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032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第 三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科目:

语文主备人:

刘国胜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4、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5、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6、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7、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8、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具体课时安排:

十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25日上课时间:

主备人:

魏增巧

教学内容: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备)

第一课时

《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

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初知诗意

 

(三)合作学习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

(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

(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

(“倍思亲”。

“倍”:

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

(“每逢佳节”,“逢”:

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

“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如: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

再说句意。

(板书:

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

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

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如:

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1、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

“九月九日”:

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

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指名读→评:

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

(标出字:

遥、遍,说字义)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

(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

寒声孤独寂寞

感:

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朝的诗人叶绍翁。

“促织”是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追忆()情感。

2.多彩的诗句。

黑白红黄

(1)月()见渔灯,孤光一点黄。

(2)()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3)()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3.比一比,再组词

深()逢()倍()遍()

探()缝()培()篇()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登高:

异乡: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25日上课时间:

主备人:

魏增巧

教学内容:

10.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书并齐读课题。

  

  

 

3、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

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2)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6)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分享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

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4)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注:

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板书设计:

10.风筝

概括———————————最大的快乐

做风筝充满憧憬怀着希望高兴

放风筝自由自在充满快乐快活

线断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着急

找房子没有踪影垂头丧气伤心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

磨丧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托拖脱

(1)妈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

(2)一个人用手()着,另一个人牵着线。

(3)今天,我参加的是()球比赛。

3.下列各句属于比喻句的是()

A.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去彩上。

B.老师像园丁一样精心培养我们。

C、一根根原木随着水流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25日上课时间:

主备人:

魏增巧

教学内容:

11秋天的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课件出示三个段首句,指名朗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4.小结,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2.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指导朗读本段优美的语句。

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几处。

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

相机教学多音字“扇”字。

 ②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意境。

 梳理课文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美,体会言语的生动形象。

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和“争”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

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

3.借助小泡泡,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

4.词语扩展训练。

5.回顾本段,课件出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1.指名朗读本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

 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自读本段,思考:

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了什么?

(冬天快要来了)

 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

指名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书写,拓展提升。

 1.教师梳理课文内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书写生字:

“扇”“爽”

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3.课末总结。

4.拓展,发展学生语言

五、布置作业。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注意观察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3.指名朗读2——4自然段。

 

1.朗读段首句。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美,体会言语的生动形象。

 

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色彩。

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朗读本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4.拓展,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

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

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下读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香香甜甜  ______的歌

准备过冬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凉——()酷热——()

甜美——()留心——()

2.填上适当的词

()的田野()的菊花()的枫叶()的柿子

3.比一比组词

{星(){显(){虽(){色()

醒(){湿(){强(){艳()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25日上课时间:

主备人:

魏增巧

教学内容: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教学重点是: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具准备:

生字词卡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备)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

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

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

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充分想象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诵读最后一节。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板书设计:

大树

1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

大雁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大树()手臂,“()”,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2)蟋蟀()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2.自由想象的填空。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说:

“()。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叶子女一()小花一()汗水

一()谷粒一()秋风一()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