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65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word.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word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word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

“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

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

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

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②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答案】

(1)C

(2)B

(3)C

(4)①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②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解析】【分析】

(1)“马融辞命”的对象是“邓氏”,所以“邓氏”要紧挨着“辞命”,“马融辞命邓氏”主谓宾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不赀之躯”作“惜”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所以“惜”与“不赀之躯”之间不能断开,而且“羞曲士之节”与“惜不赀之躯”是对称句,中间须断开,排除D项;此句译为:

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

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

故选C。

(2)B项“人性本善”出自《水信无分于东西》中的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

由作者孟子所著。

由此判断其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故选B。

(3)C项“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错误,原文“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可见,他被禁锢是因为他借着兄长之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自我弹劾,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

因此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故选C。

(4)本题:

①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翻译为:

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

据,拿着;刎,割;为,做;生,生命;于,比;所以,……的原因;生贵于天下,状语后置句。

②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翻译为: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

以为,认为;武功,军事武勋;宜,应该;寝,停止;从横,纵横;无备,没有防备。

“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C;

⑷①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②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附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

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

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

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

但不是他内心喜好的,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

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

“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

   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

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

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

《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

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

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

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

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

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

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

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

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

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

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

“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

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

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

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

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

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

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

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

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

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释】①刓:

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

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

陈述

B.心所蓄者                蓄:

积存

C.微及豚鱼                微:

D.尽工尽善                工:

擅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②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4)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答案】

(1)D

(2)C

(3)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4)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解析】【分析】

(1)D项,尽工尽善,意思是,做到了尽善尽美。

“善”,好,完美。

故选D。

(2)C项,“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错误。

根据原文“‘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意思是,“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可见,不是原文赞美,而是否定和批判。

故选C。

(3)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既而,没过多久;泄,发泄;足下,您;幸,希望;留意一省,用心看一看。

②孕大含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微洞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泰,顺畅;熙,和悦。

(4)本题要求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做法是,通读全文,抓住表明文学主张的语句: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概括出,诗歌应感化人心;“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矣”概括出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概括出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故答案为:

⑴D;⑵C;

⑶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⑷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

每逢寄诗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

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

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

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

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

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你会面谈心一样。

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

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

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

三才都有自己的文:

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

就拿六经来说,《诗经》又是为首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

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

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

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

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

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

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

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

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

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

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

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

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

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父铁君先生事略

(清)贺涛

   先生讳锡珊,姓贺氏。

   先生有异稟,举作不轻同于人,喜读书,通其大指,曰:

“学以经世也,吾取其有益于世者而已。

”于世儒所谓义理、考据、词章之学,一不厝意,至论古今世运兴坏之由、贤不肖之别,抉幽觑微,剽剥剖攻,杂以恢诡偏宕之词,云幻波激,莫测所来,虽善辨者莫能穷也。

所为文闳奇肆,不中有司度程(格式,标准)。

以诸生应乡试,连不得志,乃益厌薄举业,并力于所谓经世之学,性刚直,不谐于俗,既不得志,愈抑郁不能平,并世人少当意者。

尝显刺过于稠人广坐之中,其人羞赧汗喘,犹痛绳之(针砭)不已,于公卿贵人诋之尤甚,以为若辈豢养富贵而令时势败坏至此,咎将安归?

众骇怪,莫敢置对,则又发怒骂之日:

“君辈庸下,非解此者。

”吾父尝戒之,以为非处世之道。

先生语人曰:

“吾兄之言是也,然吾性实然,吾制之不能克也。

   先生既抱异材伟略,无所籍以泽斯世,苟可为于乡里者无不为,以谓吾期于济人而已,远近大小一也。

同治初,土匪滋事,先生略仿戚氏练兵之法,编乡落以守,境赖以安,光绪三年,岁大饥,官给钱买谷以振,先生自贩籴于数百里外,自冬徂夏,往返者数矣。

舟车饮食取诸私,不縻官一钱。

广立章约,纤曲悉当,邻境咸取以为法。

经营奔走,无间寒暑昼夜,惫心疲力,至辍餐寝。

长老叹嗟曰:

“自吾所闻见,百年来未尝有也”未几,大疫,人多死。

先生慨然复思有以拯之,而先生亦竟染疫以卒,时光绪四年六月十二日也,春秋四十有二.以是年十二月某日葬,会葬者千余人争挽柩车,道路阗塞至不得行。

(选自《桐域派名家文集》第15卷,有删改)

(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不厝意                          厝:

安放

B.岁大饥,官给钱买谷以振。

          岁:

每年

C.尝显刺过于稠人广坐之中            刺:

指责

D.不縻官一钱                        縻:

消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锡珊稟赋与众不同,行事方式也与其他人全不一样,比如读书,他只求了解大意,不求甚解。

B.贺锡珊批评人不留情面,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人,弄得人家十分狼狈,他还不肯罢休。

C.闹土匪时,贺锡珊效法威继光,把乡民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结果真的保境安民,这是他学以济世的一次成功实践。

D.贺锡珊造福乡梓,闹灾荒时购粮济民,还用自家的钱贴补,一年四季为乡里奔走,最后在想办法解除流疫的时候不幸染疾身死。

(3)把文中画线的向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辈豢养富贵而令时势败坏至此,咎将安归?

②广立章约,纤曲悉当,邻境咸取以为法。

(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贺锡珊为人的特点。

【答案】

(1)B

(2)A

(3)①这些人供养于富贵之中(用高官厚禄供养着)却让时局败坏到这种程度,罪责将推诿给谁?

②他(曾在乡里)大量制订规章制度,细微曲折之处都恰到好处,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