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2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docx

《三农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问题.docx

三农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3%,但人均占有量少。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而我国人均仅0.1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土地的人口压力逐年增加。

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信息化将成为趋势。

 

三农问题

1、农业的基本知识:

①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

②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③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④农产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

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现代化,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全国的稳定;农民的小康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小康,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3、农业的多功能性:

①生态环保功能②社会稳定功能③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4、几个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库兹涅茨法则---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上升

===需求收入弹性差异--不同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

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农产品,而第三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又大于工业品

===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不同产业利用规模经济的可能性不同,从而技术进步速度和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

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上升速度均比工业低

5、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则包括农民素质和农民增收两个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6、产生三农问题的原因:

⏹一,产业的天然弱质性

⏹二,生产资料的弱质性

⏹三,劳动主体的弱质性

⏹四,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

⏹五,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

 

①人地比例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农业内部的就业

②城乡二元结构是三农问题的体制原因:

===户籍身份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层民主

 

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三农问题

2004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2007年“一号文件”: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8年“一号文件”: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11.60,-0.16,-1.36%)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一号文件”:

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2010年的“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的“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文件指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2012年的“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

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a

3、“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_。

4、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是华西村。

5、新型农民的三个界定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10.改革开放,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村委会和乡镇企业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城乡范围内全面免除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1984年10月1日,参加国庆游行的一群北大学生打着写有“小平您好”字样的横幅走过天安门广场,成为26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衷心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象征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

三个一号文件,三个主题:

农民、农业、农村,形成了新时期“三农”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农村土地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

我国实施了"四补贴,四减免"的支农惠农政策,请问:

"四补贴,四减免"是指?

"四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买补贴,综合直补"四减免"--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屠宰税

6、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答:

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哪两个原则?

答: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三个不得”即: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支持保护农业的四项制度是什么?

答:

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村民委员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内涵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走城镇化道路是根本途径。

具体讲:

1继续坚持并不断完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支持适度规模经营

②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切实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③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

===实行税费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的教育制度、统一的社会保障、现代化公共服务制度、实行村民自治

④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科技、财政,市场等手段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总之,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关于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这次的扶贫政策有两大亮点。

一是大幅度提高了扶贫标准。

二是确定11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0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3年: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见

2009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

====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2.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3.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

综合运用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合理确定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区间,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

4.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

5.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6.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

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7.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8.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9.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

10.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行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12.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

1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14.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

15.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

16.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7.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18.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19.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20.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1.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

22.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2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

24.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25.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

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

26.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

27.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8.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29.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30.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

====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31.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32.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

33.创新基层管理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