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142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docx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课件

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8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

第Ⅰ卷(共41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答案】C

【解析】A.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热,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A正确;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B正确;C.氨极易溶解于水,但氨水不稳定,容易分解,C错误;D.氨溶解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显弱碱性,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选项C是易错点,氨气是碱性气体,不显碱性,氨气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能电离出铵根和氢氧根而显碱性,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属于电解质。

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和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浓硝酸在常温见光或受热时会分解D.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正确,不选A;B、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B;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正确,不选C;D、常温下铁或铝在浓硝酸中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继续反应,所以可以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正确,不选D。

考点:

浓硝酸的性质

3.取3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硝酸、浓硫酸、新制的氯水,3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

A.白、红、白B.红、黑、红C.红、红、白D.白、黑、白

【答案】D

【解析】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试纸褪色,则滴加浓硝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因98.3%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后变为黑色;因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则在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硝酸、硫酸、氯水的性质,明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等即可解答。

硝酸的漂白是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

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答案】B

【解析】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决定了周期序数。

5.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

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可能为稀有气体He,也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如Mg,还有可能为副族元素,以此来解答.

解: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可能为稀有气体He,也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如Mg,还有可能为副族元素,

A.可能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故B错误;

C.可能为过渡元素(包括副族元素和第ⅤⅢ族元素),故C错误;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为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化学性质均活泼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都是银白色的,都比较柔软

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A.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均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化学性质均活泼,故A正确;B.同主族的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C.Li、Na、K、Rb等碱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但Cs具有金属光泽,故C错误;D.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故D正确;答案为C。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

C.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l2Br2I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答案】C

【解析】A.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B.非金属性Cl>S>P,则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Br>I,则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Br>I,则Cl2Br2I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故D正确;答案为C。

点睛: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的硼原子:

6B

B.HCl的电子式:

H+[:

Cl:

]—

C.HClO的结构式:

H—O—Cl

D.K+结构示意图:

【答案】C

...............

9.下列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20Ne和22Ne,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B.20Ne和22Ne互为同素异形体

C.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D.20Ne和22Ne中子数相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20Ne和22Ne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而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B项错误;20Ne和22Ne的质量数分别为20、22,质量数不相同,C项错误;20Ne和22Ne的中子数分别为20-10=10、22-10=12,中子数不同,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核素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元素符号的含义以及粒子数目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概念的掌握。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10.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这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M离子和Y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M形成+2价阳离子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Z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溶沸点一般较高。

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一定生成的是表现+2价的阳离子,而一个Y原子只得到一个电子,一定生成了表现为—1价的阴离子,故Z可以表示为MY2,至于M离子和Y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否相同并不能确定,故答案为D

11.下列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a2O2B.CaF2C.SO2D.Ba(OH)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非金属之间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解:

A、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氟化钙中钙离子和氟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中硫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钡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2.已知反应A(g)+B(g)=C(g)+D(s)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表现为释放能量

B.该反应中反应物A、B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C的能量

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其它形式

D.该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的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能量,A错误;B.反应吸热,该反应中反应物A、B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C和D的总能量,B错误;C.反应吸热,则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不可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其它形式,C错误;D.该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的结果,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热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正确;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C、形成化学键时释放能量,错误;D、任何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不同,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二、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铜置于浓硫酸中加热,最后可能有灰白色固体生成

B.蔗糖与浓硫酸混合后,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C.在某未知试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NH4+

D.在某未知试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CO32―

【答案】D

【解析】A.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浓硫酸加热不断失水,故最后可能剩余硫酸铜,为灰白色固体,故A正确;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碳,碳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故B正确;C.氨气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铵根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氨气,故C正确;D.可能存在HC03-、S032-等离子,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D。

15.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瓶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选项A中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中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NH+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选项C中H2S+Cu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选项D中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喷泉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贴近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喷泉实验的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H2SO42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NH3)。

B项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相应的盐和SO2,此时浓硫酸显酸性和强氧化性,而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

C项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变为稀H2SO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L。

17.某周期的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那么同一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肯定是x+2B.肯定是x+2或x+8或x+32

C.肯定是x+2或x+12或x+26D.肯定是x+2或x+10或x+26

【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第IA族和第ⅢA族的两种元素,IA族的原子序数为x,若在短周期,中间相隔1列,二者原子序数相差2,则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2;若元素在四、五周期,中间相隔11个纵行,二者原子序数相差12,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12;若元素在六、七周期,中间有11个纵行,且存在镧系和锕系(各有15种元素),I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6,即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26,故选C。

1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B.557kJC.436kJD.618kJ

【答案】C

【解析】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Q,根据方程式:

2H2+O2

2H2O,则:

4×121kJ=4×463kJ-(2Q+496kJ),解得Q=436kJ,故选C。

点睛:

常见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有:

(1)由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等)可得:

①反应热=断裂旧键所需的能量-生成新键释放的能量;②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所以.可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加”、“减”等变形,△H进行相应的变化后来计算反应热。

第Ⅱ卷(共59分)

三、填空题:

(本题5小题,共44分)

19.以下反应:

①木炭与水制备水煤气,②氯酸钾分解,③炸药爆炸,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Ba(OH)2·8H2O与NH4Cl,属于放热反应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③④⑤2NH4Cl+BaOH2·8H2O

BaCl2+2NH3↑+10H2O

【解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燃烧、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故放热反应的是③、④、⑤;常见的吸热反应为: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所以吸热反应有⑥,化学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点睛:

熟练常见的放热与吸热反应类型是解题关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燃烧、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为: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

20.在下列化合物中:

H2O2、Na2O、I2、NaCl、CO2、NH4Cl、Na2O2,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只由非金属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只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Cl

(2).CO2(3).I2(4).Na2O2

点睛:

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特别注意全部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如NH4Cl。

21.研究NOx、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

已知:

用CO(g)还原NO2(g)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用标准状况下22.4LCO,还原NO2至N2(CO完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2)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和液态水,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H2=______。

【答案】

(1).2

(2).a/4(3).﹣1160kJ/mol

【解析】

(1)发生反应:

4CO+2NO2=N2+4CO2,CO物质的量为

=1mol,根据C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转移电子为1mol×2=2mol;由图可知4molCO反应时放出热量为akJ,则0.1molCO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kJ×

=0.25akJ;

(3)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①+②)×

可得: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则(-574KJ•mol-1+△H2)×

=-867kJ•mol-1,解得△H2=-1160kJ/mol.

点睛: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⑦的氢氧化物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⑨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⑧_____⑨。

(4)①③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显_____(填“酸”、“中”或“碱”)性。

(5)④⑧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

(1).K

(2).F(3).Al(OH)3+NaOH

NaAlO2+2H2O(4).<(5).碱(6).H2S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⑧为S、⑨为Cl、⑩为K;

(1)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K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元素;

(2)氢氧化铝有两性,能溶解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

NaAlO2+2H2O;

(3)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⑧<⑨;

(4)NaH溶解于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则其水溶液显碱性;

(5)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不稳定的是H2S。

23.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图:

元素符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Z

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1)画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

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B、Y的化合价比Z低

C、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强

(3)T、X、Y、Z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4)元素T和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

1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3).CD(4).Na2O2(5).

【解析】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次外层是K层,最外层是L层,K层排2个电子,L层排6个电子,所以是氧元素;X:

由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知,该元素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其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是氮元素;Y:

由M层比K层少1个电子知,其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