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32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docx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十二五(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战略机遇期,更是我院争先进位的关键发展期。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迎接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学院事业新发展,根据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参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和基础条件

(一)、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2010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开班仪式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

因此,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是国家需要、人民期盼。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深化改革,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要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要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

2010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省职业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两个率先”战略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到2015年,教育发展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主要教育发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

《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为了实现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大力发展适应我省农村、城市社区医药卫生工作需要的学历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可以说,我省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我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描绘了广阔空间。

2010年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江苏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1.64人,注册护士1.56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3.15张,17127个村卫生室59931名卫生从业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827人。

现实上虽然城市卫生人才相对充裕,但是城市基层社区卫生人才仍然短缺,农村卫生人才则严重匮乏,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根据《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均要达到2.0人,医护比达到1:

1。

据此测算,到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数至少需增加28317人,注册护士数至少需增加34610人(按2010年末7865.99万人口计算,未包括自然减员需补充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

除医师和护士外,我省卫生事业的增速发展还将需要大量相关医学门类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与本科医学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卫生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人才培养“短、平、快”的特点,是扭转城市基层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状况的最佳平台,作为全省三所卫生高职院之一的我院应当大有所为。

(三)我院积淀丰厚,拥有一定优势,正处于转折上升的关键时期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是在江苏职工医科大学基础上设立的。

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国立中央助产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由华东助产学校到江苏职工医科大学,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学校名称多次更改,办学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升。

我院七十八年历程,是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经过整合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省卫生厅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中医学校等厅直单位资源,跻身普通高等教育行列,建设浦口新校区,转型成为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标志着我院蓄势以待,厚积薄发,为“十二五”大踏步前进奠定了基础。

我院现有市区汉中路129号校区、凤凰西街150-1号校区、浦口区珠江镇公园北路129号和黄山岭路69号校区四个校区。

总占地面积366亩,总建筑面积12.5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4亿元,教职工274人,专职教师18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4人。

学院图书馆藏书29.5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种。

建有附属医院两家(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和高淳县人民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及其它实习基地80多家。

我院曾有58年普通中专办学历史。

曾设有助产士、助产医士、妇幼医士、保育护士、临床医士、中药士、检验士、中医士、推拿医士、中西医结合护理等专业,建国前后培养的大批紧缺人才遍布全国各地。

我院曾有20年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

成人学历教育现开设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和中医学等专业。

此外,还和徐州医学院合办专科升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办远程教育专科和专科升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中药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

20年来,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成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骨干力量。

成人非学历教育开展了大量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工作。

为提高我省的卫生管理水平,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院亦已有10年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

自2002年进入普通高等教育行列以来,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努力创新育人机制,完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加专业和招生规模,现已设有护理、护理(涉外护理)、药学、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医院病案管理)、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医学营养、中药学等专业,在校生达4058人。

2008年、2009年、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72%、98.64%、98.97%,护士资格考试合格率分别为99.7%、100%、99.78%。

我院在全省高职院行列中以不俗的成绩已崭露头角。

我院地处省会城市,医疗资源、高等教育资源丰富。

地缘、资源优势为我院办学提供了优越条件。

此外,我院还具备以下独特优势:

主办《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学分册》两本国家级刊物;作为卫生部、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查新检索定点单位,承担全省医学查新咨询和检索服务;江苏省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办公室设在我院,承担全省医师资格考试、全省全科医学培训等相关工作;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卫生界合作设立的“江苏省-维多利亚州卫生事业管理培训中心”,联合培养卫生管理人才,双向开展学术交流。

这些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扩大了我院业务工作的外延,丰富了办学内涵,为我院铸造品牌,打造特色,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我院从事医学教育的底蕴丰厚,事业发展较快,基础条件较好。

目前,我院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学历教育为辅助,各类岗位培训为补充,其他相关业务工作助拓展的特定格局。

同时,必须看到,我院也存在一些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

基础设施建设与学院的实际办学规模不够协调,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与其他高职院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专业设置领域相对狭窄,专业特色建设不够鲜明,科研工作稍显薄弱,按照高等学校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健全,学院特色和优势有待深入挖掘和拓展等等。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施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三项战略;拓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平台;盘活人力、物力、财力三类资源;打好良好教风、严谨学风、务实作风三个基础。

建成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服务于江苏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

三、规划指标

(一)办学规模

2015年普通高职教育达8000人。

2015年成人学历教育达4000人。

2015年非学历教育培训达2000人。

(二)基础建设

1、校区定位与基本建设

(1)浦口黄山岭校区按原定规划,完成现校区二期工程,设施配套,环境美观,容纳在校生5000人。

启动扩建工程,新征地300亩,分两期建成,“十二五”末完成70000平方米建筑,容纳在校生3000人。

(2)凤凰西街校区新建10000平方米教学楼1栋,对原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形成设施配套、适应成人教育需要,兼有培训、会务功能的校园,主要承担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学院对外的其他服务。

(3)汉中路校区逐步腾出空间,采取租让、联合开发等方式,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为新校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4)公园北路校区根据政府部门意见,公园北路校区将出让,视浦口区政府进程安排,通过商谈、评估,形成方案报卫生厅批准后实施。

2完善办学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生均仪器设备值超过5000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教学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能广泛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生均图书达到60册,图书馆藏书达48万册。

统筹校本部与附属医院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

(三)专业学科建设

1.围绕卫生行业、与卫生相关的边缘行业发展需要,依托行业和区域优势,新增15-18个专业,使学院专业总数稳定在25个左右;建立一般专业、重点(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三级专业建设体系,以重点专业做示范,以特色专业显亮点;建成1个国家重点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确定院级重点建设专业4-6个。

2、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根据办学基础,整合学院资源,构建5个专业群,同时加强专业群的体系化建设。

(1)护理类专业:

以现有的护理专业为基础,向助产、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口腔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等方向拓展;

(2)药学类专业:

在现有药学、中药学专业基础上,增加药品营销、中药栽培技术等专业(方向);(3)卫生管理类专业:

现有卫生信息管理(医院病案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医学文秘专业,增加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医疗保险等专业(方向);(4)医学技术类专业:

现有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专业,增加健康教育、医学仪器设备技术、口腔技术、呼吸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技术、药膳技术、食品药品检测技术、实验动物技术等专业(方向);(5)其他相关医学类专业:

我院曾有成人医学教育阶段开设相关医学专业的历史,争取在高职教育中增设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等专业。

3、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合作。

完善驻点办班模式,继续开辟新的合作途径,探索与医院(企业)联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联合安置学生实训就业的机制;建立并适时调整充实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借助行业、企业优势,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双证”教育范围;开发与国(境)外的合作办学,延伸学历教育,开辟学生获得国(境)外执业资格和从业机会的渠道。

4、专业建设体现中医特色。

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在高职教育可以、可能应用到中医药技术技能的专业教学中,开设中医药方面的课程,融入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掌握一定实用性中医药技术技能。

5、课程和教材与专业建设相匹配。

建设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建立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新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大专业课程的整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训、实践动手能力内容的课程建设;大力建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重点推行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积极与医院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

加大校本特色教材建设力度,支持教师积极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重点教材。

力争主持编写3-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编写5-10部省级规划教材,完成20-25部校本特色教材,构建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三级”教材体系。

(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整合全院实验资源,重新组建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中心、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中心、人体机能学实验中心、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中心、药学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医学文献检索中心;建设校内护理、中医技能、中药栽培、康复治疗、影像放射治疗、食品营养与检测、模拟药房(店)、模拟药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场所)。

巩固、拓展、深化和附属医院的协作关系。

加强教学合作,共同组建专业教研室、教学团队,提高课程开发和教学水平;加强科研合作,联合申报课题,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发科研项目;搭建多方面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在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党团工作、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互助共赢。

巩固和已有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的合作,继续开发新的教学医院、实习医院,使教学、实习医院的规模与实习生规模相适应。

根据药学等专业的实习需要,加强与药企之间的合作,开发新的实习场所。

到2015年,建成省级实训基地2个,建成国家和省级技能鉴定站各1个。

(五)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坚持“专兼结合、一体化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

基于学院总体事业发展规划,逐年配备符合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的师资队伍。

“十二五”末专任教师不少于400人,兼职教师不少于30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生师比符合国家要求。

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50%以上;45岁以下的达到80%。

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使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以上,中级职称教师占50%左右,专业课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达到85%,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力争各专业都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6个。

培育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3名,科技创新团队1个。

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3人,院级教学名师15人。

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10名、学科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

20名。

注重管理队伍建设,适当引进适应管理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按照精简、高效、梯次化、职业化目标,科学划分管理职责,合理配备相应人员,逐步做到一般管理岗位专职化。

(六)科研工作

成立相关医学教育研究室、医学营养研究室,校、系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科研经费年递增比例20%以上,争取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5项以上,申报各类专利10项,获省(部)级以上(含)优秀教学成果奖不少于2项,每年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不少于80篇,获得地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中中医中药方面不少于五分之一,初步进入“科技兴院,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

逐步完善科研管理的项目申报、受理、评审、查询、跟踪、评估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科研评估和评价体系;完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专家、科研条件、科技政策等各类科研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科研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科研计划按预定目标推进。

(七)成人教育

1、学历教育保持适当规模,保证教学质量。

继续办好专科层次临床、全科、预防专业,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的合作院校与专业门类,加强与委托办学院校的联系,加强对教学办班点的管理。

2、紧密结合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积极办好各类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调整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的培训为重点,将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培训规范化,积极探索非基层医院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和面向社会的岗位技能培训新途径。

3、在利用网络进行远程继续教育方面继续进行探索,积极开拓继续医学教育新领域,努力尝试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扩大继续教育业务范围,争取到“十二五”末继续教育培训超过6000人次。

4、继续办好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全省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等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履行全科培训中心的职能。

(八)学生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创新学生工作机制,完善院系二级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预防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引入医院、企业文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素质,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70%,录取新生报到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主动适应招生政策调整,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密切与行业企业及相关就业单位的联系,形成就业工作网络,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健全扶贫助学制度。

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要通过“奖、助、贷、减、免”等一系列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优先组织他们参加勤工助学和创业实践,确保没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九)校园文化建设

1.征集并确定学院院训、院徽,创办校报,办好校园网,形成适合院情的学院文化标志、文化载体,打造具有中医特色、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学院办学优良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

2.充分发挥“江苏省卫生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研究室”的作用,面向全省卫生职业院校开展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招标,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3、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创办学生合唱团、小乐队、舞蹈队、女子排球队等学生艺术、体育团队,办好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鼓励、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医学职业素质。

(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深入学习、宣传发动、查找差距、自评自建,在2012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以迎接评估为契机,全面认真总结检查各项工作,加以改进完善,促进内涵建设。

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管理好、应用好数据采集平台,开发数据采集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

(十一)其他相关工作

1、不断提升《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学分册》质量水平,提高影响因子,争取《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杂志进入科技核心期刊方阵。

2、查新咨询工作将按《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查新工作质量;力争科技查新数量较“十一五”期间总量稳中有升;争取扩大业务工作范围开展查引工作。

3、加强江苏医药信息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充分发挥其卫生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医学继续教育传播平台、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平台和学院相关业务工作资讯发布平台的功能,加大信息流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4、按照卫生厅部署,及时、安全、高效完成江苏省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

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全省医学考试中心,扩大工作范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委班子、院系两级组织建设。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围绕把我院建成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省级示范高职院的目标,着力增强谋大事、促发展、善管理、讲团结的能力,为推进学院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党组织创新活动机制,推动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经常化,办好业余党校,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姿态,力争进入全省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行列。

(二)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和管理体系建设。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质量、突出中医主体特色和专业特色。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督导、监控与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坚持教学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深化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建立以岗位绩效为标志的薪酬制度,强化分配制度对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政策导向。

不断完善岗位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建立以岗位绩效为标志的薪酬制度。

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院系两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责、权、利、效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系、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探索建立院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以卫生厅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强化目标管理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工作都要从师生员工的发展与需要出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力,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地监督和参与学院的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等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和谐氛围。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广大教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到2015年,实现教职工院定收入翻一番。

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教师公寓建设,解决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住房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五)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学院建设和发展。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基本建设项目政府立项和其他专项资金,努力进入高校债务化解范围,统筹各校区规划利用,最大程度获取经营性经济收益,加强预算管理,推行成本控制、核算措施,厉行节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