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54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课文梗概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中的《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明。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留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

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

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

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

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

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在《夏感》这篇散文中,作者用优美的的语言来描写夏天,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夏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声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意象传达给我们。

我们要用心诵读,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自然会直击心房,使人陶醉。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15、古代诗歌五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

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西江月》由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

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

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第五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所作。

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16、《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本文先通过几个疑问句启发人们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7、《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在结构上,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关系。

18、《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选自他的作品《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9、《月球上的足迹》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从“准备、登月、升空、返航”四个方面按时间顺序作了记叙。

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科普小品。

全文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吸引人。

20、《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本文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

鲁迅的作品集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

要木雕还是要友情。

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纸船》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文中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本文编入“言语”门。

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

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

《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

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

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

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句子翻译: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

或:

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目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这样去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像变成鹤一样。

或:

心时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的都是鹤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定下神来,抓住了癞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其它院里去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掉它。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以后时时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9)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地检查我自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13)念近中无禅院:

想想附近没有这样的寺院。

(14)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15)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经常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1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台,有的像殿堂,有的像牌坊,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量有亿万个。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真接霄汉:

不久,风住天清,一切都没有了,惟独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18)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9)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20)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

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2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计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3)暮而果大亡其财: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2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是隔壁的老人干的。

(25)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2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四、诗文: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辛弃疾《西江月》中,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

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12、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颔联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2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诗句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句子是:

争渡,争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

代词,“它,指夏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人皆吊之:

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其邻人之父亦云:

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

代词,他(指元方)      

2、以

仁以为己任:

介词,“把”。

徐喷以烟:

介词“用”。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靠。

以丛草为林:

介“把”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靠”

此独以跛之故:

因为

3、而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

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

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

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

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

忽有庞然大物:

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

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作“被”

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作“替”

6、其

蹲其身:

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

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

代词,译作“它的”。

其恕乎:

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其子曰:

代词,他的

大亡其财:

助词,不译。

而折其髀:

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

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8、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

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

原因、缘故。

9、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时而习之:

时常。

11、富

宋有富人:

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

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

暮而大亡其财:

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13、引

下车引之:

丁壮者引弦而战:

拿起,拉开。

14、数

见宫殿数十所:

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

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

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

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

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

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

“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

心里。

徐喷以烟,徐:

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盖:

原来。

方出神,方:

正好。

不知而不愠,知:

了解。

愠:

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罔:

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或:

有的人。

凭:

靠着。

俄而:

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

高兴的样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约定。

太丘舍去,舍:

丢下。

相委而去,委:

丢下,舍弃。

去:

离开。

(丢下我走了。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顾:

回头看。

人皆吊之,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居:

经过。

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紫藤萝瀑布》宗璞,选自《铁箫人语》。

《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第二单元:

《理想》作者:

流沙河。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人,著名科学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单元:

《春》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选》。

《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

《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第四单元:

《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蒲松林,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第五单元:

《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鲁迅,原来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步》作者:

莫怀戚。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

第六单元: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

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代表作: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

儿》《丑小鸭》。

《天上的街市》和《静

夜》,选自《郭沫若全集》,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

代表诗集《女神》《星空》。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

袁珂。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

难》,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代表作《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

《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

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

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

这是一首七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