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830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都是以童年为主题编排的教学内容,第5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牧童》描写的是牧童的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

村居》则写的是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第6课《冬阳。

平乐。

村居》和第7课《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8课《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学习,体会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  7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 1课时 

四、单元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件,语文主题学习课本等。

五、备课人:

五年级语文教师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搜集诗人的资料以及描写儿童的古诗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

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2.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学唱歌曲《童年》,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趣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

《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一).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1、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3、引导感情朗读 

4、总结学法:

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二).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1、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2、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

“老师教给我……“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2)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

“冬天快过完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3)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思考:

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

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1、课文中的哪些场景和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法延伸,拓展阅读:

《如歌岁月》

(一)自学提示:

请自主阅读本组导语和《荷塘旧事》《童年的朋友》《忆读书》《淘气包子的悄悄话》,边读边把学习收获写下来吧。

1、我认识的生字有:

(为生字注音,5个左右)

2.我理解的新词有:

(写出词语意思,2个左右)

3.我积累的好词佳句有:

(好词写5个左右,四字词语,佳句画在书上)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可画在书上,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下来)

(1)作者是怎样让荷塘的美跃然纸上的?

(2)“我”为什么“永远也不再相当拳击家了”?

(3)你有哪些请求想跟老师、家长说?

用自己的方式说说心里话吧。

(二)组内交流:

评价等级:

()

(三)集体探究

(四)用浏览的方式阅读本组其他课文

三、积累内化,综合学习

积累好词佳句,完成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用处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教学反思: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生: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二)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4—15小节)

交流讨论:

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a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b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c铲地时,伏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伏在地上”、“乱勾一阵”两个词,用心读一读。

d抢水瓢浇菜。

③小结: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16—17小节)

①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

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1、童年的生活是充满着爱的。

你看,萧红幼年玩耍的园子,张爱玲深爱着的弟弟……阅读《祖父的园子二》《弟弟》《同桌冤家》,看看文中有哪些打动你的地方,从中是否能看到你的影子。

 

2、略读其他文章,说一说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教学反思: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读准字音。

2.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2.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提出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提出问题)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反复思考)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得出结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班内交流,预设: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

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

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3、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二、学法延伸,拓展阅读:

《探寻之旅》

(一)自学提示:

请自主阅读本组导语和《阿基米德的“镜子战术”》《高尔基巧装蛋糕》《石头里埋藏的学问》,边读边把学习收获写下来吧。

1、我认识的生字有:

(为生字注音,5个左右)

2.我理解的新词有:

(写出词语意思,2个左右)

3.我积累的好词佳句有:

(好词写5个左右,四字词语,佳句画在书上)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可画在书上,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下来)

(1)利用镜子的反射功能,还可以做什么?

(2)高尔基“巧”在哪里?

(3)李四光怎样发现石头里埋藏的学问,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二)组内交流:

评价等级:

()

(三)集体探究

(四)用浏览的方式阅读本组其他课文

二、积累内化,综合学习

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完成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请教老师好问

勤于思考执着

独立发现得到证实

教学反思: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

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

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