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41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

一、选择题

1.(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2.(2015•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

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

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

3.(2015•济宁)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的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

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右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晶体,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4.(2015•莱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5.(2015•聊城)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6.(2015•青岛)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D)

A.蔗糖B.硝酸钾C纯碱D.花生油

7.(2015•青岛)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8.(2015•泰安)下列物质分别加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D)

A.面粉   B.豆油    C.牛奶    D.白糖

9.(2015•威海)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C)

 A.溶液质量分数B.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10.(2015•潍坊)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3℃时将a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D.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12.(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D)

 

A.

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

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3.(2015•枣庄)为准确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要尽量减小计量仪器称量时的误差。

该实验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A)

二、非选择题

1.(2015•滨州)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答案:

(1)②⑤①④③;

(2)药匙;(3)18.2;(4)小于

2.(2015•德州)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一所示,对淡化摸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

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摸,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

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答案:

3.(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abc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出一条).

4.(4分)(2015•菏泽)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2

64

110

169

246

⑴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⑵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方法为(填一种)。

若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

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答案:

(1)增大

(2)加入KNO3固体(或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3)c

5.(2015•济南)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①潮汐能②生物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

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F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中和”“复分解”“氧化”“化合”“分解”之一)。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

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t1℃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9g。

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筒整数比)。

答案:

1)④

(2)复分解(3)①小于②饱和2:

5

6.(2015•济宁)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氨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

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一下实验:

实验用品: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

探究实验一:

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只试管倒入约5mL氯化钠溶液,用

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现象

氯化钠固体溶解

说明氯化钠溶液

不是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二:

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有固体不再溶解

NaCl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硝酸钾固体溶解

饱和的氯化钠溶

液能溶解硝酸钾

7.(2015•莱芜)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漏斗 (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水的组成.用如图1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12 g溶液.

②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溶解、 蒸发结晶 过滤.

③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丙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15•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甲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0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A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9.(2015•济南)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小,碳酸钠固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10.(2015•日照)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

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

20℃,取6.0克NaNO2和6.0克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

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⑵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⑶20℃时,将182.2克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克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1.1g。

⑷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NaNO2(填“NaNO2”或“NaCl”)。

11.(2015•日照)实验室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用于对种子进行消毒。

现准备如下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称量高锰酸钾固体时,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填“左”或“右”)盘的纸片上,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C(填字母)。

⑵量取所需水时,除上述准备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胶头滴管(填名称)。

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2015•泰安)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得到食盐(蒸发结晶);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右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_100g.将t2℃时MgCl2、KCl和MgS0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_MgCl2、KCl(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

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納的质量/g

4.5

9

18

20

溶液质量/g

54.5

59

68

68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_941_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D(填字母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13.(2015•枣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⑴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溶质种类(性质),两物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⑵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⑶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015•淄博)溶解度曲线为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据图回答:

⑴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

⑵当甲物质的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⑶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1

(2014年)

一、选择题

1.(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C.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2.(2014•济宁)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B)

A.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肖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D.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3.(2014•莱芜)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C.

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

甲=乙=丙=丁

 

D.

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

丁>甲>乙>丙

4.(2014•聊城)如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1

 

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

5.(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6.(2014•日照)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B)

 A.氯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

7.(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8.(2014•威海)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变化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9.(2014•潍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D)

A.面粉B.冰块C.花生油D.蔗糖

10.(2014•潍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B)

A.浓硫酸B.硝酸铵C.氧化钙D.氢氧化钠

11.(2014•潍坊)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a2℃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a3℃时,三种物质的角度大小关系:

甲>丙>乙

12.(2014•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13.(2014•烟台)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C)

 

A.

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

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

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

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置溶液

14.(2014•枣庄)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D)

A.碘酒B.澄清石灰水C.生理盐水D.酒精

15.(2014•枣庄)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t2℃时,把50g甲放入5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0℃,析出甲最多D.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16.(2014•淄博)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30℃时,将1g氢氧化钙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C)

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1g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溶液的质量变大D.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二、非选择题

1.(2014•滨州)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 t1 ℃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 25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125 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B .

2.(2014•德州)已知氯化钾在40℃时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8.6%(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2014•东营)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

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①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20℃、30℃、50℃、60℃溶解度分别为60g、70g、84g、90g)②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或白色固体(任写一点)

(2)图1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50℃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或相等,画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3)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有(选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咀嚼木糖醇分解产物比咀嚼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

4.(2014•莱芜)水是重要的资源.

(1)天然水的净化中,除去水的颜色和异味,常加入 活性炭 ,该过程发生了 物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海水晒盐得粗盐,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操作中均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蒸发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搅拌 .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如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

②20℃,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