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44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docx

春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总复习

第一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考纲要求

二、基础必背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细胞膜的作用:

具有保护作用,还能选择性地进行物质交换

(2)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3)细胞核:

是细胞内细胞核贮存和复制的场所,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的作用。

2.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动物没有。

3.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新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细胞壁)。

4.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化的概念:

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的过程。

(2)组织的概念: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5.人体的基本组织

6.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7.生物的结构层次

三、考点精讲

考点1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没有

细胞膜

细胞质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有线粒体、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

结构图

Ps: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根尖、洋葱内表

皮细胞等不具有。

考点2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分裂后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原因:

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复制而数量倍增,并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组织的形成过程:

受精卵→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群)。

考点3生物的结构层次

1.动物: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器官→系统(消化、呼吸、泌尿、循环、运动、神经、生殖、内分泌)→人体。

2.细胞→组织(分生、保护、营养、输导)→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四、历年考题讲解。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考纲要求

二、基础必背

1.生物的特征包括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2)生物因素:

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的总称。

(2)组成:

①生物部分: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

(3)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包括了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4.食物链:

不同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5.食物网: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干扰因素超过此限度,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三、考点精讲。

考点1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等。

2.生长:

使生物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如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等。

【方法技巧】判断属于生物的依据:

看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

考点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水、温度等的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2)生物因素:

①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助、相互斗争。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互利、捕食、竞争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的表现形式: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形态、生理特征。

(2)现存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蚯蚓改良土壤等。

(2)不利影响:

蝗虫啃食庄稼、化肥污染水源等。

考点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组成:

生物+无机环境。

2.生物组成:

(1)生产者:

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2)消费者:

包括各种动物和寄生性微生物。

(3)分解者:

包括腐生性细菌、真菌和腐食性动物。

3.类型: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湖泊、湿地(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海洋、农田以及城市等生态系统。

考点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特点:

从生产者开始,止于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①能量来源:

太阳能。

②传递效率:

10%~20%。

③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④越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越少,形成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2)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3.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时,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方法技巧】

(1)在食物链中体内积累最多有毒物质的生物:

最高营养级(最后端)的消费者。

考点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等。

(2)人为因素(影响最大):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引种不合理等。

【方法技巧】生物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湿地、草原等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四、历年考题讲解。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考点要求。

二、基础必背。

1.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乳。

2.种子萌发的条件:

(1)外界条件:

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内在条件:

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有生活力且不处于休眠状态。

3.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芽发育为幼苗的茎和叶;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胚乳或子叶则逐渐萎缩。

4.芽的结构:

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幼叶和芽轴。

5.根的生长:

(1)根系的类型:

直根系和须根系。

(2)根尖的结构:

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6.花的结构:

(1)组成:

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

(2)类型:

两性花(雄蕊+雌蕊)、单性花(雄蕊或雌蕊)、无性花(没有雄蕊和雌蕊)。

7.传粉和受精:

(1)传粉:

指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上的过程。

(2)受精:

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受精后花冠、雄蕊等结构萎谢。

(2)子房则继续发育为果实,其内部结构的发育结果是:

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

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9.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水分的吸收:

①水分的作用:

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该区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2)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0.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发生部位:

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3)意义:

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

1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

(2)光合作用:

①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②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3)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1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意义:

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三、考点精讲

考点1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

比较内容

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子叶植物种子

子叶数

2片

1片

胚乳

没有

营养物质

贮藏部位

子叶

胚乳

相同点

都有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种皮

实例

 

考点2种子的萌发

1.种子只有在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2.种子萌发时不需要光照。

3.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体内所储存的有机物的分解,所以在萌发成幼苗之前有机物不断减少。

考点3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相关图片见课件)

考点4开花和结果(相关图片见课件)

考点5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2)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如“烧苗”现象的发生。

2.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位置

实质

输导成分

输导方向

导管

木质部

由死细胞构成,导管细胞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水分、无机盐

自下而上

筛管

韧皮部

由活细胞构成,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有机物

自上而下

【特别提醒】菜农、果农给植物施加肥料的原因:

作物需要无机盐。

考点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相关图片见课件):

2.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变:

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2)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3.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CO2的浓度:

温室种植可适当提高大棚内CO2的浓度来提高产量。

(3)温度:

在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最高。

生产实践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避免高温和低温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4)水分: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植物体内水分含量的多少对其他生理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当叶子水分充足时,气孔充分张开,CO2进入叶内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增强。

4.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产量;白天提高温度,夜晚降低温度也可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

【重点点睛】

(1)植物获得的水分大部分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2)气孔既是光合作用的“窗口”,又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考点7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外界因素

影响

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存水果、粮食等时保持低温

水分

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储存粮食要晒干

氧气

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储存粮食的粮仓进行密封

二氧化碳

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

粮仓中储存粮食,往往密封后充二氧化碳

 

考点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主要在叶绿体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物质和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过程相反,相互依存

考点9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原因:

2.破坏碳氧平衡的主要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增加;对森林、草原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考点10绿色植物对生物及生物圈水循环的作用

1.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其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

(2)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也是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的直接或间接来源。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部分则成为地下水。

(2)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四、历年考题讲解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

一、考纲要求。

二、基础必背。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1)糖类:

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蛋白质:

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可提供能量。

(3)脂肪:

主要的储能物质,可提供能量。

(4)水:

细胞主要的组成成分,溶解和运输养分。

(5)无机盐:

含量少,但十分重要。

①钙、磷: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儿童缺钙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软化症。

②铁:

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缺乏时患缺铁性贫血。

(6)维生素:

①维生素A:

能维持正常视觉,缺乏时患夜盲症。

②维生素B1:

缺乏时患脚气病。

③维生素B2:

缺乏时患口腔溃疡等。

④维生素C:

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患坏血病。

⑤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

儿童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消化腺。

(1)消化管的组成:

口腔、咽、喉、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人体的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3.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细长,长约5~6米。

(2)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

(3)有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5.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调。

合理营养要坚持做到均衡膳食、按时进餐等。

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8.血管的类型:

(1)动脉: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2)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3)毛细血管: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9.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10.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有心室。

(1)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2)左心房连接肺静脉脉。

(3)右心室连接静动脉。

(4)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1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12.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

13.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外界的氧气→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血液→肺泡→外界。

14.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5.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

排尿、排汗和呼吸。

16.肾脏由许多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

17.尿液排出的过程:

肾脏→输尿管→_膀胱→尿道→体外。

1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反射弧是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

(2)反射弧的组成及冲动传递的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0.反射的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参与的反射,有固定的神经联系。

(2)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的,大脑皮层参与反射,是暂时的,有可塑性。

21.晶状体、房水、玻璃体结构等无色透明,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若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会使人患假性近视。

22.视觉的形成过程:

进入眼球的光线→经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感光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3.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1)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

(2)中耳:

鼓膜——产生震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鼓室——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3)内耳:

①耳蜗:

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②半规管:

前庭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4.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5.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各种内分泌腺组成内分泌系统。

26.生长激素:

调节人体的生长。

(1)分泌不足:

幼年患侏儒症。

(2)分泌过多:

幼年患巨人症;成年患肢端肥大症。

27.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分泌不足:

幼年患呆小症。

(2)分泌过多:

成年患甲亢

(3)缺碘:

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28.胰岛素对糖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29.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30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三、考点精解。

考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管的功能:

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

2.消化腺:

消化腺的组成

分泌的消化液

功能

唾液腺

唾液

含有的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胃腺

胃液

胃液呈强酸性,含胃蛋白酶,有助于分

解蛋白质

肝脏

胆汁

人体最大的腺体,乳化脂肪

胰腺

胰液

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腺

肠液

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重点点睛】

(1)含有消化酶的是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不含消化酶。

(2)食物中的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考点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1)在口腔内的消化:

牙齿切断、撕裂、磨碎―→舌搅拌混合,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形成食团,经过食管进入胃。

(2)胃内的消化:

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成粥状的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蠕动被推入小肠。

(3)小肠内的消化:

在小肠腔内,肠液、胰液、胆汁使食糜变成乳状,在消化液中的各种酶的作用下,最终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相关图片见课件。

考点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的组成:

组成成分

特点

功能

血浆

含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有细胞核,可变形

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

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2.血量、输血和血型:

(1)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10%,可以靠自身调节恢复正常。

(2)一次超过30%,就会危及生命,需及时补血。

(3)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血液循环的途径:

(相关图片见课件)

【特别提醒】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瓣膜,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防止血液倒流。

重点点睛】

(1)人体内,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2)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心脏与血管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

(4)经肺循环后,静脉血→动脉血;经体循环后,动脉血→静脉血。

(5)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考点4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1)结构特点和作用:

①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②气管管壁上有黏液腺和纤毛

③鼻腔上部黏膜内有嗅觉细胞→接受气味刺激。

④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发声。

入口处有会厌软骨→防止食物入喉。

(2)功能: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肺:

(1)结构特点:

①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数量很多)组成

②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功能: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

场所。

【重点点睛】

(2)与对进入肺内的气体处理有关的结构:

变温暖——鼻黏膜的毛细血管;变湿润——鼻的黏液腺和气管壁的黏液腺;变清洁——鼻毛、气管壁纤毛。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数量多,由单层细胞构成,壁薄,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考点5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的换气: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见下图)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2)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3.组织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

因此,血液中氧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二氧化碳向血液里扩散。

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见下图。

考点6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食物中储存能量:

(1)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不同,质量相同的成分所储存的能量的比较为:

脂肪>蛋白质>糖类。

(2)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2.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释放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和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考点7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2.肾脏的内部结构由许多肾单位组成。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尿液的形成:

①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②尿液: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流向肾盂。

(2)尿液的排出过程: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其他排泄途径:

(1)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2)排汗——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当环境温度较高,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的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表,同时带走一部分的热量。

考点8人体的神经系统

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反射:

(1)要完成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固定的。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具可塑性。

考点9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1.眼球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