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907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docx

六年级下册音乐计划和教案集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音乐课)

 

班级      六年级

科任教师  谭红艳

制定时间  2007/2/28

 

 

 

 

小学2006至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1、      人数:

(1)51人六

(2)52人

六(3)50人六(4)54人    

2、      学习基础:

六年级各班的音乐基础各不相同,有的班级节奏好,有的班级音准较好,有的班对创作兴趣较大,我根据各班自身情况,设计教学,做好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尽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全册教学内容(以单元为单位)

1、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2、歌曲《转圆圈》   欣赏《阿玛勒俄》               

3、歌曲《土拨鼠》  欣赏《欢乐颂》贝多芬               

4、歌曲《盼红军》   综合训练  欣赏          

5、歌曲《走向太阳》 综合训练        

6、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7、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三、全册教学要求。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为基础,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串于始终。

四、全册教学要点

1、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2、欣赏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

3、表演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

4、创编活动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提高学生音乐创编能力。

5、扩大学生视野,了解中外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并尝试自己创作音乐。

6、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

2、在教学上,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体会的好习惯;

3、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

4、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5、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6、加强实践与创造。

 

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页数

4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备课内容。

 

 

 

 

 

 

重   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和配合,要求声音和谐,圆润。

 

 

 

 

 

 

 

课前准备

 

 

录象带、打击乐

 

 

 

周次课时安排

 

 

从第一周 至  第二周          共4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转 圆 圈

页数

10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备课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延长记号和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儿童嬉戏时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课前准备

录音机、打击乐、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三周 至 第四周          共 4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土拨鼠

页数

16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掌握6/8拍子

教学难点:

欣赏《欢乐颂》

 

 

课前准备

卡片、录音带。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五 周至   第六周          共    4  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盼 红  军 

页数

22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四二拍的指挥,完成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结合对作者——华彦钧身世的介绍,简单分析作品《二泉映月》的情感变化和发展。

 

 

 

 

 

课前准备

卡片、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时间

 

 

从 第 七周至    第九周          共 4 课时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走向太阳

页数

26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指导学生用深切而崇敬的情感,表达少年儿童对共和国小英雄赖宁的颂扬及学习赖宁的决心。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作思维。

初步培养他们对和弦的听辨能力。

 

 

 

 

课前准备

卡片、多媒体、打击乐、。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 十 周至第十二周          共  4  课时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页数

32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二声部,欣赏《大海》

教学难点:

  在教师辅导下,运用已学过的写作知识为短小的歌词谱曲。

 

 

 

 

课前准备

卡片、多媒体、打击乐。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 十三周至第十四周          共  4  课时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天地之间的歌

页数

35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们在探索科学知识时的乐观情绪。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欣赏乐曲《红旗颂》

 

 

 

 

 

 

课前准备

卡片、多媒体、打击乐。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 十五周至第十六周          共  4  课时

 

 

 

 

单元

第八单元

课题

 补充教材故乡的亲人

页数

5

教     学   目   标

见单元教学内容。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课前准备

卡片、录音机、打击乐。

 

 

 

 

 

周次课时安排

 

 

从 第 十六周至第十七周          共  4  课时

 

 

 

 

十二册音乐教学

 

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音乐教师   谭红艳

 

第一课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综合训练   声乐练习

         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用进行曲速度,意志昂扬的歌声,抒发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决心。

二、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的发声训练。

三、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复习十一册教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学期的音乐知识,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写音名和唱名的时候,我采用了较自由的形式,你不用举手,把你认为对的就写上去,会多少就写多少,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比一比: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三组音阶,老师迅速地随意指点,让学生很快地唱出唱名,看谁反应快。

          1   2   3   4     5     6     7     1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音名  C  D   E    F    G     A    B     C

三、复习上学期的歌曲,理解歌曲中出现的前奏、间奏、尾奏,并要学生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采用了较自由的形式,感觉学生的兴致比较高,但还要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上下功夫,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第二课时:

综合训练;学唱歌曲旋律;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协和,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二、引导学生用进行曲速度,熟悉歌曲旋律:

重点、难点:

用协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创作的一首较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

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歌曲以进行曲的风格,志气昂扬地赞扬了少年儿童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心愿。

歌曲的调式为明朗的大调式,曲式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每句均以弱起节奏为其特点,使旋律富有动力、充满朝气,表达了少年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自信心。

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旋律转为强拍起。

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及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加上重音记号的加强,使音乐更坚定有力,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对比。

教学过程:

一、这学期要进行一部分二声部的练习,今天这首练声曲只有一个声部,要注意音乐的流畅与弹跳,技巧上要注意舌的灵活性与气息的控制。

在八度大跳上要注意高音的圆润与音准,除了要加强气息的控制与支持及横膈膜有弹性地跳动外,软腭的抬起将会发挥上部共鸣的作用,使声音更圆润。

   1234 5432|10 1|1— |2345 6543|2 0 2|

   lalalala lalalalala  la la    lalalala lalalalala    la

   2—| 1234 5432|10 1|2 2 |7  5 |1—||

   la     lalalala lalalalala  la la la la  la la

二、进行分组练习或者是男女分组练习,有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求其轻声演唱,注意保护好嗓子。

三、学习新歌,在学生学唱之前老师范唱一遍,由于这首歌曲篇幅较长,我采用了分段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组为单位学习其中一个乐句,然后,评比、纠正,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识谱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没学完的部分自己学唱完,下节课进行检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并进行处理;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用进行曲速度,意志昂扬的歌声,抒发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决心。

二、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第二部分的休止符;歌曲中的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唱好弱起小节,第二乐段要注意重音记号和休止符。

二、请一部分音准较好的学生演唱第二声部;

三、讲解D.S.反复记号;

四、请学生自己处理歌曲,老师加以引导;

五、1.歌曲在十一册已经学过,首先进行复习;

2.欣赏的这首是经过改编的合唱曲,引导学生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3.重点地复听三、四、段的合唱,感受经改编——变化、发展的强烈情绪。

4.复听全曲,加强对合唱曲的情感体验。

5.师生讨论小结。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要有雷锋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通过欣赏和观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二课 转圆圈

教学内容:

歌曲《转圆圈》

         综合训练   按歌词填写旋律

         欣赏 阿玛勒俄(女声独唱)

               阿细跳月(民乐合奏曲)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转圆圈》,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一、熟悉歌曲旋律,并唱好其中的倚音;

         二、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并使之获得初步的歌曲写作知识。

重点、难点:

唱好倚音;掌握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一、歌曲

《转圆圈》是一首彝族民族,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撒尼”是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

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

“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音,独具特色。

    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以这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la”音偶尔、短暂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

“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富有舞蹈韵律感。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领唱唱出的第一乐句节奏自由、速度徐缓,属引子的性质,随即第二乐句以合唱作应答。

二拍子与三拍子互相交替,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快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用甜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旋律;

二、综合训练  

通过过去几个学期的节奏、旋律写作练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节奏和旋律的连接及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学期要求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为歌词填配旋律的练习中。

写作时除注意旋律前后的通顺流畅,还要做到旋律音调、节奏和歌词的语调、音节及词意较好地结合。

请完成下面的旋律:

1  1?

5  5

1 1 1 2|3  1|      |3 — |5 6 5 4|3  5|

小猫 抓住老  鼠喵 喵 叫,    母鸡 生了蛋 蛋

2 2   2 3|2 —|1 1 1 2|3  1|4 4 4  5|6 — |

咯咯   咯咯叫,  我们做了好事谁也不知道,

5 6   5 4|3  5|5 1 2 3?

1 5 3 2|1 —||

我们   做了好事 谁也 不知            道。

三、1、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并感受彝族音乐的民族特色。

2、请同学们把自己找的有关彝族方面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包括彝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等)。

3、熟悉歌曲旋律,演唱时注意拍子的变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主要是欣赏彝族音乐和舞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欣赏完了之后再来演唱歌曲就有感情了,并且歌曲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采取边唱边跳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很有兴趣.

 

第二课时:

歌曲处理     欣赏《阿玛勒俄》《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从彝族音乐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并用欢快的情绪进行演唱。

二、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重点、难点:

把握民族音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歌曲,并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情绪,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演唱形式,采用领唱或对唱,然后再齐唱都可以。

二、把握好歌曲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采取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同学跳,一部分同学伴奏等形式;

三、1、提问: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

下面这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初听藏族民歌《阿玛勒俄》,提问:

歌曲每段的结尾有何特点?

3、复习《阿玛勒俄》。

对歌曲作简要讲解。

提问:

歌曲分几个段落?

4、哼唱《阿玛勒俄》的旋律,使学生对藏族民歌的音调及风格有更深刻的感受。

5、请同学举出他们所熟悉的藏族音乐。

6、欣赏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提问:

你们认为乐曲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

你听到用什么乐器演奏?

5/4 51313521|53313521|51613521|55313521||

7、再听一次。

提问:

乐曲旋律由哪几个主要音组成?

旋律有何特点(指节奏与音调)?

8、哼唱旋律,使他们对彝族音乐有深刻的感受。

9、边听边跳《阿细跳月》。

10、完成书上听听想想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国疆土广大,民族众多,民族民间音乐极其丰富,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我们要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并使其发扬光大。

 

          第三课    土拨鼠

教学内容:

一、歌曲   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   声乐练习

三、欣赏:

欢乐颂(重唱、合唱、管弦乐)贝多芬

第一课时:

综合训练,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目的:

一、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培养学生聆听多声部歌曲;

二、  悉歌曲旋律,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

重点、难点:

三声部的演唱;6/8拍的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材分析:

一、歌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1792年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

乐谱最早于1805年6月维也纳出版。

这首歌是根据大诗人哥徳同名诗而谱写的。

当时人们有随身带着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

这首歌曲就是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a+a1+b+b1,6/8拍子,弱起节奏。

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平稳。

第二乐段的两个乐句前半部分调性由小调转为大调,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作下行,转回小调式,音乐复归平静。

歌曲的感情真挚纯朴,歌唱时也应朴实、自然,勿作过于繁琐的处理。

除乐句间的换气外,乐句中可按歌词的分句进行呼吸。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的歌曲,进行综合训练;

二、这首合唱发声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中第二乐章的一个主题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并带有忧伤情绪,抒发了作曲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后有人曾为它填了歌词,成了一首以思念故乡为内容的歌曲,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至还被误认为是一首古老的美国民歌。

现经改编为三声部的发声训练曲。

这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旋律在五度音程范围内迂回流动,感情比较平静,均以“呣”为唱词,两个声部唱长音为旋律作衬托。

第二乐段唱词转为“啊”,旋律是第一乐句的变化模进,音区提高,两声部以平行三度作相同节奏的合唱,使情绪略显激动。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前乐句回复到平静的气氛中,后乐句唱词又转为“啊”,并以上行的旋律与频繁交换的和声节奏将曲中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进行三声部练习,把全班分为三个声部,先熟悉主旋律,再逐渐加入二、三声部,引导学生聆听各声部,要求声部之间声音要和谐、圆润;

四、熟悉歌曲旋律,提醒学生注意弱起的分节(两小节为一乐节)、分句(四小节为一乐句)。

在分节、分句处需用急吸换气。

五、课堂小结:

贝多芬的作品很多,除了这节课学的这首歌曲外,还要同学们在课外找找他的作品,并在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处理,欣赏《欢乐颂》介绍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重点、难点:

用感情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欣赏作品分析:

《第九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因最后一个乐章是由交响乐、合唱、独唱、重唱构成,故又名《合唱交响曲》。

整部作品的基本形象是:

通过悲剧性的痛苦斗争,走向胜利和欢乐。

其中有苦难,有战斗;有炽烈的热情,也有严肃的沉思;有痛苦和忧郁,也有愉快和希望。

教学过程:

一、1、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2、提醒学生在分节、分句处需用急吸换气;

3、熟悉旋律后,用小快板的速度来唱;

三、  1、欣赏《欢乐颂》,提问:

它的演唱演奏形式是什么?

2、这个作品的作者是谁?

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对贝多芬的一些了解,老师再进行补充;

3、视唱《欢乐颂》的旋律,熟悉音乐主题;

4、复听《欢乐颂》,要求学生辨别旋律重复变化、和声的色彩及重唱、合唱、管弦乐队的不同音色,从而感受作品的气势、性格及情绪,并给学生讲授合唱运用在交响作品里的意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不仅欣赏和学唱了《欢乐颂》,而且还初步了解了贝多芬的其他重要的作品,给学生以后的欣赏奠定了基础,并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

 

          第四课   盼红军

教学内容:

一、歌曲《盼红军》

       二、综合训练  按歌词谱写旋律

       三、欣赏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介绍  华彦钧

第一课时:

综合训练,学唱歌曲

教学目的:

一、按歌词写作旋律,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二、熟悉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找出歌曲节奏的特点;

重点、难点:

掌握其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歌曲,请同学们讲讲四川的风土人情,小吃,风俗习惯,以及旅游景点等等。

二、听录音,熟悉歌曲旋律,提问:

这属于民歌分类中的哪一类?

(小调)

三、节奏卡农练习:

出示节奏谱,先集体练习,然后再分组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综合训练:

下面这首歌曲最后一句歌词缺少了旋律,请你补上,然后唱一唱,是不是通顺流畅。

1=F  2/4

 5   6|5   0|3   1|2   0|5   6 |5·   6|

 小  椅子,   门  前摆,   让 谁  坐?

3    1|2   0|3   5|6  65|6  65 | 6  0|  请   奶奶。

   奶   奶门 前  晒 太     阳,

       |        |        |        ||

我  们  把  舞 跳  起  来。

四、  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并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唱给全班同学听。

课堂小结:

歌曲的难度不大,但要有感情的演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这类型的歌曲要多听,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