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33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docx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

第六单元旅游热的冷思考

主题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地位

●学习导读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报告称: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名列全球第39位。

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大力投入,中国旅游业竞争力从4年前的全球第62位上升到第39位。

进入前十名的国家分别是瑞士、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新加坡。

报告还建议,中国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继续加强保护环境、注重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案例聚焦:

三亚全面整治旅游行业“阴暗面”

海南省三亚市旅游综合执法部门将用一年的时间对旅游市场“黑社”、“黑导”、“黑车”等旅游链上“见不得人的阴暗面”进行大整治。

本次整治共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的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

为保证整治效果,三亚市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市场三亚旅游检查执法组、投诉处理组、宣传报道组和规范经营诚信建设组等四个环境整治小组。

(中国旅游报.2011年4月22日)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探究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活动形式:

分组讨论

活动步骤:

1、让学生估算写出自己和亲戚朋友家2010年的总人口、外出旅游的总人次数和总的旅游消费

2、先分小组汇总组内所有学生及其亲戚好友家2010年的总人口、外出旅游的总人次数和总的旅游消费,再汇总全班的总量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总量”对经济的影响,老师总结,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拉动内需方面优势明显,已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新的消费热点。

(一)直接作用

1、接待入境旅游是一种就地的“出口贸易”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换取外汇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农业产品出口换取外汇;二是劳务出口换取外汇;三是发展入境旅游换取外汇。

相比之下,旅游换取外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换汇成本明显低于外贸商品,因为它节省了商品在出口中的运费、损耗、关税等。

当今世界三大贸易支柱是旅游业、石油和汽车。

201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就地出口、就地创汇”的产业。

2、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有效途径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可以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同时可以吸收闲散资金回笼货币,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就我国来说,回笼货币的主要渠道有商品回笼、财政回笼、信贷回笼和服务回笼等。

旅游回笼货币主要通过旅游服务收费,实现社会闲散资金专柜旅游经营单位,再回笼到国家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减缓市场压力,对稳定市场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

3、发展出境旅游可以弥补贸易差额

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大头,旅游创汇已经占2/3,在促进国际贸易和谐发展、完善贸易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业与一般货物贸易不同,所面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较少;从赚取旅游外汇的角度看,不仅可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也可以“走出去”在世界旅游市场发展;从发展出境游的角度看,既可以展示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可以弥补贸易的差额,缓解国际贸易的摩擦。

出境旅游快速增长带来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是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和消减货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方式。

(二)间接作用——带动直接和间接相关部门及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细分行业109个。

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刺激和带动旅游业的“六要素”及与其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商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工艺美术、文化教育、金融政策、文物、园林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只有这些产业链的配套和谐发展,才能确保旅游业正常运行。

(三)扩大就业机会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旅游业有关。

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者已达1350万人。

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就业(图6—1),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

图6—1洛阳王城公园再现武皇赏牡丹盛况

(四)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十分之一的人实现脱贫。

现在全国乡村旅游每年约接待5亿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2万多个,受益农民约2400万。

由旅游客流所引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加快了东中西部和城乡之间的流通与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发展。

近年来,井冈山、延安、沂蒙山等一批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了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加工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目的地物价上涨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

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

(二)目的地产业结构失衡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

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旅游业需要大量农副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却是田地荒芜、农副业生产能力降低,再加上旅游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

(三)盲目发展旅游业会造成资源浪费

发展旅游业不能盲目扩大投资,大规模兴建饭店、上各种旅游项目,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有些地方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一些不知名的景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实地一看,却让人大失所望。

更有甚者,明明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却还牵强附会,先天不足后天补,大兴土木,搞人造景点,没湖造湖,没水引水,虚假宣传。

如某地盲目兴建的怡养园、垂钓中心、游泳场,一直门庭冷落,平时每天只有几个人,五一期间每天也只有百十个人。

像这样,不分析资源的比较效益,一厢情愿地搞重复开发,结果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智勇冲关

第一关:

我来填

1、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一个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

2、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换取外汇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换取外汇;二是换取外汇;三是换取外汇。

3、我国回笼货币的主要渠道有、、和服务回笼等。

4、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

第二关:

我来答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关:

我来做

1、上网查查近三年河南省的旅游收入、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据此谈谈河南省旅游业对本省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上网搜搜,河南省旅游业对本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典型案例,据此谈谈应怎样加强管理?

 

主题二旅游业在社会文化中的无限魅力

●学习导读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

旅游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

旅游活动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及民族的接触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知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世界的文明和进步。

案例聚焦:

婚俗文化的商业化、庸俗化

云南省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以特殊的“走婚”习俗为人们所知,并以其原始性、独特性和神秘感成为当今现代都市人纷纷向往的旅游胜地。

但是,这种婚俗“很有说头、很少看头”。

而大理白族一直以婚俗歌舞“掐新娘”的形式展现给旅游者,“仪式”表演的性质较浓,很多演员因为表演场次过多而往往面无表情,使现场气氛极不协调。

这种婚俗表演开发模式在初期曾有效地吸引和刺激了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表演内容脱离现实而又缺少创新,婚俗表演的舞台化、模式化味道日浓,渐渐失去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探究旅游节庆活动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

活动形式:

毛遂自荐、畅所欲言

活动步骤:

1、让学生说出河南省的旅游节庆名称、时间,并找学生写在黑板上

2、分小组讨论旅游节庆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3、各组推选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一、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旅游吸引物囊括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各种资源,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大成。

旅游的过程就是寓教于游、赏心增智的过程。

很多目的地是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文明景区的评比,都表明旅游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增进国际间的沟通了解

2008年我国入境游1.3亿人次,其中外国人2433万人次;同时,我国公民出境游4584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旅游业已真正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形象、感受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旅游者的素质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通过旅游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提升国民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旅游者通过旅游既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又增长了文史、地理、民俗等知识,还提高了身体素质,陶冶了情操,对个人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科学的开发旅游资源,对原有资源加以整修防止“自生自灭”,延长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以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图6—2公公婆婆“驴拉套”,新郎新娘坐“花轿”(现改为轿车)。

在洛阳婚俗中有“媳妇儿要想发,公公婆婆往家拉”之意!

)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保护,促使后继有人。

同时,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图6—2洛阳传统婚俗“驴拉套”

也可通过各种形式返回目的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我国现已确定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历史遗迹,建立博物馆体系,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圈。

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四)推动科技交流与发展

高科技的发展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同时旅游也是科学研究、技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旅游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乏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而现代的商务旅游、专业会议旅游、消遣旅游中的访问同行活动等,都使这种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发展。

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间接地推动有关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发展。

(五)有助于旅游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旅游人才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入世”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空前的挑战。

新形势的出现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然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事业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财会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旅游者不良的“示范效应”

旅游业的发展在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糟粕也会随着外来旅游者悄然而至,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意识予以腐蚀。

如在价值观念上,部分当地居民开始以羡慕的眼光观察着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并开始疑虑自身的人生价值;在道德观念上,有些当地居民通过观察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怀疑传统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

旅游者的闲逸,与工作似乎毫无关系的任意支出,时髦的装备和装束……使部分青年无心勤奋工作和在田间辛劳,吃苦耐劳的品德在个别群体中开始淡化。

(二)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首先,由于部分游客的文化素养不高,认识不到文物古迹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画或坐卧在文物古迹上拍照,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

其次,众多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及水分,加快了珍贵的壁画和雕像的腐蚀速度。

另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指印,也会使得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

如敦煌石窟中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模糊,红色和肉色逐渐变为黑色。

(三)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庸俗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

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随时随地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

如傣族的泼水节被搬到昆明后则变成了“倒水节”:

游客各自拿着水桶、水盆,将水从对方的头上浇到脚底,或是将人推到水池中,一圈人围着“泼”,完全失去了“柳枝洒水”,以示祝福的文化意境。

(4)引发目的地少数民族的自卑感或排外情绪

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通过游客的“示范效应”和当地居民的“模仿效应”更是加深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这可能导致一些居民尤其是年青人对自身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乃至否定,对富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却无限仰慕和推崇,在富有的旅游者面前感到自卑。

另一方面,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对因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及旅游者对当地居民傲慢无礼的态度感到不满,从而对旅游者产生排外情绪。

智勇冲关

第一关:

我来填

1、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发展的依托。

2、我国的是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在我国全面兑现加入WTO承诺后,全面对外开放了市场,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而旅游人才才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

第二关:

我来答

1、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关:

我来做

上网搜集河南省旅游业对本省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典型案例,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在哪些细节上加强管理?

 

主题三旅游业在生态环境中的不同凡响

●学习导读

旅游业是一项对生态环境依存度极高的产业。

作为生态环境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所有旅游者都会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感到愉悦和兴奋。

案例聚焦:

从砍树、种树到观树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广袤的林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独具特色、风光旖旎的森林风景资源。

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从过去靠山吃山的“木头经济”走向了“靠山育林、靠山养人”的经营新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人们“从砍树、种树”到森林里“观树”,正日益成为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级森林公园1476处,建立自然保护区1757处,以森林公园为龙头,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狩猎场等森林旅游区为主体的森林旅游发展格局正日趋成熟。

目前,每年到森林旅游的游客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

(来源:

新华网)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探究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形式:

毛遂自荐、畅所欲言

活动步骤:

1、让学生畅谈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各组推选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一、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主打口号。

因此,发展旅游业在客观上必然会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起到一种保护作用,有利于改善目的地的生态环境。

(一)保护美化生态环境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开发新旅游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开发中,则采取了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

如黑龙江、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林区图6—3高山草甸

通过发展旅游,变传统的以“砍树”为主的森林经济,为以森林旅游、生态旅游为主的“看树”经济,加速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近些年,各级旅游部门大力倡导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引导旅游者关爱生态、保护环境,推动旅游企业开展绿色经营,强化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环境责任,全国涌现出上千家“绿色饭店”,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二)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中国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

如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保护和管理,使森林覆盖率达到96.3%,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由此促进了生态旅游快速有序发展,当地居民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同时,生态旅游让旅游者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神奇,能够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环境的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自觉自愿的行动。

因此,科学发展生态旅游,将会逐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在个别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已成为填补国家预算支出的主要来源。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出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得发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

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

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

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燃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

间接影响则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三)对动物的影响

游客到达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

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

此外,游客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许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类的贝类,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制成各式纪念品后,贝类的数量锐减。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相当严重。

如水上摩托艇、划船、踩水、游泳、垂钓、跳水、潜水、驾驶帆船等,造成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会影响海域生态如珊瑚礁内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漏出的油污还会污染水体,甚至会散布化学物质威胁水体生物的健康。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

在很多风景名胜区,人们随处都可见到游客丢弃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垃圾。

某些山地的谷地几乎成为登山游人丢弃杂物的垃圾桶。

山谷垃圾难处理,日积月累,臭气熏天。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1、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刻字留念、超常拍照(图6—3)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如黄山风景区的“情侣同心锁”挂在树干或树旁的铁链上,导致古木参天的天然意境被破坏殆尽。

图6—3骑坐在“女娲造人”头上拍照

2、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现今很多旅游开发,忽视或根本不顾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

如山东泰山、北京西山、中岳嵩山森林公园等,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浙江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佛教圣地相去甚远。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证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面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全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取得了明显进展。

实践证明,只有在旅游业发展中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智勇冲关

第一关:

我来填

1、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火灾、和的危害。

2、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间接影响则包括、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第二关:

我来答

1、举例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保护美化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2、怎样发展旅游业,将会逐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3、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出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七个方面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第三关:

我来谈

谈谈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题四旅游热的冷思考

●学习导读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

旅游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

旅游活动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及民族的接触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知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世界的文明和进步。

案例聚焦:

中国旅游强县

2007年栾川县12个景区6个旅行社共接待游客169万人,同比增长9.9%。

旅游收入5270万元,同比增长3.3%;2007年栾川县成功摘取“中国旅游强县”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两项桂冠。

这是继该县成功运作“栾川模式”之后,再次轰动全国的大事,使栾川旅游的对外形象更加丰富和充实。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探究旅游节庆活动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

活动形式:

毛遂自荐、畅所欲言

活动步骤:

1、让学生说出河南省的旅游节庆名称、时间,并找学生写在黑板上

2、分小组讨论旅游节庆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3、各组推选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一、让人欣喜的“旅游热”

(一)“史上最长黄金周”,旅游收入超千亿

2009年中秋节是10月3日,因此长达八天的国庆长假,使中国人蓄积已久的旅游需求得到极大的释放:

全国接待一日游游客为 1.76 亿人次,比2008 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0%;过夜游客人数为5277 万人,比2008 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3.6%。

全国实现旅游收入1007 亿元,比2008 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

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旅游三大市场同步兴旺。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8%左右。

如此庞大的旅游收入,对于各类景点、旅行社、酒店、商场、交通运输企业来说,自然是笑逐颜开。

(二)中国上海世博会,三项指标创世界新高

2010年10月25日,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上海世博会将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达7077万人次,已经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创下的6400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

上海世博会平均每天近40万人次的入园量,最高峰日入园超过100万人次。

整个上海世博会入园游客总量之多、单日流量之大、高峰持续时间之长均超过历届世博会。

案例聚焦: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

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