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19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docx

整理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3115

外网电缆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

一、线路工程

序号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控措施

1

土石方工程

1.1

基面及接地沟回填土下沉

回填土未按照规范分层夯实或防沉层高度不足。

按规范回填,加强回填土过程控制。

1.2

施工基面排水不畅

未做有效排水和挡水措施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排水和挡水措施。

1.3

降基面内边坡坡度不够

设计放坡不足,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大纲要求设计单位应加强现场勘察工作,细化设计深度,基础浇制前进行检查。

2

基础工程

(四)环境价值评价方法2.1

混凝土表面鼓肚、蜂窝、麻面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全面评价;模板支撑不牢或围楞(围棱)强度不够、设置少;模板接缝处漏浆;过振或漏振;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陈旧或有残渣。

(三)安全预评价程序模板应按照规范要求,根据相关条件进行设计;浇制前检查,更换模板、补强、堵漏,振捣过程控制。

(1)安全预评价。

2.2

基础立柱端部混凝土表面存在气孔多

上端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含水率高,振捣时没有将水泡排除干净。

(2)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要求。

改进施工方法、加强上部振捣方法并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含水率。

2.3

基础二次抹面造成表面层脱落

(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基础混凝土未一次成型。

应按照施工工艺示范手册要求,采用清水混凝土,杜绝二次抹面。

(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4

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专项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泥水坑基础下沉、漂移,造成数据超差

(2)评价方法的适当性;设计没有泥水坑地基处理措施,施工措施不完善,地基处理不好。

设计提出泥水坑地基基础处理措施,完善施工方案,做好地基处理。

2.5

保护帽混凝土强度不够,外观工艺差

未认真执行设计配合比,没有制定或执行保护帽施工工艺措施

认真执行配合比措施,重视保护帽施工工艺。

2.6

地脚螺栓、插入角钢锈蚀、污染

没有对地脚螺栓进行规范防锈蚀处理,浇制中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造成混凝土等污染。

3

杆塔工程

3.1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控措施

3.2

塔材镀锌不均、色差大、锌皮剥落

厂家镀锌控制不当,运输、吊装、钢丝绳帮扎时不注意成品保护。

厂家提高镀锌工艺,施工运输中加强保护,采取衬垫物。

3.3

塔材弯曲

出厂时未校直或施工中强行组装。

加强进场检验,对组装困难的塔材查明原因处理后组装。

杜绝强行组装。

3.4

主材与塔脚结合不紧密

铁塔加工中放样尺寸控制不严格,焊接造成变形。

加强铁塔试组装检查,提高放样水平;焊接工艺应符合要求,控制变形。

3.5

塔上垫板质量不合格,造成接触不紧密

垫板出厂不合格,施工强行组装。

加强进场检验,杜绝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

3.6

螺栓出扣长短、规格不统一

组装时未按图纸要求实施。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加强检查。

3.7

防松圈起不到防松作用

忽视防松圈的重要性,未采取紧固。

重视防松圈安装,加强检查。

4

架线工程

4.1

导线损伤

放线中硬物磨伤,附件安装施工时受伤。

注意衬垫保护、改进施工方法

4.2

地线锌层磨损

展放过程中硬物磨伤或线轴缠绕松

注意衬垫保护、控制尾张力

4.3

金具螺栓未紧固到位

工作责任心差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

4.4

缺开口销子或开口销子未开口、穿向不一

工作责任心差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

4.5

铝包带缠绕松、缠绕方向与外层铝股相反、露头长短不规范

未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实施,工作责任心差。

进行认真技术交底,做好示范培训,加强监督检查。

4.6

引流工艺不美观

施工方案不正确,经验不足。

改进施工方法,调整美观后在实施压接。

4.7

防振锤锈蚀

保管、包装不善。

加强进场检验,改进保管方法。

4.8

耐张管角度不正,压接管弯曲

压接时操作不正确。

压接时注意角度和扶正后实施压接

4.9

地线压接管锌层损伤

压接过程造成镀锌损伤。

压后涂刷防锈漆

5

接地工程

5.1

接地体搭接长度不足、焊缝不饱满。

焊接人员无证操作或技术素质差

焊接人员持证上岗、焊接过程控制。

5.2

引下线镀锌损伤、生锈

制弯时用锤砸,用氧气或电焊烤

使用专用工具事先量好制作后进行安装。

5.3

降阻剂包裹未按照说明实施,造成不起作用

使用方法错误或未严格按设计说明施工。

认真交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工。

5.4

接地体埋深不够、放射长度不足

未严格按设计说明施工、偷工减料

严格按照设计深度和长度进行敷设,并认真实施旁站监理。

5.5

铁塔上接地孔位置设计不合理,造成接地制作困难,外形不美观

铁塔上接地孔位置不合理

加强施工图会检工作,修改不合理的接地孔,给塔厂提供修改图纸和说明。

5.6

接地沟上、下边坡处易遭雨水冲刷,造成接地线外漏

设计未用混凝土外部砌筑或未在上游方向采取挡水措施

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后采用混凝土外部砌筑,做好有效的排水和防水。

5.7

接地体未沿等高线敷设

受地形限制,没有按规范施工

严格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

二、配电间工程

序号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控措施

1

土建工程

1.1

土方工程

回填土(灰土)下陷

土质未满足要求(图快、冻土快粒径国大,有机物含量过高,含水率高等),不按规定厚度铺设虚土。

土料过筛,严格控制有机物含量,虚铺厚度及灰土比例,符合规定要求。

碾压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前做工艺试验,确定施工机械吨位,虚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编写出工艺作业指导书,认真实施,按规定检测。

电缆沟侧面、管沟侧面、基坑、墙基施工面狭窄处虚铺厚度过厚,没有相应夯实工具及措施。

配备立式夯实机械工具,规定工艺要求。

1.2

砌体工程

围墙砌体下沉及裂缝

地基处理换土未夯实,压实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

回填前将坑、槽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白灰颗粒及土颗料符合规范要求,灰土拌合均匀,严格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夯击遍数,含水率、压实系数符合规定。

加强检测。

围墙散水及两侧回填土过低,排水不畅,形成雨水或农田灌水倒灌基础。

做好围墙两侧回填土、散水垫层要夯实、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确保混凝土面层坡度排水通畅,伸缩缝填塞好沥青麻丝。

围墙砌体设置沉降缝、伸缩缝距离太长,气温温差太大时易引起裂缝。

伸缩缝的设置及柔性填充料不符合规范要求

围墙砌体设置沉降缝距离不大于15m最佳距离10.8m一道。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留缝,至少2cm,上下贯通,缝内按要求填塞填充料。

砖、水泥、砂、片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浆强度砌体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此原因不行,材料不合格,怎么可以使用,审批程序呢?

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复试合格方准使用。

控制砂浆配合比,片石基础及砖组砌按规范要求操作。

1.3

屋面工程

卷材屋面渗漏、起鼓、积水

卷材防水材料不合格。

各种防水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有合格证,并按规定复试合格方能使用。

找平层有空鼓裂缝,坡度不符合要求,引起卷材不平造成积水。

找平层、填充层含水率超标,导致起鼓。

填充层找平层应合理设置分割缝,控制含水率,不超标。

施工时拉线找坡做到找平层表面平整,坡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设置的排气管孔保持通畅,雨季施工应有相应措施。

搭接长度宽度不够粘结不良,铺设顺序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搭接长度、宽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搭接处要粘压封闭严密,不得有翘边空鼓现象,按规范设计要求铺设。

细部做法(与女儿墙交接处,水落管接口处,通风管与屋面交接处等)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处细部防水构造施工要符合规范要求,应制定专项措施。

1.4

小区道路

混凝土道路裂缝表面起砂

混凝土道路表面未按规定压面、养护时间不够。

现浇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浇筑完后分二次压面,按规定养护不少于7昼夜。

混凝土道路缩缝间距过长,填充料未填实

混凝土道路缩缝宜4m一道及时切割,胀缝间距不宜大于12m,按规定填好伸缩缝。

地基处理或垫层未按规定夯实(尤其下水井、雨水井周围),压实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局部下沉。

砂垫层或砂卵石、灰土等各种垫层,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确保厚度及分层碾压,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引起的混凝土表面起砂。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不足,怎么审批的?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材料应有合格证或复检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应有可靠的混凝土养护保温防冻措施。

混凝土道路交叉处未按规定设胀缝

混凝土浇注时设置伸缩缝,尽可能减少交叉处的道路面积。

1.5

装饰工程

建筑物内外墙面抹灰空鼓、裂缝、脱落

原材料不合格,采用细砂、含泥量超标,配合比控制不严,水泥用量过多引起收缩裂缝。

原材料必须试验合格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低于2%,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控制配合比,防止水泥用量超标。

外墙施工采用单排架,留置架眼过多,未按规定封堵好。

墙面施工宜采用双排架尽量减少架眼,按规定封堵好。

墙面基层清除不干净,未提前1天浇水湿润,易空鼓。

墙面、基层必须清除干净,保持湿润。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处理未采取墙体防裂措施。

不同基体交接处,应加钢丝网片或织物网片等防裂措施。

外粉刷未设置分格缝或不合理。

合理设置分格缝。

一遍成活,每层厚度过厚,各层接缝未错开。

严禁一遍成活,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并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每层抹灰厚度宜控制在6-8mm。

各层抹灰接缝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冬施没有可靠措施、负温度施工。

尽量不要冬季施工,严禁负温度施工,冬施应有专门措施。

养护不到位或不及时

安排专人按规范养护。

1.6

小区沟道

电缆沟下沉、裂缝沟底积水、排水不畅,沟盖板裂缝、裂纹

沟底、地基换灰土或素土,砂卵石垫层铺设厚度不够,未按规定分层夯实。

沟底地基处理或垫层要分层压实,按规定保证铺设厚度,取样、做压实系数试验,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沟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太少,地下水位高时接缝处止水带不按设计规范做

设计按规定留设沉降缝、伸缩缝,有止水带按规范设计严格施工。

电缆沟两侧未粉刷、回填土不实,雨水灌入浸泡基底,造成下沉引起侧壁裂缝。

两侧回填土采用立式夯分层夯实,做好排水坡度。

沟底抹灰标高控制不严,未按设计要求坡度做。

加强标高控制,抹灰坡度拉线找坡,排水沟口保持畅通。

沟壁沟底设计刚度不够、抵抗变形能力差。

设计时砖沟壁顶部加RC围梁,沟底板做成凹形RC底板增加刚度,必要时采取现浇RC沟道。

盖板混凝土未按规定振捣、压光、养护。

钢筋网片放入混凝土下部,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未达到一定强度前禁止搬动。

1.7

混凝土基础工程

1.7.1

混凝土基础表面蜂窝、麻面及孔洞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模板拼缝不严密。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符合要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模板表面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1.7.2

 

混凝土基础缺棱掉角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1.7.3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1.8

小区架构

钢管架构杆镀锌不均、色差大、锌皮剥落

厂家镀锌控制不当,运输、吊装、钢丝绳帮扎时不注意成品保护。

厂家提高镀锌工艺,施工运输中加强保护,采取衬垫物。

混凝土架构杆对焊发生偏折,焊口位置锈蚀;

焊工水平参差不齐;防腐过程制作不严密。

1、加强对焊工技术的培训,对焊接人员实践考核后上岗;

2、加强对防腐过程制作的检查,提高施工人员对防腐作业的重视。

2

电气工程

2.1

接地工程

2.1.1

设备有明显的接地端子,但未与主网连接;设备跨接接地线漏装,接地不可靠。

1、设备缺少专用接地线,进货检验时未发现。

2、施工人员对规程规范不熟悉,未按接地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1、应严格进行设备开箱检验。

2、在措施和技术交底中明确,纳入三级自检和监理过程验收范围。

2.1.2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未接地。

盘、柜、网门与活动门间未用软铜线连接,未形成可靠接地。

1、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质量检查把关不严,未按接地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设计单位在施工图册中未明显标注。

1、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2、认真执行施工图会审制度。

3、设备订货时应明确。

2.1.3

独立避雷针接地标识不明显,存在着接地线浇入基础内的现象。

施工人员对接地规范不清楚,技术交底不全面。

在技术交底中明确,监理进行监督检查。

2.1.4

接地网存在着焊接工艺差,焊口防腐工艺差的问题。

1、焊工水平参差不齐;

2、焊口防腐过程制作不严密。

1、加强对焊工技术的培训,对焊接人员实践考核后上岗;

2、让施工人员重视防腐作业,加强对防腐过程制作的检查。

2.1.5

变电站站区及主控楼照明灯具及用电设备接地不可靠。

施工人员对接地规范不清楚,技术交底不全面。

在技术交底中明确,监理进行监督检查。

2.1.6

架构爬梯接地不可靠,未直接接地,爬梯分段没有接地体连接

1、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质量检查把关不严,未按接地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设计单位在施工图册中未明显标注。

1、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2、认真执行施工图会审制度。

3、订货时应明确。

4、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应明显标注爬梯、爬梯分段接地要求。

2.2

主变工程

变压器放油阀门油箱、法兰连接处、大盖处渗油。

密封不好或截门损坏,变压器吊芯(人孔检查),各部件的密封处理不当,在投运前未进行严密性漏油检验。

1、设备监造应严密。

2、厂家应改进工艺。

3、不合格的阀门不得采用,变压器吊罩(人孔检查)耐油橡胶密封圈应符合厂家规范要求。

2.3

高压开关柜工程

2.3.1

柜内一次接线母排对地距离不够,一、二次接线与设计方案不符,零配件不全、元件有破损。

厂家忽视设计的特殊要求,搬运柜体有磕碰、成品保护不良。

产品能满足设计要求,经复核确认后才可使用,高压开关柜搬运时。

不得倒置、轻拿轻放,存放时做到防雨、防腐、防火、防盗,施工在交接验收前要加强成品保护。

2.3.2

断路器操作机构、带电间隔机械锁不灵活高压开关柜防止地线合闸的母线门开关闭不严。

断路器操作机械连线锁部分其螺栓紧固,刀口角度、刀与刀口的接触部位不正确,母线柜机械连锁部位螺栓固定太紧

经过调整要达到机械连锁的作用,为防带电地线合闸,应调整好母线门传动部分的螺栓。

2.3.3

端子箱、配电箱锈蚀,照明配电箱不方正,且接地位置不明显

选择的厂家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箱体制作时未啮口校正,接地线装在盘背后。

产品能满足设计要求,经复核确认后才充使用,要按标准制做箱体,接地线应在盘面便于检查。

2.3.4

保护、控制屏柜色泽、尺寸不统一,运输安装中碰坏漆皮。

屏柜供货厂家众多,供购时未做统一规定,搬运安装未采取有效措施,存放保管不善过早地拆去包装。

招标时,对屏柜的色泽做统一的要求加强对设备、验收、保管、安装前不得拆除设备的包装箱或包装皮。

2.4

电缆工程

2.4.1

电缆沟内支(托)架安装歪斜、松动。

电缆沟内支(托)架未按工序要求进行放线确定固定点位置;安装固定支(托)架预埋件或金属螺栓固定不牢。

电缆沟内支(托)架安装应在技术交底中强调先弹线;预埋件固定坐标应准确;使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时,要求螺栓固定位置正确,与墙体垂直,固定牢固。

2.4.2

电缆随意交叉敷设;动力、控制电缆未分层敷设。

施工人员对电缆敷设规程不熟悉。

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加强对电缆敷设的规范性的要求。

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动力、控制电缆分层敷设。

2.4.3

电缆进户处有水渗漏进室内。

电缆进户穿越外墙套管封堵不严。

电缆进户穿越外墙套管时,特别对低于±0.000地在深处,应用油麻和沥青处理好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以及做好套管边缘漏水的处理工作。

2.5

二次线敷设

2.5.1

盘、柜内电缆敷设凌乱、随意,调试电源随意接取。

施工人员工艺意识不强,对此项目不重视。

认真技术交底及工艺要求培训,在措施中明确统一操作方法,并由专人进行监督,养成良好习惯。

2.5.2

防火封堵不严密,随意封堵。

造成封堵脱落。

施工人员工艺意识不强或不清楚如何正确操作。

制作前对制作人员统一标准操作示范,按电缆封堵工艺规范的要求去做防火封堵。

2.5.3

二次盘柜内有施工遗留物。

施工人员工艺意识不强。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检查,真至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2.6

一次设备安装

2.6.1

设备支架底座与设备基础间隙过大,有垫片出现。

1、未认真进行基础找平找正工作。

2、工序交接不完善。

3、施工人员工艺意识不强。

1、认真进行基础找平找正工作。

2、认真进行工序交接。

3、加强技术交底及规范工艺培训。

2.6.2

设备渗油及表面锈蚀、起皮。

1、进货检验及设备开箱检查不规范。

2、做实验取油样程序不规范。

1、加强进货检验及设备开箱检查。

2、做实验取油样程序应按操作规范实施。

2.6.3

OPGW余缆及接线盒固定方法不当,随意。

设计单位未制定具体的施工标准。

施工单位未制定OPGW余缆及接线工艺规范或作业指导书。

1、设计单位应制定具体的施工标准。

2、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及操作过程检查。

2.7

电气调试

2.7.1

试验环境条件不当;试验漏项,未按照交接规程完成交接试验;试验行为不规范;试验结果判断不当,不与合同要求的技术参加对照比较。

试验人员技术素质差,试验单位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1、规范试验报告格式;(目前无标准格式,建议组织编写。

2、对调试单位进行资质审查。

2.7.2

试验报告提供不及时。

试验人员技术素质差,试验单位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调试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试验报告提交时间,绝缘保安试验报告必须在设备受电前提交,其它试验规定提交期限。

2.7.3

试验报告中关键数据、文字错漏;试验环境参数未记录;试验项未列出合格标准;试验报告无试验结论;试验人员签字不规范或试验人、审核人不签名,以打字代替签名;试验报告未经审核,无审核章。

试验人员技术素质差,试验单位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调试合同中应明确调试质量考核要求,(合同不可能有此要求,应该是调试单位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漏项、错试、不规范、出假报告应有相应的惩罚条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