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21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本次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Zn-65H-1S-32O-16Mg-24Cl-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典故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凿壁偷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能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是(  )

A.O2B.CO2C.COD.CH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与石灰水不反应,无现象,所以能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

B.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

记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关健.

3.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硬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硬水是指在水中溶解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

为混合物。

B蒸馏水是指纯净的水,为纯净物。

C矿泉水是指在水中溶解有一定的矿物质的水,为混合物。

D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

属于混合物。

所以应选B项。

考点:

物质的分类

4.单一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

B、蒸发结晶不用于净化水.

C、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D、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

答案:

C.

【点评】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6.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B.19%C.25%D.7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正常的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氧气的含量应略低于21%,

考点: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前后出现了四种元素

【答案】B

【解析】A、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题给的物质中含有单质,故A说法错误;

B:

根据所给的图例可以知道反应物中含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中也含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中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是该反应中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结合图例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小球,即它们表示含有三种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A.MgB.CO2C.MgOD.C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在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镁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镁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9.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

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D.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B

【解析】A、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点燃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故A说法正确;

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外宽阔的地方躲避,故B说法错误;

C、通过人工降雨可以使庄稼获得水分,能缓解旱情,故C说法正确;

D、沙尘暴是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减少造成的,所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B.Y>X>ZC.X>Y>ZD.X>Z>Y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

视频

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②催化剂就是MnO2、③催化剂加快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④催化剂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D.只有①④

【答案】D

【解析】解:

①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②催化剂不一定就是MnO2,其他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③催化剂加快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④催化剂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①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D。

12.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A.未测值为3g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答案】D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催化剂。

甲质量减少14g,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多17g,是生成物,17g>14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7g-14g=3g,故该反应是:

甲+乙=丁,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A.未测值为15g-3g=12g,错误;B.丙可能是催化剂,错误;C.乙反应掉3g,错误;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13.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比较MnO2和Fe2O3

的催化效果

收集氧气并测量

氧气的体积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够达到目的。

B.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不同,不能够达到目的。

C.收集氧气并测量

氧气的体积,因进气管太长,出水管太短,不能够达到目的。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够达到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4.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所以④的说法是错误的,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均正确。

故选A。

考点:

化学的定义

1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SO2B.KNO3C.HgD.H2SO4

【答案】C

16.臭氧(O3)、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B.氧离子C.氧气D.氧元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因为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组成

17.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三种微粒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三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D.三种微粒都是原子

【答案】A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B.

考点:

溶解度及其曲线

1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20.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锌和铜B.铜C.镁和铜D.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排在铜的前面,锌排在镁的后面,所以锌能把铜从氯化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锌不能把镁从氯化镁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铜;另外,题目中“加入过量锌粉”也提示了你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锌.所以综合这两点考虑滤纸上得到的固体物质是铜和锌.故答案为:

A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学生对题目所给关键字眼“过量”的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

二、非选择题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________;

(2)2个氟原子________.(3)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4)镁的氧化物_________.(5)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6)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___________(7)4个铵根离子_______;(8)3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

【答案】

(1).Al

(2).2F(3).

(4).MgO(5).Fe2O3(6).Hg(7).4NH4+(8).3SO3

【解析】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Al;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氟原子表示为:

2F;(3)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可表示为:

(4)镁的氧化物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MgO;(5)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表示为:

Fe2O3;(6)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汞,化学式为:

Hg;(7)在原子团的前面标数字代表个数,在右上角标数字代表电荷数,铵根离子带负电荷,故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4NH4+;(8)化学式本身代表一个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3个三氧化硫分子为:

3SO3。

点睛: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2.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

A.植物油B.醋酸C.蔗糖D.高锰酸钾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__。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________来检验。

(5)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

A.H2和O2反应B.电解水C.H2和Cl2反应D.H2和CuO反应.

【答案】

(1).D

(2).A(3).肥皂水(4).氢气(5).带火星的木条(6).C

【解析】

(1)从节约用水的方法及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体现;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有效地减少水污染;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分析选项D说法错误。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

植物油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醋酸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蔗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3)软硬水遇肥皂水泡沫不同,硬水中泡沫少,软水中泡沫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4)由于点加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所以图中1试管中气体是氢气,2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鉴定,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的存在。

(5)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时首先要求反应中必须有水出现,其依据一般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H2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与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H2和Cl2反应生成氯化氢与水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H2和CuO反应生成铜和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C选项的反应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____;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B>A

(2).20%(3).A(4).降温至低于t2℃

【解析】试题分析: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2)t2℃时,A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不会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0%;

(3)t3℃~t2℃,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比B大,所以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A;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蒸发溶剂,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要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的方法,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即降温至t2℃时恰好饱和,所以应降至t2℃时以下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重点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应用,能很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元素的原子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X的值为__________。

(2)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的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

【答案】

(1).3

(2).17(3).C(4).Cl-

【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回答,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有几条弧线就有几个电子层;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找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元素;

(3)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再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写出离子的符号;

解: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有3条弧线就有3电子层,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17,所以,X的值为17;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C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3)该原子外层电子数是7,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符号为:

Cl-.

故答为:

(1)3,17;

(2)C;(3)Cl-.

点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25.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收分是Fe20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也能在酸性溶液中被腐蚀,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答案】

(1).3CO+Fe2O3

2Fe+3CO2

(2).氧气(3).水蒸气(4).Fe+H2SO4==FeSO4+H2↑(5).喷漆(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3)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_冒出时,开始收集,原因是________。

若该装置中反应很剧烈,可进行如下改进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改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D.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气体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若按G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B.先用手紧握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C.将水换成冰水

(5)查阅资料:

实验室可以在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混合制取氢气。

从A~E中可以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气体可以从__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答案】

(1).酒精灯

(2).集气瓶(3).B(4).2H2O2

2H2O+O2(5).连续且均匀(6).一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试管内原有的空气(7).A、D(8).A(9).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10).2KMnO4

K2MnO4+MnO2+O2(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2).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