的孩子都要拍X光片。
从上面这片子上,可以很清晰第看到导管从肘部进针,然后一直进入到第二到第三肋之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就是就不需要在进行修改了。
位置在第二、第三肋就非常好了。
我们知道,上腔静脉的位置基本上位于第三肋,在第二、第三肋间都是属于下腔静脉的位置。
如果要进深了就可以发现导管进入到心脏里边了。
有的时候进入的位置不太好,可能就会发现导管在有的地方弯了。
从腋静脉回弯,也就是说从头静脉进入的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导管在到颈部的时候会进入到颈静脉。
这样都是需要进行位置调整的。
比如说当导管进入到腋静脉的时候,通常是需要把导管给他拔出,拔到肩部的位置,如果是进入到颈静脉的时候通常也是采取把导管拔出,拔到锁骨下就可以了。
在成人,他可以使用就是快推生理盐水的方式,但是方式并不适用于新生儿。
因为新生儿的液体的速度是不能够过快的。
如果液速太快,会造成心衰。
七、穿刺时注意事项
在穿刺前应该了解静脉走向以及静脉的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的地方进行穿刺;
进针角度,一般来说是根据孩子的血管情况来定,大概是20到30度就可以了,见到回血以后,要降低角度进针然后再送导管;
避免穿刺过深损伤神经;
要注意避免穿刺入动脉;
穿刺的时候,要避免损伤静脉的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者渗漏;
退出针芯之前,务必要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芯,以免造成出血;
有出血倾向的患儿,要注意加压止血;
在送导管后,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变化,如果送入过深,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心律紊乱。
所以通常我们会用心电监护仪。
八、穿刺后记录
在穿刺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记录,就是记录导管修剪的长度和置入的长度,所穿刺静脉的名称,穿刺过程是否顺利。
有的非常顺利,几分钟就可以结束,但是有的比如说穿刺非常困难的孩子,时间就要长一些。
如果时间较长会增加感染的机率。
还有,要记录X光片检查的结果,也就是说导管尖端的位置,还有在做调整时拔出的长度。
另外,需要测量臂围,还有穿刺者的及穿刺日期。
九、PICC导管的护理
PICC导管的护理,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室要定期空气消毒。
做PICC的时候,如果是有病人陪住,一般不能够在陪住的房间进行PICC操作,通常需要在治疗室进行。
第二,就是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固定牢固。
透明贴膜一般可以使导管入口和外界环境隔开,便于观察导管和穿刺点,而且固定比较牢固。
所以,在贴膜的时候,透明敷料比较容易观察,通常选择透明敷料进行导管的固定。
贴膜,应该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进行更换,因为在穿刺过程的时候,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了一个小的纱布,上面会吸有一定的血。
所以在24小时之就应该把纱布换掉。
以后就是每周更换1到2次,或者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者是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候,要随时进行贴膜的更换。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堵塞。
因为新生儿的血了,通常容易高凝,如果有很短的时间导管打折了、不通畅了或者输液泵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导管的堵塞。
另外,每天用肝素液通管一次,剂量是5到10个单位,用3到5ml生理盐水稀释以后,1小时用泵泵入。
通常不建议推入。
另外肝素还可以放在营养液里面,大概是每毫升0.5至1个单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
长导管一般不用做静脉推注药物,以防压力过大,作为导管的渗漏,通常我们可以用输液泵进行泵入。
再有,就是要观察置管部位是否有外渗。
还有就是尤其是早产儿,在置管耗上3天,容易发生机械性的刺激,造成红肿,可以用远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的烤灯,每次10到15分钟,每天2到3次。
一般来说,由于1.9F的导管比较细,所以我们不用做输血和抽取血标本,以免发生堵管和形成微血栓。
封管时,尽量采用正压封管的方式,防止让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从而造成导管的堵塞。
在封管时,在注射器里边还有0.5ml封管液的时候,要边推药液边推封管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通常拔管是要有医生的医嘱,当疗程结束的时候,医生会开一个医嘱,拔除PICC导管。
由于PICC导管是一个深静脉的置管,所以我们要常规做管端的培养。
管端培养的方式,就是把穿刺点周围首先要消毒彻底,以防造成培养结果的假阳性。
然后截取导管的前端4到6公分,放入培养剂。
十、PICC优势
从以上的介绍中,大家可以看到PICC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它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
减少了护士的操作;
PICC导管也非常的安全;
应用围也很广;
由于操作的减少,感染也减少了。
从本课的的介绍中,大家可以看到PICC的优势非常明显。
它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操作,而且它非常安全,应用的围也比较广。
同时由于操作的减少也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重点要掌握的就是技术步骤,即从准备物品、测量送管长度、建立无菌区、消毒、抽吸生理盐水、修剪导管、预冲导管、准备穿刺、检查导入鞘、穿刺、撤针芯、送导管、退出导引套管、劈开并移去导引套管、抽吸及止血、封管、清理穿刺点、吸收渗血、涂皮肤保护剂、固定导管、记录穿刺时间、加压止血一直到整理用物的这一连续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