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200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docx

中国文学史概述MPA

第二节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一、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期。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共一百零五篇。

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分周颂、商颂、鲁颂,共四十篇。

《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力,兴是感物

起兴。

《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大部分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摇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氓》等诗表现了妇女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谐和的意识;《静女》、《兼茵》等诗颂扬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

《诗经》格式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高峰。

楚辞产生丁战国后期的楚国,是以“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为特点的新体诗。

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句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运用楚辞的诗歌形式创作了大量杰出作品,《九歌》是根据楚国祭神乐歌创作的,其中,《湘君》、《湘夫人》是取材神话传说的爱情诗篇,《国疡》是颂扬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英雄颂歌;《九章》大多抒写流放

后的悲愤,其中,《哀郢yǐng》写于郢都沦陷之时,《怀沙》是自投泪罗前的绝笔;《天问》就自然、历史、神话等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几个问题,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探索精神;《离骚》是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构成先秦散文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大变革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里,各诸侯国当政者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于是大量历史著作应运而生。

先秦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著名作品有编年体史书《左传》、国别体史书《国语》和《战国策》等,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左传》名篇《郑伯克段于鄢》再现了统治阶层家庭内部的相互残杀,揭露了统治者残忍而虚伪的面目,叙事写人生动传神;《秦晋殽yao

之战》生动记述了战争的史实。

《国语》名篇《召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设喻引事,独具匠心。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个性更为突出,描写技巧更加高超,在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如名篇《燕昭王求士》生动描写了燕昭王招贤复国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的散文。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警策,《孟子》雄辩,《墨子》谨严,《荀子》淳厚,《韩非子》犀利,《庄子》汪洋恣肆。

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性最强,《逍遥游》、《秋水》等名篇,想象奇幻,文笔夸张,成就很高。

二、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时期,疆土统一,国势强大,封建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大一统帝国的君臣,追求物质和精神的享乐,要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烙上鲜明贵族印记的文学样式一——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体是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炽,产生了大批赋家。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

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写志,著名的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

汉武帝时设立了官方采诗机构一一乐府。

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篇目,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

流传至今的乐府民歌约40首,多数是东汉作品。

乐府民歌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的心态、愿望和要求。

有的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有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如《孔雀东南飞》、《上

邪》、《有所思》;有的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诗经》一脉相承;而它长于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五言、杂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汉乐府民歌的直接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开始酝酿并逐渐发展、成熟。

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并非成于一

人一时,但有着大体统一的主题和风格,侧重表现人生无常、及时行

乐等思想情绪,抒发了处于动乱时代下层文人的牢骚不平。

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委婉含蓄,于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练工切,梁代文学评论家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两汉散文创作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汉初文人承战国策士遗风,又逢立国伊始,故多政论散文,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晃错。

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为人称道。

从文学的角度看,司马迁以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史料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如《项羽本纪》中的西楚霸王项羽、《李将军列传》

中的飞将军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爱国政治家蔺相如等,个个栩栩如生,闪耀着鲜明独特的性格光彩。

《史记》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谋篇布局的多样巧妙,语言的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

鲁迅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评价《史记》杰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是很精准的。

汉代另一历史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汉书》开创断代纪传体史书体例,具有较明显的正统色彩,史料丰富,体制更为详备,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但总的成就逊于《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逐渐摆脱经学影响,而获得独立品格,并进人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得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汉末魏初,“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涌”的大发展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的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以曹植和王粲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

王粲,他的《七哀诗》等作品,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曹操的诗歌,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诗歌呈现出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阮籍、嵇康、左思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或气骨遒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进步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西晋多数作品流于丽辞缛采,代表人物陆机、张协等。

东晋时期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

其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以《归园田居》、《饮酒(结庐在人境)))等为代表。

陶渊明诗的风格虽较多表现为平淡冲和,但《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咏荆柯》等诗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陶渊明内心并不是只有静穆,而忘怀了世事。

陶渊明诗对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南北朝时期,文人专力于诗歌和骈文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南方先有谢灵运、后有谢朓tiǎo,多写以描绘自然景观为内容的山水诗,人称“大小谢”。

而鲍照则擅长用七言古诗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

北方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庚信,他的诗在北国稍嫌荒寂的文苑中独标清新,粲然可观,在形式上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骈文创作方面,出现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与《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等优秀作品。

以散为主、骈散结合的散文著作,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x《洛阳伽蓝l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是当时的文学风尚,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做了充分准备。

南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诗前后辉耀,由于南北地理条件和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差别,南朝的吴歌、西曲大都具有明丽柔婉的风格,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高亢之风,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有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有叙事长诗《木兰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小说体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其中晋干宝《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为重要。

《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至晋上层士族人物的言谈轶事,写人气韵生动,记言简约精妙,开后世笔记小说的先声。

由于文学意识的渐趋自觉,这一时期出现了探讨文学观念、分析创作过程、批评作家作品的文学论著,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其中《文心雕龙》和《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三、唐代文学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经济、文化有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国力空前强盛,朝廷对意识形态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确立了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唐代文学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唐诗现存近五万首,《全唐诗》收录诗人两千多家,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有二三十个。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辉煌的准备期,其特点为:

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逐渐由宫廷、台阁走向市井、塞漠,诗歌作者由王公大臣扩大到布衣寒士,诗歌的情思格调融合了北朝的清刚劲健和南朝的明媚清新,独创一种风骨与明丽兼有的境界。

这一时期的诗坛既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刚健的放歌,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又有刘希夷、张若虚清丽的吟唱,如《代悲白头翁》、《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对于诗歌创作有求新求变的鲜明主张,“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唐诗别裁集),提倡风骨和兴寄,主张诗歌应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

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实绩,以悲壮慷慨的风格震动了诗坛。

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奏响了序曲。

盛唐诗歌指唐开元、天宝年间的创作,这是唐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

盛唐时期的特点是:

诗歌体式上擅长抒写慷慨情环的古体诗与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诗汇而为一;诗歌境界上声律与风骨兼备;诗歌作者众多而极有天赋,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

人们常用盛唐气象来形容盛唐诗歌的总体风貌,如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所说: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岑参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东坡志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道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

绘画和音乐的深厚修养,令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对自然界的景色和音响的感受与把握,比一般诗人更敏感、更细致、更精确,使他的诗歌达到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绘画美和音乐美的高度。

王维常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注人禅意禅趣,于静观寂照时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自然美与心境美融合为一。

《山居秋暝》便能代表王维诗的以上特色。

严羽说: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不愧为唐代边塞诗的佳作。

韩愈《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盛唐诗歌的代表和双璧是“李杜”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对于转瞬即逝的盛唐的顶峰,这已经够长了。

两人虽同站在盛唐的顶峰上,可李白是一只脚踏上盛唐之巅,杜甫却是一只脚跨下盛唐之脊,这一上一下就显示出了迥异的生存状态和创作形态。

李白是始终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浪漫情怀的诗人。

他具有独立不羁、向往自由的人格,开朗自信、豪迈奔放的个性,飘逸洒脱的气质;他始终坚持过于浪漫的人生理想,而无视实在的社会现实。

《将进酒》、《行路难》最能展示他的人格风采和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了磅礴大气、浪漫雄奇的壮美外,还有自然清新的优美,如《春夜洛城闻笛》这类水晶绝句。

美酒与明月是李白诗歌中的灵魂,“酒人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一首首诗篇,把盛唐带上了青春浪漫的顶峰。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由开元全盛日的稻米流脂,到安史之乱前饿死幼子,如此巨大的落差对杜甫心灵的撞击是剧烈的,使他更加忧国忧民。

他长期生活在中下层,生活在普通人民中间,非常了解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而他又始终怀着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这使他的诗作能够真实表现人民的情感和深刻反映那个时代的现实。

《兵车行》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是杜甫最早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

极负盛名的写实作品还有“三吏”“三别”等。

即使是写景述怀之作,仍饱含忧国忧民之思,如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就是代表。

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基本特征。

“诗圣”与“诗史”是对诗人与他的诗歌的最高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杜甫和他的诗歌获此殊荣。

安史之乱以后,进人中唐时期。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转型期。

经过安史之乱的唐代社会,虽一度出现中兴,但终挡不住逐渐衰败的脚步。

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诗歌的转型。

盛唐的浪漫情怀和理想色彩,或变成现实的写照,或变成奇崛的苦吟,形成了以写实通俗的元白诗派(元镇、白居易)和雄奇怪异的韩孟诗派(韩愈、孟郊)为主流的中唐诗歌。

《瓯北诗话》(清·赵翼):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中唐

诗歌已看不到盛唐的雄壮与浑厚,虽不乏风流潇洒之作,却染上了一层孤冷、忧郁和感伤。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创作主张,井以巨大热情投人了新乐府诗的创作实践,写成了《新乐府》与《秦中吟》(白居易)、《新题乐府》(元镇)。

他们的新乐府诗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对朝廷一系列错误政策和由此造成的社会弊端进行讽喻批评,主题明确,

题材集中,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其中名篇《卖炭翁》、《杜陵叟》被千古传诵。

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堪称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议论见长,开宋诗以议论为诗的风气,别开生面。

具有艺术个性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李贺,以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的杜牧、李商隐。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最后一抹绚丽的夕阳。

晚唐时代,大唐帝国气数将尽,衰败倾覆之势无法遏制,整个社会弥漫着空漠悲凉的情绪,此时诗人创作最多的是咏史和爱情两类诗,咏史是为伤今,爱情是因对现实的失望。

晚唐诗歌的独特贡献是对心灵深层世界的表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唐诗歌的代表作家是“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杜牧是咏史诗大家,他的咏史诗大都是抒写对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怀,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等,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思索,如《赤壁》等。

爱情诗的代表李商隐感情细腻,联想丰富,在诗歌创作上形成擅长开掘人物心灵深层世界的艺术特点和哀婉凄艳的艺术风格,他的《无题》诗,时空颠倒错落,意象迷离恍惚,形成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

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杜诗俊爽,李诗深婉,如《念昔游》、《宿骆氏

亭,寄怀崔雍、崔衮》等诗。

唐代散文在批判六朝以来形式主义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秀传统中获得发展。

韩愈、柳宗元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不愧为继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

韩愈十分重视散文创作的艺术独创性,他的议论文如《原毁》、《师说》、《进学解》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记叙文如《张中丞传后叙》,刻画人物仿效《史记》笔法,将饱满的爱憎感情倾注笔端,在善于取材和精于细节描写方面,显示出精湛的艺术造诣。

柳宗元散文同韩愈比较较少正统色彩,较多民间立场。

他的记人叙事之作,多描写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如《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种树郭槖驼传》等篇,皆取材现实生活,表现了进步的政治主张。

柳宗元使山水游记和寓言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他贬谪永州所写的山水游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运用写景寓情手法,在表现山水之美中渗透了作者的人格之美,成为后世游记文学典范。

在古文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晚唐产生了散文化的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没有汉赋的堆叠板重,而有散文的清新灵动,首开文赋的风气。

唐传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并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经验。

词是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作。

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相传唐诗人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韦庄都是较早的曲子词作者。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早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国破被俘以后,以词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遥深,形象真切,语言朴素自然又珠圆玉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均为小令中的精品。

四、宋代文学

宋代政治和军事软弱无力,外患不断,党争不止,但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文学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很大发展。

词到宋代,进人鼎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

《全宋词》载词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家。

北宋初期,词在上层士大夫文人如晏殊等人手里,成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词风尚未摆脱花间派的婉约绮靡。

晏殊之子晏几道,由于个人遭遇的不幸,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

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经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作品,给宋初词坛注人一股新鲜空气。

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令其具有了不同于前代的独立品格。

柳永主要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别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一改宋初以小令为主要创作形式的格局,大量创制并写作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音调更为繁复优美的慢词,多用铺叙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富于平民色彩,在市井间传唱极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借景寓情,大俗大雅,是其词作中的精品。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进一步革新,把艺术笔触伸向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词除通常写景、抒情之外,还用来怀古、感旧、记游,甚至说理谈禅,几乎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苏词风格多样,《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笔力阔大,豪放超矿;《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笔细腻,婉约清秀。

超然世外的性格、复杂坎坷的经历和变化剧烈的社会现实,促成了苏

轼以豪放超旷为主的词风,由此开启南宋豪放词派。

秦观、贺铸等人也各有成就,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风格多样的繁荣局面。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他的作品标志着宋词艺术的深化和成熟。

周邦彦基本承袭柳永词余风,以表现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传统内容为主,但他妙解音律,艺术修养很高,使词艺更加趋于精美化。

他在创作上注重追求章法结构的变化、表现技巧的多样以及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注重格律风雅的词人大都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南北宋之交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

寻觅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为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

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

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突破了北宋末年的平庸浮靡,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著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辛弃疾生逢南宋世衰,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

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于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高度。

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创造出雄奇阔大的词境,充溢着浪漫主义的奇情壮思;又深于寄托,善于用典,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是因为其词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他的词作多种风格并存,《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等篇,壮怀激

烈,豪气逼人,是其词主调;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缠绵哀怨,《清平乐(茅檐低小)》清新活泼,各具特色。

在宋金对峙、政局相对稳定的南宋后期,一些词人继承了周邦彦的风格,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

姜夔(kui)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意境清空,格调风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

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倾向于密丽的风格,可谓一枝独秀。

宋诗不同于唐诗,有其自己的特色,唐诗主情,宋诗主理。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

苏轼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进一步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

黄庭坚首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其诗宗尚杜甫,自立门户.大都瘦硬生新,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最终又分别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留下九千三百余

首诗作,其中多数作品表现了他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积极主张抗击侵略,歼敌之志老而不衰,恢复之心至死不渝,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如在《关山月》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诗人忧心如焚的情怀。

杨万里和范成大在当时诗坛上声誉很高,他们都有一些反映现实的篇章,并且擅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创立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宋诗增添了最后一道光彩。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在政治革新潮流的鼓荡下,诗文革新运动随之兴起,在欧阳修等人努力一下,宋初浮华的文风得以革除,宋代散文取得了可与唐文媲美的成就。

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为文险怪奇涩,并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形成一种富于情韵、平易畅达的艺术风格。

他的散文不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怀人,如

《醉翁亭记》等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即使是纯粹说理的政论性散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总结历史教训时,也是情见乎辞,颇有特色。

在欧阳修的提携指引下,文坛人才屡出,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轼、苏辙都是一时才俊。

王安石的政论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