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24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1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1.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全民所有

4.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20世纪70年代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6.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法定取得

7.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环境基准

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公安部门

1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1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

1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1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务院

1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

17..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

18.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船舶所有人承担

1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海洋矿藏自然保护区人文遗迹

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BCD)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预测性原则E.技术性原则

2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BCDE)

A.内水、领海B.毗连区C.大陆架D.专属经济区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2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ABD)

A.无害化B.减量化C.工业化D.资源化E.回收化

23.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ABE)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D.非法出租土地罪E.非法占用耕地罪

24.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措施(ABCDE)

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25.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ABCDE)

A.公海及其海底B.南极C.大气空间D.外层空间E.月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四个部分组成。

27.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定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环境质量的要求。

28.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它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有影响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法律度。

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二是自然资源使用权。

29.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

指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有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

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和方法。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在于: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

3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防止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答:

(1)设立水体保护区;

(2)规定水污染物排放的禁止性规范;(3)规定水污染物排放的限排措施;

(4)规定防止农药和化肥污染的措施;(5)规定防止船舶污染的措施。

32.我国《水土保持法》所规定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

(1)保护和改善植被;

(2)限制坡地垦荒;(3)加强林业管理;(4)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小题8分,第34小题10分,共18分)

33.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答: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

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还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2)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因为:

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

有不可逆转性;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而无法救治。

(3)贯彻该原则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计划(或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管理;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34.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特别是排除妨害诉讼的判决是以原告(受害人)的败诉而告终的。

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

产生原因:

(1)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公民有优美舒适环境享受权;

(2)环境法律规定中多为行政管理规定,缺乏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和环境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3)环境法理论研究超前、环境立法滞后;

(4)受经济发展、技术条件的限制;

(5)与加害人相比,受害人多为弱势群体;

(6)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意识而言,审判人员环境意识较为薄弱;

(7)来自政府及有关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当干预。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山西省某市环保局接到其辖区内一果农的投诉:

某焦化厂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其果树水果产量大幅度减产,向焦化厂索赔不成,故请求环保局予以处理。

环保局受理了该投诉,并组成调查组对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勘验,地区农业环境监测站也出具了《对××苹果园内烟尘污染使苹果受害的调查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和1987年9月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95年8月29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并于当日公布生效)第36条之规定,环保局于1996年3月11日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焦化厂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的15日内向果农支付污染损害赔偿费5000元,但焦化厂收到处罚决定60日后,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

于是,环保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法院却裁定不予执行。

分析:

环保局在本案中应有的地位及其处理权的性质,并指出环保局在该案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

答:

(1)环保局应当事人请求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属居间调解行为,应制作处理决定书或者调解处理决定书,

而不应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2)《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关于“责令赔偿损失”的行政处罚形式,环保局的

这一处无法律根据。

(3)环保局适用法律错误。

本应适用修改后已经生效的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却适用旧的《大

气污染防治法》。

(4)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是正确的。

因为:

《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授权环保部门对不执行其纠纷处理决定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也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居间调解的处理决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6.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

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

声危害。

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

月1600元。

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

其理由是,《环境噪

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

纳超标准排污费”。

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

我企业只满足噪声

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

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

环保局的决定。

问:

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

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

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

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全国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A)

A.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B.秦朝的《田律》C.《唐律》D.西周的《伐崇令》

2.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

(B)

A.日本B.美国C.法国D.中国

3.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A)

A.20B.30C.60D.90

4.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属于(B)

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利用许可证C.资源进出口许可证D.养殖使用证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C)

A.故意B.过失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D.违法行为

6.负责灯塔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因疏忽造成海洋污染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B)

A.船舶所有者B.该主管部门C.两者共同承担D.不存在责任的承担

7.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

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A)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8.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

该行为违反了(B)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9.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谁可以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D)

A.国务院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0.依《草原法》规定,哪些开发利用活动是被禁止的(C)

A.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等B.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

C.在半荒漠草原挖灌木D.在草原上拉肥土

11.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D)

A.《日内瓦海洋法公约》B.《伦敦倾倒公约》C.《马波尔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2.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多少倍的树木?

(B)

A.5倍B.10倍C.15倍D.20倍

1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重大影响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影响很小D.环境现状评价书

14.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B)

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B.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C.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D.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15.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B)

A.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B.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

C.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D.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

16.谁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B)

A.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B.各级交通部门的行政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D各地卫生行政部门

17.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

A.15天B.30天C.2个月D.3个月

18.《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C)

A.客轮B.货轮C.油轮D.一切船舶

19.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A.国务院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我国对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B.征收排污费制度C.限期治理制度D.水污染事故

E.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

2.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AC)

A.资源税B.所得税C.资源补偿费D.资源利用费E.资源开发费

3.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分类主要有(ABCE)

A.土地利用规划法B.环境利用防治法自然保护法C.自然保护法D.环境标准法E.环境管理保护法

4.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是(AB)

A.征收自然资源税B.征收自然资源费C.出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许权

D.向收益者收费E.征收自然资源税和征收自然资源费

5.在下列环境纠纷中,当事人有仲裁协议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ABCDE)

A.船舶污染B.海上石油开发勘探C.涉外经济贸易D.涉外运输E.其他海事纠纷

6.从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分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BC)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烟尘D.氮氧化物E.铅

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将固体废物分为(BCD)

A.可降解废物B.工业固体废物C.城市生活垃圾D.危险废物E.不可降解废物

8.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有(AE)9.

A.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B.可再生性C.生长的周期性D.易受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E.森木覆盖率低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林产独特丰富;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林地和木材蓄积量少;森林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发挥其环境效能;林种结构不够合理;森林生长率低,生产量小

9.下列社会组织中哪些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主体(ABCD)

A.国家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C.欧洲联盟(EU)D根据环境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E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

是指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

  国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主体,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派生和有限的主体。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行为者(特别是非政府组织(NGOs))在国际环境立法和执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都有旨在扩大国际环境法主体的倾向。

  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有三类:

  

(1)联合国系统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其专门机构,例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联合国系统以外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例如:

欧洲联盟(EU);

  (3)根据环境条约或其他条约建立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例如:

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的缔约方大会(COP)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

  这些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有五个方面:

  

(1)为各国在环境事务方面磋商和合作提供协商的场所;

  

(2)收集和发布环境信息,为国家间的环境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3)以召开国际会议或通过决议、宣言等方式推动和促进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规则的发展;

  (4)在保证实施和执行国际环境法和环境标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为解决环境争端提供相对独立和中立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场所。

  非政府的行为者,主要是指非政府组织,包括科学界、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私营工商界、法律社团、学术界和公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可持续发展: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环境质量标准:

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3.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指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当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

4.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5.综合利用:

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如工业、农业、人民生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三同时”制度,我国对“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是怎样规定的?

答:

(1)“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2)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

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使用前,建设单位要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设施运行情况、治理效果和达到的标准。

2.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有哪些特征?

答: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2)具有可使用性。

具有相对性。

具有整体性。

具有地域性。

具有有限性。

3.我国对水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2)实行征收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制度。

(3)治理和限期治理。

(4)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

(5)水污染事故。

(6)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的解决。

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类型有哪些?

建立自然保护区需具备怎样的条件?

答:

(1)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

资源管理保护区、自然古迹保护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保护区、文化景观保护区。

(2)需具备的条件:

①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⑤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五、论述题(12分)

论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答:

(1)因果关系推定,是在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时,采用“流行病统计学”的方法,人为“推定”因果关系。

(2)在一般民事诉讼中,要求原告提出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提出直接证据。

但由于环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和复杂,因此在环境民事诉讼中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3)原因:

A.一般侵权行为大多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环境侵权则要通过“环境”这一载体,再作用于人体和财产,其因果关系不容易直接显现出来;

B.环境侵权的原因事实是排放于环境的各种污染物。

它们对生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自身在环境中的发展规律,人们尚不能很快作出科学的说明,因此很难取得因果关系的直接证据。

C.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潜伏性、积累性,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可能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有的数月甚至数年,这种时空的延伸也使因果关系认定极为困难。

D.很多污染是多因子复合作用的结果,致人生病也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哮喘病,可以由大气污染引起,也可能由吸烟引起。

六、案例分析题(12分)

A市甲养殖场承包了水库的600亩水面养殖淡水鱼。

乙造纸厂位于距水库2000米处,自投产后第一年有一定数量的污水沿河道排入水库。

甲养殖场共向水库投放鱼苗10万尾,投资8万元。

1989年10月,甲养殖场工作人员发现水面上漂浮了很多死鱼,经打捞共有1000余条。

养殖场当即通知乙造纸厂,并要求赔偿损失。

乙造纸厂认为其排放水量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且已交排污费,拒不承担赔偿责任。

环保局调查后认定鱼死的原因是造纸厂排污所致,但造纸厂排污确实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养殖场多次找环保局要求解决,但始终没有结果,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

造纸厂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

造纸厂应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应明确的是污染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侵权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制。

即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除非具备免责条件。

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

(1)不可抗力;

(2)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在本案中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