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90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docx

枣庄37中动物的行为郭勇

姓名郭勇单位枣庄三十七中E-mail1935851035@

课题: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第五节课

【学情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动物的运动与其行为密不可分。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节目、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的,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之欲望,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性行为;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对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2.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形成动物和人类要和谐共处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动物的几幅幽默的图画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共同总结”的教学模式。

通过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自我总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勇于探究,自我解惑,积极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

完成调查活动;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和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习旧知2分钟

1.运动系统由、、组成。

2.关节腔内有,使关节灵活;关节面表面有,使关节灵活;内外有坚韧的,使关节牢固。

3.屈肘时,收缩,舒张。

4.骨骼肌由、组成。

学生回忆,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说出准确答案。

1.骨、骨连接、骨骼肌

2.滑液、关节软骨、关节囊、韧带

3.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4.肌腱、肌腹

复习旧知,达到巩固的目的

 

情景激发导入2分钟

 

1.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的幽默图画:

师: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动物的幽默图画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动物为了生存,就要取食、御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生殖,这一切都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2.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

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动物的这些行为。

(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图画,体会这几种动物的动作和紧张的氛围。

 

带着好奇心学习新知。

 

学生欣赏欣赏小狗吃饭、睡觉、表演节目图画。

学生思考小狗吃饭、睡觉和表演节目都属于动物的行为,小狗吃饭、睡觉和表演节目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用动物的幽默图画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两类行为,能够判断动物的先天行为、学习行为的不同。

出示目标

1分钟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出目标。

识记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

10分钟

 

过渡语:

如果你善于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就能看到许多动物的这些行为,它们丰富多样,使人着迷。

知识点一: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课件展示图片:

(雄鹰捕猎、旱獭远眺、亲鸟育雏、雄鹿争斗、青蛙鸣叫、乌贼喷墨、大象迁徙、雁群迁飞、蜜蜂筑巢等。

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中的图片分别说出图片中动物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想一想: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吗?

4、以上这三种行为一样么?

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5、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4、5两题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再回答)

自主学习:

教材94页---95页,完成《助学》77页的“自主学习”目标1。

1.动物的有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所决定的,称为。

2.动物的有些行为是通过后天的逐渐表现出来的称为行为或行为。

这种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和获得的行为.

教师点拨: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再回到前面的“想一想”4、5两题

 

指导学生根据以上实例总结:

什么是先天性行为?

什么是学习行为?

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4-95页内容和插图2.2-31,思考下列问题:

 

(1)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哪些是学习行为?

(2)分析鹦鹉会说“你好”小狗为什么学不会?

(3)列表比较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点。

(4)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教师精讲:

母鸡抱窝、亲鸟育雏等这种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有些行为如小狗算数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讨论:

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一种更复杂、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文字回答问题:

生1:

雄鹰捕猎是为了觅食。

亲鸟育雏是使雏鸟获得营养,不断生长。

生2:

雄鹿争斗为了争夺配偶权,青蛙鸣叫为了吸引雌蛙,繁殖下一代。

生3:

雁群迁飞是动物的迁徙,到南方躲避严寒的冬天。

生4:

旱獭远眺为了防御天敌,乌贼喷墨为了躲避天敌的攻击。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

2、小狗一生下来不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

3、不会表演。

 

自主学习目标1

 

1.遗传物质,

先天性行为

 

2.学习,学习,后天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学习

学生思考再“想一想”4、5两题,回答:

4、这三种行为不一样,2、3两种行为一样,属于学习行为,第1种属于先天性行为.

学生总结:

动物的这种生下来就具有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内讨论回答问题:

(1)母鸡抱窝、红雀饲喂金鱼、小羊吮吸乳汁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黑猩猩借助木箱摘香蕉、蚯蚓走迷宫、黑猩猩借助树枝取食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3)学生思考完成表格

(4)能使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对动物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讲解。

对重点的部分作标记、记笔记。

学生讨论后回答: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能够适应较稳定的环境,只有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才能适应更复杂变化的环境。

通过学生身边常见的,不同动物行为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动物行为的概念。

用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明确动物的行为分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两类。

 

通过总结使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两类行为,能够准确判断动物的先天行为、学习行为。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使同学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即能提升小组合作能力,还可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问题设计,向学生渗透,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

 

由点到面,逐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8分钟

 

过渡语:

可见,动物的学习行为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那么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通过一个调查活动来揭示。

调查活动:

动物学习行为形成的过程

指导学生将课前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课前我们分小组布置了调查的任务,下面各小组汇报你们的调查情况:

汇报交流:

要求:

1、要说出调查的题目

2、要说出这种学习行为形成的基本过程

(找2-3个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播放“鸡绕道取食行为”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展示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

1、鸡是怎样取得食物的?

2、重复实验中,鸡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有什么变化?

3、如换成人做实验,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小资料:

蚯蚓走迷宫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才能够成功。

但是,如果走相同的迷宫,甚至更复杂的迷宫,小白鼠只需要30—40次,就会成功。

这段资料说明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具有怎样的特点?

课件展示狼孩的资料:

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

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

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

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

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孩子。

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提问:

1、母狼哺乳孩子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狼孩”的外表像谁?

行为像谁?

为什么像狼?

()

3、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行为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活动畅所欲言,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认真观看“鸡绕道取食行为”的视频,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1、鸡要绕过障碍物取得食物。

2、鸡尝试的次数越来越少。

3、有差别

生:

动物类群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学生认真看狼孩的资料,思考回答:

 

1、母狼哺乳孩子是先天性行为。

2、“狼孩”的外表像人,“狼孩”的行为像狼,跟狼学的。

3、学习行为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活动,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搜集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展示调查结果,使他们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增强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求知的欲望。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归纳动物行为的进化趋势,明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强。

 

利用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行为要具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后天学习,现在的自己已全部具备所以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

9分钟

 

知识点二:

社会行为

自主学习:

教材96页---98页,完成《助学》77页的“自主学习”目标2。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等。

2.动物的社会行的特点:

群体内部往往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有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

3.动物在社会行为的分工合作过程中,动物利用,,及来传递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过渡语:

蜜蜂和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资料来深入认识蚂蚁的社会行为。

课件展示资料:

【资料一】白蚁的群体生活:

由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组成。

工蚁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但都不能生育。

工蚁职能是建筑蚁巢、取食和喂养蚁王、蚁后、幼蚁和兵蚁;兵蚁善于撕咬,职能是守卫蚁穴,有敌害侵犯时,便张牙舞爪、恫吓敌人。

蚁王的职能是和蚁后交尾,蚁后专门负责产卵。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群居的蚂蚁生活是杂乱无章的吗?

(2)通过资料,总结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

师:

在群居的哺乳动物中,除了有明显的组织和分工外,还具有严格的制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资料。

 

【资料二】:

在狒狒集体的行进行列中,身为统帅的雄狒狒携雌狒狒,幼狒狒走在中央,其他的雄狒狒则分别走在群体的前后方和两侧。

(1)总结出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怎样的制度?

(2)在行进的群体中,如果遇到袭击谁的位置最安全?

教师小结:

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明显的组织和分工,哺乳动物群体内部还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过渡语:

动物群体之间分工合作是需要交流的,俗语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动物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动物交流的语言都有哪些形式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认识动物的交流方式。

课件展示蜜蜂的舞蹈:

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分析:

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几类?

师:

到目前为止,动物学家发现蜜蜂的交流方式较为复杂,让我们来认识蜜蜂的通讯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页图2.2-34和文字思考问题:

(1)蜜蜂的通讯信号是什么?

(2)通过这种信号能够传递怎样的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回应。

指导学生总结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

师:

总结的很好,同学们在书上标出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

过渡语:

生物学家不懈努力的研究动物的行为、交流方式对实际生活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8页内容,完成《助学》77页的“自主学习”目标3。

我们研究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和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指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研究动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举例说出人们对动物行为的利用。

组织小组代表发言。

师:

可见,掌握动物行为不仅能为我们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还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教材插图,自主学习课文,完成“自主学习”目标2

1.大雁,狒狒,蚂蚁,蜜蜂,狼

2.组织,分工,等级

 

3.声音,形体姿态,气味

 

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出社会行为的概念。

 

生活中学生常见到蚂蚁集体搬运食物,但对其中的道理不了解。

学生对此充满着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学生根据资料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不是,具有明显的分工。

(2)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明显的分工和组织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课件,根据资料二了解哺乳动物社会行为的严格制度。

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1)哺乳动物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

(2)走在群体中间的统帅和雌、幼狒狒。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在课本上标注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吸收新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搜集信息回答问题。

 

蜜蜂利用复杂的舞蹈通讯传递食物的数量、距离和方位。

 

生:

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根据自学内容,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1)舞蹈通讯。

(2)这种通讯方式不仅能传达食物数量信息,还包括离蜂房的距离和方位。

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合:

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目标3:

动物活动的规律,控制,防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交流,并选代表发言。

(1)研究动物行为,能够认识动物活动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预防有害动物,使人类和动物和谐发展。

(2)人们掌握了鱼类、家禽、牲畜的生殖行为规律,可以提高这些动物的饲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掌握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徙规律,影响鼠类繁殖的各种因素,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鼠害。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重点内容标注,引起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

 

设计这个资料,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并为强调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组织、分工等特征做准备。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提高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

同时也给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

 

通过资料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让其全面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从点到面,在循序渐进中获取知识。

通过教师的总结、过渡使整堂课紧凑、连贯,学生思路清晰,在轻松、愉悦之中吸收新知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较强刺激,快速有效的评析出蜜蜂复杂的通讯信号。

提高学生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重点内容总结、标注。

向学生渗透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情感。

 

知识整合拓展应用

5分钟

知识整合

 

从狼孩的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什么新的认识?

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认识:

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

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的发展。

启示:

“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回顾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学知识。

 

学生回顾狼孩的故事,小组之间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互相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通过知识整合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引导学生整合、归纳重点知识。

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整节课的知识,又使生物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所在。

 

达标训练

8分钟

达标训练

A类: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生来,遗传因素)【考查先天性行为概念】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学习)【考查学习行为概念】

B类:

3.某动物园里的狗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虎崽。

狗的这种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本题主要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

4.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B.公鸡报晓

C.母鸡孵卵D.小狗“算数”

【本题主要考查对学习行为的识别】

5.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对动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找到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繁衍后代

D.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6.社会行为是当前动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B.绵羊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D.蚂蚁的群体

【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

7.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C.有的群体有等级制度

D.很多同种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行为特征的识记】

C类:

8.(2014枣庄学业考试第4题)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相信。

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

小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A.觅食行为B.攻击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考查先天性行为的类型】

9.(2014潍坊枣庄学业考试第8题)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

10.(2014潍坊学业考试第22题)每年的春夏季节,乘车从德州至济南的高速公路上,只要稍一留神,你就会看到公路两旁树上一个接一个的喜鹊巢,还有一双双、一对对站立枝头、随风摇摆的灰喜鹊(见右图)。

灰喜鹊属雀形目、鸦科的中型鸟类,分布极其广泛。

灰喜鹊繁殖期在5-7月,筑巢一般选择高大的杨树林内,每巢平均产卵5-8枚,灰喜鹊的卵产齐之后,再进行孵卵。

据统计,一只灰喜鹤一年能捕食松毛虫1500。

多条,可以保护一亩松林免受危害。

(3)灰喜鹊每年均会营造新巢,并有营疑巢的习惯,即在它们真正使用的巢周围搭建很多并不使用的空巢,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防御)

【考查先天性行为的类型】

课下作业:

完成《新课程助学丛书》P78-79当堂达标

 

通过达标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落实目标。

A类题目的设计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类题目的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类题目精选重点省市的学业考试题目,能让学生训练做题的技能,让学生了解学业考试呈现的方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出了最有效的作用,变抽象为形象,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注意力高度集中,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思索,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不仅获得了问题的结论,更可贵的是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课前调查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从调查结果中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图片、视频及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明确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方式;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取知识,从而树立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