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313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docx

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测试

2007—2008下学期鞍钢高中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命题人:

沈喆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45分)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呼吸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3.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4.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血浆、组织液、淋巴

5.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6.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

 C.突触小泡与突触后膜接触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通常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8.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效应器的兴奋性D.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并饮用较多的水,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量和尿量

A.尿量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尿量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

10.右图代表一种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其中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宿主细胞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D.癌细胞

1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12.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13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

A、促进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促进生长发育D、压迫神经

1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分别调节不同的生理过程,互不影响。

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植物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15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

16.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

18.研究证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物质,某人因为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此时,他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包括: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9.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有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20.人类正确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必须控制捕捞量,应把种群的个体数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

A、1/4水平上B、1/3水平上C、1/2水平上D、4/5水平上

21.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

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2.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森林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一种次生演替的写照

D.森林中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

23.下列哪项实例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A.植物的向光性B.除草剂可以除掉田间的双子叶植物

C.顶端优势D.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24.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25.下面的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26.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2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   B.20千克   C.50千克   D.55千克

27.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CO2B、分解有机物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

28.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2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的平稳,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

30.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D.植物体有分层结构

31.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32.46.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3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以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kJB.106kJC.2×106kJD.106kJ~2×106kJ

34.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

35.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

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食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36.下列均为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人和水稻B、花生和细菌C、蜜蜂和百合D、硝化细菌和蓝藻

37.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38.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

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

39.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0.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41.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

42.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

A.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4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

 

44.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大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

且均匀传递,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B.等于10-2NC.少于10-1ND.多于10-1N

45.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5分)

1.(7分)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

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回答:

(1)该病毒与人的关系是,

(2)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

2.(7分)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

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______激素,B是______激素。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

是______。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

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4)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___。

3.(6分)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M

S

a

(1)在此反射弧中,S代表,②代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冲动在中单向传导。

(3)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如在a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在I、Ⅱ、Ⅲ三处,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4.(3分)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

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

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由此可以形成推论:

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分)下图为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此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⑵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

⑶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有、。

⑷此食物网,若食物链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5)由图中可知,食物链交错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6.(9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

据图回答:

(1)用图中字母和箭头写出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是(用图中字母表示)

(3)该生态系统中F的作用是

(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G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还有和等。

为了防止CO2在大气中含量过高引起温室效应,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两条)、。

7、(7分)下图为某一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还有的重要功能。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

(2)如不换成能量,仅用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kg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计___kg。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答案:

1-5CBBBC6-10CADAA11-15BBBAD16-20BBBDC21-25CDDCC

26-30DBCCD31-35DCABD36-40DCABA41-45CBCCB

1.(7分)

(1)寄生

(2)ac(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

2.(l)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肾上腺素 

(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反馈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6分)

(1)感受器传出神经

(2)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3)内负外正内正外负ⅡⅠ

4.(7分)

(1)A与B(1分)C与D(1分)背光侧IAA多于向光侧(或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2分)

5.

(1)5

(2)三(3)蛇猫头鹰(4)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5)一种捕食者可以捕食多种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捕食者捕食

6.(12分)

(1)B→C→D→E

(2)B(3)将动植物残骸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6)CO2光合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面积植树造林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7.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物质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是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意义的地方(答出两条即可)

(2)20(3)分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