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146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docx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选

古诗词鉴赏试题选

七年级(上)

一、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诗人以神龟、螣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

诗人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指的是要统一全国。

诗人认为统一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先叙事,交代作客田家的原因;再写景,由远而近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图。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C.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地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D.尾联中的“就”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二句中的“空”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

B.最后一句中的“放过”和“拦”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四、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影”比喻书中内容,“鉴”写出了方塘清澈的特点。

B.前两句写景。

闪耀浮动,情态毕见,十分生动。

C.这里的“活水”仅仅是指新知识。

D.诗歌使用了借景喻理的写作手法,以“源头活水”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五、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常记”二字,不仅表明词作是追忆往事,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溪边美景而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备感舒畅的情景。

D.这首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七年级(下)

六、山中杂诗

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小心翼翼,怕打扰到山间宁静的情态。

B.“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幅鸟飞檐上,云出窗里的画面,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展现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C.诗歌写了四处场景: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檐上、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D.这首诗说明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的道理。

七、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能体现诗人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

独坐、弹琴、长啸。

八、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美妙。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九、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第一句中的“飞”字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字写出吹笛人吹笛的笛声,却不期然打动了听众。

C.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真实地飞遍了洛城,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第四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十、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前两句的“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后两句的“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十一、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独怜”二字,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B.“上有”句从俯视转为仰视,写出了画面的优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后两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汇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十二、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十三、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用自己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示例:

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目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十四、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十五、论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B.诗歌通过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表达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C.诗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D.诗人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八年级(上)

十六、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后文老妇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只写到了老翁一人,没有写出事件的结局和诗人的感受。

D.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诗人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十七、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游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八、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联“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诗人由远而近,视线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颔联在地理中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C.颈联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D.尾联中的“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

“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真实写照。

 

十九、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常恐秋节至”表达出了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

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青春不可避免凋谢的无能为力。

B.本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起兴”手法,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生。

C.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写出此诗的目的是通过描写葵、百川来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二十、野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二十一、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歌以“赋”开头,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B.“遥隔”不仅表明诗人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的心情。

C.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

一个“尽”字道出了诗人离家之远,飘零之久。

D.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

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二十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二十三、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的。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诗歌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二十四、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表达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二十五、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在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二十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D.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八年级(下)

二十七、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风声”“冰霜”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B.诗中第一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第二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

C.“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诗人希望堂弟做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的人。

D.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喻高洁、坚贞的情怀。

二十八、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写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颈联写游山之趣:

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尾联写诗人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二十九、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一、二两句蕴含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建安时期作品刚健的风格,下句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理想的进一步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三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

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后两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三十一、苏幕遮(黄叶地,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碧云天,黄叶地”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首词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九年级(上)

三十二、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

洲。

1.(2017·贵港)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B.“肠断白

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作者独处深闺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C.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梳洗罢”然后才倚楼独望,表明了女子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迎接心上人的归来,即所谓的“女为悦己者容”。

B.“独倚望江楼”中的“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也表现这一女子含情脉脉地注视江面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思想情感。

D.“肠断白

洲”一句说明女子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到“白

洲”,因为这是使她愁肠寸断的地方。

三十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017·淄博)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词是词人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B.上阕中的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的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D.最后两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

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上片“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C.“闻说”“也拟”“只恐”等词生动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由计划去泛舟赏双溪美景,转而又否定自己的计划的情感变化过程。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三十四、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句中“更深”二字,点明了时间,也为全诗营造了压抑紧张的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的具体化,“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在夜空的表现。

B.“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出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而独特的审美视角,一个“透”字,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C.这首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D.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十五、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颔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六个名词,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晚春图,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B.颈联“枳花明驿墙”中的“明”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上方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C.尾联“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