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0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期中考.docx

高一历史期中考

2013-2014学年角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请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5.《文献通考》卷53《职官考七》云:

“……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

”材料中所说的能“闻风弹事”(即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弹纠不法”的机构或官职应该是

A.宰相B.御史台C.参知政事D.中书省

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

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9.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11.萧功秦教授在做客凤凰网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果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北伐战争以前的那个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中国,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势?

”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

A.说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选择的时机不对

B.指出了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

C.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进行。

D.对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

11.下列作品中,反映

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12.有人说: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

13.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14.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

“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

”由此报道可以看出

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

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

1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6.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现两个纲领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握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1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19.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

“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这段材料表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

20.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导阶级斗争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3.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24.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5.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6.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

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2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全国政协及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及宪法的职能终止

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

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

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29.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

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地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30.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获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

”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6分,第42题13分,第43题11分,共40分。

41.中央与地方的管理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2.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3.“(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薝曝杂记》

材料二:

礼仪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策命礼,经由这个典礼,周王对其臣属,赏赐种种恩命,一次一次地肯定了主从的关系。

事实上,铜器铭文中绝大部分是这种策命礼的记录。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回答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4分)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

(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所说的“主从关系”具体指什么,并说明其演变。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3分)

42.近两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

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

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创新的?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7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民主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分)

(2)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

(3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分)

41.(16分)

(1)秦朝:

三公九卿;隋唐:

三省六部;明朝:

内阁;清朝:

军机处(4分)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日益加强(2分)

(2)西周实行分封制,(1分)周王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1分)诸侯享有世袭权利。

(1分)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分)

(3)积极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和对边疆的管辖,(1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分)

(4)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1分)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

(1分)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1分)

42.(13分)

(1)影响:

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

(2分)

(2)创新:

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

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4分)

(3)宗旨: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2分)

战略性构想:

一国两制。

(1分)

历史基础: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现实基础:

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历史与现实基础各2分,共4分)

43.(11分)

(1)原因:

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强方体制。

(3分)观点:

同意。

理由:

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力。

(3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观点:

不同意。

理由:

结束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2)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确立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等。

(答出三个即可得3分)

(3)立足国情;不断创新。

(2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