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22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西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

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

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

哪些是经典?

经典是怎样确立的?

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

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

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

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

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

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它弘扬的是:

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

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

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

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

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

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

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地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

小说执着于对美的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

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

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

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地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人脸识别技术是最早走向应用的技术之一。

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比如,“刷脸”解锁已成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标配。

在安防监控领域,“刷脸”技术可以对银行、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人群进行监控,实现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2018年以来,深圳等多地纷纷启用电子警察执法,通过“刷脸”识别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金融领域,“刷脸”支付已经成为现实。

贷前审核、身份认证等业务也正被覆盖,通过人脸识别,银行可以快速核查甄别身份信息,用户无须银行卡也能实现取款。

在出行领域,XX与南航合作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登机项目,已在河南南阳姜营机场落地,人脸闸机让旅客直接“刷脸”坐飞机,以秒为单位完成身份验证。

在零售商超领域,阿里、京东等纷纷试水无人超市,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购物、结算环节,不仅可以帮助线下店铺迅速捕捉用户信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是一种升级。

与此相随的是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5%。

(摘编自《解码人脸识别技术:

“刷脸”正走入你我生活》,《人民日报》2018年8月15日)

材料二:

目前,国内外人脸识别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技术路径也比较多。

其中,基于模板匹配方法是将待处理的人脸图像直接与数据库中所有模板进行匹配,选取匹配最相似的模板图像作为待处理图像的分类方法。

不过,由于数据库中每个人的模板图片数量有限,不可能涵盖现实中所有的复杂情况,简单的模板匹配只利用了相关信息,对背景、光照、表情等非相关信息非常敏感。

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并不适合应用于实际场景。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即人的面部有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的部件,如鼻子、嘴巴等。

通过对这些部件形状的对比、部件间位置的检测,从而实现人脸识别。

与基于模板匹配方法相似,形状、距离等信息并不能表达出图像中的姿态、表情等非线性因素,导致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较低。

最后一种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逐层训练的网络结构,每层使用的是自编码神经网络,自编码神经网络主要包括对数据编码和解码两部分内容。

通过编码、解码实现对输入数据的无监督学习,辨识能力随数据增长逐步提高。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8月6日)

材料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个人隐私信息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

在人脸识别技术火爆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是否会侵犯隐私、人脸是否能被“假冒”的担忧和质疑。

目前,国内从消费电子领域到安保、网络支付、金融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脸识别,但新技术有“双刃剑”属性,应防范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如果这些信息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处在“裸奔”状态。

“因此,面对‘刷脸’产生的个人隐私问题,我们必须多角度共同保护。

目前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我国尚无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应未雨绸缪,预先防范。

”某专家说。

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也在其博文中表示:

“考虑到这项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在人脸识别方面的立法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仍有巨大拓展空间,国家有必要在数据共享和开放上加大引导力度,促进技术发展。

另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应用将越来越多,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类标准,特别是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及企业需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所采集、储存的公民隐私数据安全。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10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脸识别技术是最早走向应用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于安防监控、金融、出行、零售商超等领域。

B.人脸识别技术行业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在2017年到2020年四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百分之百。

C.基于模板匹配方法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简单直接,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实际场景。

D.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双刃剑”属性,随着该技术在国内大量引入,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已逐渐暴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河南南阳姜营机场的旅客可以直接“刷脸”登机,证明了“刷脸”技术在安防出行领域的可行性。

B.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对人的面部部件形状的对比、部件间位置的检测来实现的。

C.在运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时,输入有效数据越多,对人脸的辨识能力也就越强。

D.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样就会导致用户个人隐私被泄露。

6.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时,怎样保护个人隐私?

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醉酒之后

刘庆邦

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口气喝了小半瓶。

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压抑很久的哭声。

这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初二班的同学听见了项老师的哭声,吃惊之余,难免从教室里溜出来,挤在老师门外。

不料老师的门是虚掩的,同学们一挤一拥,竟把老师的门推开,蜂拥到屋里去了。

项老师不只是哭,还在诉:

太绝情了!

说好的你等我三年,我调到市里,咱们就结婚。

这才一年多,你咋就不理我了呢!

当晚,校长专门安排食堂为项老师做了他最爱吃的酸汤面叶儿。

校长说,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项老师是到我校来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我们指望项老师能挑起学校的大梁呢!

项云中低着眉,懊悔地苦笑一下,摇了摇头。

他想:

不能再待下去了,该写一份请调报告了。

次日上课,项老师发现同学们变了。

以往每天第一节课,总有同学迟到,而今全班齐刷刷的。

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

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

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

还有,班长余红霞带着值日的同学,到项老师宿舍打扫卫生了。

项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对卫生不是很讲究。

余红霞在扫床底时看到一双翻毛皮棉鞋。

因地面有些潮湿,鞋底上还沾有黄泥巴,棉鞋已经发霉,翻毛上面像是又长了一层毛。

一天晚上,一位家长给项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给项老师道辛苦。

家长说,这几天孩子回家挺晚,说是在学校上晚自习,谢谢项老师啊!

项老师并没安排学生上晚自习,他很警惕地说:

您的孩子学习挺自觉的,表现挺好的,放心吧。

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

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

他问:

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

王大牛站起来了,说没事儿。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

项老师走到王大牛课桌旁边,要看得更仔细些。

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

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

王大牛说被马蜂蜇了一下,若搁以前,不知同学们会笑成什么样呢!

可眼下竟一个笑声都没有。

一下课,项老师就对余红霞说:

最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按时回家吗?

余红霞脸上红了一下,又白了一下,说:

这几天放学后,有一些同学到山上采中草药去了。

采到药材卖给收购点,攒点儿钱交下学期的学杂费。

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蜇到了。

项老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提了两条要求:

一要注意安全,二要跟家长说实话。

周一早上,余红霞和几个班干部提着一样用绿方巾包着的东西来到项老师办公室,对项老师说:

我们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您一样东西,请您一定收下。

项老师说:

我怎么能要同学们的东西呢!

余红霞不容分说,解开方巾,打开纸盒,里面放的是一双皮鞋。

皮鞋是黑色的,闪着亮光。

当皮鞋呈现在老师面前时,同学们的眼睛无不亮闪闪的。

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

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

当晚,项云中把已经写好的请调报告撕掉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学生符合其年龄特征,比如开篇写孩子们听项老师哭时,“溜”“挤”“拥”,写出了孩子们喜新奇、爱热闹的特点。

B.校长让食堂做项老师喜欢吃的酸汤面叶儿,语重心长地劝导项老师要担当重任,说明校长是通情达理的,对项老师也充满了期望。

C.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但也释放了项老师的精神压力,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

D.发生在项云中身上的故事,也揭示了山村教育的困境;促使人们在享受温情的同时,思考山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

8.小说开头写项云中醉酒,结尾写同学们将一双新皮鞋送给项老师,这两处情节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王大牛这一人物有什么特点?

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牛这一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交,字志同,安陆人。

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

弘治初,恕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

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

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

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

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

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

交奏免之。

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

彩怒,调之南京。

瑾败,召拜户部尚书。

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

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

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

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珪并致仕。

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

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

帝褒纳焉。

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

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

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

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

交言:

“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

”不听。

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

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

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

报许。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

帝辄慰留,遣医视疗。

请益力,乃许之。

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

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

卒年八十,谥荣僖。

(选自《明史·孙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B.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

C.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D.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官名,明清时为六部诸司长官。

B.致仕,又称为“出仕”或“入仕”,指出来做官,进入官吏的行列,

C.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交受人赏识也懂得赏识他人,他因受到尚书王恕的赏识,被推荐到吏部做官,他在吏部为官14年,推荐、引进过不少优秀的人。

B.正德年间,上林苑的宦官侵占的公、私地皮多得没法计算。

世宗即位后,孙交请按当初的诏令裁下来,并没收他们侵占的土地。

C.皇帝想把太平仓交由宠臣裴德掌管,镇守云南的宦官张伦奏请开采银矿,孙交都据理力争,不肯同意。

D.武宗骄奢无度,国库空虚,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吏,扫除了弊政。

对于孙交的建议,即使是事情牵涉到宦官的,世宗也能全听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

(5分)

(2)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

帝辄慰留,遣医视疗。

请益力,乃许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被排挤到荒远的岭南州郡,而柳宗元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剌史。

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

 ②[黄丞相]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

③[柳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采用工笔,把诗人同友人十余年屡遭挫折的经历展示出来,并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B.颔联以典明志。

黄霸清名满天下,而诗人“重临”,则是流徙南荒,苦闷自嘲。

柳士师“直道事人”三次遭贬,暗指诗人因坚守正义而遭打击。

C.颈联写两位迁客翘首仰望北回的大雁直至它消失,耳旁传来哀猿的悲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D.尾联“桂江”“连山”并无相连,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牵。

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

15.试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丰富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高到低,以夔州著名的景物入诗,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2)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寻找理想要仰望星空、百折不挠,不要像《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因高远艰险而叹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渲染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的现象。

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

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

它尚不成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2020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9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

同时,2021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举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中文在线集团在2019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B.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D.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参差不齐趋之若鹜进而顺水推舟

B.良莠不齐趋之若鹜从而顺水推舟

C.参差不齐随波逐流从而因势利导

D.良莠不齐随波逐流进而因势利导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B.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赞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赞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20.再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讲诗画相通,是说这两种艺术类型都借助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来抒情写意,创造意境。

但细分起来,诗是语言艺术,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画是造型艺术,①。

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曾指出,画用形与色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诗用②;画描绘动作,必须化动为静,而诗要描绘事物,③。

21.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五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使其表达得体。

(5分)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9)班张华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曾担任《金色年华》校刊主编,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

前期他曾通过招生热线向你校垂询过,希望能参加你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希望该生能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