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321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南京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

《空城计》散板前六向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有时,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

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

B.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

C.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

D.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本题中,第一处,秋毫无犯:

秋毫:

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

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有条不紊:

紊:

乱。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有条不紊。

第二处,淡妆浓抹:

(1)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多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华丽的衣着)。

妆:

化妆。

(2)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装饰,也比喻浓丽和素雅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

轻描淡写: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这里形容唱腔,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本意,和后面“浓墨一挥”形成对比。

第三处,丝丝入扣:

丝丝:

每一根丝;扣:

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

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环环相扣:

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紧密。

此处的“扣”,是动词,义为套住或搭住。

环是圆圈形的物品,环与环相互套在一起,很牢靠,没有脱落之虞。

比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就是“环环相扣”,一节与一节衔接得很牢固。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丝丝入扣。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

2.下列对联中歌咏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②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只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A.周瑜周文王史可法

B.诸葛亮仓颉史可法

C.周瑜仓颉文天祥

D.诸葛亮周文王文天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然后调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

本题中,①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此为鄂润泉撰成都武侯祠联,是写诸葛亮的。

望重南阳:

郡望以南阳为重。

南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我们课本上学到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等。

羽扇纶巾:

手握羽扇,头戴纶巾。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形容儒雅从容。

泽周:

恩泽遍布。

西蜀:

诸葛亮辅佐三国时期西蜀刘备。

浣花濯锦:

成都的浣花溪、濯锦江,地临武侯祠。

意译:

先生的郡望,世人推重南阳。

遥想当年仪容,头戴纶巾,手握羽扇,忠心耿耿扶持汉室。

你的恩泽遍布西蜀。

我喜爱此地有浣花溪、濯锦江。

后人纪念你,香烟缭绕着武侯祠。

②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

此联概括仓颉。

“一画本天开”化用了“一画开天”的典故,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第一画,乾为天,故曰一画开天。

清代王筠《说文释例》卷一:

"一之所以为数首者,非曰此字只一画,即可见一之意也……此即卦画之单,乃一画开天之意,故平置之。

"草昧:

蒙昧;世界未开化的时代。

绳更结:

取“结绳记事”之典故。

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六书:

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笔难投:

用的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此联概括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江北孤城指扬州(史可法守扬州),葬衣冠因为史可法只有衣冠冢,葬在梅岭。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然后调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

“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指的是佛经的简本。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大不相同了。

①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

②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

③还强调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道理

④它受西洋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有幽默感

⑤宇宙之大,苍绳之微,无一不可以写

⑥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④③①⑤⑥

C.④②①⑥⑤③D.④③②①⑥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中,首先由选项得知需要先判断②④哪个在首位,④中说有幽默感,和前文中佛经简本不符合,故排除CD。

接着看句子,⑥中“既强调……又强调……”显然应该在③中“还强调”的前面,所以⑥不可能放在最后,排除B。

将A带入再次检查,符合语序,无不合理之处,故选A。

4.下面这段话中,画线语句表达都得体的一组是()

先生乃三湘大儒,得知我祖籍湘潭,常①叨陪末座,相谈甚欢。

我毕业后,特地前往②拜见周先生,并③惠赠先生命我画的斗方小品。

一日午后,先生翩然④莅临寒斋,品茗小坐。

我适有对联新裱,遂张挂素壁,谨求⑤雅教。

先生凝视良久,未发一言。

我正待⑥移席请益,先生颔首微笑,端茶闻香,低首品茗。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中,①叨陪末座:

叨:

谦词,受到(好处);陪:

奉陪;末座:

席中最后的座位。

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是谦辞,用来形容自己,而此处是指先生宴请我,语境错误。

②拜见:

拜访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是会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此处指会见周先生,语境正确。

③惠赠:

称人赠与的敬词。

此处指自己赠给先生小品,不合语境。

④莅临寒斋:

莅临:

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

寒斋: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此处指先生来自己的住处,语境正确。

⑤雅教:

敬辞,称对方的指教。

此处指接受先生的指教,语境正确。

⑥移席请益:

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向别人请教咨询,形容此人谦逊真挚的向别人请教。

此处指接受先生指教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所以正确的为②④⑤⑥,故选C。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

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

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晟,高密人。

笃学善文辞,尤工诗。

少举进士,如洛阳。

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

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

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

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

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

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

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

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

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

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

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

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

每鄙延,侮诮之,卒先罢。

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

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

晟见延巳曰:

“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

“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

”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

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

“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

”周主诘之,晟曰:

“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

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

“寡君实无二心。

”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

全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

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

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

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

“相公得罪,请自尽。

”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

“臣受恩深,谨以死报。

”遂自尽。

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选自陈鳣《续唐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蹈绳墨.绳墨:

法度

B.造次不能道寒暄造次:

仓促

C.会暑雨班师班师:

出征

D.倡言重进反倡言:

扬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擅长写诗,曾到洛阳应试进士,因与洛阳士子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北游赵、魏。

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了烈祖受禅称帝之事。

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鄙薄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相。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

周主恼恨他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2)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3)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8.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

请简要概述。

【答案】5.C6.D

7.

(1)(孙晟)每次入宫进见,没一会儿就出来,尤其注意谨慎隐秘,旁人不能看出他们亲近;

(2)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辜负了先帝;

(3)李重进把金陵

蜡丸密信呈上给元宗,(元宗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

8.

(1)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

(2)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3)招降刘仁瞻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4)始终不透露江南虚实。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

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组,与之前常考的单个实词的解释不太一样,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A项中“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后用来比喻规矩或法度;B项“造次”有“匆忙、仓促、鲁莽、善辩、须臾、轻率、随便”等不同的意思,根据具体的语境,选取“仓促”意;C项中“班师”的意思是“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而不是“出征”。

D项“倡言”有“提出倡议,建议”和“扬言,公开提出”两个义项,这里应该选后者。

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说法错误,原文“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瞻。

仁瞻望见晟,戎服拜(于)城上……”,意思是刘仁瞻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拜礼。

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句省略主语“孙晟”,翻译时补齐;“移时”,“没一会儿”;“乃”,“就”;“务”,“注意”;“际”,“关系”

(2)关键词:

“属”,“委托”;“辞”,“推辞”(3)关键词:

“反间”,“诱人叛变”;“是”,“这”。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筛选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空间,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概括体现孙晟忠心的事件。

梳理全文,可得:

由文本“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

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可知得出事件一:

孙晟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由文本“晟见延巳曰:

‘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可以得出事件二:

孙晟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由文本“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

‘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

’周主诘之,晟曰:

‘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可以得出事件三:

孙晟招降刘仁瞻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由文本“问江南事,晟但言:

‘寡君实无二心。

’”以及“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

”可以概括事件四:

孙晟始终不透露江南虚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孙晟是高密人。

他专心好学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

年纪很轻就考取进士,去往洛阳。

当时的进士有雕饰容貌的惯例,更崇尚名誉与礼法。

孙晟举止行为豪放不羁,不(喜欢)遵循法度(或成规),于是就离开了(洛阳),渡过黄河,客居在赵地和魏地。

唐庄宗建国,用豆卢革做宰相,豆卢素来了解孙晟,就征召他当判官,(不久)又授予孙晟著作郎的官职。

(唐明宗)天成年间,再次做朱守殷的判官。

朱守殷造反被杀后,(孙晟受到牵连)逃跑到了正阳。

还未来得及渡河,追捕他的骑兵就突然到来,(追兵)看到他样貌伟岸而感到惊讶,就打量他,孙晟不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捉身上破旧衣服上的虱子啮咬,追捕的人才舍弃他。

孙晟渡过淮河到了寿春,节度使刘金抓到了他,延请(他)并和他说话,孙晟假装哑巴不能说话。

在刘金处做宾客数日,忽然拜谒淮南王刘安的宗庙。

刘金预先派人躲在神座的下面,全部听到了孙晟祷告的言语,就把他送到金陵城。

当时烈祖正在辅佐吴,四方贤士真多来投奔(烈祖),孙晟口吃,遇见人仓促不能道寒暄,坐定后不久,健谈善辩话锋生动,谈古论今,听的人忘了倦怠。

烈祖非常欣赏他,让他制定的条例法令很合烈祖的心意,于是就让他参与“禅让替代”吴的秘密计谋。

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过了一段时间才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能看出他的底细。

烈祖登基,孙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等官职。

元宗继位,孙晟又多次升迁做了左仆射,和冯延巳并为宰相。

孙晟轻蔑延巳的为人,(经常)侮辱讥笑冯延巳,最终孙晟先被罢免。

保大十四年,周的军队浸入淮河以南,围攻寿春,又分兵攻破滁州,擒获了皇甫晖,江南(君臣震恐)。

(后唐)排孙晟以司空的身份出使周,带着请降书,请求投降周,孙晟见到冯延巳说:

“这次出使应当交给你,然而我若是推辞了,这就辜负先帝了。

”孙晟奉命出使,深夜感慨叹息,对副礼部尚书王崇质说:

“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不能出卖永陵一抔土啊。

”不久,周人用楼车把孙晟带到寿春城下,让他招降守城的刘仁赡。

刘仁赡看到孙晟,就身着戎服在城上向孙晟行礼,孙晟在远处大声告知刘仁赡:

“你蒙受国家恩惠,一定不要打开(严守)城门让敌人进去!

”周的君主斥责孙晟。

孙晟说:

“我是唐的大臣,怎么可以让节度使对外叛变?

”在这种情况下,周主就让王崇质回归南唐把孙晟扣留了下来。

适逢夏日多雨后周班师回去,孙晟(被迫)跟从他们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

每次朝会,站班在东省官后面,后来每次召见,(孙晟)一定喝的都是醇酒。

周主打探江南的情况,孙晟只说:

“(唐)君主对(您)没有二心。

”周的将领张永德与李重进相互猜忌,就扬言李重进谋反。

金陵(南唐)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有机可乘,就送了内含密信的蜡丸给李重进。

李重进献上金陵的密信,信中有很多离间的话,因此周主发怒。

当时钟谟也奉使住在大梁,(周主)就把他和孙晟一起召见过来斥责,孙晟严肃地请求赐死毫无惧色。

周主又向他打探江南的情况,最终什么也不肯说。

等到他出去,(周主)就命令都承旨曹翰护送孙晟到右军巡院,陪他喝酒,酒过三巡,曹翰站起来说:

“相公你得罪了周主,请你自尽吧。

”孙晟神色自然,正其衣冠拿出笏板,望着南面而叩拜说:

“我蒙受君恩深厚,只有以死来报答了!

”于是自尽而死。

元宗听说这件事为之痛哭,赠太傅官职,有追封他为鲁国公,谥号文忠,优厚抚恤他的家人。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9.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请简要分析。

10.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

【答案】9.

(1)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

(2)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

(3)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

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

(4)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10.句意是:

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

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合的手法,以声衬静,写出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描写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隐逸之乐。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本题中,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请简要分析。

首联“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诗人通过写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

颔联“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一句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从而表达了垂钓的欣喜之情。

颈联“自叹直钩无处使,”一句写出了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

下一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

尾联“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炼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诗句内容、手法、效果和情感的角度来答题。

本题中,让分析“笛声吹彻云山翠”一句的表达效果。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理解是:

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然后从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合的手法;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

以声衬静,写出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描写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隐逸之乐。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7)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答案】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来吾道夫先路(3).则素湍绿潭(4).艰难苦恨繁霜鬓(5).孰能无惑(6).浩荡离愁白日斜(7).过则勿惮改(8).操千曲而后晓声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